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抬棺進諫,老朱求我別作死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章 天下百姓無不苦其策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4章 天下百姓無不苦其策矣!

“而剛才的削藩一出……”

“整個大明,就會只剩下文臣!”

“試問諸位大人,文臣獨大之下,焉能說這大明不會成為大宋?”

“到時…”

“當今陛下心心念念,廢宰相、除勳貴,護皇權。”

“到頭來,卻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未來,被文臣掌握的權力就越多。”

“再加上,當今帝王所受的教育,也是儒家的教育,是朝堂上翰林大儒 所教。”

“有朝一日……”

“臣權也必定大過皇權!”

此話一出。

包含詹徽在內,眾多文臣齊齊臉色一變。

“聳人聽聞、胡言亂語!”

內堂。

朱元璋表情凝重。

這番話,並非不可能!

文官秩序內,有源源不斷的科舉。

而武將,卻只能靠資歷,以及戰場殺敵。

長此以往,文強武弱也是必然的。

他心中不由得點頭。

卻聽……

蘇懷的聲音繼續響起。

“張居正”視野之下。

在別人眼裡,如同一團亂麻的大明制度。

他伸手就能將其抽絲剝繭……

這種狀態,極其神異。

“是不是胡言亂語,諸位大人可比我清楚。”

“文武天然不同!”

“文主內,武主外……”

“文官保守、武將開拓!”

“這正是大漢,之所以開拓疆土,稱霸域外,卻亡於內亂的道理。”

“這也是大宋,之所以有百萬之兵,有滔天富貴,卻只能縮頭當烏龜, 甚至被外族滅國的道理!”

“武強文弱不行。”

“文強武弱也不行。”

“科舉選仕!”

“讀聖賢書……”

“選不出來一個煌煌盛世,讀不出來一個霸道春秋!”

“是以……”

蘇懷微微一頓,而後擲地有聲。

“我以宗室平衡朝堂。”

“引藩王子弟入科舉!”

“讓宗室弟子進武門!”

·

“引藩王子弟入科舉!”

“讓宗室弟子進武門!”

同一時間。

朱元璋目光倏然一亮。

他激動的站起。

再次呢喃:

“削藩!削藩!”

“有失有得!”

“引……入科舉,送入武門?”

朱允炫則表情一變。

這番話的意思不言而喻。

科舉,就是入朝為官。

武門,則是從軍為將!

“皇爺爺。不可!”

反應過來後。

朱允蚊連忙勸道:“藩王宗室,本就是國朝貴戚,怎可搶奪讀書人的位 置,入朝為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藩王閒時有護衛,戰時有統兵之權。”

“讓他們再從軍為將,豈非從上上下下,都掌握了大明的軍隊?”

“於國不利!”

此話一出。

朱元璋也不禁深思。

然而……

在他們討論之間,正堂也早有官員以此理由,作為反駁。

但蘇懷的回答卻更快!

“既然已經削藩,也已經削減歲俸,五代而止!”

“那藩王之子弟,自然也要有出人頭地的渠道。”

“否則,諸藩怎會容忍?”

“科舉……是天下人之科舉!”

“非是士紳豪族之科舉。”

“人人皆可參加!”

“更何況,諸藩子弟之血脈傳承,來源於大明皇室。”

“除卻藩王嫡親長子繼承爵位之外,其餘旁系,只要科舉入朝為官,就 會自然而然的站在皇室一派!”

“至於搶讀書人的位置?”

“哼!”

“科舉之時,取翰林學士、諸藩子弟互為監督,公平考核之下,憑實力 說話……”

說到這裡。

蘇懷就冷笑一聲。

“自科舉而開始,士紳豪族掌握教育資源,引儒學四書五經為藍本。”

“但凡考題,都只能在其中選擇。”

“士紳子弟,特別是東南地區,大儒眾多,教育資源充沛!”

“故而,國朝開國之初,才有了南北榜的案件!”

“是因為西北一方的學子,真的考不過東南一族嗎?”

“我看未必!”

“當今四書五經,所選取註解:皆為程朱理學之註解。”

“國朝上下的禮部官員,也大多都是東南一族,所學的基本上也都是類 似、乃至相同的註解。”

“而北方學子……”

“除了自北宋之後,南北分離太久的原因,大部分所學的,卻也是古早 版本,乃至其它版本的註解。”

“註解、考題、閱卷,審批,都在東南一批的考官手裡。”

“北方如何考得過南方?”

“寒門、乃至平民,如何考得過士紳?”

朱懷說到這裡,再道:

“就以諸位大人來說……”

“在場的大臣之內,可有一個人是從平民百姓之中考出來的?”

此話一出。

一眾官員紛紛臉色鐵青。

卻沒一個人走出來。

茹瑞倒是想走出來,但想了想自己,已經位列兵部尚書,再加上他們家 雖然算不上士紳,也算的上能求學讀書,並且有資源找到對應大儒學習的寒 門。

也就沒動……

“可有落魄寒門,但因為家中尚有資源,才考中舉人、乃至進士的?”

洪武開國之初。

國朝選用人才的門檻很低。

秀才都能在一地擔任知縣。

朝廷很多大員,甚至是舉人出身,

當然這幾年,人才缺口越來越少,大部分都是進士出身...

此話一出,零零散散的有四五個官員動了動。

蘇懷這才繼續道:

“你看……平民百姓尚且沒有怨過,士紳豪族領先他們的巨大差距。”

“一個諸藩子弟入科舉,爾等卻怕了?”

“這豈非可笑!”

蘇懷的譏諷一笑,深深的刺痛眾人。

“蘇懷!”

黃子澄牙齒緊繃:“姑且這算是一種方法。”

“那諸藩子弟入武門呢?”

“諸藩本就有領兵之權……”

他還要說下去。

但蘇懷卻已經驟然打斷。

“此武門,非彼武門!”

“大明朝堂上有私塾、有學府、甚至國朝之上也有國子監。”

“學的是所謂聖人之學,看得是所謂百家註解。”

“禮儀道德、仁義禮智,統統不缺。”

“但最後教導出來的官員,嘴上卻是滿口仁義道德,手上卻是搜刮民脂 民膏……”

“縱然有清流直臣者,也不過少數,遲早又要淹沒在官宦之海!”

“或為同謀、或憤恨終生!”

說出這些的時候。

蘇懷甚至和海瑞,有了強烈的共鳴感。

許久沒有動過的海瑞模板。

更是出乎意料的出現資訊: 【海瑞契合度:73%】

蘇懷沒有在意。

而是平復了一下心情。

藉著說這些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