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靈蟲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6章 手到病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6章 手到病除

劉春兒抹了眼淚,道:“請董大夫董神醫趕快去我家看看吧,我家孩子他老爹起不來床了,你說說看,他要是躺在床上起不來,不能去碼頭幹活,那我和孩子怎麼辦呀,這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人,就靠著鄭老五這個頂樑柱討生活呢,這頂樑柱子要是踏了下來,家也就踏了,那我和幾個孩子就沒法子活了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董倡壽就安慰鄭老五媳婦說:“劉春兒,你先回去,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不就是腰部問題嗎,我一會兒就派我孫子上門去看看,包你家男人能下床走路,稍加調理,就能去碼頭幹活”。

劉春兒一聽,道:“神醫呀,讓你孫子去?不行不行,還是您老自己去我放心,我怕你孫子去搞不靈,鄭老五現在躺在床上,動都動彈不得”。

董倡壽望著劉春兒,臉露不悅,道:“怎麼著,信不過我家孫子醫術?回去吧,多大事兒。這種病,對我孫子來說,手到病除,你就放十二個寬心吧,我跟你說,如果孫子不能治好,我再去,分文不要,你看可好”。

劉春兒也不再說什麼,謝過之後抹著眼淚走出致真堂。

等劉春兒一走,董倡壽立馬把董問天從床上喊起來:“孫子,別睡了,起來,起來,太陽都曬到屁股啦,趕快起來,替爺爺我去出一趟診”。

董問天眼都沒睜,衝著董倡壽說:“爺爺,又要我替你出診?困死我了,讓我再睡一會兒好嗎?就睡一會兒”。

董倡壽伸手在董問天屁股上輕拍二下,然後硬是把孫子從床上拖起來:“起來,起來,鄭老五媳婦快急死了,趕快去她家看看,把問題解決嘍,省的她一家人焦心”。

董問天揉了揉眼睛,問道:“鄭老五,哪個鄭老五?他怎麼了?”。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就是桂枝巷裡那個鄭老五,在碼頭上槓麻包的,可能是閃了腰,現在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下不了地,幹不了活”。

董問天怏怏地下了床,穿上鞋子,套上衣服。

他臉也沒洗,就跟著董倡壽來到門診室。

董問天背起出診用的小藥箱,走出致真堂,直奔鄭老五家。

董倡壽聲音,跟著追過來:“走路慢點,別跟哪吒似的,腳踏風火輪,像一陣風。早去早回,等你回來吃早飯”。

要說董倡壽說話有些誇張,也不全是,孫子行走速度,那真不是一般神速。

董問天頭也不回,只是用一隻手,衝著身後董倡壽擺了擺。

董問天從十歲那年開始,除了要進鬼門關重症患者,一般病號,無論是來到致真堂求醫的,還是病者家屬請去上門出診,董倡壽都故意把機會留給孫子董問天。

在他看來,無論多高明醫術,都是在治病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學習研修再多中醫知識,最終都要能面對病人,幫病人解除病痛。

說一千道一萬,即使你飽讀醫書醫桉,如果病人放在你面前,你治不好人家的病,那都是瞎扯蛋,最起碼算不上一個高明醫生。

在董倡壽眼裡,別看孫子董問天年紀不大,但他天資聰慧,悟性極高,可稱得上是杏林奇才,其醫術水平並不在自己之下,只是積累醫桉比自己少,其內在功力修為似乎還欠火候,未達至高至極境界。

雖然內力修為沒到火候,但孫子體內卻有著一股強大力量。

可以說,董倡壽把一些醫書典籍研究透了。

他清楚的很,《黃帝內經》之《靈柩.九針.十二原》章節有云:“凡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這個氣,一方指標感得氣,另一方面也跟醫者氣神有關。

可能是因為孫子身上有一股逆行的特別氣血,使得他在施針過程中得氣神速。

換句話,孫子醫術已非常人所及。

在董倡壽看來,跟他身上存在的異能不無關系。

事實上,這幾年,經孫子董問天之手所治病人,沒有遇到過一次失敗病桉,在方圓數十裡,早就有人送給他一個外號:少年小神醫。

去鄭老五家出診,董倡壽也覺得不會有例外。

只是他沒想到孫子如此神速,眨眼功夫就回來了。

董倡壽道:“真是神速呀,我的孫子”。

董問天笑道:“爺爺,我餓了,要趕著回來吃早飯呢,不神速不行呀”。

董倡壽望著董問天問道:“你在那鄭老五身上扎了幾針?”。

“一針”。

“哪個穴位?”。

“後溪”。

董倡壽明白,一針就能解決問題,讓不能下床的鄭老五行走自如,足見孫子醫術和功法如此了得。

他為孫子有如此手到病除醫術而高興。

於是,董倡壽拍了拍董問天肩膀,笑道:“看來,我孫兒醫術,一點也不比爺爺我差到哪兒,小神醫稱號實至名歸”。

董問天抱了抱董倡壽,謙虛地笑道:“爺爺,孫兒醫術,哪敢跟爺爺您比,孫兒醫術再有長進,也是爺爺功勞,您傳授有方”。

說到這兒,董問天又道:“爺爺,實際上,我不光是你孫子,還是你徒弟呢,得不到爺爺真傳,我哪能在這白蟲鎮上替人號脈看病,又怎麼會使用我們董氏這神奇絕學金針”。

董倡壽頷首微笑,這孫子醫術再高也不忘謙虛,所謂大醫精誠,醫術修為只是其一,醫德修為更為重要,他為孫子小小年紀有如此醫術和醫德修為而高興。

他突然想,不要孫子將來什麼逆轉乾坤拯救地球,孫子如果能把醫術醫德修到至高境界,像先祖董奉一樣稱雄杏林,也不枉為活過一生,來過一世。

想到這裡,董倡壽撫摸著孫子的頭,說道:“孫子哎,辛苦啦,先去廚房吧,把早飯給我吃了,吃了這早飯,爺爺我有話要跟你說”。

“好嘞,謝謝爺爺為我準備早餐”。

董問天答應之後去了廚房,匆忙吃了早飯,又將碗快洗乾淨,放在廚櫃裡。

小小少年,能做到如此,已是難能可貴。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雖然董倡壽和孫子過的不是窮人生活,但二歲那年就失去父母的董問天,在自我成長方面,確實比別人家孩子要快的多,也成熟的多。

董問天回到致真堂,走到董倡壽身旁,一邊幫著董倡壽敲敲肩,一邊說:“爺爺,有什麼話要跟孫子說,是不是我們又有出遊計劃?”。

“怎麼了,又想去遊山玩水啦”。

“當然啦,整天呆在這小鎮上,坐在這致真堂裡,煩悶死啦,我想出去見見世面。俗話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不是,爺爺”。

“那你想去哪裡呢?”。

“我們去江蘇盱眙吧”。

董倡壽微笑道:“為什麼要選擇去江蘇盱眙?是不是那裡有你日思夜想之人?”。

沒想到,董倡壽話音剛落,董問天頓時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