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地合成營到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8章 修正修正在修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8章 修正修正在修正

四大執委思索了一會兒,又把目光投向張雋豪。

張雋豪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向執委們娓娓道來,執委們聽得頻頻點頭。

政治共同體統合經濟共同體,在經濟共同體內衍生行為規範、道德體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飲食文化。

逐漸形成文化認同,而文化認同有兩個明顯的身份特徵,一個是族群認同,一個是政治地域認同,這就是族群認同的雛形。

支撐族群認同的兩個必要條件,以經濟共同體為基礎,以政治共同體為保障。

所以,當文化認同面臨外族或外國時,無論是威脅或挑戰,很自然地就會表現出民族自尊、文化自信、國家自強的優越感。

這裡反映出的從族群認同向國家認同的自然過渡,就是國族認同,它是華夏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是中華文明的族群和文化基因。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張雋豪將國族認同建設理論闡述完畢,感慨地說:

“中華文明具有超強的包容性,在其形成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族群加入,都無一例外被同化,成為華夏民族新的成員。”

“在同化與融合外來民族的過程中,老祖宗展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後世鄧公的一國兩制並不是他的首創。”

“啊!‘一國兩制‘不是鄧公首創?”高傑永遠都是捧哏的最佳選手。

張雋豪微笑著說,“起碼,據我所知,中國歷史上就出現過三次、‘一國兩制‘,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入主中原,頒佈均田制,緩和了階級矛盾。”

“讓漢人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發展生產,經濟迅速發展,透過貿易,同化北方經濟落後的胡人,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改漢姓讀漢書說漢話,認定士族門第等多種政治經濟手段,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一國兩制‘,然後遼國採用南院北院制,來管理南方幽雲十六州的漢人,和北方的遊牧的契丹族,並透過與北宋通商貿易,事實上同化了契丹人;”

“清朝的內蒙外蒙制度,引入藏傳佛教黃教增進文化認同,最後同化了內蒙(察哈爾)。”

“後世鄧公有遠見卓識,在香港問題上一國兩制,他想要的結果是:經濟落後的大陸要同化經濟發達的香港,被很多人不看好,但是透過近四十年的發展,香港與內地經濟差距縮小到令香港青年喪失了優越感。”

“隨著大灣區的建立,在我們穿越前,已經有很多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創業了。”

龔運發搖搖頭,無限崇敬地讚歎道:

“鄧公之所以是鄧公,一般人能看到三五年的發展趨勢就不錯了,而鄧公的目光卻越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否則他怎麼敢說出:一國兩制要五十年不變!”

“是啊!不到三十年,香港的經濟總量已經被深圳遠遠拋在了身後,香港人的優越感已經不復存在。”冷鋒同樣感慨。

“所以,我們要學習偉人的政治格局觀,歷史視野觀,我們要更應該加強黨建,組織建設,將我們的政治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衛生醫療政策延續下去,一定會引領中華文明再上高峰。”

王建軍看的更遠,他是最明白張雋豪這番話的意思的,似乎終於下定了決心,說道:

“當然,前提是,我們對趙宋皇室不能再溫情脈脈了,要逼迫它,要麼隱退,要麼遠走海外。”

“是的!中原是華夏的核心區,因此不能留下阿三那種非暴力變革的遺憾,沒有徹底的土地變革,就不可能有先進的小農經濟。”張雋豪跟進道。

“什麼?小農經濟是先進的?”高傑不可思議地問道。

“是的,小農經濟是人類社會是最先進的農業經濟模式,包括後世。”張雋豪肯定道。

“專家不是說現代化大農場才是最先進的嗎?”高傑理直氣壯地反問道。

“專家的話也能信嗎?那些專家是有立場的,為資本說話的。”張雋豪哂笑道:

“你看漂亮國的大農場主是印第安人嗎?是盎撒人,海盜的後代,而海盜的後代背後是漂亮國的三大糧商。從種子、化肥、農藥到渠道都掌握在三大糧商的手中。”

“三大糧商想壟斷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很久了,而且各地已經有了漂亮國資本的影子,若非鄧公目光如炬,規定聯產承包責任制三十年不變,期滿後又繼續承包。後世華夏新的土地兼併就開始了。”

“小農經濟自負盈虧,收穫跟付出直接相關,所以生產積極性最高,最有利於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快速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生態農業、科技農業雖然先進,但只是技術先進,而不是模式先進,所以更適合於小農經濟模式。”

“小農經濟對國際民生的幾大貢獻,一、可以解決最多的就業人口;二、可以解決全國人民吃飯問題,畢竟農為國之本,手裡有糧心不慌;三、小農經濟普及化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王建軍和龔運發看出來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張雋豪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研究已經造詣很深了。

張雋豪繼續分析,大家聽得興趣盎然,作為軍人平時對治國的大政方針的思考太少。

“比較一下,後世華夏21世界以後,為什麼很少見到流浪漢和無家可歸者,而漂亮國卻流浪漢遍地,因為華夏人在城市裡混不下去了,可以回農村,有地就餓不死,而漂亮國的流浪漢是真的無家可歸。”

“可以想象,小農經濟對就業人口或失業人口的吸納作用有多麼巨大的作用!”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所以,我們要堅持土地國有化,用家庭聯產承包制在農村建立一個全新的小農經濟社會基礎?”王建軍謹慎地問道。

“是的!而且要將承包制寫進憲法,並且在分地時,要留下人口迅速增加的冗餘量,提倡輪作制,這是華夏民族規避歷史週期律的秘訣。”張雋豪肯定道。

週期律是後世民/主人士黃炎培發現的,一家、一團體、甚至一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發展的道路上忘記初心,造成人亡政息。

在華夏歷史上最大的歷史週期律,就是大約三百年一輪迴的土地兼併,最後活不下去的農民揭竿而起。

“華夏的歷史週期律,我聽說過,毛爺爺說民主監督可以避免週期律,如今看來,確實應該加上土地國有化和農民承包制,有了憲法制度的約束,才能真的規避華夏歷史週期律!”

王建軍和龔運發年紀比較大,知道這個名詞,思維很快進入狀態,王建軍表達,龔運發點頭贊同。

“嗯!按照政委所說的加強黨建和組織建設,擴大組織規模,和幹部儲備,建國,確定核心接班人團隊,制定好政策,讓他們去執行,一方面鍛鍊,積累經驗,另一方面積累軍功和政績,為他們接班鋪路。”

張雋豪把整個思路描述了一遍,然後看著王建軍和龔運發,稍頃,又轉向冷鋒和高傑。

“時間太倉促啊!最怕是沒幹好,把攤子打爛了啊!”龔運發有些憂心忡忡地說道。

王建軍沒有作聲,繼續思考,冷鋒也陷入了思考,高傑茫然四顧,不知所思。

“營長、政委,時間不夠的話,是否可以延長在本時空的停留時間,搞好了再走嘛!”高傑的答案簡單直接,直抒胸臆。

“老高,乾脆你留下來領頭算了!”冷鋒有些哭笑不得,開了個玩笑。

高傑的提議讓人無語,因為他們知道,蟲洞每天在以微不可見的速度變大,蟲洞再次穿越的時間越來越近,而穿越眾大部分人不願意留在本時空,都想回到原來的那個世界。

“那不行,我要回去打小本子!”高傑搖頭拒絕。

“營長的話很有道理,我們不管走不走,都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幹,我們不能當一輩子保姆。”

王建軍肯定了張雋豪的思路,卻繼續斟酌措辭道:

“但是,就怕欲速則不達啊!這一放手就是一大片啊!真要把攤子搞爛了,就違背了我的初衷了。”

王建軍這麼說,就等於委婉地拒絕了張雋豪的提議。

張雋豪沒有急於辯論,而是給每人又發了一根煙,自己點上,一邊抽菸,一邊把思路又捋了一遍,在菸缸裡摁滅菸頭,說道:

“各位的顧慮,我能理解,可能是我沒表達清楚,咱們按照剛才那個思路,先在一個縣或州府做試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試點的過程中,把遇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從組織架構到執行策略,進行檢核,修正,直到真的能做到執行起來不走形,再向其他地方推廣。”

“這就是選重點,建熱點,然後以點帶面,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檢核,修正修正在修正,好的模式都是修正出來的。”

“而且這種執行過程的最終結果,不必我們來檢驗,而是留給核心接班團隊來檢驗,這跟我們離開的時間不衝突。”

“同時,還可以避免把攤子打爛!”

張雋豪終於明白,有時候要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言論有多難?

也明白了毛爺爺為什麼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人對世界的認知,在於思維,思路決定出路,高度決定深度,深度決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