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章 愛情 學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7章 愛情 學習

張麗這兩天有點鬧心。

朋友給她介紹了個男人,飛機場的檢驗員,四十八歲,離異,有個女兒已經結婚。男方家條件不錯,有車有房。

要說這個檢驗員張麗也認識,總去老店吃飯,很認真的一個人。身高一米七五,不胖不瘦,五官端正,濃眉大眼,年輕時肯定是個帥小夥。

男人姓任,叫任青雲,不咋愛說話,老成穩重,居家好男人。

張麗鬧心的是割捨不掉老譚,總拿別的男人和老譚比較,一比較問題就來了,覺著沒有老譚好,提不起勁兒。

她知道這輩子和老譚成不了夫妻,但心中的那份愛太深,已經把這個男人刻在了骨子裡。

人世間有這樣一種愛情,兩個人一輩子不能在一起,但彼此相愛,望眼欲穿,所有的感情都化作了牽掛與思念,兩相望,穿過時間的河用眼睛說話,煎熬著甜蜜。

年輕時錯過了緣分,帶著遺憾和愛戀走入中年,隨歲月雕琢,時間磨礪,青春靚麗的容顏不再,但這個愛卻愈發倪堅。

哎,愛一個人沒有理由,如果真要找個理由,那就是喜歡和放不下。

除了放不下老譚,張麗對婚姻還有著陰影與恐懼。那短暫的只維持了兩年的婚姻如場噩夢,現在有時還會在夢中驚醒。

但話說回來,她是一個正常的女人,拋去感情不說,有著身體與生理的需求。

孤枕難眠的滋味不好受,多少個夜晚輾轉反側,身子熱的發燙,憤恨的踢掉被子,牙齒咬著嘴唇------也想鑽進男人的懷抱,變成撒嬌的小女人,被親熱的呵護疼愛。

雖然現在人們對兩性關係看的很淡,誰和誰好,和誰睡覺已經不是什麼話題。婚外情時有發生,一夜情幾乎成了時尚。但張麗不是一個隨便的女人,對這些事不反對,但也不會讓自己隨便經歷。

要是和老譚發生點啥倒是願意的。

這也許就是愛吧。

她和任青雲雖然認識,但也僅限於經理和客人之間的關係。在沒有被提起相處之前都很客氣,任青雲來吃飯熱情接待,彼此印象不錯,也不尷尬。

被人介紹之後倒有了不好意思,破壞掉了以前的和諧,多了份尷尬。

“有啥尷尬的,我看挺好,跟你合適。你倆都是離婚的,你沒孩子,他孩子結婚了,倆人就差三歲,也不大,正好。”張麗妹妹說。

“我再考慮考慮。”張麗有些二意絲絲。

“考慮啥呀,又不是頭一次,都是過來人,覺著不錯就往一塊湊湊,不合適拉倒,誰也不缺啥少啥。再說了,現在不都這樣,找個搭夥的,也不登記,處好了白頭到老,處不好一拍兩散,誰也不耽誤誰。”張麗妹妹說。

“要這樣還用人介紹,男的不有的是,別覺著你姐沒人要,一個電話能來個加強連。”

“行了,別從那吹了,你啥樣我還不知道,大光頭孩子都挺大了,也沒看你把他拿下。這個姓任的不錯,老實厚道,不像那些男的花花,你倆處處,萬一合得來呢。”

張麗沒說啥,眼前浮現了老譚的面孔,緊接著又浮現了任青雲的臉,只是沒老譚清晰。

張麗妹妹又說:“他總到餃子館吃飯,你也認識,你倆先加個微信,溝通溝通。現在不都是先微信後吃飯,然後賓館轉一轉嘛。”

就這樣,張麗和任青雲加了微信,先處著。

我們作為局外人看的清楚,張麗已經四十五了,雖然在容顏上像三十八、九的,但心理年齡在那擺著,已經不再年輕。

和老譚是不能的,頂多能成為情人。

也不可能一個人孤老終生,早晚得找個伴。

女人上四十五再不抓緊就不好找了,一旦過了五十就被劃入老年人行列,更糟糕。話雖然片面,但實際情況就這樣。不是說過五十就找不到伴侶,而是找可心的很難,在心裡也抗拒著再找,有了一個人過的打算。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四十和五十相交之際,是人這輩子的一個分水嶺。

五十歲之前還可以隨心所欲,過了五十就有了顧忌和不願,走過的人生在這裡有了小結,心理徹底成熟,所思考的和以前大不同,彷彿活明白了。

人的更年期也是在這時候。不管男人女人,這時候都有了對人生的焦慮和對生活的重新定義。往往這時候人開始發生改變,有的人變得比以前好,有的人卻變得對一切充滿不滿,斤斤計較不可愛起來。

其實朝陽和夕陽一樣美麗,只不過參照物不同罷了。

當真正理解態度決定一切的時候,五十歲往往是人的第二次青春,將變得比以前更可愛,更有激情,甚至會出現孩童般的天真。

人只有透過經歷理解生命的時候,才會懂得珍惜與熱愛。

我們祝福張麗,願她和任青雲有好結果。

呼市的餐飲大體是三分天下。一個是一蒙餐為主的民族餐飲,一個是以本地菜為主的本地餐飲,一個是以東北菜為主的東北餐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東北菜館很多,做的比較好的有“大東北”“小東北”“東北人家”“哈爾濱餃子”“東北味道”。這五家都開了連鎖,最少三家。

“大東北”做的年頭長,十二年,六家店面。“小東北”是“大東北”老闆的小舅子開的,也是六家。“東北人家”開業到現在八年,五家店面。“哈爾濱餃子”和“東北味道”都是五年,一個四家一個三家。

阿巧餃子館沒開之前哈爾濱餃子首屈一指,東北菜做的地道的當屬大東北。現在餃子和菜屬阿巧餃子館厲害,雖然店小,但隱隱成了東北菜的領頭羊。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開業沒到半年就壓住了五家老牌飯店,難免招人恨。五家店的廚師長自是不服,輪番過來品嚐考察,想知道比自己好在哪。

手藝人都有不服輸的特點,覺著自己做的好,地道,別人不行。可生意在那擺著呢,老闆看的是效益,說自己做得好不行呀,得拿效益說話。

說白了還是手藝不行。

這話廚師不愛聽,沒人承認自己手藝不行。

品嚐完阿巧的餃子和菜之後都說沒啥出奇冒泡的,主要是酒好,吸引人,人們都是奔著養生酒去的。

當然,養生酒是阿巧的一大特色,但真正吸引人的還是飯菜。

任何一家餐廳的靈魂都是產品,飯菜好吃是硬道理,不爭的事實。

老譚和商會簽了租房合同,交了租金,然後給向總打電話,開始準備裝修。

向總已經成了餃子館的御用設計師,裝修對他來說輕車熟路。看了房子後回去設計,三天後效果圖和整體預算全部出來,工期四個月,明年四月初交工。

為了感謝古毅給租了這麼便宜的房子,老譚準備請他吃頓飯。

“正想給你打電話呢,趕緊過來,給你介紹兩個餐飲朋友。”古毅在電話裡說。

老譚問:“在哪?”

“莜麵村,離你那不遠,打車過來,趙部長也在。”古毅說。

老譚放下電話交代向總幾句,便打車去了莜麵村。

呼市做莜麵最好的當屬西貝,然後是半畝地和莜麵村。

半畝地是老牌莜麵大王,開的比西貝早,目前五家店,規模沒西貝大。莜麵村是後起之秀,和西貝有些淵源,目前三家店,風頭正盛。

老譚吃過西貝和半畝地,莜麵村是頭一次來。

整個店面兩千平,西北風格裝修,酷似西貝,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西貝呢。明檔設計和西貝一模一樣,菜品百分之七十雷同。由於沒有西貝檔次高,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本地家常菜。

老譚在明檔參觀,服務員過來詢問是否就餐點菜,老譚說了包房的名字,服務員便將他引到包房。

包房裡六個人,四男二女,老譚只認識古毅和趙部長。

古毅熱情的向他介紹其他四個人。

年紀大的老者是呼市餐飲協會的郎會長,長相英俊的中年男人是莜麵村的王老板,挨著王老板的氣質美女是電視臺美食欄目組的編輯康敏,剩下的漂亮女孩是商會秘書烏蘭高娃。

“這是我小老弟,姓譚,阿巧餃子館總經理。”古毅向四人介紹老譚。

老譚雙手合十微笑著點頭。

等老譚坐下後古毅說:“譚老弟,剛才我們正說你家呢,郎老去吃過餃子,評價挺高,說是呼市最好的餃子館,菜做的也好。王總和康大編輯也說你家餃子好吃。聽他們說我和趙部長都樂了。這不,知道我倆和你熟,還老鄉,就讓把你喊來認識認識。”

“抬愛了。”老譚欠身禮貌笑道。

“你家做的好,形式新穎,方便快捷,服務周到熱情。進了你家就不想走,第二回還來。飯店能做到這程度不容易,有學問,沒少下功夫。”郎會長誇獎道。

“郎老誇獎。”老譚謙虛地說。

“不是誇獎,實事求是。能做到第一次就鎖客的沒幾家,菜不但要做的好,服務還得到位,整個流程要順暢,前後銜接到位,營銷有中心有主題才行。”說到這郎老看了一眼王總,對他說:“小王,得跟人家學習,你家做不到這點。”

王老板點頭說:“是,得學習,這不把譚總請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