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偽裝之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69章 兩派爭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69章 兩派爭鬥

136年是一個閏年,農曆是丙子年,潤三月,同時也是民國5年。

這一年,國際、國內發生太多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

在反省院裡的馮晨,自從得知中央紅軍順利達到陝北,徹底甩掉了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心情變得特別的好。

馮晨一直在考慮著,如何才能儘快出去。

馮晨透過報紙,時刻關注著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

1月3日,中央紅軍陝甘支隊與陝北紅軍組成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開始東征。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山西的閻錫山,構築了三道防線,實施“政治防共、民眾防共”的防範紅軍措施。

同時,閻錫山又在沿黃河岸邊各縣,成立地方武裝“防共保衛團”,並依託地形劃分為6個防區,嚴厲鎮壓當地民眾和同情抗日的革命人士,致使不少到山西走親戚、訪朋友的無辜百姓和小商小販,殘遭殺害。

短短數十天中,晉西沿河各縣被殺害的民眾達百餘人之多。

閻錫山的倒行逆施,不僅沒有嚇倒素有革命傳統的山西人民,反而激發了山西人民企盼紅軍東渡黃河的強烈願望。

在山西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不少民眾冒著生命危險,偵察敵情,傳遞情報,運送槍支彈藥,張貼標語、傳單。

山西境內,一些熱血青年還偷偷渡過黃河,參加了紅軍。

136年月17日,毛偉人親自簽發東征宣言,東征紅軍進入臨戰狀態。

月0日,總部正式下達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擊隊:

“先頭絕對隱蔽,乘夜偷渡。以堅決、敏捷的速度奇取敵堡,割斷電線,控制前進陣地及側翼掩護陣地,以保證後續部隊渡河對援敵作戰之有利地位。偷渡被發覺,立即改為強渡。”

晚8時整,戰鬥正式打響,紅軍從北起綏德的溝口、南到清澗縣的河口百餘里的渡口,同時發起攻擊。

徐海東指揮的紅15軍團作為右路軍,由75師3團的40多個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從清澗縣王家河上船,順著小河汊進入黃河,直撲對岸石樓縣賀家凹敵軍碉堡。

經一小時激戰,從河邊到山腳的碉堡全被解決,賀家凹一連守軍被全殲。

接著紅15軍團後續部隊源源渡河,直撲敵軍河防司令部義牒,義牒守軍望風而逃,紅軍追至石樓。

同時,紅1軍團紅師4名勇士組成的渡河突擊隊,從綏德縣溝口登船,突擊強渡,在中陽縣三交鎮坪上村首先登岸,把晉軍的河防撕開了一道缺口,紅1軍團主力相繼渡河,於拂曉時分,進佔三交鎮,乘勢擴大戰果,長驅東進,進佔留譽。

閻錫山聞訊,大為驚恐,急調駐守汾陽、孝義的周原健**二旅馳援中陽;電令駐守隰縣的03旅增援石樓。

月5日,當獨二旅進至中陽縣關上村、劉家坪時,陷入紅1軍團的包圍圈中。

經過一夜激戰,號稱“滿天飛”的閻錫山獨二旅三千餘人全部被殲。

晉軍增援石樓的03旅一營,也在隰縣西北的蓬門,遭到紅15軍團迎頭痛擊,敵營長以下官兵二百餘人當場被俘。

關上、蓬門大捷,紅軍擊潰了晉軍在呂梁山區設定的中間阻礙地帶,取得了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戰略地位,紅軍兩大主力在大麥郊地區會師。

隨後,紅軍領導人也隨同作戰部隊到達,指揮紅軍主力,準備東進兌九峪,穿過同蒲路,開赴河北抗日前線。

為遏止紅軍大舉東進的勢頭,閻錫山急調兩個縱隊共8個旅的兵力,集結於汾陽、孝義、隰縣地區,準備在孝義以西的兌九峪地區與紅軍主力決戰。

同時,閻錫山又嚴令同蒲路沿線晉軍加強防守,日夜巡邏,將東征紅軍圍堵於同蒲路以西的呂梁山區。

……

在紅軍東征,準備開赴前線抗日時,日本國內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136年月5日,日本東京下了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雪。

潔白的雪將會被鮮血染紅!

有人冒雪向警方告密:“駐紮在東京,即將調往中國東北的陸軍第一師團一些青年軍官們,將要發動叛亂,刺殺內閣要員。”

日本當局十分緊張,草木皆兵。

首相官邸的門窗用鋼條加固,並安裝了直通警視廳的警報器。

訊息不是空**來風,這是日本國內,皇道派與統制派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日本陸軍少壯派軍官們,迫切要求建立軍事獨裁,他們主張發動政變,刺殺內閣大臣以達到這個目的,這批人被稱作“皇道派”。

“統制派”,是以被暗殺了的永田鐵山為核心,他們主張在軍部的統治下,不使用武力,而是透過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徑,進行平穩緩進的國家改革。

統制派提出,內閣應加強對軍隊的統治。

那麼日本的“統制派”和“皇道派”是如何產生的呢?

原來,由永田鐵山發起,岡村寧次為首領,建川美次為顧問的日本陸軍中的軍人秘密團體“一夕會”,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抬出了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和林銑十郎取代宇垣派閥來充當陸軍首領。

一夕會抬出的這三位將領,並不是聽任一夕會控制的牽線木偶,反而在陸軍裡隱約形成了以荒木為首的新派系,這不是一夕會原來的宗旨。

荒木貞夫長期從事對蘇俄的工作,參加過西伯利亞遠征,擔任過駐蘇俄武官,因而特別重視蘇俄,在他看來,日俄之間一戰不可避免,而時間大約應該在136年左右。

荒木的理由是,蘇聯從133年到137年,實行的第二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完成之後,國力將會大增,會對滿洲產生巨大的威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荒木認為,現在的日本,應該在蘇聯的威脅形成之前,準備對蘇戰爭,而這個時間應該是136年左右。

曾在德國任過武官,目睹了德國一戰失敗的永田鐵山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的眼裡,戰爭考驗的是國家的國力和縱深,而日本的國力和縱深都不足以支援一場大戰。

永田鐵山認為,如果日本真要在未來的大戰中取勝,除了穩固已經得到了的滿洲之外,還需進一步向中國關內擴張,以取得資源和戰略縱深。

這樣,控制著昭和軍閥一夕會的兩大領袖人物分道揚鑣了,分成了後來被稱為“統制派”和“皇道派”的兩派。

兩派的分歧是,究竟是同蘇俄開戰還是侵佔中國的華北廣大地區。

實際上,這兩派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兩派在對華政策有一點不同。

荒木貞夫和小畑敏四郎主張,作為對蘇防衛的補充,應該採取對華親善與和平的政策,這種所謂“對華親善和平”的內容是:

“調整日中經濟關係,促使中國政府對日政策轉向,設定更加廣泛的親日地區,培養具有分離傾向的親日分子。”

而永田鐵山主張用“斷固排擊的態度對待抗日和抵制日貨的行動”。

兩派雖然實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永田鐵山用詞的強硬性鐵血味更濃。

在對英美政策上,永田鐵山認為,美國對遠東的經濟侵略和蘇俄一樣必須徹底排擊,但是對美作戰必須在對蘇作戰之後進行,在此之前要盡力促使美國保持中立。

而荒木貞夫、小畑敏四郎則認為,除了在日本的大陸政策受到美國的干涉時,確需反擊之外,應該保持和英美的友好關係。

兩派之爭,最終演變成血腥事件。

135年8月1日,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被陸軍中佐相澤三郎用軍刀砍死在辦公室裡。

永田之死,是派系鬥爭的惡果,但,這一些遠遠還沒有結束!(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