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聖女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3章 離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3章 離心

“我知道他們很弱,但被人虐成這樣也太不應該了吧?”

“永遠不要低估突厥人的下限,哈哈!”

之所以用“戲稱”一詞,原因就是古蒙各國在聽到突厥吃癟的訊息後,非但沒有義憤填膺、感同身受,反而開心地嘲笑起他們來。

原因無他,古蒙向來唯力量論,推崇叢林法則。哪怕是弱國,得以存活下來也是因為背後有大國撐腰,臉面道德之類的東西從來都不在考量範圍之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出了如此大事,肯定要有人去為突厥擦屁股,就在他們以為笑談的時候,突厥已經發來了不下二十封求救信。

“讓魏國去吧,這本來就是他們的事。”

事實上,其他人現在也騰不出手來了。隨著上帝之鞭被攔截住,他們的攻勢也隨之受阻,洛陽的聖女甚至率兵北上殺了一陣,大敗遼國和夏國聯軍,奪回了太原城……為了挽回臉面,蒙古正在準備拿下大宋一座關鍵的城市,從而“威震華夏”。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也和現在的白袍軍無關,這一次,魏國並沒有拒絕,因為有情報指出,突厥餘下的二十萬軍是準備去魏國接收地盤的,完全沒有做好對方反撲的心理準備,而白袍軍彷彿預知到了這一情況,竟然一路馬不停蹄閃電出擊,當夜就襲擊了突厥軍,而為了他們擴大戰果,他們如今正在追擊敵人

“這是出戰的好時機了吧?”

然而,朱永並沒有行動,僅僅派了八柱國一人先行出發。

問他在幹什麼?

……

孝文帝對朱永有些不滿。

先讓友軍消耗北平的力量,隨後以雷厲風行之勢奪取成果……這種程度的無恥並不會讓拓跋宏產生不滿情緒。

問題是進入北平之後朱永的屠殺。

“為什麼要這麼做?”

嚴格來說,朱永只是把那些頑抗分子給徹底排除掉罷了,比之動不動就屠城的其他古蒙將領要好上不止一點點,但拓跋宏不能接受。

“既然我們已經佔領了北平,北平的子民就是我們的大魏的子民,怎麼能對他們痛下殺手!”

朱永誠心接受了教誨,他比別的古蒙將領都更清楚人力對一個國家的作用,而且宋人的素質遠高於古蒙人,如果能馴服他們化為己用,將來一定能對大魏有莫大的幫助。

但前提是能夠“馴服”。

和一心向著正道前進的君主不同,朱永要考慮的還有“成本”問題,以大魏的管理能力和素質水平,當然不會滿足於區區北平一地。重兵把守的確可以解決頑抗分子的作亂,但這是極其沒有效率的應對方法,朱永便沒有採取這種做法。

外界的人總是傳言朱永覬覦皇位,是矇騙了拓跋宏才得到了如此的信任,可就朱永自己來看,他頂多就是和宋國的嶽江紅是一類人。

皇位上的人對國家的發展有幫助,他就追隨,沒有就讓更適合的人來坐……當然,他不避嫌也不介意毛遂自薦。

那些人永遠都不會明白真正的強大是靠實力而不是靠一張嘴,所謂文明,是建立在強大力量之上的精神產物,是支援強大力量的東西。試想下,當初若是沒有傲視世界的實力,美和合縱國又怎樣對全世界進行文化輸出?若是羅馬帝國沒有強大到一統西方,他們的文明又怎會被世人所驚歎?

至於大宋?西方衰落了,極西被魔族侵佔了,透過劍聖的強大武力而統一的大宋,隨之崛起又有何奇怪,學習他們的文明又有何不可?只是,不要以為擁有了先進文明就能強大,那是本末倒置。

在北海王叛國、突厥取代魏國先一步北上的時刻,魏國的君主拓跋宏並不在北平宮殿中,自從他來到北平之後,就沒有一天不到民間去訪問,安撫百姓……朱永不反對適度的政治作秀,但向民眾諂媚就太過了。

無能的人就應該乖乖屈服在強者的腳下,偶爾的“關懷”不過是讓它們老實地把頭埋在地上罷了,為什麼拓跋宏就是不懂。

作為兩朝元老,朱永很清楚拓跋宏完勝先帝,透過“宅心仁厚”的政治作秀,他取得了空前的名望,光憑名望,拓跋宏就足以和朱永分庭抗衡,這是何等了不起的能力。可惜他實在太迷戀於操縱民意了,即使朱永用宋國的司馬世民來做反面教材也無法喚醒他。

“放心,我不會成為他那種人。”

怕就怕,你連那種人都不如。

這話朱永到底沒有說出口,只憑這些不滿就造反,成本太大,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太不合算,他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

所以,他只能讓一個柱國先出動,自己則在等待。

終於,在5月7日事件幾乎過去一週之際,拓跋宏才召見了他。

只不過朱永沒有任何不滿,前面拓跋宏為他濫殺無辜而大發雷霆,這麼快就因為北方的事態緊急而與他冰釋前嫌,帝王的尊嚴何在?因此朱永很是理解拓跋宏冷落他的做法。

而且,在覲見拓跋宏時,他體貼地提出了能展示帝王威嚴的建議。

“需要我去把北海王殿下活捉回來嗎?”

死掉的北海王,遠不如一個活著接受審判向全天下道歉的囚犯有用,考慮到魏國在蒙古國實施大戰略後的責難,即使不請示拓跋宏,朱永也打算這麼做。

然而

“殺掉他,不用留情。”

……

“皇兄,你真的相信古蒙能贏?”

“我能做的,唯有讓古蒙無論輸贏,社會都不至於崩潰。”

真正困擾古蒙的是生產力沒有釋放,經濟沒有發展開去,朱永以為拓跋宏在收攏人心,但誰知道他這些天去拜見了多少留在北平的“能人巧匠”,吃了多少閉門羹呢?

誠然,主要的人才早已撤走,但次一級的也是大魏乃至整個古蒙都求之不得的人才,他必須禮賢下士,用誠意去打動這些視他為敵人的人們。

討論侵略沒有意義,拓跋宏並不能改變這個格局,而且他很清楚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之前他在尋找解決辦法,現在還在尋找解決辦法。

比起思考古蒙和大宋的勝負機率,他要做的是不斷解決古蒙未來將要面對的社會矛盾。

是的,他是魏國的皇帝,但他也是古蒙的屬國汗王,出身如何他無法控制,但他能選擇自己的未來,能夠愛魏國,愛古蒙國。

拓跋明打什麼注意,拓跋宏很清楚,他個人立場是贊同能不戰爭就不開戰的,但既然事已至此,他就沒有立場停下來什麼都不做,也沒有立場什麼都不做讓弟弟逃掉。

所以他下達了殺死拓跋明的命令。

“如果你能逃掉,能最終證明自己的正確,那當然是最好,如果不能……”

拓跋宏把手放在胸前,對天立誓。

“那這個被星辰眷顧的國家,就由我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