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幼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9章 孤獨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9章 孤獨園

來京都的時候人少,而且還都是身強體壯的軍士,以及代步的馬車,速度還算快的。可是在回去的時候,卻是一條長兩公裡的大隊伍。

速度也被拖到最慢,比一般的軍隊行軍還要慢。畢竟這個隊伍當中,有一半的老人孩子,速度就算是想要加快也不容易。

魏宏在前面帶路,趙海清負責壓陣。因為都是將軍的原因,他們兩個是有馬匹的。

譚雲同雖然也是衛將軍,此時卻給周易駕車,成為了一名馬伕。其他的馬匹,都用來拉那些裝備,以及糧食了,因此也就失去了代步的工具。

這還是因為難民互相照料,不然一些人還真的趕不上。畢竟七八歲甚至還小的孩子都有,還能怎麼辦。

周易的身體素質雖然不錯,但是他也只有十歲而已,他不可能說為了收買人心,要和這些人徒步吧,那樣的話,更會拖慢整個隊伍。

路上也遇到一些村鎮,不過都殘破不堪,一幅荒涼的畫面。不知道這次戰亂所造成的災難,什麼時候才能夠結束。

“陛下,恐怕我們那裡,根本就住不下這麼多人。”

青玉小聲地說道。實在是太無聊了,青玉沒話找話的和他聊天。

已經過去了兩天的時間,也只走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路,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關鍵是這麼多人,大部分都要先養著。明年開春之前,估計沒有多少人可以用上了,這需要很大一筆糧食。

此時周易也在思考著,應該如何處理比較好。實在不行的話,大不了大規模的推行孤獨園,把他們集中起來管理,同時也組織他們進行一些勞作之類的。

所謂的孤獨園,並不是周易一時興起想到的,而是有很久的歷史了,類似於現在的孤兒院和養老院的合體。

這算是一種官營的非盈利機構,一般都是朝廷出錢,在各縣一級別建造的救助站,收納孤兒和年邁的老人。

太祖初期也使用過,因為當時戰亂,很多百姓失去了親人,從而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為了盡快恢復社會生機,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廣。

開始的時候,為國家穩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負擔越來越重,最後越來越名存實亡了。

孤指失去父母親人的孤兒,一般是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才能夠進孤獨園。超過了十四歲,算是已經能夠自食其力了,就會被趕出來。不管你是要飯還是別的。

當然,你也可以不離開,成為孤獨園的一份子。就是照顧裡面的人,而且國家還給你分田。

獨指失去了老伴,或者說沒有老伴,也沒有子女的獨居老人,年齡必須達到六十歲,然後才能進入孤獨園。

並不是說誰都能進的,指標非常的嚴格。孤兒家裡有伯伯,叔叔之類的親人,都不算孤兒,即使捱打捱罵,也不允許進入孤獨園,必須跟跟親人生活。

老人同樣如此,開始的時候收人還比較寬。後來只要有兄弟,兄弟有子女的,也不允許進入孤獨園。

隨著戰爭結束,人們安居樂業之後,孤獨園的開資沒有減少,反而不停的增加。這都由朝廷負擔,可沒有民間捐獻的說法。

再加上官員的腐敗,層層剋扣之下,成為了地方問朝廷伸手要錢的理由。

負擔不起的朝廷,只能夠給孤獨園劃分土地,讓孤獨園也進行適當的勞作,並且是永久免稅,希望孤獨園能夠自產自足,減輕朝廷的壓力。

各地官府和貴族,就像是聞到了腥味的貓一樣。開始暗地裡勾結,買賣孤獨園的田地,畢竟這些田地都是免稅的。

結果沒多久,各地孤獨園名下的田地都被瓜分完了,而孤獨園一沒有朝廷的資金,二沒有了田地的產出,沒過多久就紛紛倒閉了,徹底的名存實亡。

而且各地官府,還有理有據。說是那些田地,都分給了孤獨園走出來的那些孤兒,畢竟不能看著孤兒餓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久而久之,孤獨園就被人給徹底的遺忘了。

畢竟皇上最喜歡聽得是什麼,自然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沒有人去說這件事,大家最常見的奏章就是國泰民安。

既然國泰民安了,那麼孤獨園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誰還去記得孤獨園,皇上不出京城,百姓見不到皇上。

負責兩者之間溝通的官員,一個個又中飽私囊,報喜不報憂,所以就粉飾出來了一個太平盛世給皇上。

可是歷朝歷代的盛世,依舊有無數的乞丐,被所有人給遺忘了。

這樣粉飾出來的太平盛世,註定不能長久。就像老皇帝那樣,一直以為還是大乾盛世,結果被起義軍差點打到中都了,竟然才發現禁衛軍竟然不堪一用。

要知道,禁衛軍可一直是皇帝的依仗,一直號稱是精銳中的精銳,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伙食,都是最好的,結果卻成了那樣。

當然,周易看過以前的奏章記錄,也不是沒有大臣良心發現,把真實的情況報上去。為此,一般朝廷都會派欽差檢視一番。

而這個欽差都是太監,一些只認錢不認人的斷子絕孫貨色。

畢竟皇帝最信任的,還是那些近臣,不然也不會出現黃千歲這種宦官。

這些近臣收了錢之後,回來的報告都是百姓安居樂業,已經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時代。

城中無一殘疾或者乞討者,真可謂太平盛世也。

皇上聽了這樣的結果,自然非常的高興。至於那些上奏的人可就慘了,他們沽名釣譽,用孤獨園來騙取朝廷錢財,自然要被狠狠地懲罰。

大乾朝廷有記載的有七人上奏,其中五名被降職或者罷官,兩名因為上奏這事被殺。朝廷腐敗到了這個地步,如何不會被滅亡。

尤其是最後死去的那位,直接被滿門抄斬。

傳言那位上奏之後,同樣來了欽差檢視。而且說的好好的,會如實稟告給朝廷。可是回到京都沒多久,就有訊息傳來。

說那位官員私賣孤獨園私田,騙取朝廷的錢財,甚至意圖賄賂欽差,最後被聖旨罷官。

原本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一開始並沒有殺死他。只是罷官而已,結果這位官員太正直了,在接聖旨的時候,就說了一句:皇上糊塗啊!

就因為這句話,給這位官員招來了抄家滅族的大禍。

接著就是有人上奏,說他私下裡收受賄賂,並且對朝廷不尊重,因為那句話,還被人告上了辱罵皇上,對君上不敬,構成欺君之罪等等。

結果沒過兩天,他一家老小十幾口人,全部被下旨殺死。

而當時負責抄家的軍士,在這位官員的家裡,僅僅找到了三十三兩銀子,還都是拼湊起來的,連一百兩都不到,家裡的衣服,除了官袍以外,所有的衣服都有補丁。

和那些貴族動輒百萬的花銷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因為這事是一百多年前發生的,那時候大乾依舊底蘊深厚,翰林院以及記載奏章之類的,都算是沒有油水的職位,這些人一般都只愛名,所以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

就連皇帝都沒有辦法去改寫這些東西,除非他真的舉起屠刀殺死一批文官。而古往今來,殺文官也是皇帝最忌諱的。

因為文官好像有這麼一個傳統,你殺他就是幫他揚名,他們巴不得被昏君之類的殺死,然後名傳天下。

說白了就是越殺越火的型別,而殺文官的皇帝,總是會背上千古罵名。就因為這個忌憚,才讓一部分文官肆無忌憚記錄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