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我在智子中創造宇宙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章 科普博主包明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章 科普博主包明白

近年來,企鵝公司在影片製作行業的進步很大,製作出不少風評不錯的動漫、遊戲cg等等。

但與這個影片相比,卻始終差了一點兒意思。

甚至像其他的國內外頂級動畫製作公司,包括皮克斯、迪士尼、夢工廠等等,都不曾達到過如此的真實效果。

這讓網友們對於影片的來源產生了不小的懷疑。

而影片下方的up主id名稱——造物之主,更是讓這個影片的來源顯得有些神秘。

開啟“造物之主”的主頁,除了這剛剛釋出的一個影片之外,沒有其他的任何資訊。

一個全新的賬號,第一次釋出影片,就達到了如此高的質量。

這讓看過這個影片的網友們,都感到這個事情充滿了趣味和神秘。

而那經過處理的配音,也加重了大家對於影片來源的神秘感。

這個背後的“造物之主”,似乎並不想暴露自己的個人信息。

不知是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還是在故意營造噱頭,吸引網友的注意力。

當然,因為第一批看到這個影片的網友數量還是非常少,並沒有馬上在圈外引起特別大的轟動。

但隨著大量觀看影片後的網友的轉發,並@各個相關行業的專家後。

關於這個影片的討論度,逐漸上升了起來。

“今天怎麼這麼多賬號在@我啊。”

一名物理專業的博士,同時也是B站著名科普up主——包明白,在聽到無數次手機震動後,終於開啟了B站主頁。

“包明白”的原名叫包銘柏,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熟悉,便起了“包明白”這樣一個網名。

同時,這個網名,也很符合其本身的科普博主的身份。

作為物理學博士的他,不僅通曉各種物理知識,而有極強的學習能力。

除了物理之外,其他各方面知識也都掌握得很不錯。

“包老師,麻煩辨別一下這個影片的真偽。”

開啟自己的B站主頁後,包銘柏發現,大部分@自己的網友,都在詢問同樣的一個問題。

“宇宙大爆炸時期的珍貴錄影嗎?聽起來很蠻有意思的。”

不過,在看到這個影片的時候,包銘柏便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是一個製作很精良的模擬影片罷了。

包銘柏關閉了彈幕功能,開啟影片,專心的看了起來。

他想先找到影片中的一些漏洞,從而否定這個影片是拍攝的假象。

但隨著影片的進行,包銘柏的眉頭卻一直緊緊的皺著。

“這影片做得還真有點東西啊!”

對於影片製作上的知識,包銘柏也算有一定的瞭解。

畢竟自己雖然不是專業學習影片製作的,但也透過自學,能夠熟練的掌握各種影片製作的知識。

至少從肉眼上去觀看,沒有看出任何的問題存在。

甚至,根據宇宙大爆炸的一些相關理論。

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也與理論大致相同。

包銘柏之前也看過其他機構做出來的一些,關於宇宙大爆炸的模擬影片。

但無一不是一眼便看出製作痕跡,從沒有像這個影片那樣真實。

“算了,下載之後再分析一下吧。”

包銘柏透過一個簡單的技巧,成功將影片的原版下載到了電腦之中。

“唔~竟然這麼大?”

包銘柏驚訝的發現,這個短短幾分鐘的影片,在重新解碼之後,竟然達到了十幾個GB的大小。

開啟影片的資訊,影片的解析度也達到了9600×5400的清晰度。

按照包銘柏的想法,B站的最高影片清晰度,只要達到1080P便可以。

這樣一想的話,或許影片製作者本身,並不單單是想把影片釋出到B站上而已。

“幀數……竟然達到了120幀?”

看到這驚人的幀數,包銘柏頓時覺得,這個影片可能真的不是製作出來的那麼簡單。

即使是現在米國的一些大片,也不過是24幀的幀數而已。

除非是一些拍攝要求特別高的電影,才能用到60幀的幀數。

至於動漫、動畫等等,24幀的幀數已經足夠了。

否則的話,製作成本實在太過高昂。

“會不會是因為影片本身比較短,才使用了超高的幀數呢?”

但很快,包銘柏便否定了這樣的想法。

過高的幀數,對於肉眼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理論上,肉眼最高只能識別24幀的幀數。

當然,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更高的幀數,會讓人有更好的視覺體驗。

但這也僅僅應用於少量的大型遊戲中。

也從未有哪家動畫製作公司,花費高昂的成本,去製作120幀的動畫出來。

接下來,包銘柏利用影片分析工具,逐步的分析著每一幀的畫面。

“這個殘影……也太逼真了吧!”

如果是正常拍攝的影片,當物體運動速度較快時,每一幀的畫面,都會留下“殘影”出來。

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最終影片的流暢度。

把每一幀畫面連貫起來後,只要達到24幀,那最後對於人眼來說,就是十分流暢的畫面了。

而如果是遊戲畫面中的24幀,就會因為顯示卡處理能力不夠,而“丟棄”了其中的一些畫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樣一來每兩幅畫面之間就不連續了,自然看上去會“卡”。

像動畫的製作,會為了流暢度,而渲染出來一些模擬的殘影。

但如果認真的看每幀畫面,這種模擬的殘影,會很容易分辨出來。

而這個影片中的殘影,卻與真實的拍攝非常相似,沒有一丁點兒軟體渲染出來的痕跡。

這讓包銘柏也開始相信,這真的有可能是真實拍攝出來的畫面了。

在多次反覆分析之後,包銘柏仍然沒有找到其中的任何一個疑點。

最終,包銘柏在自己的主頁中,釋出了自己對於這個影片內容的分析。

“今天發現很多網友@我,說讓我看一下宇宙大爆炸現場的珍貴影片。我還以為又是什麼網友的惡搞,但當我仔細看了看之後,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

“首先,以我做科普博主的多年經驗,我可以很確定的說,這絕對不是普通影片製作公司模擬出來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