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5章 金姐來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5章 金姐來了

老譚心情愉悅的用菸嘴抽著煙,對他來說菸嘴正不正品無所謂,抽的是心情,是徒弟的一片孝心。

這是華清走後的第二支煙了,抽完後他把菸嘴卸開,見裡面真有滿滿的黑色菸袋油子,一邊用紙擦一邊叨咕:挺管用,這要是直接吸不全都進肚了。同時條件反射的在眼前出現了吸菸有害健康的宣傳畫面——一個漆黑的吸菸肺和一個不吸菸的淺紅色健康肺的對比。

看來這抽菸對身體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呀。

臘月二十九,老譚一個人在家坐在電腦前邊看電影邊喝酒,很是悠閒。

電影是老電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這部電影叫他想起剛出來打工時回家過年的情景。

那時的交通還不發達,省城到北票除了白天的一趟長途客車外就是半夜的火車,白天也有車次,但老譚白天得上班,不趕趟。

火車半夜到達北票南站金嶺寺,老譚得在那住半晚,第二天坐小客到北票,然後再坐客車到家。

金嶺寺是個小站,站前有兩家帶飯店的小旅社。老譚每次下火車都要到靠東邊的那家去住,半晚上五塊錢。

小旅社前面幾間房子是飯店,裡面放錄像,全是港臺的武打、槍戰片。住店和吃飯的免費看,等車的交費,每人兩元。

老譚辦理好入住後會點上一盤羊肉餡餃子和一壺燒酒,坐在一角邊吃邊看錄影,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部《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現在看裡面的情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回憶。

那時候掙錢少卻能攢錢,過年回家有奔頭,心熱乎乎的。

回家的路擁擠不堪,得使出吃奶的勁才能擠上火車。上了車就開始紋絲不動,人擠人,前胸貼著後背,大冬天的一會兒便是全身汗,捂得難受。

現在想起還渾身不自在,好像身處其中。

那時候打工的人咋那多呢?哎,還是窮呀,不窮誰出去打工?撇家舍業的。

還是那句話,人到啥時候說啥話,過哪河脫哪鞋,都是為了活著,為一口吃食。

老譚的回憶從金嶺寺小站轉移到了雅茹家所在的那個縣城小站。

他一共去了三次。

第一次是抱著求婚的目的去的,在雅茹未來婆家開的小飯店裡吃飯時似是而非的聽到了雅茹訂婚的訊息,但不敢肯定。

第二天直接去了雅茹家,可惜命運弄人,陰錯陽差的沒見到雅茹,在她母親的嘴裡證實了她確實訂婚了,於是他失魂落魄的回到了省城。

第二次是三年後,他是抱著見雅茹一面去的。可惜沒見到,雅茹和丈夫打架抱孩子回了孃家,見到了雅茹丈夫,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男人。

第三次是五年後,他在阜新工作,離開前去了小站。那時雅茹是婆家開的飯店的老闆娘,還開了小旅社,婆媳兩人經營著。

那是兩人分開八年後的第一次見面,一個已為人夫人父,一個已為人婦人母。曾經的戀人以各自不同的身份相見,歲月呀,帶走了多少日夜的思念,從火熱到了隱藏起來的平澹。

老譚在雅茹開的旅社住了一晚,雅茹為他鋪了床換了新被,臨出門的時候說雖然自己的婚姻不幸,但為了孩子她不能叫人指指點點。

雅茹走了,再見面又是一個七年,已是阿巧時代。

“噹噹當”有人敲門。

老譚給電腦按了暫停,然後出了房間來到玄關打開門。門外出奇意外的站著金姐,這叫他壓根兒沒想到。

“咋地?不歡迎呀?”金姐笑吟吟的問。

“歡迎歡迎,哪能不歡迎呢?”

老譚把金姐讓進屋裡,金姐進來後四下看,看過之後奇怪的問:“你媳婦跟孩子呢?”

“回她媽家過年去了。”老譚說。

“你不說三口人在家過嗎,我還以為她們娘倆兒在家呢,給孩子買了雙球鞋。”

金姐把拎在手裡的鞋盒遞給老譚,顯得有些失望,又有些高興——說實話一個女人到一個男人家還是有忌諱的,雖然這個男人離婚了。

老譚看著鞋盒,上面的標誌顯示這雙鞋不賤,最少一千五。

“買這好鞋。”老譚說。

“孩子打球,你得給他買好的,不傷腳。”

“嗨,買不起,倆月就得一雙,一年管鞋錢四、五千。”

“吆,瞅你那算計勁兒,那不自己兒子嗎。”

“倒是不算計,主要我的鞋很少過百。”

金姐進到老譚房間,看到了桌上的吃食和酒,還有電腦上靜止的畫面,問:“一個人在家喝酒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啥事,喝點兒。”老譚說。

“挺自在的。”金姐隨後說:“我們店放假了,早上起來沒啥事,省思上你家看看,走到樂購的時候省思給你家孩子買雙鞋,咋說不能空著手來吧。

還怕你不在家呢,也沒給你打電話,上回跟金子送你的時候記著你家這了,還好,沒走錯。”

金姐在電腦前坐下,拿滑鼠按了開始鍵,李秋水和巫行雲接著打了起來。

“我也愛看老電影,這不天龍八部嗎?”

“嗯是。”

金姐把桌子上的酒杯拿起來聞了聞,笑道:“陪你喝點兒,反正沒啥事。”

“我再去整倆菜。”

老譚做好菜擺在飯桌上,開啟電視選好電影,倆人邊看電影邊吃。

“還記著小時候村裡演電影不?”金姐問。

“咋不記著呢。”老譚說。

“那時候可盼著演電影了,要是聽說別的村子演早早地吃完飯跑過去看。”

“我倒沒那個習慣,我家後邊礦山有電影院,就是職工俱樂部,每個星期都演,五毛錢一張票。”

“你家好呀。”

“好啥?看不起,那時候五毛錢算大錢了。知道不,我家是五塊錢過個春節。我看電影不花錢,從電影院廁所的天窗往裡跳,逃票。那時候小,抓住了也沒啥大事,頂多挨兩腳讓人家給攆出來。”

“你們男的小時候都淘。”

“後來管電影院的出了個損招,往天窗上抹黃油,就是給鋼絲繩上抹的那種潤滑油,滑不熘丟的粘手,之後就沒人敢跳了,怕摔著。”

“你家那有電影院應該挺發達呀。”

“咋說呢,我家那是大山裡的礦區,產煤。在礦山上班的工業戶人家行,吃國庫糧,月月開資。等像我家這樣的農業戶就不行了,沒多少地,地還不長莊稼,大部分都窮,我家是最窮的。”

“可以倒騰煤呀。”

“那不需要本錢嘛,沒本錢倒啥?另外現在礦山也不行了,地底下全空了,早沒煤了。

呵呵,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是工業戶牛逼,現在開始農業戶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