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玩轉大明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3章引蛇入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3章引蛇入洞

大明帝國朝堂分為兩派,一派就是以四大國公為首的功勳派,他們是最早跟隨朱熹洛打江山的人,也是看著朱熹洛從一個乞丐無一兵一卒成長為義軍統領,最後成功的推翻逆順昏庸朝堂,建立大明帝國,可以說朱熹洛能夠成功的走向輝煌離不開四大國公的扶持與幫助,四位國公可謂是又出人又出財,自家子侄為了朱熹洛也是犧牲不少,例如英國公與錢國公的兒子就是犧牲在戰場。而剛剛登上寶座的朱熹洛,外有強擄,民心不穩,還需要四大國公掌控軍隊穩定政權,因此分蛋糕時四人為首的功勳派也是最多的。他們多以武官為主。

而另一派自然就是投降派以及逆順腐儒,有的是逆順的官員,有的是逆順時期的讀書人,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靠一幫武臣朱熹洛也沒法治理天下,大明帝國建立幾年,雖然周邊還有許多不服氣的國家,他們整日的挑釁我大明帝國,總想著從我們這裡得到好處,但大規模的戰役卻是不可能再發生,朱熹洛也慢慢的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四位國公的作用也越來越小,武人的地位可想而知,戰爭中的寵兒,和平時的棄兒,有官職的武人還好一些,因為對大明帝國有功,初年也分了一些田地,省點也能維持溫飽,而那些普通士卒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田地他們是沒有的,而自己應得的工錢也是被朱熹洛長時間拖欠,他們的生活可想而知,最可憐的是那些傷殘軍士,他們一無所有,活活餓死的人也不再少數。

有陰有陽,有正有反,有善良也有邪惡,讀過書的腐儒們他們是看不起武人的,一群丘八能有什麼本事,無非是運氣好殺了幾個人立了一點戰功而已,僅此而已,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讀書人才是治理國家的人,他們才是代表大明帝國的話語代表,為什麼武人的蛋糕分的蛋糕最大,天下應該時候文人的。

而武人同樣看不上文官,讀了幾本書就代表著聖賢,口口聲聲的仁義禮智信,背後卻做著男盜女娼的事,一群偽君子。

吏部尚書李玉堂可謂是天下讀書人的代表,衣不解帶照顧病重的兄嫂,他的孝心早已經傳遍大明帝國的各個角落,他治理國家主張是“仁政”和“德治”,用寬容的心對待自己的子民,一味的懷柔,對外也主張“禮”,以理服人,凡事講道理,君子動口不動手,能用嘴巴解決的問題絕不用武力,窮兵黷武是對那些喜歡戰爭人士的評價,當其他人欺負我們時,我們要抗議,我們要談判,我們要給他們講道理,打仗,武力壓制不是君子所為,以天道化人道,以民本化民主,以禮樂化刑政,以君子化公民,才能實現創造性的轉化。總之喜歡暴力的人就是壞人,因此對於靠著打戰與殺人而獲得高位的四大國公成了他的眼中釘,時時刻刻處處都看不慣他們的所作所為,當你討厭一個人時就連呼吸都一種犯罪,吧唧嘴都是吃了屎在回味,因此以李玉堂為首的文官與四大國公不共戴天,反對他們,反對他們的任何行為與舉措,而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朱熹洛也放任他們狗咬狗。

謝向榮是李玉堂的人,自己能夠成為松江知府也多是李玉堂的功勞,吃水不忘挖井人,謝向榮一直惦記著這份恩情,李玉堂與四大國公不和這是天下共治,因此謝向榮決定把握住這次機會,說不定自己就是攪動大明帝國朝堂之人。

“鎮國公,莫非就是張王錢宋四大國公之一的鎮國公”。龜田十八太郎滿臉的驚訝,大明帝國不是很大嘛,為什麼自己來到大明帝國沒幾天就遇到了,而且還發生了不愉快,難道真的像算命先生說的那樣,自己天生命賤,祖墳埋在了死塊位,在大明帝國也會百事不順。

“對,沒錯”,謝向榮點頭。

龜田十八太郎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可是國公的人啊,要知道在倭寇,一個小小的大名就手握生殺大權,我命由我不由天,可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可錯誤的殺掉三千個支援我的人,也絕對不放過一個反對我的人。 可想而知全國只有四位國公的大明帝國稀缺物種,國公地位應該會有多高,與他的人發生矛盾自己能夠活著絕對是用光了自己這輩子所有的運氣。

魯思·本尼迪克在《菊與刀》中說道,倭寇是既生性好鬥而又溫和謙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既頑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佈;既忠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於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倭寇自古就是欺軟怕硬的存在,面對比自己底下的人他們會毫不知恥的讓對方跪舔,而面對高高在上的人他們也會快速的磕頭跪舔。戴高樂評價“倭寇,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它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王不死是個普通人,是個沒有背景的人,龜田十八太郎絕對會沒有任何的考慮猶豫,馬上報仇雪恨,王不死活到明天都是丟了倭寇的臉,定讓他痛上加痛,比自己更加的嚴重,倭寇也是需要太監的。

只是現在的王不死,鎮國公的人,是龜田十八太郎惹不起的人,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恩將仇報一直是倭寇的光榮傳統,自己大仇不能報龜田十八太郎心中很難過,如果有用,龜田十八太郎決定做個小人扎死他。

看到龜田十八太郎變換的臉,謝向榮心中瞭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闊天空,面對天一般的人誰還會報仇的想法,給自己一條狗命都是對自己的恩賜。

謝向榮微微一笑“不過,龜田先生不要氣餒,雖然他是鎮國公的人,但毆傷倭寇在大明帝國是一項很重的罪過,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誰都不可能幫助他,而且鎮國公家中僕役那麼多,也不見得為了自己一個下人而觸犯大明律法”。

聽過謝向榮的話,龜田十八太郎息事寧人的想法有些動搖“知府大人說的是真的,多大的官員犯了法都會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

“對,我皇是千古名君,眼裡容不得沙子,也是因為看到良善百姓受到官府富商欺壓這才揭竿而起,推翻暴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也是我皇最喜歡看到的事情,公平公正公開是大明律最好的鑑證,我皇的宗旨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作奸犯科之人決不姑息,哪怕他是天潢貴胄”。

龜田十八太郎豎起了中指,“皇帝英明啊,小民對聖上的敬仰如富士山上的雪山千年不變,更為大明帝國百姓有如此明君而感到自豪和羨慕”。

額,手指豎錯了吧,好吧,原諒番邦蠻夷不通禮數,

“哈哈,所以說龜田先生您在松江府受到如此慘痛的對待,身為松江知府我深感遺憾,然而因為您的身份,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毆傷案件,這屬於外交事件,性質惡劣,影響很大,對我大明帝國在世界各國百姓心中留下了汙點,影響大明帝國形象,本官無法受理你的案件,我建議你可以去禮部,我相信我大明帝國朝廷會給你公道”。

我泱泱華夏自古就是世界中心,無數番邦蠻夷盡相學習。因此各朝統治者都設立的嚴格的朝貢體系,“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

諸蕃朝貢,辨其貢道、貢使、貢物遠近多寡豐約之數,以定王若使迎送、宴勞、廬帳、食料之等,賞賚之差。凡貢必省閱之,然後登內府,有附載物貨,則給值。

若蕃國請嗣封,則遣頒冊於其國。使還,上其風土、方物之宜,贈遺禮文之節。諸蕃有保塞功,則授敕印封之。各國使人往來,有誥敕則驗誥敕,有勘籍則驗勘籍,毋令闌人。土官朝貢,亦驗勘籍。其返,則以鏤金敕諭行之,必與銅符相比。

凡審言語,譯文字,送迎館伴,考稽四夷館譯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飭其交通漏洩。凡朝廷賜賚之典,各省土物之貢,鹹掌之”。 大概的意思是說不管人家給的多少禮輕人意重,咱們畢竟是天朝上國,回禮不能少了。

於是每一年的某段事件這些藩屬國都會帶著廉價產品來到我天朝上國進貢換取高出數倍的財帛。 破衣爛樹根換取金銀絲綢這可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因此一些臭不要臉的國家就靠這些發財致富,這個來此朝貢的官員還沒有回去,另一批已經派了出來,為了接待這些外國使臣朝廷也專門設立的主客司和會同官負責番邦使臣的衣食住行,四夷館負責翻譯交流,鴻臚寺主要任務就是教導他們禮節,正是因為各個部門專屬其責,一直以來我天朝上國的外賓接待工作做的如火如荼,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給各國使臣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中原王朝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只是,好吧,現在的皇帝是朱熹洛,過過苦日子的人,能省就使勁省,這麼多部門存在的目的就是接待外賓,那些使臣也不見得每天都來,洗衣做飯的,驛館打掃的,還有各種官員和在編員工,養這麼多人是要花銀子的,於是朱熹洛大手一揮這些部門全部裁撤,接待外賓的工作全權由禮部負責,反正人的潛力擠擠也就出來了,累是累不死的。

“知府大人你說的是真的,鎮國公真的不會管那人的死活”。龜田十八太郎還是有些不放心,中原人有句古話,打狗還要看主人。報復前總要考慮到上層人際關係,龜田十八太郎很是擔心自己的仇沒報成還把大明帝國國公得罪了,自己還想在大明帝國做生意呢,不能不有所擔心。可是自己受了傷,受了傷自己怎麼能安心吞下,龜田十八太郎報仇的願望依然很迫切。

總有這麼一種人,吃一點虧,受一點傷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世間蒼涼,天道不公,別人受委屈受欺負那就是理所應當,而自己不能有半點委屈,雖然龜田十八太郎爹媽死的早,但他也是一個巨嬰,對於傷害自己讓自己不開心的人他總是會讓他們死的難以忘懷。

“龜田先生,你想多了,我第一眼見到你就感覺很親切,像是早就認識了一般,而且你還與我兒子是好朋友,也算是我的子侄晚輩,都是自家人,我豈會騙你”。謝向榮滿臉的正義,“老夫唯一的希望就是天理昭昭,維護大明律的公平,不讓好人蒙冤,不瞞你說鎮國公也是魑魅魍魎之輩,老夫也不止一次上書彈劾與他,聖上對此人也早有怨恨,無非是念及昔日從龍的情分,不然鎮國公的墳頭早已經長滿了草,我皇對外交事件甚是很重,曾經禮部的一位官員寫錯了回禮的賬單就挨了一頓廷仗,如果讓聖上知道鎮國公的人打了外國人,而且還傷得很重,聖上定會大怒,鎮國公也保不住他,國公受到牽連那也不無可能”。

見龜田十八太郎還有猶豫,謝向榮又添了一把火,“本官聽說,打你的那小子做著獨門生意,糖豆就是他的產業,日進斗金,如果龜田先生想要在我松江府做生意,這是一條不錯的路”。

財帛動人心,龜田十八太郎立馬下定決心,“好,我聽大人你的,明天,不,今天下午我就去應天府,明天我就去禮部遞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