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不僅是蘇白,就連站在一邊的其他人這個時候,在看見石棺移動的時候,都覺得非常的吃驚。
雖然從古籍上看見過,說是古代的貴族下葬的時候,都會在自己的陵墓裡面,設計一些機關,來保證將來沒有盜墓者能夠過來打擾他們的安寧。
但是,不知道是因為年久失修,還是因為古時候所謂的機關,對他們現代人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用處。
所以,這些老先生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場景。
想到這個陵墓最少已經存在六百多年了,現在這個機關竟然還能夠使用。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讓他們覺得驚歎了。
等這裡的灰塵散去之後,在場的幾個人雖然心裡面非常的著急。這個時候,卻並不能馬上進去。
畢竟,這個陵墓裡面已經封閉了六百多年了。這裡面累積了大量的有毒氣體。所以,為了他們的安全,還是要做一定的準備之後,他們才能下去。
這一等,就等了一個多小時。
在接到通知說陵墓裡面的有毒氣體已經清理好了之後,蘇白才跟著幾名老先生,從這個入口走了進去。
進去之後,是一個長斜坡窄臺階墓道、平面呈梯形的大型天井。長斜坡窄臺階前後室土洞墓,平面呈不規則鏟形,坐北朝南。由墓道、過洞、天井、封門、甬道和前後墓室、壁龕等部分組成,水平總長大概一百多米,墓底距現地表深雖然還沒有進行實際測量。但是,從他們的感覺來看,怎麼也得有七八十米左右。
要知道,雖然這個深度並不是現在我國發現的目的當中,距離地面最深的一個墓穴。但是,也已經非常的難得了。
墓室前室平面略呈梯形,穹隆式頂,前室東壁中部及西壁偏南各有一小龕,底部與墓室底平齊,在前室西壁北部牆壁略向外擴形成一開放式淺龕,前室中部偏南放置墓誌一盒。
後室平面略呈梯形,地面高出前室七十釐米,其上鋪設一層厚約八釐米的青磚形成棺床,緊貼墓室牆壁一週為長條形磚,中間為方磚;棺床上東西並排放置一個木棺,是元代貴族常用的獨木棺。頭背足南,棺板已朽,棺內壁飾有絲綢,棺底有水銀痕跡。
墓室內多有壁龕,擺放部分隨葬器物。器物種類仍然十分豐富。
包括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瓷器、陶器、紡織品等,其中陶器數量最多,均為細泥灰黑陶。
主要器形有:飲食器:碗、盤、瓶、盞託、罐等;
模型器:盒、爐、燈、灶、倉等(其中有些是彷禮器);
陶俑:男女侍俑、車馬俑、騎馬俑、馬俑、駱駝俑;
陶家畜:雞、羊、豬、牛、狗;
陶鎮墓俑:墓龍。
當然了,最讓幾名老先生和蘇白感覺到驚喜的是。這個墓穴大概是因為隱藏的比較好,所以,根本就沒有被盜墓者光顧過的痕跡。
也就是說,這裡面的物品,對於他們對元代的研究,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價值的。
因為墓穴裡面有很多東西,在遇見了氧氣之後,會迅速顏色消退。很多物品,還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損毀消失。
所以,他們這個時候就要迅速做出選擇。把那些容易被損壞的古玩,進行搶救性的處理和收藏。
雖然蘇白對於這些並沒有嘗試過,但是,他還是能夠在旁邊幫忙打下手的。
當然了,因為有剛剛他在外面沒有發現這個墓穴的緣故在。所以,蘇白在進到了這個陵墓裡面之後,直接就開啟了自己的神童。然後,開始觀察起了附近的情況。就害怕這個地方,再出現什麼漏網之魚。
經過蘇白的一系列觀察,他發現之前在地上看到的那些氣運的光芒,確實就是這個墓穴裡面這些東西。
在知道沒有其他的陵墓之後,蘇白也吧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個墓穴出土的文物上面。
蘇白先是幫著這些老先生們,把他們歸置好的古玩,小心的分門別類的放好。然後,再根據這幾名老先生給出的一些關鍵詞,把這些古董定性,然後,才讓其他人把這些東西送了上前。讓這個時候在地表的工作人員,把這些古董進行檢查和登記。
隨著蘇白經手的文物越來越多,他這個時候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激動。
“你們快過來看,這個是不是青白釉的龍紋壇?”
其中一名老先生看到一件古董之後,有一些興奮的對著其他人說道。
一些這個時候手上沒有工作的人,急忙圍了過去。
雖然這個時候,因為陵墓裡面並沒有通電拉燈。他們這些人,也只能利用一些照明設備,來進行考古。
但是,在聽見了這個聲音之後,他們還是快步的走了過去。
在燈光下,這個罈子上面,散發著柔和的光澤。
只見這個瓶子圓唇小口,短頸,豐肩,弧腹,下腹漸收,至足部微微外撇。
造型大方古樸,造型優美。胎體結實,胎質細膩,足底露胎,修足工整,十分難得。
餘皆施青白釉,釉如凝脂,瑩潤泛青。通體以剔刻裝飾為主,由上及下,以弦紋為界,分層裝飾,肩部飾纏枝花卉紋,花枝舒捲自如,輕盈曼妙。
腹部為主題紋飾——雲龍紋,龍張口瞠目,寬鼻厚唇,短鬚長髯,身軀細長,騰挪跌宕,彎曲遊行,靈活異常,周以祥雲朵朵;瓶近底部飾一週仰蓮紋,刀工犀利,線條流暢,美不勝收。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這個梅瓶器型雖大,卻秀穎可愛,通體如玉,美不勝收,宛若一名氣質溫婉的妙齡仕女。其上裝飾之龍細節略顯簡練,卻不曾拘於程式,刻板生硬,靈氣十足。
僅僅只是看著,他們就能夠確定,這個瓶子如果拿上去的話,就又是一個能夠評上一級文物的國寶。
“看來,我們這次確實是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陵墓啊。這次,還多虧了蘇白了,要不是他發現了不對,我們可就要和這個陵墓,失之交臂了啊。”
看著這些葬器,其中一名老先生,有一些感嘆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