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幼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處理朝政(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5章 處理朝政(三)

這種報喜不報憂的事情,不僅在武將身上體現的淋淋盡致,在文臣體系當中,同樣是小伎倆不斷。

各地衙門人員,最害怕的就是各種災難,因為治下發生災難,顯得他們治理無能。所以如果能夠壓下去,他們都是儘量的壓下去。

但是他們也不能不報,畢竟一些大事,他們不上報的話,還有其他的人會上報,以及一些其他的渠道傳入京都。

所以他們就會儘量的採用保守方式上報,因此在檢視奏章的時候,就需要依靠經驗分析處理了。

像什麼境內出現小夥匪患,騷擾鄉野之類的。這就說明匪患已經成氣候了。當地衙門雖然不害怕,但是也無法剿滅了。

不然的話,他們奏摺應該寫出現一夥強匪,最終在縣令英明的指揮下,以及縣尉英勇的戰鬥下給撲滅了。

沒錯,他們撲滅的都是強匪。而那些小股匪患卻無法撲滅。

所以這樣的奏章,都需要反著看才可以。

周易自己也算是長見識了,也多虧了張瑞鴻見多識廣,不然的話,這種種手段,還真的讓人防不勝防。

而且能夠讓張瑞鴻記憶猶新,還在這裡特別提出來,顯然這種奏摺不是一次兩次了。

地方官員想要刷政績不太容易,畢竟不像邊軍,時不時上報一場戰鬥。不管起沒有死人,只要異族人數超過十幾二十人靠近,他們就敢上報異族來攻,他們防守成功。

所以地方官員想要刷政績,依靠的都是強大的想象力。

兩夥村落械鬥,他們就能報成農民造反,被他們鎮壓成功。也因為造反的罪過很大,又時不時被地方官員掛在嘴上,所以百姓對於造反,還是非常畏懼的。

除此之外,出現了一個什麼天象,也都會被說成祥瑞,出現了一個什麼怪誕的生物,就會被稱作神獸。

然而這些神獸要運到京都的時候,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要麼是飛天離開了,要麼就是已經死了,反正朝廷是看不到的。

這就是各地的報喜不報憂,這種風氣張瑞鴻也試著改變過,但是卻沒能成功。因為這動了所有士階層的利益。

就算是皇帝想要動都很難,就不要說他這個國相了。

造成這種原因的,還是因為皇帝。因為皇帝的喜怒無常,好大喜功的原因。大家為了迎合聖上,所以只能撿好聽的彙報。

因為撿好聽的彙報,皇帝一高興,說不定就可以升官發財。但是報壞消息,皇上就有可能雷霆震怒,直接就是抄家砍頭的結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一來二去的,誰還敢彙報不好聽的。

所以根結還在皇帝身上,上行下效的結果。

“除了報喜不報憂之外,各地官員向朝廷要東西,卻都毫不手軟。

為此,各地出現了很多吃空餉的現象。這一點也很難杜絕。

尤其是在天災面前,各地喜歡誇大受災的情況。從而騙取朝廷的賑災銀。”

對於人禍的話,地方官員都是報喜不報憂,能夠鎮壓下去的,那就一律鎮壓。不能鎮壓下去的,才往好了的方面說。

但是像旱災,水災之類的。這些無法控制,他們就誇大其詞,誇大百姓的受災情況,從而讓朝廷出更多的錢。

還有吃空餉的問題,就連京都的禁衛軍都吃空餉,更不要說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了,那裡吃空餉更加的嚴重。

除此之外,就是官商勾結。

地方官員為了管理的方便,都會和當地的富商或者地主貴族勾結,就是為了讓地方支援他的管理。

因此,他就要預留出一些小官小吏的職位,給那些富商或者世家。

從而就出現了不少軍戶之類的,讓整個體系更加的龐大的臃腫。

例如那些守衛之類的,一般都是家傳的。就算家裡沒有人繼續當兵了,依舊掛著一個名額,但是只要有名額在,那麼就有軍餉拿,這也是吃空餉的一種方式,比那種直接虛擬構出來的名字要高階一點。

每個縣城,除了縣老爺之外,還有六役小吏。流水的縣老爺,鐵打的衙役。

因為這些小吏都不是一般人能當的。雖然官職不大,但是權利卻不小,而且還都是香餑餑。

畢竟有句話叫做縣官不如現管,這都是油水很多的小吏。

像收稅,考核,守衛武器更新,入城稅,人頭稅等等,都是這些小吏負責。只要一部分交上去,其他的都可以吃獨食。

有句話叫水至清則無魚,只要不是太過分,朝廷同樣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在處理奏摺的時候,同樣需要注意。反正大家預設的潛規則,實在是太多了。周易以前沒有感受到,而且他也沒有處理過多少奏摺。

現如今聽了張瑞鴻的講解,怎麼感覺這整個朝廷是如此的腐敗不堪,怪不得連一點天災人禍都沒有抵抗能力。

只要一有天災人禍誕生,各地很快就會出現盜匪起義之類的,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百姓得不到處理,或者因為地方官員的鎮壓,朝廷根本就不清楚情況,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奏摺上面的貓膩其實很多,簡直是數不勝數。

想要處理奏摺,不僅要辨別奏摺的真假,同時還要防止官官相護,這也是奏摺的一大難題。

陛下能夠看到的奏摺,有很多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到陛下手中的。

有的是為了對付自己的對頭,故意放一些奏摺上來。還有的為了庇護一些人,故意把奏摺給扣下了,這都是有可能的。

畢竟陛下日理萬機,很難關注到這些。”

張瑞鴻有點痛心疾首,畢竟官員不是單獨的個體,在不知不覺間,總喜歡結黨營私。尤其是統治時間長的王朝,結黨營私更加的厲害。

張瑞鴻在位期間,主要精力就放在了這上面。他雖然也是結黨營私,但是不太嚴重,更多的是對付這種結黨營私。

想一下,所有的官員不把精力放在為人民服務上面,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對付別人,如何不讓別人對付上面,這樣的效率能行嗎?

他也不算什麼結黨營私,可能只能算結黨,並不能算作營私。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也不會得到那麼多百姓的稱頌了。

而且他落得現在這個處境,也沒有人出頭為他說話。就因為他沒有融入那些人當中,大家巴不得他倒黴,怎麼可能還對他進行挽留。

以他國相的身份,他要是這麼做的話,不說整個朝廷,恐怕有半個朝廷都是他的學生舊交之類的。即使退下來了,也不會這麼乾淨,肯定也是富甲一方的存在。

然而現如今兩袖清風,在離開的時候,還要被人追殺。可見混的是多麼的慘。

這也沒有辦法,內部結黨營私的事情屢見不鮮,朝廷也是嚴厲打擊這種拉幫結派的行為,畢竟拉幫結派影響了社會的公平,也危害了皇帝的統治。

但這不是說對付就能對付的,就像閹黨之類的,文官派系,武將派系,這都是拉幫結派的體現。

為了推薦自己人,打壓其他的人。整個朝堂朝會期間,大部分都是互相推諉。朝會是用來處理天下政務的地方,最後卻變成了互相攻擊對手的地方。

少了還沒有什麼,天天這樣的話,再精明的皇帝,也變得不喜歡朝會起來,也怪不得那些皇帝,開始的時候還能勤政愛民,時間長了,最終都變成了不理朝政的昏君。

當然,張瑞鴻不敢直接這樣對先皇說。可是現在的周易不同,他才能說的沒有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