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地合成營到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9章 大比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9章 大比武

“賢弟,可知道海漢人招募教師之事?”

“如此大事豈能不知,小弟明日便去報名。”

“每年教書八個月,領十三個月束脩,到哪去找如此好事?”

“關鍵是退休後還有束脩,這、這海漢人倒是真大方!”

“人家尊師重教,不是嘴上說說,是落到實處。”

“海漢人彩榜所言,支教者可晉升為官也是真的?”

“海漢人言出法隨,從不虛言,凡曾中舉者十八歲至三十九歲,道德端方,身體健康,願意支教皆可報名,支教二至三年且業績顯著者,可申請政治考試,考試合格可授官縣府二級。”

海漢人招募教師的訊息,迅速傳播,城裡不少做父母都在想,以後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讀書,長大後不說當官,就說教書每月20貫錢的束脩,就能讓一家人過得富裕舒適了。

宋朝沒有秀才,發解試後稱舉人,是一次性的,省試結束後未中進士者,舉人身份也不再保留,而且舉人不授官。非舉人授官的只有蔭補官、舉薦官兩種,所以才有朝內有人好做官的說法,朝內做官的才有舉薦的資格和權力。

省試不中連舉人資格都沒有,確實有些不近情理,屢試不第的張元憤而逃到西夏去,當了漢奸,官至西夏宰相,把北宋按在地上狠狠蹂躪。

招聘廣告釋出第二天,太學辦事處門前排起了報名的長隊,包括太學學生也加入了角逐教師的行列,統一報名支教。

報名後還要面試,面試不合格者可以獲得一貫辛苦費酬勞。大宋百姓都說海漢人仁義大方。

面試合格者將接受20天的崗前培訓,上崗後每旬(十天)有一天時間休沐,實際上是上七天課,參加培訓學習兩天,再休沐一天,這樣的待遇可謂是天底下最好的待遇。

教師和學生在校期間,早餐和午餐由學校免費提供,晚餐吃自己。

東京、中州、駱陽的家長們已經開始到處打聽學生入學條件了,千方百計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小學去,這不是貧賤之家父母的想法,而是一些名門望族的想法。

他們隱約感覺到海漢人的學問才是家族持續繁榮的底蘊和保障,這不,折彥質一下子從無人問津變成了宴飲邀約不斷的香餑餑。

教師招聘三天時間二千五百多人報名,面試合格一千五百多人,青年人居多,而且是太學學生居多,教育師資短缺問題暫時得到了緩解。

同時,太學復興軍辦事處會議室,張雋豪和東京留守的五個營營長開會,商議大比武的專案和流程,北伐西征馬上要開始了,比武優勝者才有資格參加北伐或西征,五個營在比武中優勝的前三名才能入選北伐或西征部隊。

東京營營長周崇仁很鬱悶,兩個月前東京營最優秀的基層官兵全部被偵察營選走了,現在又要比武,新補充的士兵怎麼能跟其它營的老兵相比?

其實,其它四營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精兵都被選走了,剩下的和剛補充的士兵組合成的集體,根本就和以前的團隊不可同日而語。

帶過兵的人都知道,每個連只要有十來個精兵,整個連隊的士氣就完全不一樣,這些精兵就能起到帶領羊群的獅子的作用。

東京營可以說是五個營中求戰意識最強的,上次未能出征是因為東京城的治安需要,這次本來十拿九穩的出征機會,又因為東京營太優秀被選走了七十一名精兵,看來有點懸啊!

這次大比武比賽的專案有五項:1、體能達標率,2、10公里武裝越野,3、集體馬術(衝鋒、撤離),4、射擊(手槍射擊、步槍射擊、機槍射擊),5、戰術協同(攻擊協同、步炮協同、交替掩護、步騎協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崇仁深知自己的短板——馬術,東京營配發的都是什麼馬啊?戰馬剛剛過半,其餘的都是騾子,運輸後勤補給還差不多,衝鋒就別指望了。

至於戰術協同,周崇仁倒不害怕,步炮協同大家都練得少,步騎協同根本就沒時間練好不好?攻擊協同和交替掩護科目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吧!

大比武設裁判組,由復興軍五個裁判組成,五個營長為評審員,組成評審組。

第一項體能比賽在各自營地進行,裁判組和評審組前往各營監督,以班為單位進行:俯臥撐100×3、引體向上16、深蹲100×2、高抬腿跑3分鐘的集體合格率與達標率的記錄。

全營測試完,成績彙總,在評審組的監督下記錄在案,作為該項成績的最終記錄。

第二項10公里武裝越野採取對進式,雙方互為終點,裁判組和評審組分為兩部分,分別記錄各營到達終點的時間,作為越野成績記錄在案。

第三項馬術,只考一千米衝鋒控馬環節,撤離考隊形展開和收縮,由無人機全程跟蹤拍攝,影片先由評審組評審,再由裁判組裁判。

第四項射擊,相對很簡單,還是以班為單位,記錄合格率和達標率,綜合以後形成最終成績。

第五項戰術協同,這個相對複雜一點,以排為單位,透過口令、旗語、軍號對比賽各排釋出攻擊協同、步炮協同、步騎協同、交替掩護的命令,然後記錄各排反應時間和合格率。

上述比賽動作完成後,由評審組和裁判組做出最後裁決,最後兩名將失去出征機會,等下次吧。

各營長看完比武專案,神情有些恍惚,都有些患得患失的,各懷心事。

各營長會議結束後拒絕了張長官留飯的邀請,急忙返回營地,召集副營長和各連連長開會,商議對策。

好在裁判組給了各營兩天準備時間熟悉比武專案,從營到連再到排到班通知,開會講解;不行,直接通知全營班長和以上軍官到營部開會,學習比武專案細則,強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能否出征,關係到自身前途和全營榮譽,否則,屆時比武肯定會手忙腳亂的。

然後各營,全營動員,群策群力,想辦法出主意,千方百計提高全營的比武成績,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