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

在此之前,林子軒雖然針對張時川等人,卻沒有下死手,而是留有餘地。

他的主要目的是規範中國的電影市場,促進中國電影的正規化。

只要張時川等人加入電影協會,按照規矩辦事,大家都是中國人,沒必要鬧得你死我活。

但張時川投靠日本人就觸及到了林子軒的底線。

事實上,在中國有很多商人都和日本有貿易往來,這種事不是喊兩句“抵制日貨”的口號就能夠解決的,其中牽涉到龐大的利益關係。

就拿林家從事的紡織行業來說。

日本紡織廠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出產的布匹不僅質量好,品種繁多,更關鍵的是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布匹的價格。

質量好,價格低,各家店鋪願意進貨,中國百姓也願意購買。

這是中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巨大困境。

以往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將會被淘汰,只有升級轉型才能抵禦日本紡織行業的衝擊。

林家作為上海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在積極應對,在提高技術的同時降低成本,和日本紡織廠打價格戰。

林子軒對此有切身體會。

國產的布匹質量不好,成本高,就難怪老百姓要購買進口的洋布了。

所以,對於那些購買日本貨的百姓他無法指責什麼。

和後世類似,不少人嘴上喊著“抵制日貨”,其實家裡用的都是日本產品。

自從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向日本開放多處通商口岸,日本商人大肆的進入中國,進行商品貿易,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鏈條。

這種事情林子軒想管也管不了,他只能保證在自己掌控的領域內儘量削弱日本人的影響。

電影就是他的領域。

中國的電影圈子並不大,他對張時川的華影公司下了封殺令。

林子軒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華影的電影都不能在他的影院放映,凡是華影的演員和員工電影協會旗下的電影公司都不會接收。

這就是要逼著上海電影圈子裡的人站隊了。

這一次可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動真格的。

他在電影協會的會議上非常認真的下了死命令,三天之內還沒有脫離華影的人,以後一旦華影倒臺,這些人就不要想在上海從事電影方面的工作了。

有人私下裡認為林子軒太霸道,已經超出正常商業競爭的範疇。

商場上一向講究和氣生財,如果彼此不是真的有深仇大恨,很少有這麼死磕的。

但林子軒堅持己見,他要讓張時川就算是有錢也找不到工作人員拍攝電影。

想想就知道,日本願意出資金支援張時川拍攝電影,肯定是用來宣傳和美化日本。

在這個年代,一旦牽涉到日本,就不再是個人恩怨那麼簡單了,還關係到國家和民族。

在封殺令的威脅下,有些人退出了華影,對這些人林子軒不會讓他們失業,明星電影公司全部接收,安排工作。

張時川只能以高薪利誘,才留住一部分貪婪的人員。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人不甘示弱,從國內調集了一批日本電影行業的從業者來到上海。

他們對張時川並不放心,只有他們自己人才能放心,張時川只是一個幌子,日本需要一個中國人來迷惑中國觀眾。

這是日本進軍中國電影行業的第一步。

林子軒知道以後和這家中華電影公司有得鬥爭了,下一階段恐怕就是爭搶影院了。

這時候,賽珍珠從美國歸來。

她在美國的康奈爾大學攻讀英文系的碩士研究生,一年過去,她獲得了碩士學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的畢業論文是《論西方對中國生活和文明的影響》。

在美國期間,她還寫了一篇小說叫做《一位中國女子說》,講述了一對不同種族的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情故事。

這部短篇小說發表在《亞洲》雜誌上。

賽珍珠拿過來給林子軒看,期待得到點評。

她以往寫的大多是一些生活隨筆,記錄對於中國的看法,或者是自傳式的文字,講述她的生活,這還是她第一次認真的創作小說。

按照她的說法,她的寫作理念就是儘可能的還原真實的生活。

“我不喜歡那些把中國人寫得離奇而荒誕的著作,而我的最大願望就是要使這個民族在我的書中,如同他們自己原來一樣真實正確地出現。”

林子軒看了這篇小說後發現了中西方作家寫作上的區別。

無論賽珍珠在中國生活多少年,她受到的教育還是西方式的教育,基督教深入她的內心深處,所以她的文章中帶著基督教說教的意味。

而且,在中國她只是一個旁觀者,有限度的參與到了中國人的生活之中。

她看到的真實並不一定就是中國農民的實際想法,而是一個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世界。

中西方文化的鴻溝不是那麼容易抹平的。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是講述中國農村題材的小說,為什麼賽珍珠的小說美國人能夠接受,而魯訊小說的英譯本在美國沒有銷量呢?

除了兩位作家的國籍不同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兩人的寫作方式不同。

賽珍珠的寫法更適合西方人閱讀,中國讀者讀起來就像是翻譯體小說一樣。

在中國,面對中國讀者,同樣寫的是中國農民,她的小說在深刻性上和魯訊沒法相比。

但在美國,面對美國讀者,她的小說要比魯訊的小說更容易被接受,更受到歡迎。

弄清楚這個問題,林子軒認為賽珍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寫作方式,而是應該繼續堅持這種寫法創作長篇小說。

你沒辦法要求一位西方人用東方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和看待事物。

同時,他不打算把《1984》這本小說交給賽珍珠翻譯,因為這本小說太危險了,還是交給永珍書局旗下的編譯所完成吧。

送走了賽珍珠,林子軒接到了一個警告,近期不要離開租界,上海華界不安全。

原因是為了配合廣州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有人正在秘密策劃在上海華界組織一場武裝暴動來推翻軍閥孫傳方在上海的統治,成立上海特別市,實現上海的地方自治。

林子軒曾經參與過上海地方自治的會議,上海的士紳們一向講究和平的爭取。

想不到這一次竟然要採用如此極端的手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