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

李嘯見噶爾丹這般識時務,心下倒也對他頗為欣賞,遂又安慰了他幾句,方令其告退。

這道爾本魯特城一下,準噶爾汗國終於宣告覆滅,至此,整個西域之境,這塊遠比唐朝更為廣闊的地盤,全部納入自已創立的國度,李嘯心下十分喜悅。

千年故土新歸,其所得之地更加廣博寬宏,如何不令人感慨萬千。

李嘯隨即下令,令準噶爾汗國的部眾,全部改漢俗,蓄漢發,著漢衣,全部成為新歸化的漢人。且於其中分出一半人口,在漢化完成後,立即遷往東西伯利亞與外滿。

同時,復從中國調入數百萬漢人,與當地存留的準噶爾部眾混雜相居,從而也如對葉爾羌汗國一般,將當地徹底漢化穩定,從而保證長治久安。

只不過,連滅兩國,已將整個西域據為已有,大唐皇帝李嘯的雄心,卻遠未滿足。

不趁現在兵鋒正銳,無可匹敵之時,去為大唐帝國拓展更多更大的疆土,復待何時!

他的目光,又盯上了北面的俄羅斯與南面的烏斯藏。

現在俄羅斯,剛剛在準噶爾汗國的道爾本魯特城下,覆滅了整整五萬精銳,大將安德洛夫更是兵敗身亡,被唐軍騎兵踏成肉泥。

俄國精銳既覆,整個西西伯利亞再無重兵駐守,俄軍除了全線退守烏拉爾山外,再無任何辦法可與自已抗衡。

而那兵力稀缺的西西伯利亞,其東部到南部,全部被唐軍包圍,正是全力發兵攻取的最好時機。

當然,去這般苦寒之地爭戰,士卒死亡率會增加許多,後勤供給難度亦會極大,但若能拿下這塊堪稱地球上礦產與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域,哪怕付出再多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一世付出,萬世獲益,縱是犧牲十萬士卒,亦要堅決拿下此地!

李嘯隨即下令,從三十兵馬中,分出一半兵力,由剛投降的俄軍俘兵以及噶爾丹的準噶爾軍餘部,引為前鋒,一齊從南部往攻俄國。另外一直駐守東西伯利亞的第五鎮兵馬,亦調集得重兵,全力西攻,與南邊進攻的部隊,兩相呼應,正奇夾攻,定要一舉拿下整個西西伯亞,最終會師於烏拉爾山下。

而另一半兵力,則調出兩鎮兵馬,由投降的葉爾羌汗國王堯勒瓦斯引其葉軍餘部為前鋒,往攻烏思藏。整個準噶爾汗國中,亦由葉爾羌汗國一般,僅留一鎮兵馬駐守,維持治安與秩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烏思藏,便是現代中國的青藏地區,是中國元朝時,設在今西藏地區的行政區域。

烏思(清以後譯作衛即衛藏的衛)指前藏;藏指後藏;納裡即阿里,速古魯孫意為三部(即古格、卜郎、芒域),納裡速古魯孫大體相當於今阿里地區。元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統一管理這3個地區。

1239年,窩闊臺次子闊端派朵兒答進兵西藏,到達今拉薩東北。薩斯迦宗教首領班彌怛·功嘉監藏於1247年謁見闊端,表示歸順蒙古。入元以後,烏思藏分為13個萬戶,與納裡速古魯孫元帥府一起,統歸烏思藏納裡速古魯孫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宣慰使都元帥有時又是藏族的本禪,是當時西藏地區的最高官吏,直接由朝廷任命。

當時三部分範圍:“前藏“包括今拉薩和山南地區,“後藏“為當代喀則地區,“阿里“指整個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區和一部分那曲地區)。

烏思藏納裡速古魯孫三路的社會制度在元代沒有根本的變化,仍是領主剝削和統治屬民的農奴制。大小領主構成一個封建貴族階級。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剝削農奴。

烏思藏地區的僧侶封建主們,皆擁有極大勢力,而稱為迷思迭(即部民)的屬民沒有人身自由,負擔名目繁多的稅賦和徭役,終年從事苦重勞動,是最可憐與痛苦的階層。

到了明朝,西藏地區還是稱烏思藏。不過相比元代,現在的西藏經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在明代,西藏透過與明朝的市貢之利同中原地區的經濟聯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擴大。這種聯絡較之於元代,不僅規始更大、更廣泛,而且也更趨民間化。

事實上,在西藏與明朝之間,經濟上的緊密聯系已成為一個最顯著的內容和特點。西藏與中原地區經濟聯絡的進一步加強無疑標誌著西藏經濟東向性發展趨勢的形成,並導致了西藏文明重心的進一步向東傾斜。

明朝先於衛、藏地區設定“烏思藏衛“。洪武七年,升“烏思藏衛“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後接而升“行都指揮使司“為“都指揮使司“,下設若干行都指揮使司、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等。

明朝西藏各地僧俗首領向中央王朝納貢制度。明朝推行行都武衛的設定和各政教勢力多封眾建相結合的行政管理體制,把整個西藏納入中央王朝統轄之下。為進一步強調分封所包含的政治隸屬關係,明朝統治者在分封的同時,建立了與之配套的嚴格的朝貢制度。朝貢成為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政治聯絡的特定形式。

西藏地方向明朝中央朝貢始於洪武五年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遣使入貢,終於崇禎三年烏思藏僧人三旦多隻等朝貢,歷時200餘年,足見其關係緊密程度。

只可嘆,到了崇禎末年,天下大亂,朝廷再無能力管控遙遠的烏思藏宣慰司,這塊地方,自此成了自行管理的飛地,從此脫離了中央政權的管控。

這樣的分裂局面,在現在大唐帝國如日中天的狀況下,自是絕不會再讓其發生。

一隻雞,如果走失了,就要及時找回,不然的話,它將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所以李嘯決定,在進攻俄羅斯時,同時對烏思藏地區發起收復行動。

因為,現在的西藏,正處於分裂狀態,各個地區都是自治模式,並沒有統一的政權,這對於唐軍來說,倒是個極好的可以各個擊破的有利局面。

因此唐軍在收復烏思藏的過程中,並不需要派遣大量的兵馬,有兩鎮兵力,分從包思藏東西兩側發動進攻,一路攻向拉薩。最終的計劃,是這兩路兵馬,要在拉薩城中順利會師。

當然,唐軍只派兩鎮兵馬,亦是另一番現實的考慮,那就是西藏乃是世界屋脊,地勢十分險峻難行,對於後勤供給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這也從客現上,限制了唐軍的大規模進攻。這最終決定只派兩鎮兵馬分頭行動的計劃,亦堪為最現實的選擇。

計劃發戲定,唐軍立即分頭行動。

而這位大唐皇帝李嘯,便在護衛陪同下,返回京城,從此親自遙控這兩場事關大事國運重大的戰事。

唐軍從兩面夾攻而來,因為五萬精銳盡失而元氣大傷的俄國,根本就再難抵擋唐軍銳悍的兵鋒,不斷地丟城失地,一路西潰而去。

唐軍凱歌連奏,一路攻殺,無入無人之境。這西西伯利亞雖然廣袤無邊,但唐軍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徹底拿下這塊全世界礦產與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終於,在兩年之後,抵抗住了嚴寒與後勤匱乏,以及俄軍的反覆突襲騷擾的唐軍,在付出了數千人犧牲,以及多達一萬餘人的非戰鬥性減員後,南邊唐軍與東邊的唐軍,終於在烏拉爾山下會師,徹底而堅決地完成了李嘯當初所制的計劃。

戰到此時,唐軍的後勤供給能力已到極限,士卒亦是疲憊不堪,而那些參加助戰的附屬國兵馬,更是損失慘重,幾乎到了難以維續的程度。

唐軍到了用兵的極限,那退守烏拉爾山以西的俄國,亦是損失折將,士氣低迷,難堪再戰。又因國中起義蜂起,力量更是分散,就連想調集兵力對萬里而來的唐軍進行一次突襲都再難辦到了。

雙方就此形成了以烏拉爾山為界的僵持狀態,誰也沒辦法繼續對對方進行攻擊,兩國已形成了事實上的邊界。

在這時候,有封用飛鴿傳遞的信件,從北京城出發,在五天之後,到達莫斯科,來到了俄國沙皇阿列克謝一世手上。

阿列克謝一世在翻譯的幫助下,迅速看完這封信,臉色頓是一片慘白。

他握著信件的手,竟在不由自主的顫抖,嘴巴亦在下意識地一動一合地翁張著。

叭嗒一聲,一隻棕油鐵木製成的精緻菸斗,從他嘴裡,掉落於厚實綿密的織花地毯上。

“該死的!”

這位俄國的最高統治者,忍不住低聲啐罵了一句,又撿起菸斗,掏出絲綢布巾,仔細擦掉菸斗上面沾上的灰塵,再重新塞入嘴中。

“去把莫羅佐夫叫來。”

重新癱坐回椅子上的阿列克謝一世,向一旁的衛兵急急下令。

很快,大腹便便卻又穿著緊身禮服,模樣十分滑的姻親兼首相莫羅佐夫,跟著衛兵走了進來。

“陛下,你叫我。。。。。。”

阿列克謝一世擺擺手,打斷他的話,然後將的信向他懷裡一遞。

“看看吧,看看在唐國人眼中,俄國人是怎麼如一條喪家之犬一般,被人從西西伯利亞狼狽趕出,最終躲在烏拉爾山腳下苟延殘喘。”阿列克謝一臉苦笑:“可憐的俄國人啊,英國人在克里米亞抄我們的後路,中國人西西伯利亞天並我們的領土,真是完美的組合。”

莫羅佐夫皺起眉頭,連忙戴上小圓鏡片的金絲眼鏡,迅速地看完了李嘯的信件。看完信件的他,臉色已是十分慘白。

“西西伯利亞,就這麼丟了。。。。。。”

他喃喃低語,眼中依然滿是不可置信之情。

“是啊,丟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魔鬼攻佔了城堡,上帝的子民竟只能無奈退卻。”阿列克謝一世站了起來,緩步走到精緻的洛可可式雕花拱窗前,眺望遠處那一片蒼茫的風雪,臉上頓時湧起悽楚之色:“我軍遭到這般重大挫敗,丟城失地,連連敗退,我作為俄羅斯的國王,內心的痛楚根本無從表達。”

望著阿列克謝一世肥胖的背影,莫羅左夫心下,亦是難言的悽惶。

唉,國家內部起義連連,民不聊生,外面又有強敵壓境,奪走了沙皇經一個多世紀才佔領的西伯利亞,這般內外交困的痛楚,如何可用語言來形容。

那個大唐皇帝李嘯,還真是個梟雄般的人物。

這個從一名普通鄉村獵戶起家的傢伙,如今竟可統治如此龐大的帝國,這簡直就是一個夢中才會出現的奇蹟。

範德堡輕嘆一聲。取下小圓鏡片,將那封李嘯的信件放回阿列克謝一世的御桌上。

“陛下,也許,我們還可反攻回去收復失地?”他的聲音很低。

阿列克謝一世冷笑一聲,轉過身來,他眨著灰藍色的眼珠,以一種揶揄的語氣說道:“攻回去?說得簡單,要是有這麼容易攻回去就好了。”

阿列克謝一世長嘆一聲,他象一隻受困的野獸一般,在辦公室內踱來踱去:“現在西伯利亞一丟,烏拉爾山以東的地界,被中國人收入囊中,而我俄國在東方的軍事存在,基本已不復存在。若要再調集全國兵力,不顧國中反賊四起的風險,再去攻打已在烏拉爾山一帶修建城堡的唐軍,談何容易!且不說極可能英國人或法國人,會趁我兵力空虛之際,來奪佔克里米亞。就算他們按兵不動,我軍若要往攻西伯利亞,路途迢迢,勞師遠徵,又如何可以輕易打敗以逸待勞的唐軍。倘不慎再遭敗績,那我俄羅斯帝國,可就怕有四分五裂之憂了。”

阿列克謝一世說到這裡,騰地站住,緩緩轉過頭來,嘴角又浮起一絲苦笑:“莫羅佐夫,以我看來,也許現在的我們,好好地承認現狀,把俄唐之間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好好地處理結尾,才是最為現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