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觀音慈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知青文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知青文學

風怒吼著,天空中的太陽躲了起來,鄒林開啟了空調,將室內溫度調整到7度,嘴巴還不停的說。

英子說:"喜歡說而沒有涵養和學識,還裝作什麼都會,結果只能是遭人煩。也就是說大腦思維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儲備的應用和判斷不完整,韓非子曾寫一篇說難,其中寫到說話必須知道對方的心理,有人喜功名,崇榮譽,而惡財利,倘你與他談財利他必定疏遠你,但你若和他談功名,又會使他的榮譽心作崇。還有些人標榜著榮譽,私下卻愛慕著財利,若你不察到他的心理,卻和其談到慷慨樂捐的事,他內心裡一定在疏遠著你了。至於說話所引起的反應,有雋永之味;甜蜜之味;辛辣之味;爽脆之味;新奇之味;苦澀之味;寒酸之味;創痛之味!我們讀第二十五節就知道了。

灰鴿被種上第七種疫苗後,芳芳饒有興趣的給灰鴿大腦連線上了迴光返照鏡,慢慢的灰鴿的意識萌生出了第七種懺悔。

灰鴿記起父親每到說話,都口諾懸河,滔滔不絕,也不分場合地點和聽者感受;只要他講,勢必激情四射,懸天扯地,比比劃劃。人們背後都稱他灰鐵嘴、灰大白話。

灰郎的女兒灰利,在學校學習上進,就是嘴愛說,同學關係搞不好,同學們都煩她。即使在家時,無論誰說話,她都接著,不讓話掉在地上,說話的人厭惡得不得了。而她卻是學校的幹部,靠近老師,靠近組織。可能是心眼直,好被老師利用的原因。老師也指出她的缺點,一次次的幫助他,她認識到了自己多說話非常可恨,就在手心上寫三個字"不說話。"在書桌上寫"不說話。"結果當別人跟她打招呼時也緊閉雙嘴,可很多時候忘記了,還是一說為快,怎麼扳也不見效,最後還是在說。

上了中學,她更像她的父親,具有強烈的發表欲,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喋喋不休的,甚至硬要別人聆聽他的話,這歇斯底里的性格,說話的目的,只是機械的條件反射,其內容並不新穎豐富。根本沒有言談舉止的修養。

在二十世紀,美國人卡耐基的培訓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們能很好的在商業方面進行交流。他好像說:言談舉止非常重要:說話時如果不加思索,想到就說,個人的弱點,完全暴露。如果與人交談像雜亂無章的野草一樣,就沒有藝術欣賞力。假如人們在不同時刻的交談,或與不同氛圍的人進行交談,如同野地中開闢的風景園林一樣,應用得好,對人對己都是享受。

1966年,文革開始了,灰利在學校站到了運動的前列,積極參加造反派的遊行和批鬥活動。那時的紅衛兵小將們對被批鬥者的毆打和人身殘害往往是非常殘暴的。灰利曾對灰鴿回憶說:"在群眾運動的場合中,第一個打人的人希望引起大家注意,打了第一下以後就沒法停止。所有的人都要表示他們對敵人的仇恨,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表示他們對敵人的恨和對領袖以及運動的熱愛。打起人來,誰也不能示弱,如果不打,就意味著革命不堅定。而同情在當時是一個很奇怪的詞。

我們和被迫害者之間極少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只是在觀念上感到應該恨階級敵人。往往不是革命義憤和樸素階級感情的自然表露,而是為了表現這種義憤和感情,或者是為了表白和洗清自己,因而要當眾表現。在打人活動中,我們女中學生的兇殘令人目瞪口呆。這或許與女青年當中常見的強烈表現欲和虛榮心有關。當時的時尚是不愛紅妝愛武裝。那更為慘烈的便是參加武鬥,現在看不僅極大地傷害了被害者,並且吞噬著施暴者的良知,使人性中醜惡的因素膨脹,使一些本來不乏友愛、純真的青少年變成十足的迫害狂。

當時武鬥的宣傳口號是:用鮮血和生命保衛毛主席、保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武鬥雙方同時高舉紅旗,高喊毛主席語錄而互相廝殺。

1966年8月18日市委發出《關於學習和宣傳黨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的通知》,要求高舉毛## 思想偉大紅旗,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當天傍晚至深夜,我和同學們蜂擁街頭,全城一片狂歡。8月15日響應毛主席關於到江湖河海去鍛鍊的號召,我和全市1.萬人一起到太子河游泳。16日瀋陽第二中學、二十九中學、遼寧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的學生,成立"紅後代"組織,我當選委員。8月18日據《瀋陽晚報》報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學院等大中學校先後有9批學生來瀋陽"串聯"鼓動瀋陽的學生起來"造反"。日我戴著毛主席像章,高舉《毛主席語錄》,和"紅衛兵"、"紅後代"們蜂擁上街"破四舊",日,慈恩寺被砸,把0多尊唐代石佛全部搗毀。'1月6日在《人民日報》社論《迎接工礦企業文化革命的 高潮 》的鼓動下,瀋陽市各大專院校學生紛紛下廠串聯,工人造反組織開始走向社會。

1967年6月5日"八三一革命造反總司令部"成立。簡稱八三一,我加入了組織。6月18日瀋陽醫學院的"遼聯"和"八三一"兩派群眾組織發生武鬥。8月6日"八三一"和"遼革站"兩派群眾組織在興華電器廠發生武鬥。在1967年夏季,派別武鬥遍及全國,達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同年夏秋,**為了控制局勢,實現他的**戰略構想,加強宣傳,強調反對武鬥。群眾組織相繼解散,派別武鬥逐漸消失。1月18日瀋陽三派代表與警備區司令部代表,在中央調查團的主持下,達成《關於制止武鬥聯合緊急通知書》。1968年1月0日瀋陽三派群眾組織在市人民廣場聯合召開"瀋陽市三大革命群眾組織實現革命大聯合大會"。6月14日-0日瀋陽市中等學校紅衛兵代表大會召開並產生"瀋陽市中等學校紅衛兵代表大會委員會"(即中學"紅代會")。我當選為委員。7月日市革委會召開常委會,決定立即在全市開展"三忠於"活動。即要求唱頌揚歌曲,跳"忠"字舞,甚至每頓飯前都要祝"萬壽無疆",我熱烈響應。我成了紅衛兵小將的頭頭,在大串聯中來到北京,和十萬紅衛兵一起接受毛主席檢閱:我們在天安門廣場都流著眼淚高喊: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串聯回來後,我們說的話,都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思想

跟著毛主席,永遠鬧革命!跟著毛主席,世界一片紅!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思想萬歲!萬歲!萬萬歲!

誰敢反對毛主席,就砸爛誰的狗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高指示)

一不為名,二不為利(最高指示)

黨叫幹啥就幹啥,做一個齒輪與羅絲釘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安家

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

這些口號,反反覆覆的說,也很適合我的精神世界。8月7日"軍宣隊、"工宣隊"在進駐全市各基層單位和街道以後,又進駐各大專院校和部分中等專業學校。局勢有所穩定。9月14日根據**關於對知識分子"再教育"的指示,市革委會決定在校初中和高中學生一律下鄉插隊參加勞動。歡送首批1萬人到農村去。我又高呼著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就戴著大紅花成了第一批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了。

1969年7月日-11日市革委會召開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活學活用**思想講用會。"活學活用"是**提出來的,這種講用會風行一時。我作為老三屆代表作了報告,1971年5日參加市革委會召開動員應屆中學畢業生和社會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會。1月18日,首批應屆畢業生000人分赴盤錦農村。到了1974年5月6日瀋陽市第一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帶隊幹部900名進入市屬縣4郊的青年點。8月1日,第二批帶隊幹部1400多人進入青年點。8月15日瀋陽市第一批赴昭烏達盟插隊的知識青年0人出發。

回想起我是第一個向學校上交申請書的人,請求毛主席和黨儘快地把我們下放到農村那個廣闊天地裡去。我寫到:"我的世界觀充滿了腐朽的封建的資產階級的思想,我這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知識青年,儘管根紅苗壯,但是要立刻奔赴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為解放全人類而奮鬥終身!"

我在下鄉前在學校就火線入黨了,還到農村當上了青年點點長。應該說:從1967年到1979年1年間,在中國大地上曾經歷過一場規模空前的上山下鄉運動,大約有1647萬名中學生(含回鄉知識青年)從城市流向農村,流向邊陲,流入中國腹地那些不知名的窮鄉僻壤。幾乎波及所有城市社會階層。1966-1968年的屆初、高中畢業生除少數人照顧留城外,齊刷刷地走下去,被稱為"老三屆"。在"老三屆"之後,還有**後期升入中學的"新"若干屆中學生陸續下鄉,所以有人稱這是一次空前的移民潮。

艱苦的農村生活,我慢慢的改變了,我不再喊"紮根農村幹革命"了。幾年後,我抽調回城當上了工人,我滿意極了。可平靜安穩的日子過了十多年,到了九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使計劃經濟時代進入到了市場經濟的時代,我所在的國有企業倒閉了。我下崗了,我無奈和彷徨,我的語言變得十分蒼白,不知道口才、講話、聊天,該說什麼?也沒有人去有效的指導我,更談不上人生指導老師了。我跟誰去閒談呢?

可有一天,人們看到在綠蔭樹下,我用大銅壺衝著茶,裡面還有青紅絲玫瑰,還加了糖,我見人就喊:"每碗0.50元,喝了再給錢,不滿意不收錢"。酷熱的夏日,依著大樹,聽著這聲聲叫賣,行人喝一碗茶,那感覺怎樣?這是什麼樣的時代語言那?

我早已沒有了仇視的心理,因為刺激的太多,忠於領袖成為極複雜的觀念,我對喝茶的人都很好。在茶桌上我放一個錄音機,播放的都是"紅太陽"歌曲大聯唱:每天都有一群老知青在這邊喝茶邊聽...

紅太陽照邊疆

青山綠水披霞光

長白山下果樹成行

海蘭江畔稻花香

劈開高山大地獻寶藏

攔河築壩引水上山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