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我的心中有福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四章 執政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四章 執政2

鄭小明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河東等鹽池收歸朝廷,這一步已經算是最為簡單的。

因為鍊鐵分佈在全國各地,而鹽池,就在河東。關羽關雲長的老家!

這是最容易做到的!

然而饒是如此,當鄭小明走出這一步之後,立刻就在河東等地激起了一場叛亂。

以河東衛氏所主導的一場叛亂迅速的在河東郡,乃至於在相鄰的河內,上黨,蔓延向豫州冀州的汝南,陳郡,濟陰,東平,常山,趙郡等地蔓延。

因為這些都是河東鹽的主產地,這些地方有著大量的和食鹽買賣的利益相關者。

並且這些地方,還有不少汝南袁氏的殘餘勢力殘留。

尤其是河東衛氏更是天下有名世家大族,更是鹽業的主導者,財富累積不可勝計。其勢力之大,也是相當龐大。

不過鄭小明發動之前就早已經有了準備,將關羽派了過去進行鎮壓。

那關羽關雲長已經因為戰爭之中立功,現在升為校尉,有著獨領一軍的資格。

而且他和河東衛氏有著血海深仇,當年就是因為得罪了河東衛氏,殺了衛家之人,最終才無奈逃亡到了幽州那種邊境地方去的!

這一次,也算是給他報仇機會了。

至於冀州那邊的動亂,鄭小明這邊還沒有進行安排。原本準備讓徐州那邊留守的臧霸太史慈等人出兵鎮壓。

卻不想公孫瓚已經提前出手,率領自己的白馬義從,將冀州等地的叛亂一掃而空。

鄭小明大悅,將公孫瓚拜為重號將軍當中的鎮西將軍,坐鎮幷州,負責鎮壓幷州的羌胡和南匈奴等。

公孫瓚和幽州牧劉焉向來不合,雙方對於塞外遊牧民族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公孫瓚向來主張剿,而幽州牧劉焉主張撫。兩人矛盾日趨激烈,這個時候也趁機把公孫瓚給調開。

在軍制改革之後,鄭小明將重號將軍都設定為常設將軍,尤其是四鎮將軍有著開府權力,負責大漢四個方向的軍事。

一般鎮守為四鎮,主動的大規模出擊為四徵。

所以現在的四鎮將軍,等於是大漢四大戰區。

這讓權責更進一步明晰!

不得不說,東漢的官制有些太混亂了,層級太少。不管是軍隊,還是政府都是一樣。

比如千石之後,就是兩千石。軍司馬後面就是校尉……

軍司馬統率千人,不過只是相當於縣令這種級別。然而校尉就是兩千石了,屬於郡守,九卿這種級別。

要知道按照漢代的制度來說,三公九卿,就已經是中樞核心官員。

統領個幾千兵馬的校尉,居然論層級上來說,已經幾乎能夠和九卿相比。

而地方上一個太守,論層級上來說,也同樣能夠和中樞部長的九卿相比,這都太說不過去了。

雖然千石之中還有比千石這個層級,兩千石之中,也有比兩千石這種層級。但是依舊不夠清晰。

因此,鄭小明的改革當中,開始引入九品制度。

以大將軍為第一品,三公為二品,九卿為第三品,州長州尉為四品,郡守郡尉為五品,而縣令縣尉為六品。

縣令之下的副手縣丞為七品,一直到第八九品的百石吏,鬥食吏。

每個品級之間還有上中下之分,如此就等於是九品二十七階。

公孫瓚這種鎮西將軍屬於第三品,和九卿同列。

不過九卿為三品上,而鎮西將軍相當於三品中罷了。

至於重號將軍當中的前後左右將軍為三品下。

四徵將軍為三品上。

衛將軍為二品下,車騎將軍為二品中,驃騎將軍為二品上。

如此所有都一清二楚。

下一步,鄭小明還將賦予三公實權。讓三公從擺設的狀態恢復過來。

不過卻將其權力分散,比如將靈帝弄出來的大司馬給廢掉。

將太尉的職權和中書臺合一,讓一個人負責,變成諸多中書負責。

而丞相負責領導尚書臺,同樣分成諸多尚書。

最後的御史臺也是一般。

如此借鑑後世的豐富經驗,將名實合一,不再那麼多累贅官職之外。又將原本容易被一個人掌控的大權分給諸多人。

當然,這些改革肯定是以後的事情了!

因為食鹽專賣引起的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之後,鄭小明手中的財政獲得極大緩解,開始有條不紊的解散多餘軍隊。

並且建立常備軍等等。

並且對於這次戰爭當中的有功之臣,一一進行獎賞。

這次上雒之戰,說起來其實不算太過激烈。立功的人不算太多,但是依舊有著不少人才冒出頭來。

這項論功行賞的工作陸陸續續的一直進行了三四個月,一直到來年,也就是光熹二年的開春,才算是完成。

最後只保留了大概五萬人馬,作為常備軍。

東漢那種常備軍太少的局面,實在是太危險了!

現在只是沒有錢,有錢之後,這些常備軍的數量還是要大大增加的,起碼天下達到二十萬以上的常備軍規模才行。

這項工作完成之後,鄭小明才開始著手解決地方問題。

一些個不聽話,有著離心傾向的地方刺史,州牧就成了鄭小明動手的目標。

不聽話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冀州刺史韓馥。

他是袁隗的故吏,一直各種和鄭小明作對。

不過此君只是一個文人,而且只是一個刺史,手下缺少軍隊。只需要朝廷一個命令,就能夠將其換掉。

除此之外,山陽太守袁遺,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揚等等一大批人都被直接撤掉。

換上了鄭小明手下的人去做太守!

比如王朗就被鄭小明派去了山陽為太守,陳登為河內太守,陳宮為上黨太守等等。

這些人在中樞穩定的時候,都好解決,一封朝廷詔令都能直接拿掉。

當然也有不好收拾的,比如心懷異心的益州牧劉焉。

此君本為皇室宗親,不過很早就陰懷異心了。最初也就是此人說動了漢靈帝,廢史立牧,做出了這種遺禍無窮的事情。

並且早早的就看上了山川形便,繁華富庶的天府之國益州,作為自家基地。甚至偷偷摸摸的做了天子儀仗。

漢末兩個皇室宗親,一個益州牧劉焉,一個荊州牧劉表貌似都做過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