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名人詩傳最新章節列表 > 林毅夫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林毅夫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獎

林毅夫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獎

臺灣之光林毅夫

詩作者魏堞

世界銀行副行長

首席經濟學家酷

經歷傳奇路跌宕

出生宜蘭求學路

臺大學子林正義

投筆從戎英雄譜

就讀陸軍官校喜

保送政大研究生

拿到碩士神采奕

明星軍官信心增

金門馬山當連長

振興中華理念誠

不露聲色志如鋼

渡海投誠不怕死

前線叛逃不尋常

舍家棄業宏圖志

進入北大經濟系

更名毅夫新學子

諳熟西方經濟利

北大宣講舒爾茨

英語翻譯機緣繼

諾獎得主舒爾茨

讚賞推薦林毅夫

留美師從舒爾茨

芝加哥大博士讀

妻子赴美讀碩士

妻兒團聚異國福

博士論文選題是

《中國農村改革證》

經典之作調研摯

學成歸國大名鼎

研究中心擔主任

國家決策智囊請

“比較優勢戰略”論

重回北大朗潤園

經濟研究前沿進

經濟大師彙集宣

升格北大研究院

學術討論研究歡

北大教授課堂顯

“新農村運動”倡導者

出入紅牆“智囊”現

推動“新農村”建設熱

“後發優勢”論戰起

“中國奇蹟”詮釋樂

世行任命不容易

漸近改革創新派

生逢其時林氏喜

全球經濟危機態

環球復甦計劃提

“超級基金”雙贏快

林父去世奔喪急

臺軍補發通緝令

返臺祭父卻無期

“臺灣之光”真不幸

何時能圓返鄉夢

祈盼統一皆憧憬

10月9日,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一直是國內呼聲頗高的諾獎有力競爭者。其實,林毅夫教授本人在016年9月5日的第7期北大博雅講壇上已經對這個問題做出過回應,面對主持人阿憶的提問,林毅夫表示,“我常常說我不會得諾貝爾獎,因為我知道諾貝爾獎現在的選舉規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林毅夫回答全文:

我常常說我不會得諾貝爾獎,因為我知道諾貝爾獎現在的選舉規則。基本上是由瑞典的諾貝爾獎委員會,每年發出1500封推薦信,邀請1500個人推薦。推薦裡面包含幾種人,第一,北歐四國現有經濟相關院校的正教授。第二,已經得了諾貝爾獎的人。第三,現在在國際上各個領域的領頭學者。

我瞭解到這1500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會推薦自己,基本就是750票了,另外750票當中會非常分散,相對集中的大概也就十幾票,不到二十票,然後從連續幾輪都得到十幾票、二十票的人當中挑選五個人,再仔細看他們的貢獻是什麼,最後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來做一個推薦。那麼這相對集中的二十幾個人,都是誰推薦的?大部分是那些人的學生。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學家當然也有不少人有機會被推薦,但只有一兩票,是不能進入的,如果你真想拿諾貝爾獎的話,還必須教出四五十位可以進入那1500人名單當中的學生,也就是說,你必須教出四五十位在國際上領先的學者。

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按照西方主流理論寫文章容易發表,但是你也很難進入到前面四十位,因為你是按照人家的理論來寫,你可能發表很多,但是你不會變成領頭的。如果你不按照他的理論,而是按照我的理論來寫,是跟他們現有理論牴觸的。現在主流雜誌的評審人,都是按現有主流理論來看,他老是給你挑刺,所以你就不能發表。

所以我的學生如果按照我的方式來寫,不太容易發表,即使能夠發表,我什麼時候能夠培養出五十個人?所以我在1995年《經濟研究》創刊40週年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叫《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認為這是我們研究經濟學的方向,研究本土問題,用規範方法,寫出來的成果,就是對經濟學添磚加瓦的知識,就是推動人類對社會經濟現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現象認識的理論,應該就是前沿的理論,就是國際化的成果。

我也曾經在1995年的那篇文章講,1世紀會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1世紀會是經濟學大師輩出的世紀,我當時的看法是,從亞當斯密以後,世界上經濟學大師的產生是相對集中的。比如從亞當斯密一直到第二次大戰之前,世界上著名的經濟學家不是英國人,就是在英國工作的外國人,其他地方有,但是很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上大師級的經濟學家,基本上不是美國人就是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

為什麼會出現時空的相對集中呢?因為經濟學的理論,是對社會經濟現象觀察的一套簡單邏輯,來說明這個現象背後的因果關係。而且理論應該是越簡單越好,既然理論是越簡單越好,你怎麼能夠說哪個理論是偉大的貢獻,哪個理論不是偉大的貢獻?你不能從邏輯上來比較,實際上是根據你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現象重要,解釋這個現象的理論貢獻就大。那什麼叫重要現象呢?發生在重要國家的現象就是重要的現象。

我們知道從工業革命以後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的中心在英國,因此英國的現象就是最重要的現象,解釋那些現象的經濟學家就是經濟學大師。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所以一段時間之後,美國是世界的經濟中心,解釋美國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家,當中做出貢獻的就是世界經濟學大師。

我們知道1世紀到二三十年代,中國經濟一定會變成全世界最好的經濟,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現象,一定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現象,解釋中國經濟現象的理論,一定是做出最大貢獻的理論,提出這種理論的經濟學家就會變成經濟學大師。但是到你能夠進入諾獎評審委員會的那1500個人,可能需要一到兩代人的時間。

所以我倒覺得年輕學者,如果能夠沿著我前面所講的本土化思路研究本土問題,而且用初生嬰兒的眼光看問題,不用任何現有的,不管是亞當斯密、馬歇爾,還是凱恩斯、哈耶克的理論,而是自己看這種現象,瞭解這種現象,把它背後的理論總結出來,這樣的理論就是對經濟學發展真正做出貢獻的理論。也許經過一代人,隨著中國綜合實力越來越高,主流期刊上發表研究中國現象的文章越來越多,到那個時候,很可能就會有人得到諾貝爾獎,但那就是我的學生,或者是我的學生的學生的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