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二章 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二章 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

在國內,北伐戰爭剛剛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廣州國民政府和蘇聯決裂,無論是上海還是廣州,都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件事的根源還是在孫仲山那裡。

和蘇聯聯合是孫仲山的意思,只是廣州國民政府內部一直有不同的聲音。

為此還發生過爭執,被孫仲山強壓下來,自從孫仲山去世後,反對的聲浪日益高漲。

最終釀成了這次的事件。

這時候,林子軒正在郵輪上寫《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這本小說的時間線從1900年一直延續到198年,展現了這三十多年來中國的歷史風貌,可以說是一部近代中國的歷史。

小說一直在《新聞報》的副刊《快活林》上連載。

不過,連載的斷斷續續,這是因為林子軒比較忙,寫作的時間越來越少。

這就是出名的代價,他不是一個單純依靠稿費生活的文人,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再說,這本小說若是寫的快了,一旦超過當前的年份,就寫不下去了,你不能在197年去寫198年的故事。

所以,林子軒一直寫的很慢,嚴獨賀也沒有催稿。

以林子軒此時在文壇的地位,還能在報紙上連載這種長篇小說,嚴獨賀都覺得幸運。

這已經不是林子軒寫《射鵰英雄傳》的那個時候了,現在恐怕也沒有人能請動林子軒在報紙上連載小說了。

《京華煙雲》寫到這個時候,已然有了一種傳世名著的味道。

小說中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

它細緻的講述了這個時代的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生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

尤其是其中的道家思想,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裡,如何順應時代,適應環境。

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小說那麼簡單了。

普通讀者看到的是男女之間的恩怨故事,文學家看到的是“紅樓夢”式的寫作手法,哲學家看到的是道家文化,社會學家看到的是一幅北平的社會風俗畫卷。

這是一段民國時期的歷史傳奇。

從《京華煙雲》連載開始,就被無數文學評論家關注。

如今不會再有人批評,他們好奇的是這本小說能達到什麼程度,林子軒能不能掌控好如此繁複的情節,會不會寫到最後控制不住,從而留下遺憾。

“紅學”經過考證派的宣揚,很多讀者都接受了《紅樓夢》後四十回是續寫的說法。

《京華煙雲》還無法和《紅樓夢》相比,但有了幾分紅樓的韻味,只是不知道結局會如何,希望不要落到和《紅樓夢》一樣的下場。

按照後世網文的說法,那就是不要爛尾。

他們這麼想很有道理,目前報紙上已經連載到了196年的故事,從小說情節上看有很多伏筆都沒有展開,不少人物剛剛出場,顯然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講完。

難道小說寫到197年就會戛然而止麼?

文學評論家對此進行了推測,按照這部小說的寫作構思來看,明顯是一部野心之作。

林子軒想給這個時代寫一部歷史,那麼整個故事會寫到什麼時候呢?

是寫到當前這個時代就停止,還是會寫到幾十年後,對此林子軒沒有給出解釋。

之所以不解釋,是因為他同樣沒有想好。

在郵輪上,他有了空閒,這幾天寫了幾章,寫到了197年的故事,還要不要寫下去呢?

再寫下去就不是故事,而是預言了,而且,這段故事很不好寫。

寫小說難免摻雜著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對於歷史事件或批判或支援,都將在故事裡呈現。

在《京華煙雲》裡,穿插著大量的歷史事件。

包括義和團、辛亥革命、袁時凱篡國、張迅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新文化、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二戰爆發等等。

作者的政治傾向和生活態度就在其中。

以“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的筆戰為例,林羽堂是語絲派的成員,在字裡行間自然傾向於語絲派,認為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

現在林子軒來寫,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會相對公允一些,這由各自的立場決定。

作者和小說分不開,這叫做文如其人。

《京華煙雲》是林子軒寫的小說,讀者會想當然的認為這是林子軒的態度。

以後會有不少人透過研究林子軒的小說來判斷林子軒的思想和性格,從而確定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最終蓋棺定論。

但他們不知道,這些小說並不是林子軒寫的,他不是原創者,他只是小說的搬運工。

然而,這不妨礙後世的人透過小說對林子軒做出判斷。

所以說,《京華煙雲》中197年的這段故事不好寫,他甚至想就這樣突然結束。

林子軒的思緒有點煩亂,便放下筆,走出船艙,來到甲板上眺望大海。

四月的天,不冷不熱,海風吹過,帶著鹹鹹的味道,朝著遠處望去,還能隱約看到小島的模樣,這裡是印度洋。

站了一會,心情放鬆下來,煩躁的情緒逐漸遠去。

他忽然想到很多年後肯定有人為他寫傳記,不知道會寫成什麼樣子。

是正面角色還是被批判的反派,是受人敬仰還是被人詆譭。

多年後世人對他的評價取決於此時此刻他的做法,或者說他的態度,他寫的小說等等。

只是,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

林子軒想了想,決定不去想以後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如此才是真性情。

如果後世真有關於他的傳記,他希望傳記的名字叫做《民國大文豪》。

在郵輪上,空閒的時間很多,除了寫作,就只有和人聊天了

徐至摩和鬱達浮兩人都是這個時代文壇的佼佼者,雖然性格不同,卻很談得來。

這一年多來,徐至摩在北平,鬱達浮在廣州,林子軒在上海,三人生活在三座城市裡,自然有各種不同的見聞。

北平的高壓統治,廣州的國民革命,上海的風雲變幻。

三個人就是三個世界,也是一個微縮的中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