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流氓縣令:搶個女帝回家過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今兒,攝政王不一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九章今兒,攝政王不一樣

武老嘿嘿一笑後,傳來破空聲,等到婉兒出去駕車時,武老已經蹤跡全無。

婉兒駕車一進京城,李瓔珞就聞到一股糞便的味道,不由眉頭皺起。

帝都外城,幾乎都是黃泥路,且因人口眾多、車馬往來頻繁,路面極其顛簸。

車速驟然降了下來,這倒不是婉兒駕車技術不好,確實是帝都外城的硬體它跟不上。

李瓔珞掀開車窗,正好就瞅見有人在當街小便,這種事情簡直太尋常了,還有人隨地大便吶!

看到這一幕,她真的頭疼了,再想到平安縣那井然有序和乾淨的街道,心裡的落差就更大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堂堂三百年大齊的帝都,在孤和文武群臣的治理下,居然還比不上一個九品縣官治理的平安城。”

隨即,又想到那紛雜的朝局,她的心中一陣煩躁。

穿過道路泥濘的外城進入內城,這裡的環境明顯好了許多。

馬車一路前行,連續穿過幾條正街,直達皇宮。

攝政王的車駕獨一無二,京城內無人不知,因此馬車一路暢通。

“拜見攝政王!”

一眾侍衛不敢阻攔,所有人半跪行禮。

一進宮,李瓔珞直接就去了上書房,此刻上書房無人,只有留守的總管太監趙無牙。

他小心翼翼看了看,微微散發怒氣的攝政女王,心中琢磨,難不成殿下已經都知道了?

應該,不能吧?

李瓔珞冷聲開口:“傳孤的令諭,召集上書房大臣,在京四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全都到上書房門前候旨。”

“奴婢遵旨!”

看著太監總管離去,李瓔珞已經開始盤算,該從哪裡入手。

她是監國攝政王,統領侍衛大臣並被加賜九錫,且有假節鉞之權。

所以李瓔珞除了稱呼外,幾乎擁有皇帝和宰相的一切權力。

在眾臣子眼中,李瓔珞就是齊國的女皇帝,只不過稱呼不同而已。

眾臣子們怕她,因為她有生殺大權;眾臣子們也敬她,因為她率眾贏得五國之戰,戰功卓著。

不一會,接到通知的各級官員,陸陸續續進了宮……

李瓔珞已經在心中盤算,以往被百官欺瞞,這次在平安縣終於找到實證。

一定要將這國之大蠹揪出來,到時候看她怎麼收拾這個傢伙。

“不急,飯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件件的做。”李瓔珞心有定計,成竹在胸。

按照慣例,她首先會去上書房,見幾位上書房大臣。

上書房,是皇帝的御書房改建而成,皇帝親政前齊國所有政令,幾乎都是出自這裡。

李瓔珞的工作除了統率全軍,就是主持上書房。

實際上,上書房平時攏共只有七個人。

除了李瓔珞還有三公(太保、太尉、太師),丞相魏不同,兵馬大元帥兼兵部尚書李旭,吏部尚書秦懷玉。

六位閣老一進門,就看著攝政女王,在親自檢視各府縣民生情況,不由面面而視。

今天,和往常有些不一樣!

六位閣老能走到今天,都是老於人情世故之人,他們立即察覺到了不同。

因為以前攝政王在上書房,幾乎從來不坐著,今天竟然大馬金刀,坐在主位上……

他們知道攝政王出門這近三個月,必然是有所收穫,所以一個個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各自低頭看腳面,誰都不願意觸這個黴頭。

攝政王高居正座主位,三公則立在左側,丞相,吏部尚書和李旭站立在右側。

這是排資論輩,同樣也是當今齊國朝廷的勢力劃分。

左側三公代表的是老派勢力,三公德高望重,朝野之中一呼百應。

右側是李瓔珞的新興勢力,原本只有兵部尚書李旭,後來多出丞相魏不同和吏部尚書秦懷玉

“予此次探察民情,有勞幾位閣老殫精竭慮,為陛下分憂,予這廂有禮了!”

嘴上說有禮,可李瓔珞的眼睛一直盯著手中的邸報,更沒有起身施禮的打算。

“予”是她在正式場合特有的自稱,區別皇帝的“朕”和諸王的“孤”。

屋內六人心中忐忑,急忙抱拳躬身:“我等分內之事,不敢受攝政王之禮。”

“說說吧,予離京期間,上書房一共發了幾道疏,催予回京啊?”

丞相魏不同相貌儒雅,他雖已花甲之年,可保養的一直很好,別人看他也就是四五十歲的樣子。

他左右看了一眼,見眾人都低頭不語,作為丞相他不得不出頭……

長袖一甩,輕輕踏前一步,魏丞相拱手一禮後,朗聲回答道:

“回稟攝政王,在殿下出巡這三個月內,上書房共明發邸報三百二十七份,勸諫殿下回京疏有三份。”

“哦?”

李瓔珞放下手中的邸報,抬頭看了魏不同一眼。

以她的記性,清楚地記得催她回京的摺子,前後有10道,幾乎一個月三道之多。

“老臣若是沒記錯的話,這三道摺子,是諸位大人和老臣聯名上疏。

時間分別是上個月的初、末,和本月月中發出。”

魏閣老始終面帶微笑,絲毫不見緊張,他一甩長袖,一手撫須道:

“三道摺子分別為:甘南道大旱急疏、四國公使上表請安疏和漠北軍情雜疏。”

“可是本王,卻前後收到了十道催促的奏疏,不知幾位大人何以教我?”

尼瑪!

幾位上書房大人只感覺菊花一緊,立即就開始冒汗了,他們不是著急十道奏疏。

而是攝政王一句話,用本王和我代替了‘予’字,根據他們多年捱罵的經驗,這是女王要發作的前兆。

“真是太不像話了!攝政王巡視乃為陛下巡幸河山,何人敢這麼大膽,一定要嚴查、嚴辦。”

說話的是太師孔勞己,他說這話是為了表明立場和摘除自己。

“孔大人說的對,老臣附議。”第二個說話的,是同為三公的太尉李承墨。

其他幾位一看,也急忙踏前一步,趕緊站隊和撇清關係:“臣等附議。”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們這句話。婉兒,將那十份兒奏疏,給幾位大人看看。”

“是!”婉兒捧著一個托盤,上面正是十份兒催促攝政王回京的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