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5章 新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5章 新問題

很快,時間到了二零一三年春節。

關東人家年夜飯定的情況比每年都好,從三十到正月十二,大小包房全部預訂出去,同時散臺也定出去不少。

這是一個忙年。

老譚和張麗都採取了年前年後分批休息的辦法,所以春節期間員工出勤情況良好,雖然忙,但人員充足,很好的完成了所有接待任務。

並且出現了兩個冒高營業額,正月初六賣了十六萬,初八賣了二十萬。

春節期間家家飯店忙,生意是平時的兩倍,有的甚至是三倍。

由於忙,員工不能回家過年,老闆在三十這天都給大家發紅包。紅包有大有小,一般來說普通員工都是一百,管理層會多些,有五百的,一千兩千的,多的還有上萬的。像老譚在濱海的時候都是五千。

關東人家也不例外,三十這天徐總手裡拿著一沓紅包挨個的給員工發。

最後發到老譚這,老譚笑呵呵的接過紅包,連說謝謝。

等徐總走後李忠清笑著問老譚:“譚師傅,你的紅包最大了,多錢?”

老譚也不謙虛,直接把紅包開啟。

廚房好多人都用羨慕的眼光看過來,在他們的意識裡徐總至少得給老譚包一個幾千元的紅包。

可是,紅包裡只有一百塊錢!

一百塊錢!

大家都難以置信,但確實是一百塊錢。

老譚的臉色有些難看------

他也沒想到會是一百塊錢,雖然接紅包的時候感覺很薄,但怎麼也沒想到會是一百塊錢。

這有點罵人了。

就算是普通員工也得給一百塊錢,何況還是總廚?

大家也都不相信,但紅包在那擺著,不由得你不信。

老譚臉色難看,李忠清尷尬了。

大家尷尬了…

“給是情分,不給是本分,不嫌少,來,小弟,拿去買煙。”老譚緩和一下後把錢遞給身後的打荷小弟,叫他去買煙抽。

小弟很明白事,拿起錢就出去了。

大家也都收回目光,該幹啥幹啥去。

紅包事件對老譚來說確實生氣,但很快就過去了。還是那句話,給是情分,不給是本分,挑不出什麼理來。幹的是工作掙的是錢,一個紅包活不了一輩子。

當然,也確實造成點影響。有說徐總摳的,有說徐總準備不用老譚的,也有說徐總做的過分的…

至於徐總為什麼只給老譚一百塊錢,這個沒啥好解釋的,因為王剛、張麗、胡靜也都是一百塊錢。

在某方面講,這也是一視同仁。

在這裡不得不說徐總做事很怪,該是收買人心的時候不收買,非得叫大家心裡不痛快。

另外現在關東人家的生意確實起來了,每個月達到了二百萬,春節這個月破天荒的賣到了三百二十萬,成為歷史性記錄。

春節前,甘旗卡的袁姐給老譚打了電話,由於八項規定的影響,園區酒店生意很不好,客房入住率也不行,集團決定暫時關閉一段時間。

這樣正好,把那裡的孫海成、小龍、孟夢調回來,過完年餃子館新店開業直接去上班。

圖雅琪琪格也準備過來,這樣前臺經理也有了。

呼和浩特張宇的飯店生意不錯,春節前已經上升到了九千塊錢。

烏蘭和楊志軍倆人配合的挺好,聽說現在已經處上了。

愛情呀,真的是無處不在。

老譚一直沒去呼市,也沒去甘旗卡,他實在是太忙了。

很快,過了正月十五,飯店不那麼忙了,開始進入春節之後的淡季。

這期間老譚領著兒子回了一趟老家北票,看望一下母親。也沒在家待幾天,餃子館新店還在裝修,兒子馬上開學,很快就回來了。

回來後抓緊裝修餃子館,同時在老店招兵買馬,培訓人員。

這次培訓老譚沒有親力親為,廚房這邊交給了華清負責,前臺李爽負責,倆人只需把老店的模式複製出來就行。

現在是華清、孫海成、小高三個廚師,老譚透過老四有招了一個,新店開業之後小高帶著新招的廚師過去,他任廚師長。

冷盤這邊方建軍是師傅,又給他配了一個小弟,這樣新店開業之後小龍過去主理冷盤,手工製品在老店製作,然後往新店配送。這樣既保證了菜品質量,又節省了人力。

王紅現在是總餃子師,負責調餡與和面,新店開業後餃子餡和餃子面全部從老店進行配送。王紅在老店,孟夢去新店。現在師徒倆的任務是培訓餃子工。

圖雅琪琪格過完年就來了,跟著李爽學習前臺管理,新店開業後過去做經理。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有條不紊。

老譚每天把關東人家的工作安排好,然後到新店去看一下,中午飯口的時候會回到關東人家。下午休息的時候再到裝修現場視察指揮,晚上回到關東人家,下班後來到餃子館,看看這邊的培訓情況。

時間安排滿滿的,每天到家都十一、二點。

回到家,兒子和林燕早睡了。他先是洗個澡,然後坐在書桌前抽根菸,把一天的事像電影一樣在腦海裡過一遍,然後把第二天的事考慮計劃好。

這是他一天之中最安靜的時候,也是最費腦傷神的時候。

關東人家的生意是起來了,但需要穩定住。俗話說大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用了近十個月時間,硬生生的提高五十萬效益,其中不穩定的環節很多,需要徹底固化下來才放心。

生意好,工作量自然要大,有些崗位需要增加人手。灶臺上得增加一個廚師,相應的就得增加一個砧板和一個荷臺。冷盤也得增加一個人,麵點也是。

過完年他和王剛先商量了一下,然後倆人一起找了徐總,徐總倒是答應了,但看樣不怎麼樂意。

談完後老譚沒在意徐總的不樂意,很快把人補齊。用他的話說沒人咋幹活?中餐還沒達到肯德基麥當勞的程度,流水線似的作業。

人是招來了,但馬上又面臨一個新問題——生意好,忙累在所難免,幾乎是別人家的兩倍勞動量。舉個簡單例子,關東人家的廚師平均一天炒一百二十個菜,別人家的廚師頂多八十個。要是趕上週末有結婚包席,早上七點就得上班,一天下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好幾個砧板、荷臺都累跑了。

這麼累,員工自然要求漲工資。

而漲工資又是最難整的問題。

像李旭、李忠清這樣的老員工不要求漲,有工分制呢,分數到了自然往上漲。可廚房大部分是新員工,他們等不到那時候,於是就要求漲工資,不給漲就不幹了。

說實話關東人家確實累,如今在省城餐飲圈裡流行一句話,“在關東人家,女的當男的用,男的當驢用。”一聽說是關東人家招人,都搖頭說不去,那不是人去的地方。

老譚雖然把人補齊了,但工資上不去很多員工不愛幹,打離職的很多。不但廚房這樣,前臺也如此。

張麗一下子招來六個服務員,六個服務員當天就累的腳起了水泡,第二天全走了。不但這六個走了,還拐帶跑兩個,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關東人家到現在已經是四個年頭,屬於老店了。

四年的老店有自己的底蘊。

前後加起來一共一百五十個員工,工作兩年以上的老員工佔一半,這些員工在這裡幹習慣了,也就不覺得多累,有了歸屬感。

加上工分制對他們有利,覺著只要在這裡好好幹,不犯錯誤,工資就能自動上漲,要比去別的地方掙的多,還穩定,也就拿這裡當單位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畢竟這裡效益好,能保證開資,養家餬口沒問題。

在外打工不就是想找個能按時開資的穩定地方嗎。

但是,只有一半穩定員工是不行的,還得有另一半。

只有把工作環境變得輕鬆,工資待遇比同行高一些,才能招到人和留住人。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於是就有了老譚和徐總的一次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