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玩轉大明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5章君前議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05章君前議事

親情愛情友情,親情是最寶貴的財富,是可以割捨任何東西以此挽留的,不孝也是世間最重的罪過,砍頭也不為過,臥冰求鯉、慈烏反哺、老萊娛親、蘆衣順母、刻木事親、哭竹生筍、父慈子孝、王祥臥冰、伯俞泣杖,那些耳聽目染的孝子賢孫時時響徹在耳畔,然而站在道德制高點的那一句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又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綁架,是對天性的一種抹殺,一切都已經規劃好,不在路上走就是一種叛逆,足可以釘在恥辱柱上的一種滔天大罪,多少人有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最後是一巴掌被拍回到原來的軌跡。

事宜願為,夢想最後也只能是想一想。

那南唐後主李煜如果他不是皇帝,只是一個喜歡舞文弄墨的才子,也許他的一生會是快樂的一生,那一位親手斬殺韃子擔任無數網文的配角的武宗皇帝朱厚照,如果他不是皇帝,他也許會與衛青狄青那樣的封狼居胥,成為千古傳唱的蓋世英雄,而嘉靖帝朱厚熜也不無成為人類史上最偉大化學家的可能,合適的崗位才能創造出合適的人。

例如朱悟螚,如果他不是朱熹洛的兒子,而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按照朱悟螚的喜好,他很有可能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美食鑑賞家,另外對於寫實派的繪畫也會有所建樹。

皇家自古無情地,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作為唯一存活於世的兩個兒子的一個,對於朱悟螚的教育朱熹洛也不想放鬆,只是很遺憾,多年的教育投入打了水漂,文化程度勉強處在認識字的層次,對於《中庸》《春秋》的領悟連皮毛都不剩,朱熹洛也很擔心自己百年之後,不管皇位傳給誰,都有被那些臭不要臉的文化人玩弄於股掌的危險。

當然了雞蛋也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人總是會養個小號的,對於另一個兒子三皇子朱悟鴴,朱熹洛還算是滿意,起碼這兒子比較聽話,自己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來都不會忤逆自己的話。

得到允許,皇后娘娘走進了養心殿,見到面色昏黃的朱熹洛,黃氏彎腰見禮,“臣妾見聖上臉色不好,定是操勞國事所致,大明帝國人多事也多,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還請聖上多多愛惜自己的身體”

聽到黃氏的話朱熹洛的臉微微有些紅,自己確實是操勞過度,只不過操勞的不是國事。

當然有三個老婆的人,心臟那也是很強大的,一秒鐘的臉紅,朱熹洛很快就恢復正常“,朕記住了,以後會注意的,小德子,給皇后娘娘賜坐”。

“謝聖上”黃氏謝過。

郝連德為皇后娘娘搬來錦凳,“娘娘你請坐”。

“謝過郝連公公”。

“今日皇后娘娘所來不知道何事”?

都是年紀過百的人了,哪還有那麼多年輕人的恩恩愛愛,你儂我儂,當年的結合何嘗不是利益的釋然,黃氏人老珠黃,而且朱熹洛又有了其他的妃子,對於皇后更是沒有了一點情感,皇后更像是大明帝國的吉祥物,朱熹洛甚少關心。

而黃氏也早已經是過了更年期的女人,兒子也有了,自己也不想爭什麼,也沒有任何需求,每天看看愛情劇,自己過得舒坦即可,也沒有爭寵的心,因此黃氏也很少朝朱熹洛這裡跑,而朱熹洛更是半個月也不見得去坤寧宮一次,更別說留宿了。

名義上的夫妻,既熟悉也陌生,今日前來自然是有事。

“聖上,悟螚回來了,今日特地前來給聖上你請安”。黃氏也沒有給朱熹洛閒扯的打算,電視劇可沒有重播,有事說事,也不拖泥帶水,

“好啊,這個臭小子一跑就是半年多,他還敢回來”。聽到朱悟螚回來,朱熹洛沒有見到寶貝子的喜悅,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好好的皇子你不當,竟然偷跑出去大半年。

“聖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離開皇宮那也是在我們家,那些地主老財還時常都自己的田間地頭巡查一番,這次悟螚出去這不也是看看咱家的土地百姓”。兒子可是孃親的心頭肉,自然會偏袒。

“你啊,就喜歡護著孩子,男孩子是不能寵的,多批評才是”。朱熹洛無言,

“聖上,讀書人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嘛,多出去走走也算是替聖上瞭解民情,知百姓所思所想所需,也能更好的為聖上效力不是”。

“好了,我說不過你,你讓那小子進來吧”。

“謝聖上”。

得到准許,郝連德前去通報,沒多久,半年不見的朱悟螚就出現再來朱熹洛的面前。

看到朱悟螚出現在自己面前,朱熹洛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四這半年的伙食很好,很明顯臉大了不是一圈。而那腰圍很明顯也豐腴了不少,半年內的衣服現在穿在身上都有撐破的危險。

見到久違的父親,朱悟螚也是感慨良多,在家千般好,出外事事難,舉個簡單的例子,離開家朱悟螚的睡眠時間從來都沒滿足過十八個小時,當然睡眠不足對朱熹洛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例如朱悟螚橫向發展的速度明顯高於縱向。嗯,眼睛也明顯睜不開。

“噗通”朱悟螚跪倒在地,爬了幾步來到朱熹洛的面前,僅僅抱住朱熹洛的腳踝,如死了爹般放聲大哭“父皇,兒臣好想念你,你知道多,兒臣每日閉上眼睛腦海中都是你的英容相貌,每日兒臣都是茶不思飯不想,時時刻刻想的都在父皇身邊領會父皇的諄諄教導的畫面,”

聽到英容相貌,郝連德憋住笑,皇后娘娘嘴角差一點咧出血,當然表情最豐富的當屬當事人朱熹洛,心中無數只草泥馬飛過,“臥槽,英容相貌不是說死人的嘛,這小子是想赦父奪位吶,”

不過在看到朱悟螚真摯感情的流露,剛才的揣測收了回去,也許這臭小子不是那意思,只是單純的不學無術,成語用錯了地方。

“額”看到自己父皇便秘的表情,朱悟螚心中惴惴不安,“難道表演太過浮誇,感情流於表面,不能做到心神合一,自己把自己騙到,哎,自己果真是個真誠的人,在說謊的道路上難以走的遠”。

“咳咳咳”黃氏實在是看不下去,如果繼續給自己那傻兒子發揮下去,指不準自己就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可能,當然可喜的事情是自己會收到一些禮金,數目也會遠遠高於自己半年的積蓄。

“聖上,悟螚的意思是他很想你,無論是睡著了還是睡醒了都在想你,兒行千里負擔憂,同樣,出門在外的兒子也是會擔憂父親的”。

好吧,千古名句被斷章取義,那位詩人的棺材板一定是水泥的。

“父皇,兒臣,,”

朱悟螚很想繼續表現,把自己一個孝子賢孫的形象更加的深刻的刻在朱熹洛的心中,可是自己醞釀了幾天的話沒沒來得及表述就被自己沒情調的老爹打斷。

“好了,老四你別說了,朕知道了”。後面的虎狼之詞,朱熹洛不想在聽到。

“是,父皇”朱悟螚唯唯稱是,收起自己的肺腑之言。

“老四,出去大半年可有收穫”。畢竟出去了大半年,雖然很多事情御馬監掌印太監兼任錦衣衛指揮使的郝連德也告訴我自己,但一些小事,吃喝拉撒睡,朱熹洛也是很想知道的。

“聖上,悟螚這次出去可是收穫不少”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為了避免自己兒子在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語刺激到朱熹洛,黃氏搶先回答“我大明帝國百姓生活富足,家有餘糧,無不感謝聖上愛民之心,”

“哈哈,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只要百姓過得好,朕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如果有一位大明帝國的普通老百姓,他是不會吝嗇一個大嘴巴子的,這不是那些睜眼瞎年終總結只說成績,沒有成績也要製造成績的領導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每天大明帝國餓死的百姓有多少,有多少人為了活下去賣兒賣女,成為官宦之家商賈富甲家中的奴隸。歌功頌德的話語也是催命的閻王,割喉的利劍。

自古奸逆多如狗,忠臣寡如龍。一個昏庸無能的君王身邊的忠臣直言之臣還能剩下多少,這個世界喜歡的也都是那些說好話的,說漂亮話的。老實人的下場只有被人踩在腳底下。也許不久的將來老實人也會成為一種罵人的話語,低等人的代名詞。

“聖上愛民之心,臣妾欽佩”。直腸子的黃氏經歷這麼久的宮鬥,也學會了官場技能--拍馬屁。

“老四,據說你在松江府呆了很久的時間,還認了一個師父,”

“是,父皇,兒臣卻是認了師父,他叫王不死,兒臣跟你說,我那師父雖然長得一般,也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能力,可是他做的飯菜那是真的好吃,。”

提到王不死,朱悟螚的話語明顯多了許多。

“哦,是嗎”?朱熹洛不置可否,自己的御膳房掌勺的可都是各地的名家大家,隨便露一手也都是五星級標準哦,朱熹洛不相信,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廚藝會有多高。

“真的,兒臣豈敢欺瞞父皇,我那師父做飯可是一絕,不信,你問問郝連公公,他嘗過”。

看向郝連德。

郝連德站出,“回稟聖上,卻是如此,王不死那小子的確有一手”。

“父皇,兒臣沒有騙你吧”朱悟螚洋洋自得,“而且我那師父不僅僅做好吃,而且還很有商業頭腦,發明了糖豆麻團御皇酥等小零食,每日都有幾千兩的收入”。

“幾千兩”,朱熹洛大吃一驚,“怎麼會這麼多”?

黃氏也不敢相信,感慨不已,自己牽線拉皮條的收費是不是有些低了,為了朱悟螚不捱揍,把下面的事件完成,自己可是昧著良心說了不少違心的話。

“父皇,這是真的,在松江府隨便一個做生意的每天都有幾兩幾十兩的收入,況且我師父與英國公合作做的還是壟斷的行業,日進千兩都保守的,”

“做生意竟然這麼掙錢”!朱熹洛不敢相信,怪不得每次朝廷財政有些困難的時候張驢子與錢宋都會慷慨解囊,原來人家真的不差錢,看來自己一意孤行讓商人繳稅是明智之舉啊。

“而且,我那師父現在與鎮國公合租的飲料專案年後就可以投產,到時候掙得會更多”。

朱熹洛倒吸一口涼氣,這王不死豈不是短短時間就可以掙到大明帝國一年國庫的收入。尼瑪,自己都有下海做生意的想法。

“兒臣雖然每天什麼都不做,師父也是會給兒臣分紅的,只是現在,,”嗯,朱悟螚選擇在合適的地方斷句。

“現在怎麼了”?

“只是我那師父被刑部的人抓走了,分紅也沒了”。朱悟螚一副死了老爹,億萬家產還留給了自己後媽的苦逼表情,

“哦,那小子犯法了”。

於是朱悟螚就把事情的經過相信的說了一遍。

聽過,朱熹洛陷入了沉思,過了半盞茶功夫,朱熹洛開口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雖然王不死是你的師父,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事情是要講證據的,朕相信劉文正會依法辦事,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你安心等候便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父皇”朱悟螚還想繼續解釋。

“好了,朕知道了,你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