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閨話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2章 番外-後記(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2章 番外-後記(上)

(PS:水心如月和玉米小怕怕二位讀友的粉紅票!感謝Kinka打賞平安符!)

康正二十二年二月初十,興國公周榮因私通敵國、結黨營私、貪墨等十八條罪名,與六個兒子一併於京城西菜市口受腰斬之刑。周玉新又有霸佔良家女、為禍江南等罪名,受凌遲之刑;興國公夫人病逝詔獄;世子夫人沈氏被賜出嫁為尼。周家十歲以上男子,被判斬首;十歲以下的幼男入宮為內侍。十三歲以上的女子貶為官妓,十三歲以下的貶為官婢。同年二月十五日,由官府出面在京城西市口官賣周家女眷。

曾經權傾江南的周家,因私通敵國一夕滅門。

趙文敬接到陳湘如寫來的求助信,派家中下人前往西市口花錢買下週六夫人、周玉莉母女。又有揚州沈家買下沈氏兩個嫡出孫女。

週六夫人彭氏一襲粗布衣衫,滿目落漠,幾月之間仿似變成了一個蒼老的婦人。

周玉莉攙扶週六夫人靜立花廳,過了良久,方見趙文敬從一處院子裡出來,穿著一襲耀眼的官袍,似剛從外頭回來。

有下人迎了過去,喚了聲“五爺”,他取下官帽,轉手遞給了小廝。

婆子垂首道:“五爺,你要的人都買回來了,彭氏三兩銀子,周玉莉六兩五錢銀子。”

周家獲罪,趙四舅便悔婚了,聽說在徽郡另給趙七公子訂了一門親事,喜日亦挑在今歲三月初。

趙文敬掃過二人:彭氏年輕時候亦是個美人,如今上了年紀,倒還有幾分風韻。周玉莉長得六分酷似彭氏,雖還年輕,卻面容憔悴。

他道:“不是我要買你們,買你們的是陳家大院的大小姐。”

周玉莉是第一次見到趙文敬,早前就聽過他的名,見到本人,才越發覺得此人年輕有為,而他更是皇帝跟前的寵臣,雖有才卻從不恃才而傲,而是行事得體,從不得罪任何官員,在京城亦頗有美名。

京城的權貴都欲與他結親,聽說去歲冬天,他方與上官皇后孃家侄女、安樂候之嫡次女訂了親,今歲五月初六便要完婚。在這之前,早前的周淑妃就幾番示好,欲將六公主下嫁於他,卻被他給拒絕了。

他頓了片刻,接過了一側婆子遞來的茶蠱,輕呷一口,道:“明兒一早,我會令人送你們回江寧。你們母女倒是好福氣,有陳大小姐幫你們贖身解危。周榮父子犯的私通敵國的大罪,這案子牽連了不少人,光是西菜市口就斬了近五百餘人。杭州馮家、蘇州孫家、錢塘蕭家等都被牽連其間,若是你們覺得委屈,馮、蕭兩家豈不更無辜……”

馮家,乃是週三夫人的孃家。

蕭家,是週二夫人的孃家。

這一次,竟因著這罪被牽連其中。

趙文敬說這麼多,是為了告訴彭氏與周玉莉:你們別怨天尤人,因周家之罪被誅連受罰的幾家相比,著實是罪當如此。

彭氏垂首道:“我們母女謝趙大人救命之恩。”

趙文敬神色淡淡,他已經說過了一遍,再度重申道:“不是我要救你們,是陳大小姐想助你們。來人,帶她們下去。”

周玉莉伸手輕扯開一下彭氏的衣袖,彭氏瞪了一眼,隨婆子下去。

趙文敬長得英俊,又是當今的寵臣,哪個少女不懷春,周玉莉是動心了,哪怕留在他身邊侍妾也好。

待周玉莉說了自己的想法,彭氏啐罵道:“把你的想法收起來,趙大人是不會看上你的。他的未婚妻可是上官皇后的親侄女……”

這可是京城的數一數二的大權貴。

聽說上官皇后保媒,把她的大侄女配給了太子為側妃,太子一旦登基,就為立上官氏為貴妃。

半月後,彭氏母女回到了江寧。

陳湘如打量完二人,長吐了一口氣,“我過些日子便要離開江南去范陽,我已令人在冀州鄉下替你們母女置了三十畝田地又一座農家宅院,往後你們就隱姓埋名過日子吧。但因你們是官妓、官奴,賣身契暫由我收著,待這件事淡了,我再替你們消了妓籍、奴籍。”

彭氏自是聽人說過,要不是慕容鳴把週五爺通敵密函呈給朝廷,朝廷不會重治周家。可這事原怨不得慕容鳴,誰讓周榮父子設計害死了慕容鳴的兩個兄長,又害死了他的姑母。就如趙文敬所言,她們若覺自己無辜,那些被誅連的幾家豈不更無辜。

周玉莉輕喚一聲“八嫂嫂”頓時珠淚盈睫。

王婆子忙道:“周姑娘莫要叫錯人,我家夫人乃是鎮國大將軍之妻,不是你的什麼八嫂嫂。”

慕容家與周家,原有仇恨,不是一家人。

陳湘如願意幫扶她們母女一把,也是念著舊情。

趙四舅一家怕被牽連進此案,拒娶周玉莉。馮、蕭兩家為了避禍,案子剛一發,就要把自家嫁入周家門的小姐驅逐出族,可吏部辦案的官員並不認同,依舊被牽連其間,一時間此案在江南令人談虎色變。

又幾日,陳湘如著人把彭氏、周玉莉送往冀州山野,自此母女倆改名易姓,周玉莉隨了母姓更為彭玉莉。

後,彭氏招了一婿入贅彭家,據說是個頗有才學的秀才,若干年過,這秀才考中三榜同進士,做了北方某縣的縣丞,彭氏母女倆的日子雖不是大富大貴倒也平平安安。

*

康正二十三年三月初六,大周康正帝崩,太子登位,改年號景泰。

鎮國大將軍慕容鳴,於景泰二年四月將啟丹人驅出大周邊疆,並引弓張箭,在相隔百丈外一箭射中了啟丹主帥蕭頂天要害。

景泰二年五月,蕭頂天逝。

啟丹失去主帥,又因連年戰事疲於應付,派使者議和,送啟丹國建寧公主遠嫁大周景泰帝為妃。

自此,兩國戰事平息。

景泰二年八月,慕容鳴帶著妻兒入京接受封賞。

這時,慕容景已有三歲,滿地撒歡,笑聲朗朗,許是因陳湘如生產慕容景傷了身子,竟遲遲未再有孕。

孔皇后令宮中御醫為陳湘如調養身子,期盼能替慕容家多育幾個了嗣。

景泰二年八月初十,景泰帝下旨,封鎮國大將軍慕容鳴為燕國公,五代內世襲罔替,其妻陳氏,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嫡長子慕容景封為燕國公世子。

*

慕容鳴一臉燦爛的笑,昨兒下旨晉封,今兒就到了宮中御書房見景泰帝,“聖上,你封了微臣一個燕國公,嘿嘿,是不是也賜一座府邸?”

景泰帝看著這小子,相識多年,倒少見他笑得這般燦爛。

連年征戰,國庫銀錢吃緊,一旦敕造府邸,戶部與禮部至少得預備二萬兩銀子。

“你這小子,誰不知道你夫人是個有錢的,還跟朕要府邸?”

“皇恩浩蕩!”慕容鳴依舊嬉皮笑臉得沒個正形,“聖上好歹留個墨寶,你的字可是一字千金,送塊匾額也是好的,還有我爹鎮北候府,也不知我爹找誰寫的匾額,那字……”他連連搖頭,“寫得實在少了氣勢,聖上不妨也賜個匾額,要是掛上去,嘿嘿,這才是聖上的隆恩厚賜。”

景泰帝見他沒有要銀子,又啐罵了一句“你這小子”,著內侍備了筆墨,大筆一揮,寫成了“鎮北候府”四字。

慕容鳴圍著那字看了半晌,“有氣勢,不愧是天下第一的好字。”

誰不知道翰林院的趙文敬書法第一,偏說他的字好。

景泰帝搖頭淺笑,又寫了“燕國公府”的大字。

慕容鳴接過手裡,又笑道:“聖上好人做到底,讓內務府把這牌子都給我們做好吧,嘿嘿,這幾個字的下面,是不是再蓋上聖上的金印,好讓整個範陽府的人都知道,聖上親賜慕容家兩塊大匾。”

景泰帝頓轉嚴肅,“慕容鳴,你別太過分!”

“聖上,你字都寫好了,索性再多做一點,勞聖上再蓋枚金印,這字我得裱起來,這牌匾我也要,你是知道我慕容鳴最是貪心的……”他撓著頭皮,“要不麼聖上再賜一塊‘陳家大院’的匾額如何?”

景泰帝的臉更難看了。

真當他是賣字畫了,求了一塊又一塊,現在還要第三塊。

慕容鳴連連抱拳,不停作揖:“微臣求聖上了,就再我寫一塊吧,我爹的都寫了,要不給陳家求一塊,我媳婦又該說我偏心了.聖上就發發慈悲,別讓微臣在媳婦面前抬不起頭。你定是聽說的,我媳婦待我爹孃,那可是當親爹孃一般的,我要是不拿他的弟弟當親弟弟,她定會生氣的……”

將心比心,既然都求兩塊了,倒不妨再求一塊。

景泰帝一臉無奈,想著燕國公府、鎮北候府也沒花朝廷一兩銀子就建好了,不就是賜府匾麼,他寫,他隨道還要加兩個小字“敕造”,哈哈,這樣一來,這三座府邸都變成朝廷所造了。

這小子算計他,他也能反算計過去。

慕容鳴又陪了個笑臉,“聖上,內務府的汪總管年事已高,微臣想向聖上求個恩旨,賜他出宮養老。”

景泰帝就怕他不要東西,既然求了,他便全應了,這樣也顯出他身為帝王的仁厚:“朕準了!來人,下朕口諭,內務府汪祥年邁,朕恩准他出宮養老!”

“微臣謝主隆恩!”

慕容鳴一臉心滿意足的行禮告退,還對一邊的小太監道:“勞小公公把這三塊匾額做得氣派,聖上的書法乃天下第一,要是做差了,著實太可惜了聖上的書法。”

景泰帝哭笑不得,心裡悶悶地想著,范陽長樂坊生意很大,這幾年一直在替御林軍、三軍將士織軍布、做軍衣,要是也弄成朝廷的織造府,朝廷許就能省下一大筆錢。

慕容鳴厚顏討了三塊景泰帝親筆所書的匾額去,並視為榮寵。

景泰帝心裡暗道:這小子……

敢算計他!

“來人,著兵部、戶部、禮部三部尚書議事。”

內務府總管太監汪祥聽說慕容鳴給他求了恩賞,景泰帝同意他出宮養老,頓時喜上眉梢,做了一輩子的宮人、下人,終於可以過些輕閒日子了。一輩子在宮裡小心翼翼地經營,如今總算落了個善終——出宮養老。

汪祥收拾了東西,帶著滿滿幾大箱子珍寶古玩隨陳湘如派來的侍衛、小廝出宮。臨離開前,少不得與交好的宮人辭行、打招呼,又細細地叮囑了一番,這些年他也提攜了不少的宮人,也有念著他的宮人。

宮人們少不得羨慕一番。

陳湘如著下人給他安置好客房,又與陳相貴寫信,讓他派人來接汪祥回江寧養老。

自此汪祥在江寧陳家大院過著自己那悠閒自如的日子,閒下來的時候,便教陳相貴一些為官做人的道理,陳相貴雖不及陳相富腦子好使,數年後,竟被汪祥教得圓滑如狐。

半月後,江寧陳家大院派了陳二管家的長子又幾名護院來接汪總管回江寧養老。

陳二管家的長子垂手稟道:“三奶奶已把上房佈置打掃好了,就等二老太爺入住,丫頭、小廝都挑了最好的服侍。”

又繼續道:“三爺說,把二少爺過繼到二老太爺名下,可更姓為汪,等二老太爺到了陳家,再與二老太爺商量細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汪祥雖沒有親人,卻有幹孫兒替他養老送蹤。又過繼重孫到名下,也算有承繼香火之人,皆大歡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