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三章 局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八十三章 局勢

勞崇光這些日子飽受煎熬……

儘管他百般辯解,但昆明被杜文秀部回民叛軍是不爭的事實,勞大總督出售了來自朝廷了極大壓力,待在貴陽的日子可謂苦逼之極。

吳可坐鎮廣州冷眼旁觀,儘管朝廷一再暗示要求兩廣清軍出兵雲南,幫助當地清軍緩解叛軍帶來的壓力,不過都被他一一巧妙婉拒。

此時他還在等待朝廷的回覆,是否出兵介入安南內部戰事。

像這樣的‘國家大事’,以朝廷的遲鈍以及低效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可不容易,尤其對手是世界第二號列強法國之時。

所幸吳可的摺子遞得夠早,此時參與安南內戰的法**隊人數不足三千,黃鼎鳳部還能應付得了,這給了吳可做好完全準備的時間。

不知道是不是失敗的次數太多,儘管有反**隊直接參戰,但是安南國在這段時間內並沒有發動大規模的反擊戰,安南中南部的局勢安靜得讓人害怕,誰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而已。

倒是法國人耐不住寂寞,零星的跟黃鼎鳳部打了幾仗,互有勝負誰也沒能討到便宜。

這表現就很了不得了,雖說法國佈置在遠東殖民地的軍隊,都是法軍中的三流人馬,但黃鼎鳳部這麼一支由土匪武裝轉變而來的軍事力量,能在小規模衝突中跟法軍打個不相上下,這表現怎麼說都十分強悍。

當然這事也好理解,法國人名頭雖大,但主要實力都在歐洲大陸,亞洲雖有他們的殖民地但眼下重視程度真的很一般,派駐而來的軍隊基本上都是法軍的二三線部隊,戰鬥力究竟如何真不好說。

黃鼎鳳部就不同了,雖然是土匪武裝出身,但自大成國建立到滅亡一直都在戰鬥,戰鬥經驗之豐富根本不用多提。

到了安南之後也沒消停過,最少半年都要打上一場,多的一月一場大戰都經歷過。雖說安南國部隊實力差強人意,但總是一國之正規軍還是有點實力的,黃鼎鳳手下人馬一直都在刷戰鬥經驗。

手下人馬有足夠的戰鬥經驗,兵力又足夠雄厚始終維持在五萬之數,加上吳可透過秘密渠道輸送的大批火,槍彈藥,在火力方面也不比法國殖民地軍隊差,最後能有那麼個結果也可以理解。

為了支援黃鼎鳳部與法**隊的戰鬥,吳可這次可是下了決心,一次性給其送去了五千杆國產火,槍以及配套彈藥,同時還在諒山城積極組織小股部隊的山林游擊戰演練,一旦情況不對立即直接查收安南戰事。

此時的兩廣清軍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安南身上,其餘精力也基本上注視著京城動向,至於雲南的死活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最多也就是防備雲南的亂局影響到臨近的廣西,同時也警惕法國人對雲南和安南交界地區的滲透。

當然,為了避免雲貴清軍一敗塗地,吳可雖然不爽雲貴總督勞崇光,但還是在暗地裡支援了不少軍火物資,當然都是要真金白銀來換的。

而且勞崇光也不是一無是處,當初兩廣清軍剿滅偽大成國時,最後發起總共之時他可是親臨前線,對於戰火並不是一味的抗拒和害怕。

……

再說昆明戰事,清軍攻佔呈貢後,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即令部將何秀林率部攻澂江,王正坤率部助攻晉寧,他本人亦馳赴晉寧督戰。

叛軍首領杜文秀為救援晉寧叛軍部隊,急派張禧和馬天朝率援軍萬餘人前往,紮營於城西南的觀音山一帶。澂江叛軍也受命前往支援,紮營於城東的盤龍寺。

為了阻止援軍與城內叛軍會合,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又調派部將張保和等率兵三千餘趕至晉寧。11月2日清軍向觀音山進攻,經過激戰叛軍支援人馬受挫,馬天朝等戰死損失人馬超過三千。

而從澂江前來的叛軍援軍,亦因何秀林部清軍進攻澂江而撤走。在晉寧叛軍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清軍於11月3日發動總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叛軍便彈藥告竭,將士一千餘人戰死城牆,張元林僅率少數人突出重圍轉移至澂江。自

8月20日清軍攻入晉寧城內,至11月4日晉寧失守,城中國叛軍與清軍在城內日夜交戰,相持七十七日之久,最後依舊免不了全軍覆沒城破人亡的下場,當然進攻清軍的傷亡也十分慘重,收復晉寧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休整才有再戰之力,防守晉寧的叛軍也算達成部分目的。

呈貢、晉寧先後失守,澂江日益孤立。叛軍大將張元林在作戰中身受重傷,退入城內後思想動搖,暗中向清軍乞降。11月27日黎明,清軍乘叛軍不備,在張元林接應下突然攻城。叛軍中郎將張鵬程等一千餘將士在戰鬥中戰第,澂江不久後也被清軍收復。

雲貴清軍在南面戰場上的勝利,打通了由省城通往滇南的通道。雲南布政使岑毓英隨即進駐省城昆明,與署理提督馬如龍一起策劃向圍城叛軍進攻。

圍城叛軍由於丟失了呈貢、晉寧、澂江等重要地區,昆明城下部隊的側後暴露在清軍兵鋒面前處境突然變得十分不利起來。

清軍收復品貢和晉寧的同時,為了牽制叛軍的兵力截斷圍攻昆明叛軍的後路,總兵楊玉科曾奉岑毓英之命,率領清軍數千人,由東川繞道四川會理州,從阿雞魯渡口渡過金沙江進入雲南。

楊玉科聯絡當地的團練武裝,採取聲東擊西的手法,於1868年3月相繼襲佔了大姚縣的苴卻(今永仁縣城)、元謀等地,4月又佔領了武定、祿勸。5月駐守羅次的叛軍徵南大將軍張遇泰不戰而降,隨後楊玉科率清軍向富民進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玉科部的迂迴行動,威脅著叛軍的後路。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叛軍首領杜文秀急派大司衛姚得勝等率軍數萬由大理東援。

6月中叛軍由大姚、祿豐、富民三路齊進,分攻元謀、羅次、武定。楊玉科在富民連吃敗仗,只好收縮兵力退守羅次。

駐守富民城的大司衡楊榮率叛軍尾追清軍,與祿豐叛軍一起進攻羅次城,清軍接連戰敗楊玉科又被迫率部退守武定。

叛軍在佔領元謀、羅次之後,立即集中兵力於武定方向,迫使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再次派兵前往增援。

楊玉科在武定修築土城碉樓,妄圖扼險頑抗。叛軍以溼木柴堆積成比城樓還高的柴樓,上面架設槍炮,轟擊城內清軍。柴樓遭清軍破壞叛軍又挖掘地道,埋設地雷炸城,終於在11月1日佔領了武定州城和祿勸縣城。

……

1868年3月當滇西十萬叛軍進至昆明城郊時,馬如龍部將楊先芝、馬天順、馬文成等率部倒戈響應,隨即東進佔領了尋甸和嵩明州城。

尋甸、嵩明是昆明東北的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尋甸、嵩明叛軍與圍攻昆明的叛軍互相呼應、配合,對清軍威脅甚大。

當時,雲南巡撫劉嶽昭所部湘軍仍在貴州,僅總兵李家福率領的少數先遣部隊到達曲靖,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則在昆明城下與叛軍激戰,均無力顧及尋甸、嵩明兩地,只能眼睜正放任叛軍施為。

巡撫劉嶽昭於5月7日,率軍到達曲靖後,經過三個多月的準備,於8月開始督率所部湘軍和新募黔勇二萬餘人,向尋甸進攻。

總兵李家福率部自馬龍進,總兵謝景春率部自沾益進,總兵全祖凱率部自功山進。三路分進合擊尋甸。

8月9日,李家福部佔領了尋甸東北的七星橋。接著謝景春、全祖凱等部也相繼奪佔了清水溝、金所等要隘。清軍紮營於近城的文筆山、鳳凰山、望城坡等處,用大炮不斷地向叛軍營寨轟擊。

叛軍固守城內頑強抵抗,清軍一時久攻不下。12月四川候補道劉嶽曙(劉嶽昭之弟)率領湘軍二千八百名,由貴州到達雲南趕至尋甸增援但仍無進展。

叛軍大司衛姚得勝、大司衡楊榮於攻佔武定之後,即轉旗東向,於1869年1月21日佔領果馬,進至尋甸城下。

1月30日夜晚,叛軍突襲望城坡清軍,清軍大營中大火突起,全祖凱部四處逃散。次日黎明總兵謝景春部倉皇撤退,副將賀連璧也棄營逃竄,叛軍乘勝佔領七星橋、草壩等地。

2月1日叛軍向文筆山清軍大營發起攻擊,清軍紛紛敗退,逃往曲靖、馬龍、沾益等地,尋甸隨之解圍。

尋甸一戰,回民叛軍重創了雲南巡撫劉嶽昭部清軍。劉嶽昭哀嘆:“諸軍精銳大半損折,勢難裹創復戰”。雲南布政使岑毓英也承認:“此次尋甸失利,……全域性幾至動搖”。

隨著清軍援軍不斷趕來,與圍困昆明的十萬叛軍不斷交戰,雙方互有勝負看似叛軍還佔了一些優勢,實則情況對叛軍方面十分不利。

經過與清軍援軍不斷交戰,圍城叛軍已失了初起之時氣勢如虹的銳氣,隨著戰鬥規模與清軍數量的不斷增加,局勢逐漸偏向雲南清軍方面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