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好男兒留什麼辮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4章正旦大朝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94章正旦大朝會

朝會是皇權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皇帝召集臣僚商議政務的主要形式。有明以來,朝會分為大朝和常朝。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萬壽聖節時舉行,乃為禮節性的朝會。常朝分為朔望朝和日朝,其中朔望朝顧名思義,一般在農曆初一、十五舉行,亦屬於禮節性的朝會;日朝則是皇帝真正處理政務的朝會。闌

崇武皇帝登基後,任命擁立功臣馬仲英為楚王、大都督、中書省左丞相,將朝廷軍政事宜一股腦地交給了自家還沒進門女婿,真正做到了祭由寡人,政由丞相,為了避嫌,崇武帝甚至下旨,取消了平時的常朝,所有軍政事宜可由楚王一體所決。

投桃報李,馬仲英對崇武朝的第一次大朝會也格外上心,在返回南都的途中,就飛書金光祖,讓他籌備正旦大朝會事宜。

為此,內閣首輔金光祖立即以中書省的名義要求在京的文武百官於星月未散之時,趕往皇城,參加大朝會。

按大明祖制,至正旦大朝會當日,文武百官從紫禁城午門附近的左、右掖門進入,文官走左邊,武官走右邊。依次進入皇城之後,所有官員需先在金水橋南的旁邊依品級序立,待錦衣衛鳴鞭一響再依次過橋,來到御道的左右兩側相向立候。

崇武皇帝按制穿龍袍袞服,乘輿出內宮,起駕時,午門鳴鐘;至太和門時,鳴金鼓、奏鐃歌。卯時三刻,皇帝鑾駕至乾清宮,沿著馬道,御殿升座,只待禮部尚書金光祖開宣朝禮。

金光祖高聲唱名道:“臣,中極殿大學士、禮部尚書金光祖,謹於崇武元年正月一日,領文武百官朝見陛下。”

開宣朝禮畢,錦衣衛開始鳴射禮炮,鐘鼓司則鼓樂齊鳴,齊奏四海昇平曲。三十六名由內衛選拔的大漢將軍,金盔金甲,手執齊齊鳴鞭,眾官員行一拜三叩禮。闌

因崇武朝暫時無內監隨駕,崇武帝即開口道:“眾卿平身,朕漂泊半生,今能半壁重光,多賴諸卿輔弼,今日乃我大明改元之日,諸卿可有奏本。”

“陛下,臣有本!”

排在第一位的馬仲英率先踏前一步,然後躬身道:“陛下承宣鴻烈,草肇以來,桂、粵、閩、浙諸省盡歸,贛、楚恢復在即,然各省久經戰火,督撫府縣,所缺官員甚眾,臣奏請太僕寺卿趙安民出任廣東巡撫,太常寺卿程藎出任廣西巡撫,清廷降官原浙江布政使陳秉文出任福建巡撫,原杭州知府嵇宗孟出任浙江巡撫,金陵知府于成龍任南直隸巡撫,並主持各省鄉試,為朝廷鱗選人才,安撫地方。湖廣和江西因戰事未定,臣以為可暫不設巡撫,由江西剿虜總督李興、湖廣剿虜總督巴思克總督地方,署理鄉試事宜。”

用趙安民和程藎出任桂、粵巡撫,馬仲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二人想辦法給瓊州學堂的學子弄個舉人的功名,至於閩浙兩省,楚軍的控制力其實極弱,還不如用趙國祚的下屬,省的施政失當,引起地方不穩。

“臣等附議!”

開恩科之事,崇武皇帝登基之時,馬仲英早有議定,楚系文武百官自然是紛紛附和,剛剛入朝的錢孺怡、屈大均、陳恭尹等人也是稱頌不已。

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寒窗苦讀十餘年,為的不就是一朝高中,名揚天下嗎?楚王殿下熱心科舉,這說明什麼?說明楚王殿下也尊孔孟,重聖道,我儒門果然深入人心,連楚王殿下這等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武人也知道儒道才是治國之正道也,全然忘記了馬仲英提名的幾個巡撫都是楚系官員。闌

崇武帝在餘姚教書二十年,自然也算是儒門弟子,馬仲英這道奏本也甚合他心意,點頭道:“楚王所言有理,准奏!”

馬仲英再奏道:“陛下,因天下未定,江南戰事懸而未決,故此次恩科,臣請加武試,以選拔部分武備方面的人才,請陛下恩准。”

“加武試?”

崇武帝一怔,陳恭尹、錢孺怡等一眾新入朝廷的江南士紳領袖也懵住了。大明自成化朝以來便摒棄了建國後的文武舉制度,改為八股取士,科考內容以四書、五經;應考者只能根據特定的註疏發揮,不能有自己的見解。並且必須把文章寫成八股文,文體格式不能違背八股的格式,不許超出四書、五經的範圍,還要模擬聖賢的口氣,傳達聖賢的思想。

現在馬仲英提出了要把武試加入科考,那天下的讀書人豈不是要一片騷然。

“陛下,我朝太祖時期就有文舉和武舉,只是天下承平後,才逐漸荒廢了文武舉,如今長江一線戰事不斷,朝廷選才,自然要挑選一部分通曉武試的士子,崇禎先帝在時,其實也推行過此事,故蒼水公就是因通曉武事,出任南直隸兵備道的,況且此次恩科,這武試只是起一個參考作用,文試分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武試優秀者,考評肯定要上一等。”

正所謂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闌

新立的大明朝在東南地區的統治並不牢固,也為了給北直隸的士紳階層做一個表率,此次科舉,馬仲英還是要廣納士人,哪怕明知道這幫士紳階層都不是好東西,但還是要優待他們,馬仲英可不想走後世太平天國的老路,被清廷和士紳階層聯合攻擊。

加入武試作為參考,就是要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固有的科舉模式慢慢改變。

“既然父皇當年就曾在科舉中加入武試,那此次恩科,也把武試加上吧!”

故蒼水公就是永曆朝兵部左侍郎張煌言,崇武帝在浙江餘姚教書二十年,自然知道張煌言失志抗清的事蹟,江南的士紳同樣對三入長江的張煌言如雷貫耳,馬仲英拿抗清英雄張煌言來做比喻,崇武帝自然不好再說什麼了,而在場的江南士紳同樣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陛下聖明!”

馬仲英躬身稱謝,緊接著又表奏金光祖為此次恩科的主考官,牛天宿和錢孺怡為副考官,先行會同各省巡撫,提學,籌備鄉試,並命馬三德分派錦衣衛負責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