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無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章 時間球體(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章 時間球體(一)

公元2707年,Z市A大學教學實驗樓地下十七層。

宇文宏教授,與他的女助手雲九歌正在緊張地進行最後一遍實驗裝備測試。

此時,他們的周圍圍滿了身穿白色實驗服的工作人員,至少有一多半人是宇文宏教授的學生,剩下的都是學院裡的老師。

他們此刻一邊仔細觀察著宇文宏教授的每一個操作步驟,一邊側過腦袋瞅著雲九歌記錄的測試數據。

宇文宏教授是院裡師生崇拜的偶像,剛過而立之年,已經是A大學裡唯一一個國家批准建設的重點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也是Z市的風雲人物。

前不久,市長剛剛授予宇文宏教授“榮譽市民特等獎章”。

要知道,這個獎章已經有二十年沒有頒發過任何人了。

五年前,剛剛博士畢業的宇文宏教授,發表了他的理論著作同時也是他的博士畢業論文——《時間球體與靈魂量子》,這部薄薄的冊子轟動了全世界。

面對紛至沓來的媒體採訪,宇文宏教授來者不拒,反而進一步發揮道,

如果我的理論能夠得到證實,那麼古代神仙的事蹟就不完全是瞎編杜撰的。

而有可能是古人發現了一條通往微觀世界的途徑。

他們透過一些特殊的方式,古人稱為修煉或者道術,再藉助於一些特殊的道具,在某個經過精心挑選的地點,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磁場區域,實現讓靈魂出竅。

出竅的靈魂透過量子態獲得了時間球體,從而實現了時間自由,同時獲得了千變萬化的能力,古人把它命名為長生不老術或者簡稱為仙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言論一出,輿論一片譁然。引發了外界諸多的爭議。

有人認為,這部著作有可能能夠衝擊諾貝爾獎。

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諾貝爾獎只頒發給那些有實質性首創性發現的科學家,而《時間球體與靈魂量子》全書充滿了理論的假設。

但假設不能代替現實。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宇文宏教授提出了建立時間球體實驗室的想法。

五年來,宇文宏教授在市政府的強力支援下,向國家申報了重點學科並被批准。同時在這所學校的地下十七層秘密修建了這所時間球體實驗室。

宇文宏教授需要用實驗來證明他的理論。

這一步的實現看似已近在咫尺。

按照宇文宏教授的理論,

任何一個基本粒子都同時存在著無數種疊加態。

這些疊加態有些是相重合的,我們可以把重合的歸結為一類,於是疊加態可以被劃分為幾個大類。

比如,在時間上,我們可以歸結為,過去、現在和將來;

再比如,在生存的狀態上,我們可以歸結為,生和死;

還有比如,在所處的位置上,我們可以歸結為,此岸和彼岸;

在量子的世界裡,這些相對立的狀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為什麼會這樣?宇文宏教授認為,

在量子的世界裡,時間是自由的,沒有先來和後到的區分。

對於處於量子態的粒子來說,時間就像一個球體。

這顆粒子站在球體中心的位置。處於球心位置的粒子,時間對它而言,是由無數均勻分布在以它為球心,以它與任意時間距離為半徑的球面上的時間點所構成的。

這些無數的時間點代表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人類透過控制微觀量子世界,也許能夠間接改變任意一個時間點上的事件,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於是,人類開始試圖觀測和控制量子世界。

他們以為能把量子世界的黑匣子徹底開啟,變成與宏觀世界一樣,靠牛頓三大定律支援的、凡事客觀有規律可循、看得一清二楚的透明玻璃箱子。

然而,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否定了這一點可能。

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有一個發射電子的裝置,發射出一連串的電子,這些電子透過中間擋板的兩條細縫,在螢幕上投射出明暗相間的條紋。

學過物理的該知道,這種干涉條紋是波才有的特性,是左右兩條細縫產生的兩條電子波相互干涉的結果。

這證明出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這個實驗顛覆了人們對於電子僅僅具有粒子屬性的認知。

然而,實驗者試著繼續用這個發射電子的裝置,每次只發射一枚電子。

按照常理,這一枚電子要麼穿過中間擋板左邊的細縫,要麼穿過擋板右邊的細縫,最後打到螢幕上,形成一個光點。此時不會出現干涉條紋。

然而實驗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

即時只有一枚電子,這枚電子在透過中間擋板的兩條細縫後,在螢幕上也能投射出明暗相間的條紋。

這個發現讓人們感到驚訝。

既然只有一枚電子,按道理一次只能選擇一條細縫穿出,也就是只有一個波源,怎麼會發生兩個波源才會產生的干涉呢?

科學家透過研究,推測的答案是,

量子的疊加態。

而宇文宏教授給出的解釋是,

雖然只有一個電子,但因為電子擁有時間球體。

這意味著,電子可以作弊。

它雖然一個時間點只能選擇其中一條細縫穿過,但是它可以把其他時間點從另一條細縫穿過的選擇,拿到此時此刻進行疊加。這樣的時間點有無數個,可以是過去一秒鐘,也可以是未來兩千年,面臨過無數的選擇後,兩條細縫穿出的機率在統計學上是平等的,於是,彷佛這些無數時間點的選擇,統統被拿到這一刻就行了兌現,仍舊會出現兩條細縫所產生的兩列頻率相同的波源,它們之間發生了波的干涉後,照舊在螢幕上產生出明暗相間的條紋。

在量子的世界裡,電子的變化是不受時間限制的,也沒有先來後到的區分。

事實上這顆電子擁有無數時間下產生的無數個選擇,換個角度理解為,它在某一特定時刻擁有一下子可以輸出無窮種選擇的能力,或者叫千變萬化的能力。

講到這裡,有些人會聯想到神仙具有千變萬化的能力。

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這一切源於時間球體。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電子要做一件事,只要它願意,永遠不會失敗。

因為它有無數次嘗試的機會,而這無數次嘗試只在剎那間就能完成。

這時,電子只需把成功的那次,或許是過去產生的,或許是將來產生的,都能在此刻展示給你看。

但是這一切又是怎麼發生的,如何觀察到這一點?

實驗者想知道,

這一個電子在面臨究竟是從左邊的細縫,還是從右邊的細縫穿過去的選擇時,這一瞬間是怎樣的?是左右輪流發生的,還是像施展分身術一樣同時從兩條縫穿過來?

於是,實驗者在螢幕上偷偷安裝了光電探測器,對著電子射來的方向,緊緊盯著中間擋板的細縫,企圖有所發現。

這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螢幕上的干涉條紋居然消失了。

好像電子知道了觀測者的企圖似的,它悄悄地收起了鋒芒,藏起了時間球體,選擇按兵不動,變回了單一的粒子。

是的。只要你想觀測,想知道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疊加的,疊加態的整個過程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這枚電子都會讓你失望的。

你的一切想要悄悄觀測的企圖都是徒勞的。

似乎有一隻上帝的眼睛在注視著一切,負責給電子通風報信,只要任何時候有觀測的企圖,螢幕上的干涉條紋立刻消失。

而電子也像變回了一個凡人那樣,霎那間收回了它的神通,讓你無跡可循。

於是最後的結論是,

基本粒子在它的活動範圍內在時間維度上是自由的。

同時,它在每個時間點上的疊加態的發生過程卻是不被觀測的或者不能夠被觀測的。

我們可以理解為單一基本粒子的活動毫無規律可循,是無法確定的,是因為它面臨著無數種選擇導致的。

於是,宇文宏教授的辦法是,除非人類自己能夠進入到量子的世界裡去親身感知這一過程。否則,那個神秘的量子的世界裡永遠只能被計算和推演,不能被感知、觀察和體驗。

他發現迄今為止,唯一有一樣東西能夠進入到量子的世界,有可能去感知疊加態發生的過程,去證明時間球體的存在。

這樣東西叫做,靈魂。

靈魂因為沒有質量,所以它進入量子世界,可能不會對那個微觀的世界產生干擾或者說干擾很小。

於是,靈魂如果能代替肉眼和光電儀器,去觀察量子世界,不會引起量子疊加態的塌縮。

也就是不會驚動到那些最小的粒子的活動。

宇文宏教授用五年的時間與人腦科學家合作,發明了一種叫“靈魂提取加速器”的裝置,據說是能把人的腦電信號(科學家認為它是靈魂和意識的來源)轉換成一個特殊的能量波。

這個能量波能夠攜帶原來主人的靈魂和記憶,當然也可以對原來主人的記憶進行編輯重組,把這股能量波放到粒子加速器中進行加速,直到加速到接近光速時,用另外的一個粒子與它進行對撞,即可把這個能量波打入到量子的世界中去。

屆時,這個能量波會偽裝成一個最不起眼的粒子,與那些量子們廝混在一起,同時擁有了它自己的時間球體。

等“臥底”觀察任務完成後,這個攜帶靈魂和記憶的能量波可以選擇從原來進入的時間點返回,回到原主人的身體裡。也可以選擇任意一個時間點穿越到過去或者未來的某個時間點的世界中去。

然而,這些全是宇文宏教授對於實驗的整個過程的一種假設。

沒人見過量子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更沒人親身經歷過,時間球體到底存不存在,這個能量波進入之後,能不能完成任務回得來,這些都是未知數。

最為關鍵的是,這個實驗需要一名勇於冒險的志願者。

因為宇文宏教授自己要操作和監控實驗的整個過程,所以志願者只能另選其人。志願者招募公告發出後,如石沉大海,渺無音信。

也許人們以為這根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一個痴人說夢般的妄想。

直到,有一天,教學實驗樓的一樓大廳裡,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這位客人聲稱他就是最理想的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