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皇帝奮鬥日常最新章節列表 > 1、第一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第一章

《皇帝奮鬥日常》文/容默

第一章

延和二十七年七月,東宮。

轉眼間,裴清殊獲封太子,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

自打去年裴清殊入主東宮之後,皇帝便封自己的心腹大臣、內閣首輔嶽安為太子太師,以《資治通鑑》為基礎,向裴清殊講授為君之道。

過去,裴清殊不是沒有讀過《資治通鑑》。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不是以太子的身份讀的,讀書時的心境自然與如今截然不同。

嶽安今年五十二歲,在朝為官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在皇帝的授意之下,他將自己畢生所學傾數傳授給了裴清殊。

今日,便是他給裴清殊上的最後一堂課。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資治通鑑》的通讀。更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昨日頒下了罪己詔,歷數自己在位二十七年來的種種過失。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早已生出退位之心。如今這罪己詔,便是他退位的前兆。

裴清殊這個太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更進一步了。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皇帝的退位詔書會下得那麼果斷,那麼乾脆,和他過去二十多年來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裴清殊得知皇帝禪位的訊息之後,好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雖說皇帝早就私下裡同他表達過自己退位的意願,但裴清殊一直都沒有答應。

這不僅僅是他想或者不想的問題。

身為太子,他決不能答應皇帝退位。

儘管他是皇帝最寵愛的兒子之一,但君王之大忌,就是有人圖謀自己的皇位,哪怕這個人是太子也不行。

對此,裴清殊的養母傅皇后也深表贊同。

“我看得出來,你父皇是真心不想再繼續做這個皇帝了。不過他在位這麼多年,若是他一提出退位,所有人就毫不猶豫地去附和他,未免太傷他的心。”坤儀宮裡,傅皇后慢條斯理地分析道:“你且再等一等,等到群臣都勸說不了皇上之後,你再繼續推辭一番。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你再答應登基。”

裴清殊頷首道:“母后所言極是。”

別看裴清殊這個太子現在看著風光,二十年之前,他卻是在冷宮裡出生的。

當年,裴清殊的生母儷皇貴妃被人栽贓陷害,致使皇帝在誤會之下將懷著身孕的儷妃打入冷宮。

裴清殊在冷宮里長到四歲半,才被接出冷宮,送到如今的傅皇后、當初的傅淑妃那裡撫養。

除了裴清殊之外,傅皇后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因此她對裴清殊十分疼愛,母子二人推心置腹,關係甚至比裴清殊和他生母的關係還要好。

傅皇后的話,裴清殊自然是聽得進去的。

如同傅皇后所說,皇帝現在退位之心已定。從下詔之後,他就拒絕再處理任何政務,拒不出席大朝會。

內閣之中,奏摺堆積如山。

無論是怎樣緊急的公務,皇帝都咬著牙拒不處理。

群臣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堅決反對,開始逐漸動搖。

既然皇帝下詔退位,並非說說而已,那麼他們現在最需要討好的人就不是這位即將退居後方的“太上皇”,而是裴清殊這個新皇了。

有些人膽子比較大,不怕得罪現在的皇帝,就十分積極地上書,懇請皇太子登基。

皇帝現在可以說是撂挑子不幹了。內閣大臣們剛開始還追著皇帝求他硃批一些重要的奏章,結果皇帝乾脆收拾行裝,搬去了河北行宮,讓大臣們找不到他。

閣臣們沒有辦法,只能把奏章搬去太子那裡。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奏請裴清殊登基的摺子無數。

裴清殊以“父皇尚在,恐負不孝之名”為由,堅持不肯使用御筆。

直到七月二十五日,皇后傅氏也下了懿旨,命皇太子繼位。

在傅皇后的授意之下,太子太師、首輔嶽安率百官跪拜於東宮之外。

傅皇后手捧玉璽,親自將皇帝玉璽交於裴清殊手中。

太子初時辭而不受,直至傅皇后垂淚,請太子以國事為重,以順為孝,太子方含淚答應下來,接過了傳國玉璽。

此時,裴清殊玉璽在手,百官擁護,登基已是名正言順。

為了儘快處理延和帝積壓下來的政務,禮部和欽天監在緊急商議之後,將裴清殊登基的日子定在了下個月初八。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延和二十七年八月初八,皇太子裴清殊順應天命,繼承大寶,改元“雍定”,是為雍定皇帝。

裴清殊繼位之後,接連下了幾道聖旨——奉其父為太上皇,並在宮中修建泰安宮,以奉養太上皇。

奉其養母、皇后傅氏為東宮皇太後,居慈安宮。

奉其生母、儷皇貴妃林氏為西宮皇太後,居永壽宮。

封皇太子妃宋氏為中宮皇後,良娣鍾氏為嫻妃,良娣傅氏為裕妃。

至於東宮裡其他的女眷,裴清殊暫時沒有顧得上冊封她們,而是留給他的皇后宋氏做決定。

……

早從裴清殊得封太子的那一天起,裴清殊就知道,自己登上皇位,只是遲早的事情而已。

只是他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當上了皇帝,簡直就跟做夢一樣。

直到裴清殊穿上龍袍,從東宮搬進了乾元殿,裴清殊才意識到,這一切不是夢,而是真的。

他真的當上皇帝了!

他是天下之主了!

太上皇有十四個兒子,裴清殊排行第十二,既非長子,又非嫡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實屬不易。

因此,在他坐上龍椅的那一刻,裴清殊不由自主地心潮澎湃起來。

他今年才二十歲,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子。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個繼位的年齡剛剛好。既不會年幼到需要攝政王或者太后把持朝政,可以自己當家作主,又不會像某些朝的太子一樣,熬了幾十年才終於當上皇帝,等登基的時候一點精氣神都沒了。

二十歲,正是年富力強,一切剛剛開始的時候。

裴清殊坐在龍椅之上,雙手緊握著兩側鑲有金龍的扶手,突然間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

新朝新氣象,不僅體現在換了皇帝,改了年號上面。

裴清殊很快就發現,乾元殿內的擺設煥然一新,和太上皇在位時截然不同。

底下的人也是有心了。

比起一般的皇帝而言,裴清殊是幸運的——他的父皇沒有死,這就意味著大齊不需要舉行國喪。不然新帝剛繼位時,又要去哭喪,又要處理前朝後宮的各項事務,往往都會忙的不可開交。

現在,裴清殊只要抓緊處理好太上皇退位前遺留下來的政務就好了。

按理來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之後,太上皇留下來的內閣理應重組。

不過裴清殊現在剛繼位,根基還不穩,他不打算在短時間內重組內閣。

更何況內閣首輔嶽安是他的老師,次輔魏青松還是他妃子的父親,在他還沒有被封為太子的時候就十分支援他。所以暫時來說,內閣的人用起來還是放心的。

不過,就算現有的內閣可以直接用起來,比起當皇子時的日子,裴清殊現在還是要忙碌上許多。

尤其是在他剛繼位不久,一切都還沒有步入正軌的時候,裴清殊忙得腳不沾地,根本無心涉足後宮。

皇后宋氏是裴清殊十六歲時明媒正娶的王妃,向來十分賢惠,對此自然是能夠理解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裴清殊的其他后妃,尤其是在新帝登基之後,還沒有被正式冊封的女眷們,難免會感到幾分心急。

她們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位份是什麼,卻又不敢在裴清殊政務繁忙的時候去打擾皇帝,只好日日往宋皇后這裡跑。

皇后不勝其擾,只得拿著草擬的懿旨,去乾元殿求見皇帝。

雖說裴清殊先前為了表示對皇后的尊重,說過讓她來決定其他女眷的位份,但裴清殊的後宮之中,有好幾個女眷都是出於政治目的才會嫁入東宮的,宋皇后覺得她還是應當和裴清殊商議一下再做最後的決定。

宋皇后來的時候,裴清殊正在和他的七哥襄郡王商議給王爺們改名的事情。

裴清殊這一輩的皇子,名字當中都有一個“清”字。在他繼位之後,為了顯示出皇帝的尊貴,要麼就裴清殊改名諱,要麼就讓其他兄弟避諱他,改他們的名字。

太上皇的十四個兒子當中,三皇子謀反被殺,六皇子英年早逝,除了裴清殊之外,還有十一個名字裡帶有“清”字的皇子。

在這種情況下,按說裴清殊自己改名是最方便的。不過說句老實話,他的名字用了這麼久了,還真是不大樂意換。

襄郡王,也就是裴清殊的七皇兄也覺得,應該是由臣子讓皇帝,而不是皇帝讓臣子。

“皇上,您是九五之尊,要改名也應該是我們改啊。”襄郡王和裴清殊是打小一起長大的交情,哥倆都好了十幾年了。所以就算裴清殊當上了皇帝,襄郡王對他的稱呼變了,但在裴清殊面前,沒有外人的時候,襄郡王還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您給哥兒幾個選個好聽點兒的字就是了。”

兄弟倆正說到這兒的時候,皇后便來了。

襄郡王聽到通報之後,看了看裴清殊的眼色。見他似乎想宣皇后進來,便站起來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