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玩轉大明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5章老王辭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5章老王辭職

和和氣氣,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的朝廷是不健康的,針尖對麥芒,今天吵完明天繼續幹,這才是朝廷官員的正常操作,這才是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石,在和尚廟裡度過童年少年時光的朱熹洛一直是這樣認為也是一直堅持這樣做的,無論是民生,軍政,基建還是外交,所有朝廷所要頒佈的指令,那都是經歷過無數次罵戰,最後才得以實施的。例如商人收稅這一很明顯利國利民的舉措最後也是吵了半個月才得以實施,而且之所以實施主要願意還是因為朱熹洛的口袋有點癟了,沒有能力維持自己愛妃的高消費。

商人收稅,朱熹洛拍板,鎮國公與錦衣衛攜手,這事情也就沒有任何的意外算是確定下來。

第一局國公派勝利。

第一局竟然敗北,這是文臣們不願意接受的,不僅僅是臉面的問題,關鍵是自己家裡也有從商的,也是要繳稅的,畢竟實行者是自己的對頭,想要偷稅漏稅那也是不可能的。

議事廳安靜了一會,眾人都是腦中思考,有的人想把此事辦好,而有的人尋思著如何最大程度的讓自己的財富可以少損失一點,見沒人開口,王守義顫巍巍的站起身,然後重重長揖。

“聖上,老臣有事奏請聖上”。

“哎,老王,有事你說,坐著就行”,朱熹洛急忙阻止王守義站起來。

王守義沒有坐下,微微抬起身“謝聖上,承蒙聖上不棄,臣跟隨聖上四十年,一起出生入死,蒙聖上厚愛舔為四大國公之一,然而臣老矣,每坐盞茶身體已不能受,文章奏摺眼神模糊不能讀也,恐辜負聖上所託,難以擔此重任,老臣懇請聖上准許老臣辭去內閣身份,回鄉頤養殘年”。

王守義的話音一落,議事廳內的人都大吃一驚。

王守義在做出這個決定前也是跟自己的幾位同僚打過招呼的,可是聽得到這話,其餘三位國公也是微微動容,不願意接受。

李玉堂幾人心中一驚,但隨後臉色迴轉,嘴角噙著笑。

王守義可謂是跟隨朱熹洛時間最長的人,也可以說大明帝國建立,朱熹洛稱帝,王守義立下了汗馬功勞,稱之為大明帝國第一功臣也不為過。每次與文臣們的激烈爭鋒,王守義也是領導者,甚至是有時候都能影響到朱熹洛的決定,王守義如果離開朝堂,對於武臣可謂是巨大的損失。

然而有弊者,就有獲利的人,文臣們各個都是心中竊喜,類似於去自己的仇人家吃席。

聽到這個訊息朱熹蓉和郝連德都是措手不及,因為身體的原因王守義已經很少出現在朝堂,閔國公大兒子因為愛妻枉死已經萎靡不振,很難頂起王家的半邊天,而二兒子也是個廢材,文不能武不就,很明顯王家的衰敗是個必然,而王守義離開朝堂也是早晚的事情,可是兩人都沒有想到,王守義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因病辭官。

最吃驚的自然是朱熹洛,雖然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從哪方面相比,自己都比王守義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說句掏心窩的話,大明帝國的扛把子真不應該姓朱,姓王最合適了。這是朱熹洛的心裡話。

作為君王,一國之主,比自己優秀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威脅,雖然朱熹洛沒有像自己祖宗朱重八那樣忍受著良心的譴責濫殺功臣,可是對威脅到自己皇權的人必要的防備還是要有的。朱熹洛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大明帝國初建,朱熹洛就解除了幾位國公的兵權,並且規定了他們的活動範圍,除了在京城溜達,最多回老家掃掃墓,沒有朱熹洛的准許非工作需要幾位國公可不能亂跑,而對王守義的要求更為嚴格,老家掃墓祭祖什麼的,隨便找個人去就行,閔國公身體不好就老老實實的待在京城就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軟禁。

有著被迫害妄想症的朱熹洛怎麼也沒想到,王守義這個時候會告老還鄉,而且還要辭去官身。要知道沒有了官身你也就什麼都不是,別人也不會念著你的交情,對自己無用的人誰會再給你臉。

朱熹洛眼神看向王守義,眼中有太多的不解與懷疑“閔國公,身體養養也就好了,朕可離不開你,以後莫要提辭官這事情”。

“聖上,老臣老矣,或許命不久矣,還請聖上恩准”,王守義繼續作揖請求。

幾位國公也想勸說,他們也不想讓王守義這麼早的退出,可是因為身份的願意,幾位國公都無法開口。

不屬於各個派別,也不用考慮後果,朱熹蓉也沒有那麼多的顧忌,急忙開口勸導“國公爺,您輔佐聖上四十年,一路上東征西討,無數次救聖上與危難之間,為了聖上的千秋大業,您王家死著不下百人,投入無數家財到推翻逆順的鬥爭中,聖上離不開你,大明帝國千千萬萬的百姓也離不開你啊”。

聽到這裡朱熹洛心中的某一根弦微微顫動了一下,想起王守義為了自己變賣家財,讓自己族中子弟投身自己的義軍,一次次把自己從死神中搶出來,一次次為了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置身於外,不自覺間,朱熹洛的眼眶有些紅,雖然沒有一起嫖過,但也是一起扛過槍的,關係也是很鐵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王,朕與你認識四十餘年,你做的一切朕都明白,現在大明帝國內憂外患,朕還需要你坐鎮,幫朕穩住江山”。朱熹洛動情的說道,彷彿此刻也放下了自己的防備。

四十年的友誼如何可以長存,這樣的友誼也是最真的,不摻有任何雜質的,可是為了以後,王不死不得不這樣做,自己已經老了,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聖上,現在大明帝國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沉浮,,一些跳樑小醜實不足為懼,這些都是聖上的功勞,聖上英明享譽五內,老臣區區才能實在是對聖上無益,殘破身軀無益與君,無益與民”。

“老王,,”

“還請聖上成全”王守義第一次打斷朱熹洛的話。

王守義已經做出了決定,也許自己不久的將來也要走老王的老路,幾位國公也都是放棄了,不再堅持心中所望。

“聖上,閔國公為了大明帝國奉獻了四十年,每時每刻都在為大明帝國勞心勞力,餘生沒有幾年,還請聖上讓其休息幾年”。鎮國公錢宋抱拳懇求。

隨後兩位國公也抱拳請求。

遲暮的老人,早已經沒有了劍指疆場,所向匹敵的氣概,瞘瞜的身體,斑白的兩鬢,功名利祿隨飛去,餘生只做我自己。

朱熹蓉站起身,微微屈身,“聖上,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大明帝國泱泱大國,百姓億萬之數,有治世之能者如過江之鯽,走了一個王守義,還會有孫守義,李守義,閔國公真的老了”。

朱熹洛陷入了沉思 ,最後也只能點了點頭,“老王,朕暫時準了,你回去好好養養身體,以後朕還是會需要你的”。

心中的石頭也終於落地,王守義整個兒身體也放鬆下來,“謝聖上成全”。

像是突然想到什麼,朱熹洛又問了一句“老王,你那倆兒子現在如何”。

眾人聽到朱熹洛突然提到閔國公的倆兒子,心中都充滿了疑問,王守義也不明白朱熹洛詢問自己兒子所謂何意,不過聖上的問話自己是必須回答的,“回稟聖上,犬子一直在家,每日讀書寫字”。

“想必虎父無犬子,老王你的兒子才能自然不遜於你,前幾天山西知府出缺,這樣讓你倆兒子出任,一個管軍一個管民”。

噗通,猶如一個石頭突然丟進了平靜的湖面,讓這剛剛平靜的朝堂掀起波瀾。

李玉堂首先站出來反對,“聖上,老臣認為不妥,山西乃邊塞要地,軍政皆為重要,雖閔國公素有賢明,然其子並沒有從政經驗,管理如此重地,實乃走鋼絲,危險至極”。

能夠擔任吏部尚書這樣重要的位子,李玉堂有自己的為官之道,例如永遠站在朱熹洛的一邊,哪怕他說地是方的,太陽從西邊出來李玉堂都不會有任何的懷疑,舉雙手雙腳的贊成,可是這件事李玉堂不得不反對,山西那邊已經有人盯上這個缺,並且銀子也已經進了自己庫房,自己這幾天正準備操作這事情,拿銀子辦事這是自己一項堅持的原則,這也是自己維持李家龐大開銷的重要事業,如果拿了銀子事情沒辦成,自己的聲譽也會受到影響,對以後的事業發展也會有很不好的影響。

再一點,雖然知府不是多大的官,可那是自己對手的兒子,傻子也不會同意啊。

聽到朱熹洛的指示,幾位國公也是心中歡喜,聖上對國公派還是很偏愛的。

“老臣謝陛下恩典,恐臣犬子才疏學淺,難以擔此大任,”王守義拒絕。

“唉,老王你這話說早了,不試試怎麼知道,朕已經決定了,”朱熹洛拍板,看向郝連德“小德子,回頭你就擬好聖旨送到閔國公府去”。

“奴才遵旨”郝連德抱拳領命。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邊疆戰事也是朱熹洛擔心的事情。王守義的軍事才能朱熹洛也認可的,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耳濡目染之下,他那倆兒子對於軍事應該也懂一些,對於解決邊患也能出力不少,而且山西邊疆有許多人都是王守義的老部下,也會聽從王守義倆兒子的指揮。

最最重要的一點,王守義那倆兒子關係不咋地,自己也好控制不是。

走了一個,回來兩個,這是大家都沒有預料的事情,國公派很欣喜,文臣派還惱火,可是反對無效,朱熹洛不受理啊。無奈,幾人只能是暫時妥協。

無法反對,反對也無效,文臣派只能把委屈放到心裡,等待著下一次的較量。

“好了,今日差不多了,朕回去休息了”,商議了這麼久,朱熹洛有些累了,也有些冷。

“聖上,臣有事要奏”,禮部尚書張松鶴出列。

“啥事”?

“聖上,是這樣的,最近一段時間,臣接到了許多番邦友人的投訴,說在大明帝國受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對待,他們的人身與財產都受到了損失,我大明帝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此時此刻在我京師竟然出現如此惡劣之事,這是對我大明帝國形象的玷汙,”

“哦,朕知道了,你跟刑部尚書劉文正李大人一起辦理此事,一定讓維護我大明帝國良好的外交形象”。

“臣領命”張松鶴與劉文正抱拳領命。

幾位國公對視了一樣,意思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