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7章 做功德的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7章 做功德的事

“道恆無為,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將自話。

這句話什麼意思?說的是道呀是永恆的、一直不變的不為自己而為,全部為天下蒼生萬事萬物默默付出而不求回報。

大家誰看過老天爺跟咱們要回報了?沒有吧?它就一直默默的在那付出,給咱們生存所需的陽光空氣,水分土壤,叫咱們好好生活而不求回報。

這是什麼?這是天道。

天道為自己為了嗎?沒有。天道不為自己為,所以萬事萬物都歸順它,無條件的遵守它定下自然法則。

天道如此人道亦然,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將自話。

這裡講的侯王是誰?是有道的管理者,也就是在座的各位。

各位,你們都是有道的管理者。

老子講道恆無為,無為是什麼意思?無為是不為自己為,而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啥也不做,整天介兒清淨無為飄飄欲仙,一身羽衣一雙布鞋,手拿搖扇胡話連篇。

跟各位講老子沒那麼低階,真要那樣道德經也就啥也不是了,還不如咱們老百姓閒著沒事扯點兒閒篇呢,我說是吧。

無為真正的解釋是不為自己為。說白了就是不為自己撈取好處、貪汙受賄、中飽私囊。再直白點講就是不當貪官當好官,為全體員工辦實事謀福利,做被老百姓豎大拇指的耿書記那樣的人。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老子講了道恆無為,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將自話。也就是說我們當管理者的如果真正做到不為自己為,為員工為,做到無我利他敬天愛人,那麼員工就會自然而然的跟隨我們。

我一直講什麼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管理方法就十六個字: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無我利他,關愛員工。

跟大夥講人心都是肉長的,你關愛員工員工能不知道嗎?當員工看到你處處為他們著想,啥事都做到前頭,他們能不感動?能不主動的加把勁兒工作?

別抬槓呀,你這麼做了員工不買賬那證明你做的不夠,或者說你是抱著私心做的,被員工看出來了。要不然員工不會那樣,真要是那樣的員工人事部也不會錄用。

咱們話說回來。

店無大小,只有賺錢多少。

一家飯店最賺錢的時候不是管理嚴紀律好的時候,永遠是員工有歸屬感,跟飯店領導人打成一片同心同德主動加激情的工作的時候。

估計這個大家都認可,不認可說明你不合格呀,得努力。

那麼怎樣才能叫員工有歸屬感呢?

跟大夥說嚴格的制度肯定不行,咱們餐飲業有句話這麼說的:嚴格的制度永遠管不好員工,只能管跑員工。

看著沒,嚴格的制度不行,沒等管員工就跑了,管誰去?

有人說高薪。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對不。但我想問大家高薪就一定行嗎?你能保證你給的錢就一定高嗎?

再實際點兒說,高過你你也樂意嗎?

呵呵,涉及到人性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考慮,都開始盤算自己的小九九。說實話私心一起管理將一片混亂,無序可行,高薪也只是華而不實的想法,員工的離職率會更高,何談歸屬感?

那麼我們現在匯入的積分制管理就能解決員工的歸屬感嗎?

跟大夥說任何一個好的管理方法都只是工具,就好像砧板手裡的菜刀,好刀鋒利壞刀鈍,都愛使好刀,因為鋒利。

但切出的菜標不標準跟刀沒太大關係,而是跟用刀的人有關係,大家說對不對?

所以說積分制好不好?好,是把好刀。但要想切出標準的菜得看拿刀的人是誰?是不是有道的管理者,這很重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就是說在座的各位能不能真正做到無為,做到管理者的十六個字: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無我利他、關愛員工。

你做到了員工會馬上回饋給您,為什麼?因為道恆無為,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將自話。

-------”

這是老譚給張立國和他的管理層所做的培訓,我們摘錄一段以作視聽。

“親愛的家人們,今天我站在臺上給大家演講,好像老師似的,挺像那麼回事。說實話心裡挺美的,為啥?光榮唄,用我媽的話講老小子出息了,給老譚家長臉了。

我是農村孩子,家裡窮念不起書才出來的。最開始幹的不是飯店,是裝卸工,裝卸水泥,最累的那種。我腦袋上的頭髮就是那時候弄沒的——水泥粉塵燒頭髮,並且每次裝的時候都累的滿頭大汗,水泥粉塵落到頭髮上和汗一結合就成混凝土了,等幹了洗都洗不開,箍的難受,一來氣就光頭了,呵呵。

我入飯店這一行晚,二十一才入,到現在整整二十六年,幹了大半輩子。

有人問我幹這行幹夠沒?

說實話幹累了,但沒幹夠。

咱們幹飯店的苦呀,起得比雞早,幹的比牛累,吃的比豬差,還常年沒有假。呵呵,大夥兒笑了,我說的是我那個年代,現在早不這樣了。

現在是睡到九十點,起來不洗臉,迷湖一整天,下班就成仙。

看大家笑得開心,那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嘮嘮。

打我出來打工的第一天起就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是個打工仔了,不但要養活自己還得養活母親和家。雖是個打工的,但是為自己工作,以後的命運、家境、包括所有的一切不掌握在老天手裡,而是自己手中。

------”

這是老譚給員工做的培訓,也摘錄一段以作視聽。

一個月時間,老譚大大小小做了十八場培訓。針對管理層的十二場,員工的六場。培訓之外全部是現場管理與跟進,最終把積分制管理完完整整的匯入進了餃子樓。

匯入只是個開始,後期的跟進、鞏固、堅持才是最重要的,這就看張立國和他管理團隊的能力與決心了,老譚不可能總在這。

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個月的時間老譚改變了所有人的看法與心態,重新打造了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這對一家餐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說實話張立國的五十萬沒有白花,如今他的餃子樓已經成為鄭州市名副其實的地標性餐飲,同時被評為市優秀民營企業,三年疫情屹立不倒,一直向上。

當然,這跟老譚接長不短的去檢查和培訓是分不開的。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行千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還需名師指路。

老譚自認不是名師,但在餐飲業還是有建樹的,他這些年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一直無償的分享出去,幫助了很多做飯店的餐飲人,也算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