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從解脫勝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困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困局

解脫勝給出的實力判定,大致沒有超出吳青的預料,不值得再做評價。

新天地戲樓前車來人往的路上,三名鹽警時不時抬頭看著戲樓的匾額。

羅盤上的指標搖晃了一下,又停歇,搖晃的那一小段時間,明明白白地指出了新天地戲樓裡的異樣。

案子既然出現,就將其解決掉即可。但現在三名鹽警,在吳青先前一番話之後都是心知肚明,他們現在辦差,已經不是侷限在了案子本身上。

怎樣辦案子動靜最小,才是他們此刻在考量的事情。

且不說已經在此處巡街許久的曾闊師徒二人,承繼了原主記憶的吳青,對著新天地戲樓,也有自己的瞭解。

三十年的老戲樓,這種年份的戲樓如果不是在苦苦支撐,就是座無虛席。新天地戲樓屬於後者,民國二年從“新達”的匾換成了管春武親筆提書的“新天地”後,新天地戲樓就一日紅火過一日。

非是街坊小民喜歡來,各公署官員也喜歡來此與民同樂,而權力所到之處,又是金錢聚攏之地,餘江有頭有臉的商界大亨便也常來此處。

幾乎可以預見的,這種紅火會一直持續到管春武下野。完全不可能的事。

軍政商民四界齊至,新天地戲樓裡的人員組成之複雜,可想而知。

但偏偏緝私二隊現在是處於一個非常時期,又偏偏羅盤指標動了一會,又不動了,戲樓裡的都還不知道是練氣士,或是鬼怪詭物的詭異已經藏了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藏起來,以往緝私二隊的做法是逐個排查,讓裡頭所有人跑馬拉松,來排除練氣士。再一個個看過去印堂,一寸寸地搜尋,來排除鬼怪和詭物。

戲樓裡頭人多不要緊,一個個查,總能查出來。

如果裡面的文武官員對此不作配合,緝私二隊便會出示管春武簽發的特別通行證,來加重自己的權威,使其配合。

但別忘了,身後還跟著一個佐治員。佐治員來此是因為常副官的命令,常副官則是對緝私二隊乃至榷運局隱隱有打壓的意思,而打壓的根據,暫時就落在了緝私二隊鹽警平時辦案動靜夠不夠小這一具體事宜上。

再具體到下面,就是讓佐治員來觀察記錄鹽警平時作風。

所以這種大排查式的老方法不能用了,要辦案動靜小。

而辦案動靜小的具體意思,不要動用太多特權,不要勞動太多人,不要再讓不相干的人等知曉玄秘之事。

偏生作為一個度量的詞,這“小”放在動靜一詞後,過於不明確。

到底怎樣才能算動靜小?比以前動靜小就夠了,還是儘可能動靜小,亦或是完全的不動聲色,來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此時吳青與曾闊,一番主意對照的過程中,曾闊表露了對緝私二隊的歸屬心,明白此時緝私二隊在餘江官場中的局勢很不明朗,自己的行為多半會對局勢造成儘管不會多,但確實有一定量的影響。

因此他拿定的說法就是,儘可能的不動聲色。

王全紹自然是聽從他師傅。

而吳青的主意,為了完成任務,所以是全聽上官的。

意見一致。

那麼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每個部門辦事自有一套成熟的邏輯,在歷史,現狀,要求等諸多因素影響下,而符合歷史,現狀,要求的辦事邏輯。

現在這套邏輯,不通了。現狀和要求改變了。

長久以來既定的辦事方法卻沒那麼容易改變。

落在眼下,一時之間,在場唯一的實授鹽警,也是唯一能作最後決定的曾闊,脫離了既有的儀軌,他想不出主意來。

他短時間內,想不出有什麼法子可以儘可能的不動聲色破了案子,最終來破局。

三名鹽警在那顧盼估計還需要一會。

而這局的參與者,又不光是三名鹽警,還有詹仲達,他作為“常副官打壓榷運局”這一事宜,切實的“執行者”,此時是保持一個緘默的態度,冷言旁觀下,是看笑話的心態。

詹仲達,道尹公署有第一科舊稱的內務科佐治員,委任九等文官,官等不高,但道尹公署嘛,第一科嘛,佐治員嘛。

換在和平年代,道尹公署是南餘道的最高統治機關,這點無疑,道尹公署的科員,是統治階級的組成部分,這點也無疑。

哪怕現在非和平年代,是軍政府統治時期,但道尹公署作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組成,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雖然在乾國有相當數量的有識之士,視軍閥以軍事力量把控政治議會司法的軍政府的行為,為流毒甚久的冗病之態,所謂害百姓於窮困,陷國家於險惡,極力地批評軍政府的合法,鼓吹議會立法制度,以此來恢復一個正常的國家秩序。

卻並不影響軍政府已經被乾國人民視為常態。

身為百姓最低階父母官的詹仲達本人,更是對常副官直接命令道尹,訓令直達內務科的做法,一點不介意,還隱隱有點竊喜。有搭上了鎮守使公署這條路子的原因,也有其他不可明言的原因。

既然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那緝私二隊幹的什麼活,詹仲達就門清。

對緝私二隊平日裡做事的風格,葉門清。

先前看王全紹與吳青拿著羅盤左走右走,已經知道他也來活了。此時再看到三名鹽警擱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作顧盼姿態,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畢竟他來監視監督鹽警行徑,實際上就是來找茬的,光監視監督有什麼用?

要是回頭什麼事都沒發什麼,他就光在那監視監督,幾天之後回了道尹公署,道尹大人一問,

“你幹了什麼事?”

他要是回,“監視監督。”

“呸。”一口唾沫就能下來。

雖然發給詹仲達訓令文書上只寫了讓他視察,監督,但可能這麼簡單嘛?

他就是道尹公署的科員,道尹公署上午那場大會議室裡的會議,他知道的恐怕比鹽警還多一點。

不過很多事情,是決計不能落在紙面上的。

而況不光是鹽警會揣摩上意,詹仲達也會。

幾名鹽警揣摩後,覺得不能讓人抓到把柄,反過來說,詹仲達揣摩後,自然是想方設法抓鹽警的把柄。

現在看鹽警為難,他高興,心理活動是脫跳了點,但不正合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