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哈佛凌晨五點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成功在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章 成功在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第一節對自己狠一點,才會離成功近一點

對自己狠一點,其實就是挑戰自我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我挑戰就是強迫我們做不太願意做的或者是有可能做不到的事。

人生處處是機遇,也處處是挑戰。人不可能天生就什麼都會,做什麼都能如願,很多時候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一定的高度,必須去做一些自己有可能不會的、不太願意的,做起來會感到難受的事,這就是“挑戰自我”的表現。很多人因為對自己不夠狠,在要做某一件事之前就認定了自己會做不到,故而去嘗試,結果跟成功擦肩而過。要是對自己狠一點,勇於挑戰自我的話,那麼就會拉近與成功的距離。

張楷淳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實踐者。他曾經歷過兩次重大的職業轉折,一次是大學二年級時一次失敗的賭博讓他放棄主攻的醫學專業,轉學統計學和應用數學;另外一次就是9歲時的他放棄了在IT業馳騁17年的業績而轉戰支付卡行業,從一個做兩分鍾自我介紹都會緊張得直冒冷汗的新人到全公司公認的最棒的演講者,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高階地區經理,一步一步走上Visa國際組織亞太區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的寶座。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訣竅是“不能讓自己活得太舒服,要對自己狠一點,不斷地挑戰自我”。

張楷淳本來在美國的IT行業工作了17年多,寫電腦程式才是他的專業。可是9歲時,他毅然攜妻子從美國來到陌生的新加坡轉到支付卡行業,從一個在實驗室埋頭寫程式的工程師,變成一個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的行銷專家。

“有很多人進入一個領域之後,就會一直走下去,這樣就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潛能,生活在一個固定的模式裡。”張凱淳不想讓自己過得太舒服,不想自己固定在一個模式裡走完整個人生,所以他總是對自己很狠,不斷地給自己設定新的具有一定難度的目標,為了實現那些個目標,他努力,他勤奮,他堅持。

張楷淳身上最大的缺點就是“羞澀”,他剛到公司的時候,當著同事的面做一個兩分鍾的自我介紹,他當時汗溼了衣襟。為此,他特意針對自己的這個“軟肋”進行嚴酷的訓練。他強迫自己用兩年時間每天接觸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人群,主動向人打招呼。有人會熱情地回應他,有人會以為他不懷好意匆匆逃走,但不管結果如何,他依然堅持著,他就是用這個方法將自己“羞澀”的缺點給糾正了。他慢慢變得大膽起來,之後在眾人面前自我介紹或者演講的時候再也不冒冷汗,再也不緊張了,反而達到了“侃侃而談”的地步,而後終於成為全公司最棒的演講者,成了Visa國際組織亞太區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的總經理。

有人為了在採購辦公用品時能夠吃點小回扣,故意與不符合自己公司採購條件的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結果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利益,還使自己的聲譽受損。這種得不償失的行為除了因其本人職業操守不嚴謹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自己不夠狠,光看到眼前的小利益,沒為自己的長遠發展著想,一次小失誤就斷送了自己的誠信。如果能對自己狠一點,忍受住這點小小的誘惑,那麼收穫的是不僅是領導和同事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自己無量的前途。對自己狠一點,生活就會對你好一點,失敗就會離你遠一點,而成功則會離你近一些。

延伸閱讀:

北京伊力諾依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史曉燕,是一個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特別狠的女人。

0年前,史曉燕在協和醫院當女護士,在骨科病房注射送藥,工作辛勞她倒是不介意,只是每月只有70元的薪水和6毛錢的夜班補助,這跟她的辛勤勞動付出不成比例。她不想這輩子就這麼寒酸地度過。儘管每天下了班之後已經很累了,但為了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她狠下心來逼迫自己努力看英文書,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

1984年,史曉燕在沒跟家人商量的情況下,從協和醫院停薪留職應聘到一家外企工作。***年她隨先生到新加坡做全職太太,因缺少安全感而自己跑出去掙錢了,先是當導遊,後在新加坡買房賣房,第一次買到紅燈區,第二次買了個地段好的,賣出去賺了8萬新幣。當時她就對自己說:或許自己更適合做貿易。

因她從小就對顏色、藝術感興趣,所以想搞與藝術有關的貿易。可是光有興趣是不夠的,於是她又狠狠地“逼”自己到美國芝加哥惠靈頓學習室內設計,後回國創業,發展傢俱業。她接到的第一單生意高達00萬美元,是為某別墅區幾百套房子提供傢俱。為了做好這樁生意,她不計成本地直接從美國進口傢俱,結果損失慘重。後來她拽著自己手上的一點餘款,在機場高速路旁投資150萬元建起了一座佔地50餘畝的家具廠,起初只是接一些修修改改的活兒,後來漸漸發展成生產傢俱、進口傢俱,並在著名的中糧廣場租下了百餘平方米的賣場,創下了每月零售100萬元的銷售紀錄。之後從中糧出來的史曉燕當機立斷不再進家具城,在光華路花400萬租下了一座破舊的工廠改造成1萬平方米的賣場,開始打造“伊力諾依”,堅持走全方位的“國際化”路線。

對於史曉燕要打造“國際化”路線的伊力諾依傢俱,大家的質疑聲很高,但史曉燕仍然堅持自己的決定,不管工作多麼忙碌,每月都會抽時間出國看世界各國的傢俱展,同時從臺灣高薪聘請資深傢俱設計師到公司工作。史曉燕的“人才”戰略成功地讓伊力諾依的產品脫穎而出,成功地發展成了北京著名的傢俱品牌。

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你對自己狠一點,挖掘得深一點,你的人生閱歷就會豐富一點,人生財富就會豐厚一些。史曉燕正是對自己的“狠”,才使她一步一步地邁向了成功,一步一步地讓自己的事業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

哈佛成功秘籍:

我們要怎樣挑戰自我呢?

第一,儘量努力兌現自己的承諾,對自己的工作任務要盡全力,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第二,儘量將事情做到最好。

第三,不斷反省自己,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對待工作,要多從積極樂觀的方面考慮,認真細致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測試題:

你具有挑戰自我的“野心”嗎?

題目:你喜歡吃什麼型別的漢堡包?

A.牛肉

B.雞肉

C.魚肉

D.豬肉

測試結果:

選A的人對事業具有勃勃雄心,期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並且會尋找各種方法努力達成目標,無不處心積慮地想要向上爬,不斷地挑戰自我,力求個人具有突出的表現,爭取權力高層的注意。

選B的人不期望有什麼出色的表現,本分老實,只求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也不會攀爬搭識有權勢和具有影響力的某些重要人物,但屬於技術型人才,具有鑽研精神,會在技術上不斷地挑戰自我。

選C的人才能不錯,有某些方面的特長,事業上也很兢兢業業,人緣也不錯,不是那種愛露鋒芒的角色。頗有威望,渴望成功,所以會有一些野心。可是卻常常後繼無力,往往只有一時的熱情,沒有辦法對一件事情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故挑戰自我的能力有點弱。

選D的人高估了自我的能力,有點自戀的傾向,認為自己的才能足以領導大家,其實只有七分的能力非要把它說成是十分的。自我感覺相當良好,沉不住氣,這會讓人感到不滿,根本無法服眾。需要多些挑戰自我的精神,證明自己的能力才能服眾。

成功到底有沒有秘訣?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人成功是因為堅持不懈,有人成功是勇於挑戰自我,有人成功是因為抓住機遇,有人成功卻是因為有膽識有魄力!

第二節成功沒有秘訣,膽識不可或缺

成功到底有沒有秘訣?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有人成功是因為堅持不懈,有人成功是勇於挑戰自我,有人成功是因為抓住機遇,有人成功卻是因為有膽識有魄力!

膽識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資源,是一種敢想敢幹、敢闖敢冒險的英雄氣概,也是一種氣吞山河、大智大勇的人生氣概。

當今世界已然進入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對於財富,已不再是單純用土地、工廠、勞力等有形的資產來衡量了,而是以資訊、知識、智慧等無形的資產來衡量。這些無形的資產看不見摸不著,所以風險會更高。人們在做這些無形資產投資時,心裡會更沒底。因此要想在這些領域獲得成功,一定要有膽識有魄力!

“索羅斯投資黃金,正因為他投資黃金,所以大家都認為應該投資黃金,於是黃金價格上漲;索羅斯寫文章質疑德國馬克的價值,於是馬克匯價下跌;索羅斯投資倫敦的房地產,那裡房產價格頹勢在一夜之間得以扭轉。”這是一位記者在採訪索羅斯之後對他做出的評價。

身為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喬治·索羅斯號稱“金融天才”,從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以平均每年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他的一句話就可以使某種商品或貨幣的交易行情突變,使市場的價格隨著他的言論上升或是下跌。為什麼他會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左右著世界金融市場呢?因為他有過人的膽識和魄力。

喬治·索羅斯190年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一個中上等級的猶太人家庭。童年時期的索羅斯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過得非常幸福。但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宣告結束,他們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活。這給索羅斯上了一趟終生難忘的課:生活是需要冒險的,但是又不能冒毀滅性的危險。

1947年,17歲的索羅斯去倫敦求發展,可是他到了倫敦之後,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維持生計,過著最底層的生活。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他進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想以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倫敦經濟學院求學期間,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鼓勵他嚴肅地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並儘可能地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為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年從倫敦經濟學院學成畢業後,索羅斯去推銷手袋,但是不怎麼成功,他就開始尋找新的商機,發現參與投資業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於是他給城裡的各家投資銀行發了一封自薦信,最後Siflger&Friedlandr公司聘他做見習生,從此,他的金融生涯開始了。

索羅斯身上一直都具有“冒險”精神,因他的膽識過人,很快就成為了這家公司的交易員從事黃金和股票的套利交易,但是結果還是不如他意,沒有讓他賺到很多錢,他不想如此簡簡單單地過下去,於是做出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選擇:到紐約去淘金。

索羅斯帶著他的全部積蓄5000美元來到紐約進F·M·梅葉公司當一名套利交易員,並且從事歐洲證券的分析,為美國的金融機構提供諮詢。1960年,索羅斯經過分析研究發現,由於德國安聯保險公司的股票和房地產投資價格上漲,其股票售價與資產價值相比大打折扣,他便建議人們購買安聯公司的股票。摩根擔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接受了索羅斯的建議,結果真如索羅斯所料,安聯公司的股票價值翻了倍,他因此名聲大振。之後,索羅斯一路“冒險”,一路高升,將他的膽識和魄力完完全全地用在金融投資分析領域,不斷地創造新的業績。

1995年,波倫亞大學將最高榮譽──LaureaHonorisCausa授予給他,以表彰他為促進世界各地的開放社會所做的努力。

索羅斯所從事的行業,不僅需要宏觀的分析,從宏觀的角度把握全球不同金融市場的動態,還需要透過對全球局勢的瞭解來大膽地判斷各種金融和政治事件將會對全球各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這種“大膽判斷”的膽識的,索羅斯有,所以他成功了。

延伸閱讀:

李澤楷,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次子,香港電訊盈科主席,被稱為“小超人”。李澤楷事業成功的第一步是1991年用5億港幣建立了擁有500萬家庭用戶、向50多個國家傳送的香港衛視。199年,他將香港衛視轉賣,獲利4億美元,並用此資金建立了盈科集團。該集團在新加坡上市之後改名為盈科拓展,業務包括地產、酒店及保險。

為了促進香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李澤楷提出“香港矽谷”即數碼港的設想,想要在軟件開發上有所發展,為今後經濟的發展提供便利和優勢。他的這一設想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將“數碼港”的專案發展權批給了他,使他的事業出現了新的騰飛點。

後來,他又策劃以小博大,與新加坡電訊爭購香港電訊而一舉成功,在電訊企業建立了一個新的王國,造就了香港經濟界的一大奇蹟,他自己也成為全球企業界的風雲人物。

有人問李澤楷成功的秘訣,他說:“創業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是成功的關鍵。”縱觀他所做出的一系列商業成就,不難發現,他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投資,都具有很大的風險,但是他依然毫不畏懼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膽識,有謀略,所以才能成為香港最富傳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

其實,成功真的沒有什麼秘訣,但是卻有條件。只要你有膽識,有謀略,有遠見,有智慧,就一定不會失敗。

哈佛成功秘籍:

如何成功塑造膽識呢?

1.培養堅強的意志

.制訂一個敢拼敢贏的目標

.堅持不懈地為自己“充電”

4.勇於超越自我

5.做一個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的人

6.自我加壓,增強緊迫感

7.敢於直面危機

8.立足當前,從現在做起.

測試題:

你有膽識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嗎?

題目:忽然間,有個不熟悉的人對你百般討好,你會怎麼做?

A.不拒絕,但心有戒備,認為對方必有所圖。

B.平常心與對方交往。

C.認為自己有人緣,開心。

D.馬上拒絕,不給對方機會。

測試結果:

選A的人很有戒心,對陌生的人自我防衛系統會自動開啟,靜待對方的攻勢。因為具有這樣謹慎的態度,所以人際關係四平八穩,就算有敵人要暗算你,也不容易。你沉著、冷靜,有一定的膽識。

選B的人是那種寧願自己生悶氣也不輕易說出來的人,不算有膽識,不過是有點固執而已,一旦心意已決,不管什麼人也勸不動。

選C的人自我意識強,只為自己著想,很容易被人抓住弱點,有所企圖地接近。只要對方對你稍微殷勤一點,對你說點好話,你就會陷入自己的期待中,認為自己真的是很受歡迎的人,那麼心房就自動開啟。接下來自然就只能乖乖地任人擺佈了。這類人不能算是有膽識,反而是有些懦弱。

選D的人很有戒心,很謹慎,知道對方有所圖即刻不予人機會,常常會因此而得罪人。這類人雖說有膽識,但是有些時候處事要稍微“圓滑”一些,過於死板只會令人討厭。

如果你是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話,那麼你的人生劇集裡就會充滿歡聲笑語,成功會被你的快樂所吸引而多加眷顧你。但是如果你以悲觀失望的情緒去面對生活的話,那麼你的這部人生劇集就是個大悲劇,成功也會被你悲觀失望的情緒給嚇跑。

第三節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古語有云:“不成功便成仁。”人們要去做一件很危險的事時,要是不成功的話,即使不被捕也沒臉見人了,故出發前總會說這句話以來表示自己誓死要獲得成功的決心。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出發做一件勝算很低的事時又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既要成功也要成仁!”意思是,既要擁抱成功,也要勇於承認失敗,要用一個好的心態面對這一切。

有人說,生活是一杯白開水,你放點鹽,它就是淡的,你加點糖,它就是苦的,生活的質量往往是靠人的心情去調節的。人生如戲,有喜、有悲、有愁、有哭,自己就是導演,如何將這些不同的感覺融入你的人生劇集,取決於你的心態。

如果你是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話,那麼你的人生劇集裡就會充滿歡聲笑語,成功會被你的快樂所吸引而多加眷顧你。但是如果你以悲觀失望的情緒去面對生活的話,那麼你的這部人生劇集就是個大悲劇,成功也會被你悲觀失望的情緒給嚇跑。

好心態,指的是一個人的心情愉快,對待任何事內心總能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簡單來說,好心態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能助你踏上成功的階梯。

美國的萊特兄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的設計師,他們為開創現代航空事業做出了不巧的貢獻。

哥哥威爾伯·萊特出生於1867年,弟弟奧維爾·萊特出生於1871年。相差4歲的兩兄弟從小就對機械設計和維修感興趣,他們常常坐在一起思考問題,一起討論某一個機械的結構,或者一起去看工匠們修理機器。他們的小手很靈巧,常常做出一些有創新意義的小玩具,如會自由轉彎的雪橇等等。

一天,出差歸來的爸爸給萊特兄弟帶回來了一件小禮物:一個會飛的蝴蝶玩具。當爸爸輕輕地給玩具上了上勁之後,小東西便在空中飛舞了起來。兄弟倆樂呵呵地追著這個會飛的小蝴蝶玩。可是,它好像飛得不夠遠,不夠高。不知是哥哥還是弟弟首先指出了它的這個缺點。於是,他們仿造這個玩具的模樣做了幾個更大一些的蝴蝶玩具,有的能夠飛過樹梢,有的飛了幾十米遠。不過有一個尺寸更大的仿製品卻怎麼也飛不高飛不遠,兩兄弟看著自己辛勤勞動的結果失敗了,心裡難過極了。可是哥哥說,沒關係,一個沒做好,咱們可以做另一個。我就不信,我們做不出一個飛得又高又遠的玩具蝴蝶!哥哥的好心態影響了弟弟,使弟弟也重拾了信心和勇氣。兩兄弟總結這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最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製造飛機!此後的日子,兩兄弟翻閱各種參考書,飽讀各種航空知識,一直在為這個夢想所努力,

1900年10月,他們造出了第一架滑翔機,可是試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架飛機只能勉強升空,而且還很不穩定。這又讓兄弟倆失望了。兄弟倆彼此會意地點點頭,似乎在說,一次的失敗不代表永遠的失敗,這次不行,下次一定行!於是,兩兄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進行新的研究和探索。

經過認真的分析,萊特兄弟找到了原因,原來他們所沿用的前人的資料有理論上的錯誤。於是他們又製造了一個風洞以便透過實驗修正資料而設計飛機。這個風洞僅僅是一個6尺長每邊1寸寬的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風機以一定的速度向裡吹氣,這與現代的高速風洞相比是多麼的簡陋啊!但是正是這個小小的輔助工具讓萊特兄弟得出了許多新的結論。在這些結論的支援下,萊特兄弟設計出的第三架滑翔機終於獲得了成功,其無論是在強風中還是微風下都能安全而平穩地飛行。然而,這架滑翔機還是有缺點,在空中飛的時間過短。萊特兄弟想,要是給它加裝動力並帶上足夠的燃料,它是不是就可以自由地飛翔和起落了呢?

在這個想法的指引下,兄弟倆又開始了動力飛機的研製。經過多日廢寢忘食的研究和設計,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效能優良的發動機和高效率的螺旋槳,並成功地把各個部件組裝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飛行者一號。

“飛行者一號”於190年1月17日試飛,雖然成功飛起了,但是卻被突然刮來的狂風掀翻了,飛機嚴重損壞,不過它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人類動力航空史的帷幕拉開了。

然而,“飛行者一號”和萊特兄弟的成功並沒有得到美國政府和公眾的重視與承認。這個打擊給萊特兄弟來說才是致命的。這個時候,好心態再一次給兩人帶來了希望和鬥志,使他們暫時把這些不利的訊息拋諸腦後,繼續深入研製飛行者二號、三號。1905年10月5日,“飛行者三號”進行了一次時間最長的試飛,飛了8.6千米,留空時間長達8分鐘。這說明萊特兄弟研製的飛機已經能夠好地解決平衡和操縱問題了。

到了1906年,萊特兄弟在美國的飛機專利申請才最終得到承認。

是好心態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好心態助他們踏上成功的階梯。若他們不一直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好心態的話,飛行者一號、二號、三號就不會相繼出現,他們就不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的設計師。

延伸閱讀:

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了。

牛根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牛根生主管的各個事業部。除了業績,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望並不比鄭俊懷差。難道說鄭俊懷怕牛根生“功高蓋主”而要辭退他?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鄭俊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資源讓伊利超常規成長。兩人因意見相左而分道揚鑣了。

鄭俊懷免了牛根生的職,讓他離開呼和浩特去外面學習至少兩年。當時牛根生很痛苦,跟伊利風雨同舟16年啊,突然要離開,心裡很不舍。不過再待下去也沒多大意思了,與其做垂死掙扎,不如大方地抬起頭離開。未來的日子還是要過的,且要過得比在伊利好!就這樣,牛根生帶著一股傲氣和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來到北京大學讀書,整天騎著一輛破腳踏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

然而,在北大的日子,他過得並不容易,因為周圍都是18歲左右的同學,而他是一個將近40歲的“老頭”,每天不知道會收到多少驚訝的目光。幸好他心態好,無視這一切的存在,好好看書,好好學習。他就是利用那段時間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聽了很多經濟學家的課,這為他後來創“蒙牛王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老天爺不知道是眷顧他還是捉弄他,先前跟他一起在伊利打拼的兄弟們紛紛被免職,他們都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新創一番事業。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當時的困境,再想一想兄弟們的困境,他決定再打造一個伊利!最後幾個兄弟商量之後,決定取名為蒙牛。

1999年1月,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100萬。這100萬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變賣伊利股票的錢。牛根生成立了蒙牛公司的訊息一傳開,那些還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向他投奔而去,儘管當時的蒙牛正面臨著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的“三無”環境,根本看不到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大家都信任牛根生,都義無反顧地加入蒙牛的團隊,跟他一起創業。

就這樣,在老部下的支援下,蒙牛公司開始慢慢發展起來,如今已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

牛根生這一生,大起過,也大落過。這一路走來,是“好心態”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一路助他化解各種悲觀失望的情緒,幫助他攻克各種難關,這才使他攀爬上成功的階梯,成為一代乳業的巨頭。

哈佛成功秘籍:

如何擁有好心態呢?

首先,要學會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快樂的秘訣,惟有自信才能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想辦法戰勝困難與挫折。

其次,要學會調節。生活是千變萬化的,任何小事都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只有學會自我調節,才不會被壞心情牽著鼻子走。

第三,要學會寬容。心胸狹窄的人只關注自己,易生悶氣;胸懷寬廣的人,快樂自然會伴隨。

哈佛考考你:

按規則辦事

題目:由於人事關系複雜,某工廠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都會有一個適合特定情況的規則。其中,有一個時期的規則是這樣的:(1)如果A來上班,B必須休息,除非E不出工。若E不出工,B必須出工,而C必須休息。()A和C不能同天出工或同天休息。()如果E來幹活,D必須休息。(4)如果B休息,E必須出工,除非C來上班。若C來上班,E必須休息,而D必須來幹活。為了群眾需要,該工廠的生產必須打破常規,一週七天都要進行,因此得做出一個安排,使七天之中每天都有一批工人來上班。按照上述規則,七天中誰什麼時候來上班、誰什麼時候休息呢?

答案:七天上班時間安排如下:週一AE上班、週二ABD上班、週三AB上班、週四CD上班、週五BCE上班、週六BCD上班、週日BC上班,其餘的休息。

很多人都認為,失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經受不了失敗的打擊而從此一蹶不振,荒廢掉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如果他們能夠那麼想: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何來成功?其實失敗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只要他們能夠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再接再厲的話,將來必然能夠獲得成功。

第四節失敗了又怎樣

每一個人都想獲得成功,但是成功卻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的人吃了很多苦,受過很多磨難才獲得成功;有的人一直在失敗,但是一直都在努力,最終才獲得成功。

很多人都認為,失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經受不了失敗的打擊而從此一蹶不振,荒廢掉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如果他們能夠那麼想: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何來成功?其實失敗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只要他們能夠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再接再厲的話,將來必然能夠獲得成功。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作者J·K·羅琳在008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所作的演講中講道,她二十歲之前,最害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失敗。大學畢業七年後,她的失敗幾乎到了一個無法承受的地步:婚姻破裂、失業而且還是單身母親。J·K·羅琳認為自己當時是除了流浪漢之外所有英國人中最窮的一個。她承認自己失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可是,她卻不認為失敗是痛苦的,反而覺得“失敗是有趣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J·K·羅琳大學主修的是法語,但是她卻熱愛英國文學。畢業後她前往葡萄牙發展,和當地的一位記者墜入情網,步入婚姻殿堂,然後有了孩子,可惜兩人很快便離婚了。羅琳在離婚之後帶著個月大的女兒潔西卡回到了英國,棲身於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的小公寓裡。因找不到工作,只能靠微薄的失業救擠金養活自己和女兒。

“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的黑暗歲月,我不知道它是否代表童話故事裡需要歷經的磨難,更不知道自己還要在黑暗中走多久。很長一段時間裡,前面留給我的只是希望,而不是現實。”羅琳樂觀地認為,自己還活著,有個女兒,有一臺舊打字機和一個很大的想法,這就是她的所有財富。她要利用這筆財富讓自己好好活下去,好好尋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氣。

一次偶然的機會,羅琳在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上,看到一個瘦弱的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她微笑。這一幕使他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她將這位小巫師幻想成為她小說中的男主角哈利·波特。回到家之後她立刻開始動筆,在又小又冷的屋子裡寫啊寫,有時還到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裡把構思好的故事寫在小紙片上,而女兒就在桌邊的小推車裡睡覺陪著她。

《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經布魯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銷售量與日俱增,好評如潮,還一舉摘下了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以及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趁著這股“東風”,羅琳繼續創作《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等六部作品,使“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紅遍了全世界,同時也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締造了當代出版界的銷售神話,羅琳憑此成功躋身於暢銷女作家的行列,也憑此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她的成功,得益於她正確地對待失敗,並從失敗中汲取了教訓,勇於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拋開“失敗”對她帶來的負面影響。

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能帶給人奮發向上的動力,能啟發人們逐步向成功的方向邁進。“失敗乃成功之母”,這不僅是一句勵志格言,更是人們行動的指南。只有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才能品嚐到成功的果實。

延伸閱讀: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小說家儒勒·加布裡埃爾·凡爾納的處女作《氣球上的五星期》連投16家出版社都被拒出版。186年秋,凡爾納經布列塔尼作家佈雷阿的引見,結識了出版商埃澤爾,凡爾納給埃澤爾投了《英格蘭和蘇格蘭旅行記》和《空中旅行》兩部手稿,埃澤爾卻拒絕出版《英格蘭和蘇格蘭旅行記》,並且認為《空中旅行》要出版的話,凡爾納必須得作一定的修改。凡爾納沒辦法,只好接受埃澤爾的要求修改《空中旅行》。186年1月1日,《空中旅行》更名為《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僅一年的時間就售出了000冊。

《氣球上的五星期》的出版發行,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凡爾納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財富,這奠定了他與埃澤爾以及其子小埃澤爾長達40年的合作基礎。當時埃澤爾拒絕出版的《英格蘭和蘇格拉旅行記》也於19世紀末得以出版問世。

凡爾納就是在經歷了16次失敗之後才終於在第17次努力中獲得的成功。或許前一兩次失敗我們人人都可以承受得起,但是三五次之後呢?十次十幾次呢?有多少人會像凡爾納那樣一直堅持17次呢?

其實凡爾納在收到第16家的退稿資訊之時,曾氣呼呼地把手稿往火裡扔� �他當時想燒掉一了百了,不想讓自己再經歷更多次的打擊了。可是他的太太並不支援他“自暴自棄”的行為,及時將這份手稿從火裡搶救了出來,這才使之有機會碰到第17家出版社。

失敗真的那麼可怕嗎?面對失敗,逃避就能解決問題了嗎?有人說,遇到失敗就放棄,不敢去面對,那是懦夫的行為!誰都不想做個懦夫吧?不想做懦夫,那就只能成為強者,強者在面對失敗時,是不妥協、不退縮、不逃避的!

哈佛成功秘籍:

大大小小的失敗將時刻伴隨在我們左右,只有敢於和善於直面人生中的這些失敗,才能不斷地奮進,不斷地拼搏而最終獲得成功。

1.要正確認識失敗,正確看待失敗和成功的關係。

.冷靜且客觀地分析失敗產生的原因。

.積極尋求戰勝失敗的方法。如熱愛生活、鍛鍊意志力、重建目標系統、做好成敗兩手準備等。

測試題:

你的失敗感來自哪裡?

題目:當你開啟家門正要外出散步時,突然撞到某人而跌倒,對方會是怎樣的人呢?

A.鄰居的小姐。

B.送報的先生。

C.工地的工人。

D.附近某個頑固的老頭。

E.跟潮流的人。

測試結果:

選A的人在和異ing交往過程中會有失敗感,因為自己不善言辭,與異ing交談會有羞澀感。

選B的人在課業或知識領域有著某種程度的失敗感,是個不願用功的學生或不積極吸收新知識的上班族。

選C的人總覺得自己的體力不如人,在身體上常有失敗感,故要格外地關注自己的健康。

選D的人是個反權威和反道德的人,在道德感上一直受著很大的壓力,其失敗感也來自於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選E的人在身體或心理上漸漸步入了中年,失敗感源於跟不上時代潮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