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亂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參謀參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六章 參謀參謀

姜德想起一個事情,問道:“請爵帥的示,咱們編成連、排、班之後,這個連、排、班的長官稱‘長’,往上去,營、團、師的長官稱‘官’,再往上,軍團的長官又稱‘長’,會不會有一點混亂?”

關卓凡一愣,隨即啞然失笑,用手指輕輕地點了點桌子,說道:“姜德說的有道理……”

他沉吟片刻,說道:“好,從今以後,所有主官,一律稱‘長’!”

頓了一頓,又補充道:“團長以上,稱‘首長’!”

與會將領都是精神一振。他們的心目中,大多隱約覺得“長”比“官”大。你看:軍團長稱“長”,委員長稱“長”,“長”的意思,不就是“大”麼?還有,長官長官,“長”在“官”前面嘛。

這個“首長”,聽起來更是通身舒爽!就好像自己升了官一樣,一時間,腰板都不由挺得更直了。

姜德提醒了關卓凡,名號絕對不是一個小事情,孔老夫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是半點都不得錯的;而且,這麼做,無形中增強了將領們的榮譽感,從精神層面,將軒軍和朝廷進一步區隔開來。

會議的最後一個大的版塊,是關於軍事建設的。

首先是要建立參謀制度。

軒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參謀”,更加不要說“參謀長”了。

軒軍只有“幕僚”。

冷兵器時代,軍隊的組織結構比較簡單,戰爭不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情。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只要有一定的天分。振臂一呼。一樣能幹這個活兒。因此,有“幕僚”在旁邊出出主意,提點一下,就夠了。

進入熱兵器時代,特別是拿破崙戰爭以來,軍隊組織、戰爭形態都愈來愈複雜,需要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專事後勤組織、情報搜集和戰役策劃。這個活,只讀過“四書”的“幕僚”可就幹不來了。

近現代意義的參謀亟乏。是軒軍最大的短板,關卓凡和華爾就此討論多次,都頗以為憂。

軒軍原來的洋教官,英、法、美皆有,軍事思想其實是個大雜燴。彼時練兵建軍,最大的任務是整頓紀律,教授基本軍事技戰術,根本顧不上“參謀”兩個字。就算想到了這一層,合適的參謀人選也極少。

赴美一年,軒軍的軍事建設完全“美化”。可是。參謀制度原本就不是美軍的強項,美國人自己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呢。因此。仗打完了,軒軍參謀制度的建設,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參謀”這個東東,最早是法國人弄出來的。1795年,貝爾蒂埃創立參謀系統。一年後,拿破崙接管軍隊,將之發揚光大,整出了“總參謀部”。法軍打遍歐洲,“參謀”這個玩意,便在歐洲各國落地開花。

其中青出於藍的,是普魯士。1806年起,普魯士就建立了培訓中級參謀的系統;1814年,普魯士正式建立總參謀部和軍、師一級的參謀部。

普魯士後來能夠痛扁老師法國,德意志能夠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一度還牛氣哄哄,和這套參謀制度大有關係。

但普魯士的東西,關卓凡並不容易學。

普魯士已經“軍”、“國”合一,關卓凡的軒軍,距離這個位面,還差得太遠。

而且,普魯士的總參謀部,不僅是一個參謀機構,還是一個地道的指揮機構。中國的“國情”,軒軍的“軍情”,都不允許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一群參謀。

抄普魯士—德意志這一套最起勁的,是原時空的日本。

只是起勁得過了頭。參謀們不斷地“下克上”,終於凌駕於軍銜遠遠高於自己的前線指揮官,一步步把日本推入一場不能承受之重的戰爭中。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大本營的參謀們根本就是在打電子遊戲了。他們呆在東京,看著地圖、海圖,把前線的軍隊搬來搬去,隨心所欲,昏招不斷。日本最後覆亡,這班自以為牛掰的參謀應該負重大的責任。

平心而論,日本的參謀還是牛的,可是沒有牛到可以和他們擁有的權力相匹配的地步。日本成也參謀,敗也參謀,對於關卓凡來說,也算是一個前車之鑑。

不能走普魯士的路子,更不能走日本的路子,那麼,走哪條路好呢?

老老實實,俺從哪裡來,就走哪裡的路子好了。

參謀的職責:整理戰鬥資訊,為軍事主官提供資料和建議;經軍事主管授意,向下面的戰鬥單位佈置戰鬥任務。

這種“保守型”的參謀制度,對於軒軍來說,也得分成兩步走。新設定的參謀人員,主要任務是上述要求之前半部分,即情報收集,戰情分析,戰役策劃。上述要求之後半部分,得遲一點再說;現階段,在這方面,參謀頂多起一個“上情下達”的作用。

關卓凡決定,在軍團一級設參謀長,級別為“副師級”。

原時空關卓凡所法,參謀長相當於單位軍事主官副職,前者較後者只低一級;軒軍的軍團參謀長,則較軍團長整整低了三級。原因是參謀制度初建,還很不成熟,承擔不了軍團副主官的任務,只能一步步來了。

師一級暫時不設參謀長,只設“高階作戰參謀”,級別為“副團級”。

團一級設“作戰參謀”,級別為“副營級”。

軍團參謀長的幾個候選人中,第三師第九團即白人團的團長沃納.施羅德,算是首選。此君打小自普魯士移民美國,畢業於艾奧瓦州軍事學院。進入軒軍之前,曾在俄亥俄軍團服役,職位:作戰參謀。

俄亥俄軍團是謝爾曼的嫡系,而施羅德就讀艾奧瓦州軍事學院的時候,校長又正是謝爾曼,因此,施羅德算是謝爾曼嫡系之嫡系了。

西部戰區南下的時候,施羅德是左、右兩路大軍的主要聯絡人。

關卓凡對施羅德的表現很是滿意,於是向謝爾曼“挖角”。謝爾曼倒也大方,而施羅德是個狂熱的“戰爭愛好者”,美國沒有大仗可打了,也願意“來東方發展”。於是出任整編後的松江軍團第三師第九團團長,來到了中國。

關卓凡要求“軍事委員會”儘快按要求擬定各級參謀人選,上報委員長批准。

對於各種操典制度的執行,關卓凡提出四個字的要求,“嚴、整、精、細”。

“嚴”是“嚴格”,“整”是“整齊”,“精”是“精確”,“細”是“細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中所謂“整齊”,就是執行操典制度,必須由頭至尾,無缺無漏,不可有所偏廢。

原時空,清末以降的舊軍隊,操典制度本身未必粗疏,但執行起來,從上到下,從將到兵,大都相互糊弄,十停裡做不到三停。這種滿身漏洞的軍隊,見起仗來,遇上認真執行操典制度的軍隊,自然就被打成了篩子。

關卓凡說道:“俗話說,‘差之毫釐,失之千裡’,操典制度‘差之毫釐’,不用等上戰場,‘失之’的,就是性命!”

他掃視諸將,聲音變得嚴厲:“比如軍火庫裡的彈藥,碼堆雖然齊整,彈種、批次也分得清楚,但作業通道寬窄不一,有的通道的寬度沒有達到操典標準!遇到緊急情況,誰敢保證不會忙中出亂,撞塌一堆彈藥,引發不測?”

華爾和張勇的冷汗馬上就冒了出來。

軒軍天津駐地的軍營都是“臨時建築”,空間略有不足,軒軍的彈藥又特別“充裕”,庫房裡彈藥碼堆的“密度”不得不大了一點。想著過了年,新軍營包括新庫房很快就會建成,現在只好先“委屈”些日子。

沒想到爵帥的眼睛這麼毒!

*(未完待續。。)

ps: 明天兩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