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

林子軒看到的《京華煙雲》出版於1991年,翻譯者是鬱達浮的兒子鬱斐先生。

鬱斐先生花費十年的時間翻譯了這本書,叫做《瞬息京華》,基本上符合林羽堂的原意,而且用的是北平口語,文筆生動,行文流利。

鬱斐先生之所以翻譯這本書還要從199年說起。

當時《京華煙雲》在西方出版,獲得了成功,林羽堂就請在新加坡的鬱達浮翻譯成中文版本,還給鬱達浮寄去了五千塊錢。

他認為鬱達浮“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浮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譯家。

這句話說的很中肯。

鬱達浮的文字在民國時期的文壇就算不是頂尖,也是超一流。

但是,鬱達浮那個時期過的不怎麼樣,較為潦倒,還有家庭糾紛,他雖然開始翻譯,卻沒有翻譯完,只開了一個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來他死在了南洋,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那筆錢也沒有還給林羽堂。

鬱斐先生這算是父債子償,成就一樁文壇的佳話。

194年7月0日,《快活林》開始刊載《京華煙雲》。

故事從光緒6年7月0日早晨的北京城開始講起,這一年按照西曆是1900年,也是林子軒出生的那一年。

他講的是4年前的故事。

那一年,北京城正在鬧義和團,殺洋人,殺教民,燒教堂,亂成一團。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正要攻向北京,如果說北京是個修羅場,那天津就是個大地獄。

正是亂世將起之時。

北京城的大戶人家紛紛逃離,前往外地避難,姚家的女兒姚木蘭在逃難途中和家人失散,落入義和團之手,險些被人拐賣,幸好被曾家人所救,脫離險境。

接下來便是姚木蘭回到家中,過起了家長裡短的生活。

《京華煙雲》這樣的開局略顯平淡,而且還是以一個女子的視角來講述故事,讓很多滿心期待的讀者頗為失望。

甚至不少文人認為林子軒江郎才盡,寫了一部鴛鴦蝴蝶派的言情小說。

但更多的人持觀望的態度。

如果這本小說是一位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小說,沒什麼奇怪的,但出自林子軒之手,就需要仔細琢磨一番了。

和《亂世佳人》一樣,《京華煙雲》的主角是位女性,叫做姚木蘭。

在林子軒的小說中,女性作為主角並不稀奇,只是故事實在是有些平淡。

《亂世佳人》一開場就把讀者拉入了戰爭之中,在戰爭中講述人物的堅持和脫變。

相比較而言,《京華煙雲》的時代背景同樣是中國戰亂不休的時期。

清朝末年,外敵入侵,國內紛亂,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中國政局動盪,軍閥混戰,可以說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有很多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然而,在這個大時代中一個小女孩能做什麼事情?

這是讀者和關注林子軒新作的文人不理解的地方,畢竟,中國和西方的風俗文化不同。

在西方,女人或許可以獨立自主,可以周旋於男人之間,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

但在中國這種保守的環境下,女人的身份註定了只能在家庭內部打轉,無法真正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也就是說,這部小說的格局註定了是大宅門裡的故事,或許精彩,卻和林子軒這種大文學家的身份不相襯。

按照這些人的想法,你都是大文學家了,不能再寫那些低俗小說,要高階大氣上檔次,否則就是自甘墮落。

如果林子軒想寫中國版的《亂世佳人》,那無疑是自找麻煩。

在中國,宣傳女權思想註定要流失男性讀者,最終的結果就是不討好,淪為三流小說。

很多人看了《京華煙雲》的開篇,經過一番分析,覺得林子軒這次要馬失前蹄了,等著看林子軒的笑話。

自從林子軒回國之後,一直順風順水,就這麼混成了大文學家。

這自然引起不少人的不滿,我也是滿腹才華,怎麼就沒有出名呢,這種自以為懷才不遇的人任何時代都有,而且為數眾多。

他們好不容易等到林子軒失手,機會難得,一定要好好的奚落一番。

也有人不這麼看,一些研究紅學的學者看到《京華煙雲》,第一感覺就是這本小說有《紅樓夢》的影子,無論是敘事結構,還是行文風格,都帶著一股《紅樓夢》的味道。

《京華煙雲》對於清朝末年北京城大家族的日常生活描寫的極為細緻。

包括風俗習慣,人文地理,家中的各種擺設物件,家族禮儀等等,這是對北京大家族生活風貌全方位的描寫。

《紅樓夢》被譽為古代生活的百科全書,難道林子軒想寫一本現代版的《紅樓夢》?

這不是不可能,林子軒本來就是紅學研究的大師級人物,他仿照《紅樓夢》寫一本小說沒什麼不可以。

這麼看來,這本《京華煙雲》很可能是林子軒的野心之作。

他想寫一本記錄這個時代歷史風貌的百科全書,如果成功,那將是文學界一件不得了的事情,這件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胡拾給林子軒寫信:子軒想效仿曹翁否?

對於他們這些研究《紅樓夢》的人來說,很容易看出《京華煙雲》和《紅樓夢》的關聯。

林子軒回信:模仿之作,見笑見笑。

他並不是在寫中國版的《亂世佳人》,而是在寫民國版的《紅樓夢》。

198年,林羽堂在巴黎的時候準備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甚至記下了《紅樓夢》中所有人的名字。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中國人的名字想要讓外國人記住,並且弄清楚書中各個人物之間的親戚關係,是一件極為不容易的事情。

大多數外國人看中國小說,都會被其中的人物關係搞得一團迷糊。

但因為種種原因,林羽堂把翻譯《紅樓夢》的事情暫時擱下,而是模仿《紅樓夢》的結構和寫作手法寫了《京華煙雲》。

林子軒不可能告訴別人自己寫的是民國版的《紅樓夢》,那樣會讓人覺得太過不自量力。

他先把故事寫出來,至於評價,那是以後的事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