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隋唐爭霸最新章節列表 > 三 開天闢地新世界 429 畫餅充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三 開天闢地新世界 429 畫餅充飢

江都郡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騎在馬上的長孫無忌不由地在心中暗暗感嘆江南的富庶。他和李世民私交甚好,也一樣佩服楊廣的文治武功。

當然了,佩服是佩服,該反還是要反。什麼對自己,對家族有利就怎麼做。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子弟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家國天下。家就是家族,國就是國家,家族的利益排在國家的前面,只有保證了家族的利益,才能談論國家和天下事。

因為世家大族把自己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從魏晉以來,中原大地才戰亂不休,甚至在五胡亂華時差點亡國滅種。而這些世家大族在中華民族危死存亡的時候,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朝秦暮楚,不但儲存了自己,而且還發展壯大起來。

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長孫無忌對楊廣的徵高句麗,開挖大運河都有不同一般的看法。高句麗不徵,遼東不穩;運河不挖,南北不通。楊廣的做法實在是利國利民,但不利於統治的行為。遼東不穩,能影響楊廣的皇位嗎?不能!運河不挖,能讓楊廣缺衣少食嗎?也不能!

楊廣即使躺在皇位上不作為,蕭規曹隨,按照他父親隋文帝的路線走下去,也能讓大隋朝繼續平穩的延續。或許是楊廣的能力太強大,眼光太長遠,遠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他沒有想到他的這一切影響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們趁火打劫。在農民起義如火如荼的時候,推舉李淵做代言人,釜底抽薪,成為楊廣大隋朝的掘墓人。

天下的老百姓其實是最老實的人,也最能忍辱負重。只要有一口吃食,一點活命的希望,他們都不會反抗。從古到今,歷次農民起義大多都發生在北方;大多都是大災過後,實在是活不下去,才發生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又有幾個能成功呢?幾千年的農民起義,除了朱元璋是個純粹的農民外,其餘的造反者那個不是大家族的人?

長孫無忌也一樣看不起下里巴人,看不上瓦崗軍,但是他對楊廣、對大隋還存了一些敬畏之心。尤其是看到江都郡一片安詳,一片富庶。街上的人不緊不慢的閒逛,讓他以為自己到了另外一片天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想長安,不僅人煙比這裡少很多,而且人臉上的笑容也遠不如這裡暢快。戰爭似乎遠離了這裡。

相信很多人覺得維持目前的狀況也不錯,但是這種狀況又能維持多久呢?瓦崗軍不會南下嗎?長孫無忌認為這是短暫的現象,等到瓦崗軍積蓄到足夠的力量,一定會征伐這裡。到時候,恐怕一切繁華都會煙消人散。他覺得自己也許就是他們的點化者,讓他們清醒,趕緊拿起武器,趁著瓦崗軍還沒有強大時,聯合唐軍趕緊消滅他們。至於消滅瓦崗軍後,大隋和唐軍怎麼分天下,長孫無忌沒有想,他選擇性的遺忘了這個問題。

到驛館送上公文,等著楊廣的召見,長孫無忌為了減少麻煩,也沒有亂轉。最主要的是,一路上為了躲開瓦崗軍的斥候,他們走的大多是十分偏僻難行的路,所以也很勞累。現在終於可以歇息一下,誰還願意亂轉呢?

似乎是剛剛入睡,就有驛丞帶著人來敲門。原來是靠山王的旗牌官邀請他去見架。長孫無忌不敢怠慢,趕緊收拾了一下,跟著旗牌官就走。驛館的外面停著一輛馬車。

穿過街道,除了江都城,靠山王楊林的大帳就駐紮在城外。坐在車上長孫無忌看到楊林的大軍秩序井然,營帳錯落有致,士氣高昂,他暗暗佩服靠山王治軍有方。他也知道如今靠山王就是楊廣的最後依仗,也正因為如此,靠山王的話在楊廣面前很有份量。想要問完成這次的任務,楊林的態度十分重要。

不過,長孫無忌對聯楊抗瓦崗很有信心,因為楊林在他剛到沒多久就召見他,讓他推斷出靠山王的態度。

其實,在長孫無忌出使前,就和李世民分析過楊廣這邊的情況。他倆都認為唐軍和隋軍都算官軍,而瓦崗軍只是響馬土匪,官軍剿匪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而且長安的唐軍目前也算隋軍,畢竟長安的皇帝還是楊廣的孫子楊侑。

當然了,楊廣肯定對長安不滿。畢竟他還活著,長安就不管不顧的立了代王楊侑為帝,尊他為太上皇。這個問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商議後,決定忽悠楊廣說:因為南北資訊被瓦崗軍隔絕,而瓦崗軍謠傳楊廣已死,國不可一

日無主,所以他們才立楊侑為帝。等到消滅了瓦崗軍,長安就還政於楊廣。

這樣說,估計楊廣不會有什麼意見。至於瓦崗軍覆滅以後,楊侑能不能繼續當皇帝還在兩說,還政於楊廣不過是給江南這些大隋上下畫餅充飢。

長孫無忌在楊林的帥帳把他的來意講了一遍,並且忽悠靠山王,他們還認楊廣,認大隋朝。

聽完他的話,靠山王楊林也沒有辦法責怪他們。資訊不通暢確實是事實,現在他們知道了願意還政於楊廣,他又能怎麼追究?即使現在殺了長孫無忌,又能怎麼樣?只能讓長安背棄江都。

靠山王也猜不透李淵的真實想法,不知道他是真心想迎接楊廣回去,還是有其它的心思?不過,瓦崗軍確實是目前的大患。雖然瓦崗軍現在龜縮在河南和山東,但是他們遲早會南下。前前後後,隋軍和瓦崗軍也打了好多次仗,瓦崗軍是越來越猛,隋軍是越來越抵擋不住。

他們也分析過,大致認為,瓦崗軍現在沒有南下,一是在穩固自己的地盤,二是在發展實力。這些年河南和山東經過連年的戰爭,一切都破壞殆盡。如果不是洛陽的幾個糧倉,瓦崗軍不用打已經完蛋了。

如今瓦崗軍需要休養生息,隋軍卻是要提高戰鬥力。不然,等到瓦崗軍在河南和山東站穩腳跟後,橫掃江南,大隋該如何是好?當時在朝堂上也有人提議聯合長安,消滅瓦崗軍,但是,楊廣大怒。他認為李淵狼子野心,恩將仇報,堅決不同意和唐軍聯合。

這次,楊林接到長孫無忌遞交的公文,就沒有上傳,他想先見見,看看李淵怎麼說。雖然他也覺得楊廣說的不錯,但是相比來說,他認為瓦崗軍的威脅更大。如果能讓唐軍和瓦崗軍兩敗俱傷,那大隋又可以延續。

既然李淵有還政的說法,楊林覺得完全可以聯合。等到滅了瓦崗軍,他相信天下還是大隋的。長安的官吏也大多都是大隋的舊人,難道他們真願意一條道走到黑?難道李淵甘願違背他說的話,不還政嗎?

假使李淵說話不算話,食言而肥,天下人願意相信一個出爾反爾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