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您好最新章節列表 > 第7章富貴莫丟良心 高官不忘親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章富貴莫丟良心 高官不忘親戚

PS:春節期間真的特別忙,沒有存稿只能一更,昨晚來自QQ閱讀的星辰穿越的朋友留言要更新,我在評論留言拒絕了,可又過不了心裡那道坎自己也是讀者,一更確實少了一些。

昨天連夜碼終於在凌晨三點碼了一章更了新算是加更,現在這一更是今天正常的。

初八恢復兩更,春節真的不行,總不能天天熬夜吧!希望能理解,真誠渴望你們可以繼續支援我,別因為一更而離去。

最後藉機感謝:戰士冰暖、九霄凌虛、開拓進取2004、星辰穿越、菲哥的春天、偷偷摸摸看書、還有一個很長英文名的朋友謝謝你們的推薦票。

——————————

寡婦村村長是位花甲老人,渾濁的眼睛透著幾許精明,對李愔願意帶領全村人共同致富,張太公當然舉手歡迎並感恩,但他並沒有被幸福衝昏了頭。

仔細盤問米粉、線面工藝及成本、售價等系列問題,特別對產品原料的來源和產品安全問得很仔細。

“三郎,你這兩樣東西均合嬰幼兒食用是積陰德的事,我們錢寧可少賺點質量可不要落下,我們張家莊的人可以窮可以無男丁但不能昧良心。”

可能覺得自己話裡有濃濃的不信任,張太公又安慰道:“我相信你會是個好孩子的。”

“太公您放心,以後您老就是我們村的質檢員,產品質量若不合您意我們全拿去倒了不流入市場。”

抓產品質量保證食品安全李愔舉雙手贊成,做長線生意怎能不抓質量?沒衝突,李愔虛心接受張太公的建議。

“質檢員?”

“專門檢查質量的,沒您老許可,我們的產品不出村”

“好,趁我身子骨還能動動老夫就給你們小年青把把關。”

“諾。”主賓皆歡喜,滿室春色。

“三郎可想起以前之事否?”

“沒”

“不急,總會找到的,莫怪家人相信他們也有苦衷的,莫恨他們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娃都是孃親的寶貝,這裡有我們不知的事。”

可能就是因為寡婦村這種門風才能培養出張盼娣這種爛好人,才結緣下李愔這個天之嬌子吧!

“嗯!”

張太公看著李愔垂頭喪氣,憐愛搓搓他的頭,起身離去。

在張太公的帶領下全村人都動員起來,前期不搞那麼多,準備先磨五十斤的大米,先和五十斤的面。

李愔和幾個身材粗壯有力氣的鄰家嬸嬸一起釘木架子。

木架子兩頭是三角落地木柱子,中間架著高低兩根橫樑,橫樑鑽滿窟窿,這窟窿剛好能插進一根竹竿。

米粉的製作由張盼娣帶領十來名女子炒制,林家嬸嬸和劉家嬸嬸則去涇陽城定製小陶罐和雕版印刷產品說明書、麵條紙袋。

李愔讓嬸嬸把麵粉重新再碾細一些再用細篩篩出,這線面(龍鬚麵)非常適合幼兒和老人食用,用料一定要精細,張太公在旁邊頻頻點頭。

然後是和面這道工序嬸嬸們比李愔更精通,和面時加點鹽,醒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後是溜條、抻條。線面和其他麵條不同之處,線面拉的特別的細就像一條線條一樣,所以稱為線面。

在面軟適度時抓面兩頭,均勻用力,上下抖動。

交叉換位,反覆交叉,把面溜“熟”、溜順;長條上案,兩手按條,左手向裡、右手向外,搓條上勁,提起兩頭,一抖一抻,再上案板,對摺兩根、撒上醭面,條不粘連,以此方式,對摺打扣拉抻成絲。

最後把成絲的面掛在竹竿上繼續再拉細拉成一條線,若不再拉就是普通的龍鬚麵,再拉細才是李愔想做的線面。

李愔把拉麵這活交給二姐張招娣,他發現二姐這人其實很在乎自己能不能幫到別人,最反感別人照顧她。

線面中的拉麵活不同於蘭州拉麵,它是兩個人的活一個人做不了。要倆人分別拿著掛在竹竿的絲面,不斷的抖動拉伸再折成第二疊再抖動拉伸,這樣絲面越拉根數越多、越細,最後跟一條線一樣。

這活半瞎的張招娣可以做,聽從另一人指揮就可以了。小姑娘有活幹發自內心裡的笑容從未間斷過,快樂的象一隻小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把成線的面插到木架上曬乾就是成品的線面。

張太公從頭到尾都在盯著,最後的成品還沒曬乾不能食用,老人家依舊能想像到線面煮熟後非常容易消化,確實非常適合幼兒和老人。

用心做的產品總比較容易吸引消費者,兩天後寡婦村出品的米粉、線面風靡全涇陽受到一致好評,五天後長安城的商人湧入寡婦村訂購產品。

就像李愔所說,這兩樣產品便於儲存便於運輸可以做全大唐。不像豆幹、豆芽只能做短距離城市的生意。

寡婦村開始有了生氣!

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天來了,春耕對農業國的大唐是頭等大事,寡婦村今年的春祭領祭人是近來風頭最勁的張三郎,這是對李愔最大的尊重和認可。

祭祀後就需下地耕種,村裡人才發現疑似天人下凡的張三郎竟然笨手笨腳的不會耕作。

原來才子也有短板的。

李愔前生今世從未下過地自己犁過田,真不會!更別說直犁本來就難操作,別說自己耕就是給張盼娣搭把手都被人嫌棄。

家裡雖然多了一個男丁可真正能下地幹活的只有大姐張盼娣一個人。

不會耕地的大唐人是很丟臉的,聽說當今皇上都能親自犁兩畝地。

李愔坐在田邊的壟梗上不服氣的說:“若是曲轅犁我一定會犁出兩畝地來。”

最佳捧人張小妹湊趣的問道:“三哥,什麼是曲轅犁?”

一句話哽死李愔!

好多穿越者一到古代就曲轅犁、貞觀犁的,彷彿垂手可得。

現代人裡又有多少人見過曲轅犁?現在除偏遠山區之外,大家都用機械耕作,沒有曲轅犁的圖紙就是兩眼一摸黑。

李愔腦海裡有曲轅犁這詞,也知道曲轅犁比直犁先進,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在那懵圈。

不像豆腐、豆乾、豆芽、米粉和線面,一有詞就知道製作流程,無需絞盡腦汁。

張小妹可得意了自己把淵博的三哥給問倒了,實捶!自己就是個才女!沒毛病!

事後,李愔把曲轅犁放心上,有空就琢磨一番。

二月中旬代州都督張公謹回京了,這是張盼娣的族叔,她的父親和張公謹是堂兄弟,她的爺爺和張公謹的父親是親兄弟,她的太爺爺就是張公謹的爺爺是同一個人。

張盼娣、張招娣、張小妹比張公謹矮一輩,屬於五服之內的親戚在古代算是近親。

張盼娣家勢敗落出於窮人的自傲或自卑,並不會主動去京城認親。可以儒雅著稱的張公謹並沒有忘記她們。

回京後就讓自家的兒子張大象、張大素倆人帶著禮物,前去涇陽看望堂妹。

張大象今年十八歲、張大素今年十二歲,正是青春活力四射的年紀。

離開花花世界的長安去往鄉下若不是想向涇陽張三郎要首新曲,若不是父親的命令他倆真不願意來。

他們還不知道聞名長安城讓長安城青樓粉黛無顏色的張三郎就是他們不願拜見的親戚,是他的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