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混在末世當鹹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5章 交叉持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5章 交叉持股

“何市長,我原則上同意你們入股,只是這個股份……”

“我剛剛跟劉市長彙報過了,我們要的股份不多,有個百分之十就行了。”何副市長連忙回答道。

“那咱們在商言商。”張昊點點頭,“不知道市裡打算拿什麼入股?如果是資金的話,我這邊至少投資一千億元,貴方需要拿出一百億元。”

“一百億?張董,你這就為難我們了,即便是正常情況下,我們也拿不出這麼多閒錢來。”

何副市長滿臉無奈道。

張昊當場深吸一口氣:“沒錢?怎麼?你們不會是想白嫖吧?”

“不會不會,市裡雖然沒錢,但咱們可以以股換股啊?”

“以股換股?怎麼換?”

張昊來了一絲興趣。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淮城煤礦集團沒有?這家企業大概市值兩千五百多億,我們可以轉讓百分之四的股份給新公司,絕對不讓大家吃虧。”

何副市長丟擲了市裡的決議。

在磺石火山爆發之前,淮州煤礦原本市值三百多億,只是隨著能源危機的日益加劇,如今直接飆升了八九倍。

“淮淮煤礦?”

張昊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煤炭公司現在可是金餑餑。

肥城官方難道是集體昏頭了?居然拿錢途無限的煤炭公司,去交換前景不明的EAST專案?這不是捨本逐末嘛?

何副市長笑著點點頭:“沒錯,就是淮州煤礦集團,絕對不是什麼空殼公司,如假包換。”

“何市長,請恕我直言,這次交易,怎麼看都是貴方吃虧,而且還是鉅虧,這裡面是不是有貓膩?”

張昊小心試探道。

“咳,張董您多慮了,貓膩肯定是沒有的。”何副市長搖搖頭,緊接著話鋒一轉:“不過說起這個,我們確實有一點小私心。”

“什麼私心?”

張昊下意識地追問道。

“咳,最近上面動作頻頻,想要整合所有煤炭公司……”

何副市長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雖然煤礦公司的所有權被上面拿走了,但經過幾輪談判,整個州府大概能保留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煤炭產量。

負面影響有,但並不“致命”。

畢竟,相比於北方的幾個產煤大州,淮城煤礦的產量不算高,能擠出三分之一的份額,已經是狠狠割肉了。

張昊直接打斷道:“照這麼說,那百分之五的股份豈不是要打水漂了?”

“張董,您聽我細說,既然上面對EAST寄予厚望,為了給專案輸血,應該不會收回那百分之四的股份。”

“咦?既然如此,反正都要上交,那你們為什麼不乾脆多轉讓一些股份?”張昊不由得好奇道。

“哪有那麼簡單?整合煤礦公司是大勢所趨,上面決心很強,咱們可以偷偷搞一些小動作,打一打擦邊球。但不能太過分了,百分之五是底線,超過了只會弄巧成拙。”

何副市長滿嘴苦澀道。

“敢情是這麼一回事,你們這叫空手套白狼,還真是夠狡猾的。”

張昊整個人若有所思。

何副市長聞言擺擺手:“這不叫空手套白狼,這叫廢物利用。”

“好一個'廢物利用',受教了。”

張昊朝對方拱了拱手。

“張董,您這邊表個態吧?劉市長那邊還在等著辦手續呢?這事不能拖,越快辦理越好。”

張昊笑著點點頭:“我同意了,交叉持股對咱們雙方都有利,煤炭公司那麼賺錢,機會很難得!”

認真說起來,這波操作好像沒人吃虧,大家夥的股份雖然被稀釋了一點點,但卻獲得了一份穩定的“收益”。

聯邦同樣也沒吃虧,畢竟“可控核聚變”這一專案,最大的受益方就是聯邦,這應該算是提前投資了。

“好,爽快,我馬上告訴劉市長。”

何副市長說完,立馬跑到一旁打電話去了,肥城這邊條件有限,目前只恢復了有線電話,手機依然沒有訊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利用這一點空閒時間,張昊再次和陳本榮攀談起來。

“陳院長,有件事忘了跟您說了,之前紀執政官特地叮囑過我,咱們這個專案不必侷限於本土,應該積極走出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陳本榮眼睛一亮:“紀執政官真是這麼說的?”

“沒錯,不瞞陳院長您,新公司得到了紀執政官的大力支持,這個支援力度是空前的,不用有任何懷疑。”

陳本榮頓時欣慰地點了點頭:

“聽說歐羅巴很亂,眼下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應該能達成一些合作,甚至還能挖一批頂尖科研人員過來。”

張昊大手一揮:“陳院長,就歐羅巴目前的態勢,想安心搞研究恐怕很難,剛好咱們新公司又不缺錢。

我希望您能幫忙列一份相關公司或者機構的名單,能收購的…咱們直接收購,不能收購的…再想辦法挖人。”

至於合作,他是不看好的。

未來幾十年,歐羅巴都在持續動盪當中,沒有一個安穩的科研環境,加上條件限制,一切都是空談。

“不用這麼麻煩,等搬遷完成,我親自帶隊去歐羅巴轉一圈,歐羅巴人本身對“可控核聚變”同樣很重視,也出了不少科研成果。

更關鍵的是,自從磺石火山爆發後,他們吸收了大部分來自對岸的人才,不可否認,他們的科研力量確實比咱們要強。”

陳本榮當仁不讓道。

“陳院長,您是這方面的專家,由您親自帶隊,那是再好不過了,新公司上下會提供全力支持。”

張昊連忙保證道。

“收購應該不難?就是不知道張董願意花多少錢?”

陳院長試著詢問道。

“三百億以內,夠不夠?”

“夠了夠了,當前百業蕭條,像'可控核聚變'這種前景不明的冷門專案,沒人跟咱們爭,估計花不了多少錢。”

張昊自信一笑:“那就拜託了,等新公司成立後,希望陳院長您能當任總經理,全面負責新公司的日常管理。”

“張董,您的誠意我感受到了,不過總經理一職還是另請高明吧,我想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實驗室當中。”

陳本榮當即婉拒道。

他之所以有如此決定,一方面是自己年紀大了,精力不夠,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兼顧兩頭;

另一方面,他想嘗試引入西方的實驗室管理制度,提升科研效率。

本土的科研環境不是說不好,就是有時候太論資排輩了,不利於年輕人出頭,現在不是客氣的時候,他想打破這種局面。

畢竟年輕人精力足,腦子活,相比於老年人,更容易創造出顛覆性的成果。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愛因斯坦,二十七歲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三十七歲建立了廣義相對論,聞名於世。

ps:求推薦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