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2章 紅燒肉扒白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2章 紅燒肉扒白菜

廚藝比拼進入自選菜階段。

如果說規定菜品看的是基本功,那麼自選菜看的就是對菜品的領悟與個人實力。

歷屆廚藝大賽的精彩之處都是自選菜品的比拼,這時候往往會出現幾道優秀菜品,並且流傳開來。

如果是國家舉辦廚藝大賽,冠軍將是廚神,是每一位廚師夢寐以求的。

現在阿巧餃子館裡的廚藝比拼到了見真章的時刻。

大東北廚師長的自選菜是“蘭花如意大蝦”。

這道菜的亮點在蝦的造型上。

整蝦脊背開刀開透,頭尾不斷。把蝦尾從開口處穿過去,成如意狀,然後以紅燜的技法進行烹調。

蘭花切小朵蒜蓉,然後在盤子中央拼擺成大朵,燜好的如意蝦圍著蘭花擺成一圈。

成品蘭花碧綠,大蝦金黃,造型美觀,寓意吉祥。

怎麼說呢,這道菜可圈可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比較流行。那時上飯店能點盤大蝦已經是高消費了,甚至是身份的象徵。

等到了新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蝦已經不是什麼高檔菜,普通百姓家的餐桌上經常見到。並且講究鮮活的,冰凍的少有問經。

於是“如意蝦”便漸漸退出餐桌。

但得承認是道好菜,只是技術含量有點低,拿來比賽就落了下乘。

小東北廚師長做的是“酸菜魚”。

酸菜魚屬於川菜,按規定講有些偏離主題。但如今酸菜魚和水煮魚是家家飯店的必備菜,也說得過去。

酸菜魚講究湯汁酸辣、鮮美開胃、魚片滑嫩,食之爽口。對魚的要求非常嚴格,必須現宰現殺。魚片醃製講究原汁原味,需達到入口嫩,動輒化的效果。

其次是魚酸菜的處理,既要保留原味,還不能過鹹,要有脆嫩之感。

老譚看小東北廚師長做酸菜魚有些好奇,但沒說什麼,雖然覺著有些偏離東北菜,但人家既然選擇了就一定有過人之處,也許能做出不一樣的味道。

哈爾濱餃子廚師長做的是“金茸大蝦”。

這道菜和大東北廚師長的如意蝦有些異曲同工,都是以造型為主的菜品。

大蝦去頭,扒去蝦皮,蝦尾不動。脊背開刀成蝦排狀,刀斬後拍粉拖蛋粘麵包糠,入油鍋炸制金黃定型。

土豆切成如頭髮細的絲,炸制金黃酥脆,一部分撒在炸好的大蝦上,一部分擺在盤子中央。撒上土豆絲的大蝦圍著擺成一圈,造型頗為大氣,全部金黃,寓意富貴。

老譚看切的土豆絲不禁搖頭。

這道菜他研究過,確切說是他研發的。

這道菜的重點有四個。

第一是金茸,也就是土豆絲,只有切的細如髮絲才能炸製成茸,粗了叫土豆絲。他之所以搖頭是哈爾濱餃子廚師長切的土豆絲粗了,離成茸還有段距離。

第二是蝦排。一隻蝦製成的蝦排薄,炸完後沒口感,必須再把一個大蝦仁拍成泥抹在蝦排上,這樣厚實,炸出來鮮嫩,有口感。

第三是蝦頭。蝦頭不扔,做成椒鹽蝦頭擺在盤子中央的金茸上,達到一菜兩吃的效果。

第四是汁料。炸好的蝦排上面需要撒上炸好的金茸,蝦排和金茸都是炸的,很難沾合在一起,這就需要一個既爽口又有粘性的醬汁將它們黏在一起,吃起來才有效果。

老譚用卡夫奇妙醬、煉乳、沙拉醬和辣椒仔調的醬汁,爽口又刺激,曾經流行一時。後來因為這道菜做起來麻煩,就取消了。

現在見有人製作,不由自主的又回想起來,看做的走形走樣又不禁搖頭。心說學東西要是不嚴謹,只是個做比充樣。

東北味道廚師長做的是“幹崩羊”。

這是一道從蒙餐的烤全羊和手把羊肉演變過來的菜,確切說應該是本地菜。

主料選用羊前腿,剁成大塊。輔料是土豆,切成大塊。主輔料用高壓鍋紅燜而成,吃著微辣濃香,迴旋微甜。

裡面的土豆好吃,全部起沙,油光錚亮,香氣撲鼻,並帶著濃郁的肉香。

老譚聽說過這道菜,但沒吃過,心想今天一定嚐嚐,看看啥樣。

東北人家廚師長做的是“松鼠魚”。

松鼠魚大家都知道,造型菜。形似松鼠,色澤金黃,酸酸甜甜的,小孩和女士十分喜歡。

這道菜的重點在刀工和炸制上。

魚去頭,剔下兩片魚肉,魚尾不能斷掉。兩片魚肉上打均勻的麥穗花刀,然後拍粉。粉要均勻,每個麥穗顆粒上都要拍到。

油溫五成熱炸制。把兩片改好刀的魚肉擺成松鼠狀,用筷子夾住慢慢入鍋,炸制定型後鬆開筷子,繼續炸至酥脆成熟,撈出擺盤。

魚頭拍粉炸制,擺在盤頭,和炸好的“松鼠”連在一起,看上去是一隻活靈活現的可愛松鼠。

然後熬糖醋汁,裡面加入青豆和胡蘿蔔丁。熬好的糖醋汁淋在炸好的魚身上,然後撒上炸好的松子,一條松鼠魚便製作完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成品造型美觀,喜慶可愛。雖然做起來複雜,但頗受老百姓喜歡,很多飯店都在經營。

和這五位廚師長的菜比起來,楊志軍的“紅燒肉扒白菜”就顯得很普通了。

這是外行人的直觀感受。

內行看的是門道,都知道這道菜不好做,其難度不亞於“扒三白”,老廚子對這道菜都打怵,很多年輕的廚師根本不知道這道菜。

半個小時後,第一批三位廚師長的菜品製作完畢,“蘭花如意大蝦”“幹崩羊”“金茸大蝦”被傳菜生端走。

三位廚師長從灶臺上下來,擦擦頭上的汗,領著小弟出去了。

第二批的三個廚師長開始上灶臺操作。

前面隨著三道菜品的端出開始熱鬧起來。

評委沒馬上品嚐打分,而是先讓嘉賓和前來觀看的人照相,等他們照完相才開始品嚐打分。

大東北廚師長的“蘭花如意大蝦”六十八分;

東北味道廚師長的“幹崩羊”七十分;

哈爾濱餃子廚師長的“金茸大蝦”七十二分。

這三位廚師長的比賽已經結束,總分數分別為一百三,一百三十八,一百四十一,哈爾濱餃子廚師長暫時第一。

這邊的分數剛出來,小東北廚師長的“酸菜魚”製作完畢。他之所以做得這麼快,是因為魚片和酸菜都是來之前準備好的,到這只需加工、調湯就行,所以第一個完成。

菜趁熱吃才能品出味道,大家照完相後評委直接上來品嚐。

所有評委對酸菜魚的評價都很高。

“酸菜魚最後得分是八十分!”木蘭大聲報出分數。

她話音剛落,在觀眾席上坐著的大東北廚師長小聲說:“酸菜魚也不是東北菜呀。”

聲音雖小,但很多人聽到了,包括評委席上的評委。

十一位評委,除了康敏、古毅、趙部長外,其他八個人都是餐飲協會的,呼市餐飲界知名人士,豈能聽不出這話意思?

其中一個和大東北較熟悉的評委說:“酸菜魚確實不是東北菜,但現在家家飯店都賣,包括東北菜館。胡師傅,你家也賣吧?”

胡師傅臉漲得通紅,一時間不知道說啥。

“現在社會講究和諧,菜品講究融合,南調北用,北菜南烹是發展趨勢。固步自封,一味的強調正宗,只能是大浪淘沙,最終失敗。”郎會長說。

廚房裡,東北人家廚師長的“松鼠魚”和楊志軍的“紅燒肉扒白菜”的製作都到了最後階段。

松鼠魚已經炸完,魚頭也已擺好,廚師長正在熬糖醋汁。

只見鍋裡金黃色的糖醋汁吐著細密的小泡,像落著細密雨滴的池塘,只不過這池塘是金色的,非常耀眼。

片刻,廚師長往金色的池塘裡打了三分之一手勺熱油,於是整個池塘沸騰起來,唰唰直響。

起鍋離火、淋汁澆魚,一氣呵成。

沸騰的糖醋汁淋在松鼠魚身上時還在唰唰響,細密的小氣泡不斷臌脹著,濃郁的香氣四散飄散。

老譚暗暗叫了聲好,這火候掌握的爐火純青。

楊志軍的“紅燒肉扒白菜”也到了收汁階段。

只見他左手掐著煸鍋耳朵輕輕晃動,鍋裡碼擺好的大白菜隨著晃動緩緩轉動著。右手手勺高舉,勺裡芡汁細的像條線一樣落下,準確的落在鍋裡冒著氣泡的位置。氣泡隨之湮滅,隨著芡汁中澱粉的迅速糊化而抱緊了白菜。

很快,白菜周邊已經沒了氣泡。

鍋依然在有規律的晃動著,這時手勺裡落下的是料油,依然如線。

線斷,鍋晃動幅度加大。

一圈,兩圈。

緊接著一個漂亮的“鳳凰單展翅”,鍋裡的白菜以及白菜底下的紅燒肉順勢飛到半空,整個的翻轉過來,然後又準確的、穩穩地落進鍋裡,沒濺起一點湯汁,整個形體完好如初。

這個漂亮到幾近完美的大翻勺被攝像機完整的記錄下來,在以後播出的時候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並且被解說員譽為“教科書式的鳳凰單展翅”。

很多青城餐飲人因為這個漂亮的大翻勺而記住了帥氣的楊志軍。

毫無疑問,當“紅燒肉扒白菜”端上來的時候,馬上吸引了評委們的目光。

除了古毅和康敏,其他人都很激動,尤其郎會長和趙部長,甚至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整盤菜樸素大方。

白菜潔白如玉,紅燒肉紅潤飽滿。

沒有過多修飾,只在盤邊擺了朵蘭花。

簡單的樸素彰顯了其菜餚本身的和諧完美,幾乎無可挑剔。

當然,不知道這道菜的沒感覺出啥,甚至有些納悶——怎麼做了盤大白菜紅燒肉,能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