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7章 歸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7章 歸來

一整天身臨其境的考察叫老譚和張麗受益匪淺。

好的,先進的就得要學,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潮流,要不然落後就得捱打。

晚上王政回到老店,叫上店長和廚師長給老譚和張麗接風,同時對明後天的考察做了安排。先去另外三家店轉轉,然後到周邊的景區玩一天,儘儘地主之誼。

對王政的熱情招待和悉心安排老譚和張麗表示感謝,說了很多發自內心的感謝話。

飯後,倆人出了飯店往賓館走。

益陽是個縣城,生活節奏不像大城市那麼快。剛過八點半,街兩邊的飯店已經沒多少客人,快打烊了。一些歌廳和洗浴中心還燈火輝煌,這是它們的黃金時間。

街道上沒多少行人,兩旁的商鋪大多開始關門閉店。

倆人往前走著,快到賓館的時候看到街角處有個燒烤攤,一對中年夫婦在忙碌著。吃烤串的不少,七八個小地桌全坐滿了。

“老譚,吃點烤串。”張麗說。

“咋地,沒吃飽呀。”老譚說。

“嚐嚐湖南的烤串啥味兒,喝兩瓶啤酒,回去也睡不著。”

“走吧。”

遺憾的是這裡只有烤串,沒有啤酒。倆人只好烤了串,然後在賓館跟前兒的小賣鋪買了酒,回到房間。

一天下來收穫不少,所見所聞對兩個人的觸動很大,藉著喝酒擼串,聊一聊,總結一下。

“咱家也應該上幾道湘菜,大部分客人愛吃。”張麗說。

“咱家有,小炒黃牛肉、乾鍋雞味筍就是,黃牛肉和雞味筍都是從長沙發的貨,白辣椒和剁椒也是。”老譚說。

“那個砂鍋粉絲挺好,咱們應該上。”

“是,我也想了,但不能只上一樣,上就上個檔口,最少五道砂鍋菜,安排個專人負責,這樣才能有氣勢,吸引客人注意力。並且還得擺檔,客人看不到的話白扯,一聽砂鍋粉絲就不帶點的。”老譚分析道。

“那就上個砂鍋檔。”張麗說。

“你挺聰明的,咋還犯笨了。”老譚笑道。

“不知道呀,再聰明的女人在喜歡的男人明前智商也等於零。”張麗說著的同時白了一眼,有打情罵俏的嫌疑。

老譚笑,說:“單獨上砂鍋檔是行,但效果不大,一個檔口沒有震撼性。幹就幹得像樣兒,我準備把呼市現在裝修的店打造成米湯味道這樣的,做開放式廚房。”

張麗眼睛一亮,說:“我看行。”

“咱倆再觀察兩天,好好研究一下。改造廚房不是問題,主要是菜品結構。”老譚有點激動的點上根菸,接著說:“菜品得重新設計一下,保留傳統菜的同時過油菜一定要少,主要是減少油煙。還有就是擺檔,不但有型有樣,還得把特色菜突出出來,做到貨賣大堆。

其實主要是人的問題,咱家現有的廚師和砧板對擺檔不熟悉,也不願意擺,得重新培訓。還有餐具,必須和菜品配套,凸顯意境。”

“我看行。”

“呼市店做好了,明年省城最後一家直營店也這麼做,咱們必須做到引領。”老譚蠻有信心的說。

“肯定行老譚,憑你的能力幹啥都行,好像就沒你幹不成的事。”張麗鼓勵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女人的誇獎是男人的動力,所以說好男人是激勵出來的。

接下來兩天倆人考察了米湯味道的三個分店,這期間老譚給張宇打了電話,叫呼市塞外食府店的廚房停止裝修,等他回去後再做。也就是在打電話的時候知道了小軍奶奶住院的情況,心裡有些擔心,但沒想到那麼嚴重,老太太會在幾天後撒手而去。

在考察米湯味道三部時,那裡的店長幾年前曾跟東方美食考察團去過省城,聽過老譚對工分制的演講,印象深刻,一眼把老譚認出來了。

王政知道後很是高興,不能錯過機會,馬上邀請老譚給他們管理層講講工分制。於是在考察結束後沒去遊玩,老譚拿出一上午時間做了精彩分享。

在分享獲得的熱烈掌聲中,老譚和張麗圓滿的結束了此次益陽之行。

倆人先返回長沙,由於張麗是第一次來,並且長沙電視臺全國出名,順便也給這座城市做了廣告,便想玩兩天。

老譚想既然出來了,再忙也不差一天兩天的,就玩一玩,放鬆放鬆。

倆人先後去了橘子洲頭、嶽麓山、湖南博物館、銅官窯古鎮。在岳陽樓吃了獅子頭,去炊煙時代吃了小炒黃牛肉,嘗了徐記海鮮,品了費大廚的辣椒炒肉。

當然,老譚沒忘了去原材料市場,對一個廚子來說,逛原材料市場就和女人逛商場一樣,永不疲憊且越逛越勇。

這兩天倆人心情愉快相處融洽,看著像出來旅遊的兩口子,親暱且恩愛。

按理說倆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發生點啥。

愛到深處,情到濃時剋制是剋制不住的,那違反自然規律。

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感情也是這樣。

“早從了我不就得了,還能破壞你家庭?該過過你日子,不打擾你。”張麗一臉幸福的說。

“你應該找個男人。”老譚說。

“找啥?有你夠了------說實話老譚,我一點不妒忌你媳婦,也不吃醋,還挺感激她的。她要是對你好你也不會當十二年的苦行曾,有時候覺著你挺難的------看著心疼。”

女人貼心的理解話語往往叫男人感動,老譚也不例外。

“沒啥難的,過日子不就這樣------我媳婦挺好,顧家,顧孩子,這些年我沒管啥,都是她一個人,不容易------”

“你倆是不是溝通有問題?”

“有點兒,就是總不在一起,有些生了------倆人都強勢,誰也不服誰,有一個服軟的也不會這樣。”

“你就服軟唄,聽媳婦的也不丟人。”

“那是------”

兩天以後倆人準備回返,老譚回呼市,張麗回省城。

在返程的前一天老譚收到小軍奶奶去世的訊息,心有些沉重。他告訴周曉梅幫著把喪事處理好,能幫的多幫些,做到仁至義盡。

老譚回到呼市,首先把周曉梅和張宇叫到一起,向倆人彙報了考察情況,並說了做開放式廚房的打算。聽完他繪聲繪色的講述,周曉梅和張宇也心熱起來,一致表示支援。

“這是一次改革,做好了是引領,做不好也比以前強。開放式廚房是個趨勢,不但增加客人的就餐體驗,還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提高菜品質量。最主要的是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模式,菜品直觀的展現在客人面前,製作過程可見,直接營銷,叫菜品開口說話。”老譚說。

“叫菜品開口說話------”周曉梅重複一句,緊接著說:“這理念好,能做到引領。”

既然得到倆人支援,老譚便開始安排。

首先對張宇說:“張哥,你和託婭達娃聯絡一下,跟她說一下咱家做開放式廚房的事,看看符不符合食藥局標準,都有啥要求。”

張宇點頭答應下來。

然後又對周曉梅說:“這是咱家的示範店,我需要一個好店長,做好年輕點兒,有闖勁兒,有活力。”

“沒問題,交給我。”周曉梅爽快應承下來。

三個人碰完後張宇去了裝修現場,老譚向周曉梅問了小軍奶奶的事,周曉梅簡單的說了說。

“那個曹------曹家棟還打算去集寧?”老譚問。

“不能,得在呼市找活幹,他走了倆孩子咋整?”周曉梅說。

“也是------夠他嗆,挺難的。”

“好在倆孩子懂事------你不知道小叔,看著倆孩子給我跪下,心可難受了,碎了似的,刀扎著疼------”

老譚能想象那場景的難受勁兒,有些鼻根發酸。

“你看咱們能幫他們點啥?”老譚問。

“能幫的也就是錢,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哎,我惦記倆孩子的吃飯問題,曹家棟早上能給做,晚上不知道啥時候回來------”周曉梅犯愁的說。

“叫孩子到飯店吃。”

“我明天過去看看。”

苦難的家庭叫人同情,但善良的人能做到的也有數,看來只能幫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