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觀音慈航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

第七十六節:小羅對她們的身份進行秘密調查了,他發現瑪嘉在影片中與維基解密的創始人建立了網上**誼。這家網站今年公佈大量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秘密文件,曝光眾多內幕,引起轟動。由於他接到過數以百計"非常具體"的死亡威脅,威脅者來自美國軍方。國際刑警組織還在其公開網站上釋出了對他的紅色通緝令。

他目前身處英國的一處秘密地點,他是透過一個網路聊天室每星期週末,和瑪嘉倆人**一小時,並在影片模擬**真人秀。由於他被迫隱藏了起來,更加孤獨寂寞,越發依賴瑪嘉這個網路性伴侶了。

瑪嘉正是利用了這種情緒,在維基解密中知道5萬份檔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伊朗核問題,檔案裡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多次勸說美國進攻伊朗而終止伊朗的核計劃,而伊朗也曾經參與了操作伊拉克選舉等事件。可以說,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對伊朗核專案和伊朗與日俱增的地區影響力感到擔憂。"中東地區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都認識到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話語權和重要性,他們從美國購買武器,完全依賴美國為自己的人們提供安全感。其中的一份電報顯示,海灣地區有人稱:"我們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美國人一定知道怎麼做。我們解決不了的事情,美國人一定會幫我們解決。"阿拉伯國家還是希望美國能阻止伊朗的核計劃,但是他們肯定不希望在自己的地盤附近開打。當然,這些阿拉伯國家還有另一種解決辦法,增加海灣地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比如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這樣就會讓伊朗失去在這一地區的核壟斷,從而達到制裁伊朗的目的。

瑪嘉從維基解密網站將卓瑪的個人信息在互聯網絡的"私密"空間洩露出來。因為即使將資訊存入個人電腦,如果這些終端設備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連結到互聯網絡上,那麼,個人信息也會擴散。那數百個關係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設施名單,包括了海底電纜、重要通訊設施、海港、礦業資料和具戰略重要性的企業等都曝光了。

瑪嘉說:"戰爭結束後,我們會知道了果然發生過這樣一場爭論,倒不是發生在軍方,而是發生在鮑威爾和拉姆斯菲爾德之間。有趣的是,這種爭論不是軍種之爭,而是文職官員與陸軍高級將領之爭。雙方目標一致,但作戰手段卻大不相同。簡稱為"拉氏理論"。所謂"精確"二字的根本涵義就是指戰爭的高智能化。"拉氏"理論的精髓在於:將陸軍改建為規模更小的、易於部署的"戰鬥群",戰鬥力接近特種部隊,配合空中打擊,引導精確制導武器突擊重要目標,迅速完成戰鬥任務。而"鮑氏"理論的精華是:大量運用地面部隊,圍繞陸軍重型師展開戰鬥行動。"

可鶯鶯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她使歐盟特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並潛入他的住宅密室,獲取了大量的敏感絕密情報。同時還得到瑪嘉間諜的真實身份,那久久未能破解的間諜代號背後的真實人物被情報界稱為"皇冠上的珍珠"就是瑪嘉。各國情報機構曾許以重金,希望能刺激情報機構的精英們摘取破譯她,都沒有成功。鶯鶯卻用快閃記憶體隨身碟下載了瑪嘉資訊:美國全球導彈防禦體系建成,一個覆蓋全球的戰爭新體系就將全部構造完成。美國的對手用以威懾美國的最後工具核武系統也將失效。到那時,一個以絕對不對稱軍事力量為後盾的單極政治體系,也就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帝國體系就將出現。一如機械化閃電戰催生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一樣,信息化戰爭時代,已經孕育著一個世界新帝國的雛形。"

鶯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她在網上進行了修改,根據蘇聯的大範圍前沿作戰理論的要求,要集結大批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指揮結構高度集中。但這樣一支令人生畏的軍隊的防線卻在短短的幾天裡就能被數量很少的美軍擊破。可見一支更靈活、更有殺傷力、規模更小的軍隊,完全可以打敗一支龐大的、觀念陳舊的軍隊。

結果被瑪嘉用一個更高階方法解密了她的檔案,並獲取了她的QQ號。兩個著名女諜在網上透過QQ聊天進行了文字交流。

而卓瑪在QQ群中,用誘發"精確閃擊戰"這一全新的戰爭概念,發現了這兩個超級間諜的對話,並加入進來。

瑪嘉問:"請問從海地、利比亞、巴拿馬、格瑞那達,到海灣戰爭、科索沃、阿富汗,又到伊拉克,美國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從非洲打到拉丁美洲,打到亞洲,又從亞洲打到歐洲再打回來。大戰小戰,弱旅勁敵皆有。世界不由得發出一個疑問:為什麼美軍所向披靡?"

鶯鶯:"美伊戰爭結果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伊戰爭結果的解釋同時也是對海灣戰爭結果和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結果的解釋。其實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進行的所有戰爭結果的解釋。美軍的勝利,無一不是利用在電磁空間具有的絕對優勢,對其對手進行電子屠殺的結果。空襲不過是戰爭和勝利的外在表現形式。"鶯鶯也不想跟同行兜圈子。

卓瑪:"電子戰、信息戰和空中力量是互動發展的。在世界戰爭史上,戰略戰術是隨著技術而改變的。1916年德軍用馬克沁重機槍向密集隊形的英軍掃射,英軍一天傷亡即達六萬人。密集隊形衝鋒從此退出戰場。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以資訊科技為中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的蓬勃發展,空軍發展史上迎來歷史性的變革。技術和武器的發展改變了戰爭的空間。戰場擴充套件到無邊無際。衛星在天空。潛艇在深海。彈道導彈打到地球任何地方。電子戰在電磁空間進行。心理戰深入人的內心世界。戰場已不是普通物理學意義上的自然空間的擴充套件,而是另行創造的一個非自然空間,那就是電子空間。"

鶯鶯:"對,西方軍事理論家把電子戰作為"昨天的戰爭"和"明天的戰爭"的分界線。"

瑪嘉:"198年6月9日貝卡谷地大空戰是電子戰的第一次實踐。你一定讀過《惡魔導演的戰爭》,其中專門有一章寫了貝卡谷地的大空戰。最初書名就叫《明天的戰爭》。那是世界空戰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其決定因素是電子技術的系統化。以此戰為標誌,二十世紀的軍隊在八十年代出現了"代差"。到了海灣戰爭,電子戰無論樣式或規模,一切都堪稱登峰造極。那根本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電子大屠殺。我只能用屠殺這個詞來形容。如果說海灣戰爭是一種"外科手術式"戰爭的話,那麼,它首先是"腦外科"手術。"

鶯鶯說:"作為一場戰爭來說,無論是空戰還是整個戰爭,電子戰都是靈魂之戰,是首要階段和最高階段的決戰。"

瑪嘉:"正是因為有了在資訊科技基礎上的常規軍事技術,正是這些技術的完整統一,使美國軍事力量與他的對手以及潛在對手相比,具有了壓倒性的優勢。正是這種優勢,即使在以火力和機動來決勝的傳統戰爭中,目前世界上也沒有一支足以在整體上打敗美軍的軍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卓瑪:"在二十年來美國所進行的戰爭中,有一個共同點:所有對手的軍隊在美軍面前都毫無建樹。主要原因是,系統對系統的對抗和壓制,實際上使平臺對平臺的對抗難以實現。1999年科索沃戰爭,南聯盟空軍司令駕駛米格機試圖和北約戰機一決雌雄。但是,雷達被干擾,通訊被中斷,老將軍看不到對手在哪裡,卻被對手死死鎖住,一上天即被荷蘭的一架戰鬥機擊得粉碎。其他五架米格機也是只升空五分鐘即被擊落。最先進的防空導彈也只有五分鐘的生存時間。"

瑪嘉:"海灣戰爭,人們既沒有看到飛機對飛機的空戰,也沒有看到坦克對坦克的廝殺。伊國衛隊乘著沙塵暴,曾經出動了上千輛坦克向美軍反擊,但一露頭就被美偵察機和衛星發現,結果遭到美英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凌空剿殺。他們夢想中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在鋪天蓋地的轟炸中變成碎片。"

鶯鶯:"由於這種完全傾斜的戰爭態勢,不可避免地將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巨大的折射,這就是信息戰的第三個層面:心理戰。心理戰可以說是戰爭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了,它被稱為戰爭之前的戰爭、戰爭之外的戰爭、戰爭之上的戰爭。"

瑪嘉:"請您深入地談談這個問題。"

鶯鶯如同軍事問題專家,她說:"我一直認為,心理戰屬於信息戰的範疇。從有戰爭以來,就有心理戰。它是戰爭的一種形式,是在物理空間之外的較量。孫子兵法就講攻心為上,把不戰而屈人之兵作為戰爭的最高境界。孫子的不戰,是不經過戰場上的殘酷戰鬥,但必須在心理層面上經過激烈的較量才能達到。從伊戰看,美對伊軍實施的心理戰是精心策劃的。按戰略、戰役、戰術的層次次第展開,脈絡清晰。這和美國歷次戰爭都不同。它標誌著心理戰作為一種獨立的戰爭形式已經登上人類的戰爭舞臺。"

瑪嘉:"怎麼理解各個層次上的心理戰?"

鶯鶯:"以伊戰為例。戰略層次的心理戰,是指綜合運用國家的整體實力,採取政治、經濟、外交手段及軍事威懾等,試圖迫使對方在外交領域裡接受自己的條件。比如,美國一開始就利用聯合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多次揚言避免戰爭的唯一條件是薩達姆流亡等等,同時在海灣進行大規模軍事部署。美國在這一層次上的心理戰實施,和它的全球規模的海空軍包圍是一體的。順便說一句,美國一意孤行發起伊戰,也是對於全世界的一場心理戰。這與美國此戰的根本目的有關。伊戰之後,如果你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世界變得微妙起來。朝鮮核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劍拔弩張,以巴問題也以路線圖為契機出現了某種和平解決的前景。"

瑪嘉:"戰略層次上的心理戰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鶯鶯:"綜合國力。所謂"弱國無外交",就是指小國、弱國,無法實施戰略層次上的心理戰。在這一層次上跟美國過招的,只有當年的蘇聯。赫魯曉夫在紅場閱兵時指著洲際導彈對美國人說:蘇聯能像製造香腸一樣製造它們。美國聞此,心驚膽戰。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已沒有誰能夠對美國實施這一層次的心理戰,而只能處在戰略心理防禦的地位。"

瑪嘉:"一份資料上說,美軍有著相當完善的心理戰指揮體制,國家層面即戰略心理戰,由國務院、國防部新聞署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統一負責。"

鶯鶯:"這場戰爭與以往的戰爭最大的不同是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廣泛參與了,幾乎成了戰爭奧運會。美軍讓很多記者隨自己的部隊一起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戰樣式。美軍讓這些人看到的當然都是美軍強大和"正義"的一面,無形中就是在震懾對手,奪取人心。美軍甚至還違背一貫的新聞自由的原則,對己方的報道嚴格審查。負面新聞一律封殺。對待那些不友好的新聞機構,美國除了在輿論方面回擊,還採用"誤擊"的辦法,予以武力摧毀。"

瑪嘉:"回想起來,這場戰爭假消息滿天飛。國外稱之為"謊言加炸彈"的戰爭。"

鶯鶯:"謊言是戰爭的需要。不同的是以前是雙方互相欺騙,現在不僅如此,還欺騙世界。其實,說穿了都是在以假亂真,製造有利於自己的戰爭氛圍。我一直在研究美國,我發現美國有一個大戰略?它總是造成一種態勢,讓你感到你的本土受到威脅,迫使你把人力和物力全部投到陸地上,從而把海上和天空的通道給它閃開,而它決不會從陸地上到你那裡去,它從天上去。你看,今天中國的大陸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但中國的海洋領土被侵略得不成樣子。中國的戰爭觀念不能再困在領土上了。國家利益的邊界在擴大,軍事戰略要體現出這一時代特徵。"

卓瑪:"傳統的人民戰爭理論確實應該與時俱進。以前是熱兵器對機械化和半機械化,戰爭是接觸式的,人民的優勢容易發揮。以後是非接觸作戰,敵我雙方可能根本就不見面。誘敵深入不可能也不能允許發生了。御敵於國門之外,殲敵於海空之中,破敵於太空之上,很可能成為基本的戰略戰役要求。如何發揮人民戰爭優勢?也是個問題。可中國的地面觀念根深蒂固。戰爭從來遵循揚長避短、避實擊虛,中國人懂這個道理,美國人也懂。比如解放軍歷來的傳統是擅長近戰、夜戰,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地面的殲滅戰。這些傳統都是在當年的戰爭中形成的,當然是以陸軍為主。事實上,今天不僅解放軍內很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這裡,兵器更是如此??無論是陸戰武器,還是海戰、空戰武器,主戰兵器都是近戰居多。"

鶯鶯:"從對伊戰爭的現場點評到事後的分析、爭論,我們看到,解放軍有相當一部分人還認為地面戰爭仍是未來戰爭的基礎。而且美軍的經驗還不借鑑。美軍在朝鮮戰爭期間和越南戰爭中得出的最大的教訓是,大規模機械化兵團的地面作戰,弊病太多。首先是在國家層面上動員複雜,投送戰場耗資太大。更主要的,地面大兵團在山嶺、叢林地區無法展開,笨重遲緩,因此無法對付分散持久的游擊戰。此情景就像一頭掉進沼澤裡的水牛,無法抵擋蠍子、螞蝗、蛇群的攻擊一樣。這兩場戰爭後,美國進行了痛苦的反思,從理論到實踐都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它再也不動用大量的地面部隊進行大規模作戰了,而主要以空中力量為主。地面則是讓搜集情報和指示目標的特種部隊唱主角。它的主要戰略目標都要求透過空中打擊實現,地面纏鬥和機械化決戰被禁止。這次伊戰一開始,儘管美軍坦克前進的履帶聲隆隆作響,有人就一針見血地說,這不是打仗。它不會跟伊的坦克對陣。它更不會去打巷戰。它幾乎是在表演。可很多人還會對未來地面戰爭的消失感到將信將疑,但美國人卻是用血的教訓換來的。二十年的戰爭經驗證明,美國已經摸索出了更好的戰爭方式,那就是信息化的空中打擊。今後,不管是誰,只要他抱著早己陳舊過時的地面戰爭、機械化戰爭的經驗和幻想不放,誰就要失敗。"

瑪嘉:"簡單地說,它使自己成為千里眼、順風耳,同時卻讓對手眼瞎耳聾。我們說今天的美軍強大,就是因為它擁有戰場感知能力。有這樣一組資料:美軍從發現目標到實施精確打擊的時間,即完成發現?定位、瞄準、攻擊,評估戰果這樣一個"打擊鏈條"所需的時間,海灣戰爭時是一百分鐘,科索沃戰爭時為四十分鍾,阿富汗戰爭時為二十分鍾,而此次伊戰只有十分鐘,基本實現"發現即摧毀"。就對方而言,即"被發現即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對方根本來不及實施機動。如001年11月間,美軍一架偵察機發現一支車隊在夜幕掩護下撤離喀布爾,立即把情況透過衛星傳送到美國中央指揮中心。五角大樓下達攻擊命令,三架戰鬥機很快飛到目標上空,投下三枚制導炸彈。同時,無人偵察機也向地面車輛發射了導彈,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架無人攻擊機。後經證實,包括**的助手阿提夫在內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員在此次空襲中喪命。這一幕是美軍在阿富汗作戰行動的縮影,也是未來美軍慣用的戰術攻擊手段。"

卓瑪:"以後這樣的鏡頭我們將屢見不鮮。俄羅斯的車臣戰爭與美國的阿富汗戰爭最大區別在於,俄軍打的是機械化戰爭,而美軍打的是一場信息化的戰爭。俄軍採用的是各種常規作戰平臺和以陸軍為主的作戰思想,其大規模的步坦協同或空地協同作戰,及攻城掠地式的戰役合圍,無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機械化戰爭的翻版。儘管俄軍比車臣叛軍擁有絕對的常規力量優勢,卻沒有能力剝奪對方的機動權。這就是它與美軍的根本區別。現在,就容易理解了。美英聯軍是一支基本信息化軍隊,透過數據鏈把空天地海、本土統帥部、前方司令部和戰場上每一個士兵連為一體,反應靈敏,隨心所欲。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戰果,贏得勝利。"

瑪嘉:"比較而言,伊軍則是一支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的軍隊。儘管伊軍在兵力、地面兵器數量方面佔有優勢、空軍飛機數量也相當可觀;儘管伊軍吸取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教訓,並學習了南聯盟和車臣戰爭的經驗,採取固守城市、寓軍於民、全民皆兵的戰略戰術,但仍然不堪一擊。"

鶯鶯:"隔代戰爭就是這樣,當年八國聯軍也是這樣屠殺清軍的。鴉片戰爭中,清軍的一個炮臺被英軍攻佔了。清軍屍橫遍地,四百官兵全部戰死。英軍呢,只輕傷兩人。這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屠殺。這次戰爭,伊由於首先被搞得耳聾眼瞎,以至於本來就不夠粗壯的胳膊和腿也不能伸展了。俄羅斯軍事家斯裡普琴科在《超越核戰爭》一書中評價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說:"伊拉克非常認真地準備了一場過去的戰爭"。到了00年,世界看到伊拉克準備的是一場什麼戰爭呢?十二年前,伊拉克還有坦克師、還有空戰、有薩達姆防線,但現在卻只有步槍和人體炸彈。"

三個人這時對各方的身份都已心知肚明,都感到交換情報十分成功,同時關閉了QQ。

小羅從一個影片視窗竊看了他們的聊天記錄,他害怕了,在賓館裡不敢出門了,還請神靈保佑,每到晚上看到第一盞燈亮時,讚頌先知穆罕默德,當喝水時先詛咒殺害先知侯賽因的劊子手,這樣就平安了。

灰鴿回到賓館見此情況,不解的問:"到底怎麼啦?

小羅憂慮的說:"我感到了就在我們身邊她們在從事間諜活動,在為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團服務。太可怕了,我只好用金蟬脫殼之計,擺脫這幫人,以免遭到不測。"

灰鴿同意了,並說:"不要想得太壞,這些人只是某一階段的行為,局勢會和平的,她們本質上都有對人性和生活的愛。況且人類的風風雨雨作都是媒體報道的,可供人們茶餘飯後有話題可談。人類需要這種人,人類需要各種題材的演出。"

小羅冒著冷汗,拿出一本《一千零一夜》,假裝靜靜的閱讀,一會出門坐在烤肉攤上,買了一把羊肉串,又買了兩瓶啤酒,坐下來邊喝邊想了許久...

他偷偷的溜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