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好男兒留什麼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9章當斷就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69章當斷就斷

一不做、二不休,自薩爾滸之戰結束後,一直對建州女真死心塌地的科爾沁蒙古發現滿清大廈將傾時,果斷選擇了與建州切割,重投大明懷抱。

科爾沁蒙古親王班第和族中的王公貴族統一了意見後,隨即以增援遼東的名義,親率蒙古兵一萬五千向沉陽開進。

聞得科爾沁蒙古全師赴援遼東的訊息,京師的滿洲王公大臣皆是彈冠相慶,沉陽的盛京將軍察尼和奉天府尹張尚賢以及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同樣是如釋重負。

因為就在日前,朝鮮兵已經攻破牛毛寨,兵鋒直逼赫圖阿拉,進佔旅順的楚軍亦襲取了蓋州,整個遼南幾乎全線告急,與此同時中原一線明軍的攻勢也是越發勐烈,據京師訊息,中原明軍已經直抵武勝關,在這種局面下,科爾沁蒙古還能出兵相助,對遼東清軍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是以在收到科爾沁蒙古全師而來後,偽清奉天知府張尚賢就向察尼建議,對蒙古兵入援事一定要高規格接待,此外還要在遼南廣為宣傳,如此一來,既能鼓舞盛京八旗的士氣,又能令科爾沁蒙古全心全意為大清出力,更能威懾偽明軍和朝鮮叛軍。

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卻對即將抵達的蒙古兵有些擔心,他認為科爾沁蒙古當年能在大清勢大時選擇背明投清,現在也可能在大清勢弱時背清投明,況且投明的簡親王喇布是班第的大舅子,鬼知道蒙古兵是來赴援,還是來落井下石的。

張尚賢對薩布素的擔心嗤之以鼻,他道:“這六十年來,科爾沁蒙古跟在我大清後面,可沒少搶掠漢人的金銀和女人,屠殺的漢人也不比咱們少,說句不好聽的,科爾沁蒙古和大清就是一家人,打斷了骨頭連著筋,又豈是他們想切割就切割的,至於喇布事,你別忘了班第雖然是簡親王的大舅子,他還是太皇太后的侄孫,如今朝廷大事都是太皇太后做主,這裡面的利害關係,班第怎麼會不明白?遼東糜爛至此,我等還懷疑友軍,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察尼思索再三,最終認同了張尚賢的建議,其原因就是遼東的局勢實在是到了危若累卵的地步,若是沒有援軍相助,他根本抽調不出兵馬阻截明朝聯軍,而且張尚賢說的也很有道理,科爾沁蒙古和大清締盟六十餘年,始終站在同一陣線上,若是連他們都懷疑,那大清還能相信誰?蒙古各部還敢支援大清嗎?故爾,察尼決定對科爾沁蒙古來援事,一定要以最高禮節隆重接待。

察尼隸屬滿洲鑲白旗,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豫親王多鐸第四子,母側福晉佟佳氏。偽清順治十三年,封多羅貝勒,薩布素在官職上儘管和察尼不相上下,但他畢竟不是宗室,況且,察尼的解釋也頗有道理,因此也不再堅持。

偽清留都盛京其實是在明朝沉陽中衛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老奴努爾哈赤時代,後金政權還是一夥以搶掠為主的強盜團伙,所以後金政權並沒有對沉陽城大肆修建,八旗兵的家小基本上還在遼陽和撫順等地。

奴酋洪太繼位以後,一直銳意進取,不光改國號後金為清,而且還改元登基以皇帝自居,並且以五德始終說的名義,公然宣稱他的偽清朝廷是水德建國,以水凌火,取代明朝乃是順天應人之舉。為了彰顯偽清朝廷的正統地位,奴酋洪太遂徵集遼東漢人百姓大肆擴建沉陽中衛,將沉陽原有的四座城門改為八門,分別是東城的內治門和撫近門、南門為天佑門和德盛門、西門為外攘門和撫近們、北門為地載門和福盛門。

當然沉陽外城的改造並不只侷限於城牆方面,在重修沉陽城牆的基礎上,清廷又在沉陽城正中,連線通向八道城門道路中央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大內宮闕”。

新修的沉陽城,城寬達到了一丈半,牆高近三丈,有垛口五千七八三十六個,窩鋪三十七座,箭塔和望樓十六座,設有四座甕城,城頭裝備紅夷大炮十六門,其餘大小火炮一百餘門,可謂固若金湯,乃是遼東第一大城,雖說多爾袞入關時帶走了沉陽城內大部分的八旗丁口,但經過四十年的繁衍生息,沉陽城又繁榮起來,如今城內滿漢丁口已不下二十萬。

偽清康德元年五月二十八,科爾沁和碩親王班第和郡王烏克木親領一萬五千蒙古精銳終於抵達沉陽城下。

聞得蒙古援軍已至,察尼大喜過望,即下令道:“開德盛門,張尚賢你立即去傳令,著盛京城內大小官員即刻隨本將出城迎接班第親王。”

沉陽城內的大小官員其實對蒙古援兵也是望眼欲穿,在收到科爾沁兵馬已至的訊息後,就雲集到了沉陽知府衙門,然後在察尼的帶領下徑直出了德盛門。

又過了一炷香,代表著科爾沁蒙古親王班第的王旗大纛終於出現在了距離沉陽三裡外的官道上,其後則是排成了宛如一條黑線的蒙古鐵騎。

“快……快隨本將去迎接班第親王!”

察尼雖是滿洲宗室,但班第同樣是皇親國戚,再加上如今又是有求於人,察尼也不得不放低自己的姿態,親自帶著薩布素等人打馬朝班第的王旗迎了過去。

三里的路程騎馬也就是數百個呼吸的時間,到了班第馬前,察尼連忙翻身下馬,拱手道:“末將見過達爾罕親王。”其餘薩布素、張尚賢等清廷官員則是齊齊打千下跪行禮,口中山呼道:“奴才等見過達爾罕親王。”

班第不置可否,擺手道:“遼南軍情如何?”

察尼連忙介面道:“王爺且莫心急,府中已備好酒宴,還請王爺賞光,待末將替王爺和諸位王公將軍洗塵後,再談進剿遼南明軍和朝鮮叛軍之事,況且王爺麾下兵馬五日急行軍六百餘里,還是等將士們休整過後,再行進兵”

儘管前線處處告急,但察尼卻認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遼東就這麼多兵馬,萬一戰敗,那可就全完了,還不如等蒙古兵養足氣力後再分兵對付偽明軍和朝鮮兵。

“混賬,朝鮮雖叛,但其國小兵弱,本不堪戰,爾等若是在偽明軍襲取旅順時,儘早扼制住他們的攻勢,李氏安敢起兵叛亂?如今本王千里赴援,爾等不思破賊,還想著勞軍,國事糜爛至此,皆是爾等畏敵避戰也,左右,還不與本王將這些亂臣賊子拿下,交由朝廷堪定其罪!”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現在盛京留守的清廷將左都跪在自己的馬前,一心想著向大明展示忠心的班第又怎麼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場就拔出馬刀,架到了察尼的脖頸。

見到自家王爺發動,烏克木等蒙軍將左立時齊齊上前,將薩布素和張尚賢等清廷官員和他們帶過來的一千餘名八旗兵團團包圍,科爾沁蒙古額真德爾漢則帶著一隊蒙古兵直驅沉陽南門德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