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聖女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1章 親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1章 親民

一個月的時間轉眼過去,在經歷了前幾天的恐慌,到後來的麻木,現如今,像死水一樣的大環境終於觸底反彈,徹底爆發了出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要讓我們如此擔驚受怕?!”

“明明之前什麼事都沒有,為什麼新朝廷剛成立就被人宣戰?!”

心蘭的確已經不再沉默,但她做的是引導人們,而不是讓人們沉默,所以在這麼多天後才爆發出抗議,已經說明心蘭的政策相當之得人心。

可是就算知道是對的,人們也不會全盤接受。

人們能夠自由選擇是好事,但如果為此要付出慘痛代價,那還不如老老實實當太平犬,把頭塞進土坑裡裝作什麼都聽不到。

畢竟,命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啊,沒了還談什麼自由。

誠然,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西方,人們能夠為此捨生取義,但在東方,人們更重視自己的性命。

這沒什麼,但是用某些看得透徹的官員的話來說就是:

“這群傢伙就是在等別人來買單!”

除了思維上的差異,最大的問題正如這名官員辛辣的點評那樣,人們不是不重視自由,但刻在骨子裡的狡猾性格,讓他們更希望有別人出來替自己付出代價。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很不好,僥倖和利己的心理到了極致,就是自掘墳墓,和平時期還好,社會的包容性能夠把影響限制在極少的範圍,但在戰爭到來時這樣做,結局往往非常悲慘。

而且更不好的是,這波反彈,人們把憤怒的矛頭指向了自己人,而不是造就一切的罪魁禍首。

“華夏人非常無恥,窩裡鬥是他們最擅長的東西,只有在把自己同胞搞下,敵人還不肯善罷甘休的時候,他們才會想到反抗。”

這是兩百多年前,大宋還沒被古蒙封禁時西方人對他們的印象,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他們仍然沒有任何改變。

要改變別人的觀念,需要時間和完善社會環境,良好的美德應該受到保護而不是把它們丟到險境去進行考驗,因為那實質考驗的是人,而不是說明美德經不起磨難。

可惜環境和時間現在都缺乏,在三兩天的發酵後,公知和大v紛紛出面,加入到聲討新朝廷的佇列中去,一時之間網路上盡是謾罵。

但自從秦朝弄出網路的那刻起,世間就出現了一股奇怪的現象,每每出現事情,網上總是罵聲一片,彷彿天都塌下來一般,但當你往現實世界一看,卻是一片風平浪靜。就連那在網上大逞口舌之快發了數萬帖子的“水神”,在現實中都是屁都不放一下,什麼都不做。

有人說,網路放大了很多本來不怎麼嚴重的問題,盲目營造了事件危機的假象。

但在心蘭看來,卻不全是這麼一回事,也許網民多數水過就罷休,但那一時的衝動、憤怒、糾結、無奈,卻是真真正正的存在過,而且罷休之後不是徹底消亡,而是逐漸積累起來,最終化為不滿。

沒有完美的朝廷,只有不斷改進的朝廷,心蘭深信這點,所以她允許不滿存在,但現在這種不滿同樣是充滿問題的。

司馬棣會被稱為賢皇,客觀來說,他的確施行不少開明的政策,但心蘭當初痛罵他的部分也並非虛假,由於所處時代、位置和個人能力的侷限,司馬棣有著大部分皇帝的毛病愛聽好話。

這一喜好被下方的官員隨意揣摩之後,迅速化為了對人們言論的限制,以至於過去的日子裡,人們對朝廷充滿了不信任和茫然。前者一味否定朝廷的一切,甚至連真實的資訊都表示質疑,最終被以譁眾取寵為己任的公眾人物利用,在他們的帶領下無腦黑朝廷,跪舔縹緲遙遠且不符合大宋國情的西方,甚至連本是敵人的古蒙也有一大批崇拜者。

而茫然,卻比不信任更為可怕,因為這是數目最多的部分,他們之中有懷疑但明白自身立場的人們,也有單純無法辨別是非,而隨波逐流,誰說得“合情合理”就信誰的人群。司馬世民之所以能在民意上大獲成功,全因他利用資訊的差異矇蔽了這部分人。

心蘭的讚頌術能夠讓大宋人們直接瞭解到真相,但真相並不等同事實。她僅是一個人,就算多出七個真身,也只能算八個人。就算心蘭一心向好,知道該如何做,也必須依靠下級官員去實施,而這一過程卻最容易出毛病。

就像排隊傳訊息的遊戲,傳到最後,往往和一開始的事物有著較大的差距,而到了國家層面,這一差距和偏移更是擴大了上千上萬倍。成功到後,失敗的部分,最終都會化為對朝廷的質疑。

但是質疑、不滿就能解決問題了嗎?尤其是人們對著朝廷高層憤怒時,殊不知朝廷高層也是兩眼一抹黑,只能盲目找個地方官員開刀,強行下令解決問題,但卻無法防範問題再次發生。

當然,有人會說,那是朝廷自身的弊病,但別忘了,選擇發出聲音的那刻起,或者說從你渴望自己的意思能夠讓朝廷聆聽並且做出改變的時候,就不能僅靠朝廷孤軍奮戰。

尤其是朝廷並不打算堵上進諫之門的時候。

因此,有著“信任”性格的心蘭一路南下,開始了改變不滿性質的第一步。

……

當自己的偶像和自己討厭的人是同一人時,會是怎樣的感覺?

這個命題一般人都不會遇到,可惜由於有心蘭存在,陳琳這半年來都過得很不舒心。

嚴格來說,日常生活是沒問題的,但是當她坐在電腦前準備一如既往碼字黑人的時候,卻是迷茫了。

很多新聞工作者都喜歡歪曲事實,陳琳也不例外,倒不如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只要是人就有底線,她的底線是對國家有實質幫助的劍聖。

像她們這類人,其實比一般民眾要更清楚形勢,只是為了找口飯吃,不得不做下作的工作,偏偏一味黑人還非常有市場,所以“這屆觀眾不行”“消費者決定市場”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正因為清楚形勢,她們往往不會抹黑劍聖,因為遭到的質疑和反噬會更大,當然,這種情況在心蘭暴露身份後發生了改變,抹黑劍聖或者說抹黑選擇變身的心蘭成了最流行的事。

只有陳琳一如既往,因為一開始她就不是權衡利弊,而是看得更透徹。

憑什麼劍聖要幫助大宋?

都說“大黑似蜜”,要黑一個人就必須比粉絲更瞭解那個人,因為粉絲只需要一個閃光點就粉偶像,而黑子需要把偶像的祖宗十八代都踩一遍,還必須有理有據。

陳琳一開始當然不打算黑,只是在研究的途中,她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上述的疑問。

因為大宋對劍聖一點都不好,至少在司馬棣三顧之前,謝家對他的態度就是給人這麼一個印象。

也許你會說是陳琳不瞭解內幕,但這樣才能客觀,因為她可以從待遇以及別的方面去考慮。

劍聖可不是單純的劍聖,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強的劍聖,九重魔法疊加聞所未聞,一年闖過前無古人……憑他的實力,大可破開禁錮結界,遠走他鄉,逍遙自在,有必要為大宋豁出性命?

就算這裡有著他牽掛的人,一起帶走不就行了嗎?秦朝末期移民的人還少嗎?估計那些離開華夏的人,如今都“不知有楚漢,無論三國”了。

華夏的“死於故土”思想?如果是別人的話,陳琳還比較相信,但劍聖是天醒者,生而知之,從他出道以來的種種舉動就能看出他是打破常規的人,這樣的人會堅守這個思想?

當然,這依舊不能代表什麼,你可以這麼說,但陳琳不是理智到這種程度的人,也不具備這樣的思想,在她看來,之前的證據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

如此一來,劍聖留下來的最好解釋是“高潔”。

這種人陳琳無法理解,也做不到,但能明白他的可貴,同時也清楚這類人的高潔,可能不是永恆的,若是長期受外界諷刺質疑,這一品質便有被腐蝕的可能,所以打從一開始陳琳就沒打算去做干擾劍聖心思的罪人,因為大宋淪陷,吃虧的只會是他們自己。

不過,也因為瞭解,陳琳能理解劍聖做過的事是多麼偉大,而她本質也是個嚮往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隨著時間推移,關注變成了崇拜。

可惜的是,之後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出於糾紛而被她瘋狂抹黑的心蘭,居然就是她崇拜的劍聖。

而更戲劇的是,心蘭突然找到了她。

對於心蘭的問候,陳琳沒有聽進去,至於見到偶像的激動?抱歉,也沒有。

如果是當初,也許她已經震顫得說不出話來,但是現在的話,尤其是她再度花了時間去瞭解心蘭之後,她變得無法動彈了。

她很是清楚,心蘭從本質上還是那個劍聖,這一次她選擇了更艱難的聖女之路,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守護這個國家,但是新的問題來了也可以說是舊的。

這個國家值得心蘭這麼去愛嗎?

到這個時候人們還在給朝廷拖後腿,譁眾取寵者還在操縱民意肆意搗亂的國家,真的值得心蘭這麼付出嗎?

大宋能有心蘭幫忙,真的不是因為單純的幸運?因為心蘭幸運的出生在這個國家?

陳琳覺得自己無法直視心蘭了,她發自內心感到了慚愧。

但如果僅是這樣,她還是可以崇拜心蘭的,只是在坐到電腦那刻,她才發現自己居然依然有黑心蘭的衝動。

太盲目了,如此盲目愛著一個充滿弊病的國家的人,就算再高潔,陳琳也能找到無數黑點,就算不是她自身的,也可以從朝廷本身找到。

都說有距離才有崇拜,陳琳透過不斷的瞭解,抹消了很長一段距離,以至於她在看心蘭,已經沒有當初那種敬畏的心情了。

可是當心蘭走到她身前時,她突然發現自己罵不出口,也黑不出口,同樣也無法感動激動。

這到底是怎樣的感覺?

“我希望你能幫一下這個國家。”

當初威脅她的時候的惡言如同泡影般不復存在,陳琳愣了好一陣,才抬起頭,入目的是心蘭投來的打從心底的信任目光。

“我恐怕……”

“你可以做到的。”

不是把她招安為讚美朝廷的人物,而是讓她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是抹黑朝廷,抹黑你?”

“那不是抹黑,那叫警示、監督,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說得更透徹一點,好讓我們能意識到如何整改。”

陳琳明白了,心蘭還是那個心蘭,還是那個她崇拜的、高潔的劍聖,她們之間的距離也的確沒了,但不是憧憬之心消失了,而是心蘭已經變成了親人一樣的存在。

親近人們,希望人們更好。

為什麼愛這個國家?

愛家人,不需要理由。

而要讓家庭變得更好,則需要所有成員共同努力。

質疑是好事,但質疑並非無腦黑。

所以需要陳琳幫忙,把正確的做法展示給世人。

“我明白了,請交給我!”

陳琳決定在今後把崇敬的物件換成“公正”。

因為這是尊敬偶像的最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