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想擺爛,你卻讓我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二章 建文新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二章 建文新政

黃子澄聽了這話不服了:“陛下這話不對,就算是新朝初立,可太祖高皇帝依舊是我大明的開國皇帝,依舊是陛下的皇祖父,陛下是正統登基怎麼可能不遵從我大明高祖皇帝的旨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陛下,臣以為這道聖旨既然高祖皇帝已然寫明此道聖旨高於其他一切旨意,那我等就應當遵從。”

“更何況……更何況,若是韓王殿下真的能夠將那個叫什麼玉米的糧食研究出來,能夠讓天底下的百姓們吃飽飯,那這不光是他韓王一個人的功勞,大明開國以來,在我建文朝便讓百姓們吃飽了飯,穿好了衣,那這其中也有陛下的功勞。”

齊泰聽了之後指責黃子澄。

“黃大人,你之前明明不是這麼說的,你之前不是和下官的意見一樣嗎?就算是種地,讓他回到應天一樣也能種地!”

黃子澄長嘆一口氣:“二位大人今時不同往日,難道二位大人還不明白嗎?之前我們並不知道韓王殿下手中有先帝的聖旨,可現如今不一樣了,陛下不能再承受這樣的汙名。”

文人最重名聲,黃子澄說到這,齊泰和方孝儒也低頭不說話了,之前齊泰出的主意,先帝的靈柩停放三天立即下葬,就這事被文武百官們一天八百個奏摺摻到吐血。

更重要的是當天下葬,下午就開始登基,也不選擇吉時,因為這事連帶著方孝孺、黃子澄還有一個屬於半編外隊員的練子寧,他們四個人被百官們又是上了幾百道奏摺。

建文咬了咬牙之前的事情已經讓自己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若不是登基之前自己經營名聲一直很好,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只怕現在自己早就已經成為官員們口中的暴君了。

“好了都不要吵了,這次就依照黃大人的話,朕的名聲不能再繼續壞下去了!”

“立刻寫一道聖旨,讓盛庸從開原回來吧,不必再糾結韓王了,真就再給他三年的時間,若三年一到他的這個什麼糧食搞不出來,朕到時候再找他算賬。”

“對了,盛庸在奏摺裡說,韓王願意教出兵權,我這二十叔竟然這麼懂事,我怎麼能不成全他呢,那就請三位愛卿則一武將擇日北上,去接管開原兵權。”

……

又過了三日盛庸來到韓王府辭行。

盛庸離開了之後,闔府上下算是松了一口氣,終於算是把這一劫給躲過去了。

老曹憂心忡忡的看著盛庸漸行漸遠,對朱松說道:“殿下,這盛庸早是走了,可是他走了,估計朝廷那邊也該派人來了,殿下上一次說可以交出兵權,這下開原我們再也沒有兵權了。”

朱松不在乎的擺了擺手。

“無所謂,這也是丟卒保車,若是這次不拿出一點誠意的話,就這麼乾巴巴的讓人家回去了,只怕是用不了多長時間朝廷還是要一樣想個辦法來找本王的麻煩。”

“能求得一會兒的安穩,就求得一會兒的安穩,而且這種事情只要人家的刀沒架到本王的脖子上,本王是絕對不可能先跳出來把這個清君側的大旗扛起來的。”

“要是別人能先跳出來,把清君側的大旗扛起來,那就好辦了,更何況要是本王猜的不錯的話,朝廷馬上就要離心離德了。”

老曹聽到朝廷離心離德,頓時有點發懵,朝廷重文輕武是沒錯,可現在大明也的確是到了該收成的時候了,文臣的作用這個時候就比武將更重要了。

朱松說著回到了大殿之內,坐到了藤椅上,老曹趕緊跟過去坐到一旁。

“殿下所說的離心離德,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朱松解釋道:“還能是什麼意思,當然是以方孝儒為主的建文新政啊。”

“建文新政?”老曹不解的問道:“可是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朝廷有頒佈什麼新政啊。”

朱松在藤椅上緩慢的搖著。

“從當今陛下的國號就看得出來陛下重文輕武,這第一就得罪了武將,第二,他們想要恢復井田制,這井田制就是要從文官大臣們的手中收歸一部分田地歸為國有,這一點就得罪了文官。”

“第三,改革獄制,把大牢裡面那些犯了錯誤的犯人,不管是殺人犯、小偷還是騙子,臭罵一頓就把他們又放出去了,這一條他們得罪了百姓。”

“至於這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方孝儒他想重新恢復察舉制,如今陛下身邊的心腹大臣,以方孝儒為主,方孝儒實行察舉制,勢必會將一些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提拔上來,有可能是他的親戚有可能是他的朋友,還有可能是他的學生。”

“前面三條都還好說,畢竟得罪文武大臣和百姓,是翻不起來什麼太大的浪花的,朝堂還能夠勉強運轉,可是這第四條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讀書人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何其的重要。”

“開通察舉制,這就等同於任人唯親,而察舉制恢復,科舉制勢必會受到影響,因為官位總共就那麼多,方孝儒如今在朝中權勢滔天,誰敢得罪他呀?所以科舉的位置就會越來越少,而察舉的官位就會越來越多。”

老曹聽了之後,心中甚是驚訝,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驚恐。

“殿下,這四條無論哪一條都是將新朝極大削弱的錯誤之舉,難道當今陛下,還有那幾位大人真的會這麼做嗎?”

朱松是穿越而來的,他知道不管怎麼做,這以方孝儒為首的建文三寶他們都一定會把這些事情做出來的,這也說明為什麼建文朝一定會滅亡。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天下的官員們很是對建文皇帝不滿,朱棣南下,在山東碰到了鐵鉉,這個唯一一個認真打仗的官員,結果朱棣不僅打不過山東,還差點被鐵鉉用計活活砸死了朱棣。

而後來姚廣孝又獻上計策,想讓燕王殿下繞開山東,可是山東難道橫貫千里嗎?當然不是!山東周圍還有不同的州府,燕王數萬大軍從那兒經過,他們為什麼不出兵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