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極品假太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 推恩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二章 推恩令

“哼,爾等莫非還覺得如今的貴族需要朝廷庇佑嗎?況且他們祖輩立下的功勳與他們又有何干?!”

“一群享樂慣得蛀蟲罷了,若是鄭、靖兩國現在來犯,朕倒要看看那些貴族裡,誰會站出來護佑百姓,怕不是一個個都被敵國鐵騎嚇破了膽,逃亡海外了!”

長孫奕對於底下跪著的一群閹黨大臣絲毫不加理會,甚至連讓他們起來的意思都沒有。

你們不是想跪嗎?那就一直跪著好了!

氣氛短暫的僵持了片刻,長孫奕最終還是臉色難看的擺了擺手。

“今日便到這裡吧,改日再議。”

“臣等告退!”

眾大臣也難得松了口氣,趕忙朝殿外退走。

今日的早朝,自從孫乾才提及貴族,這味兒可就變了。

“張相張相,你且等等我。”殿外禮部尚書劉遠山,邁著肥胖的身軀追在張仲之身後。

“哦?劉尚書所為何事?”

兩位作為好基友,對方什麼想法幾乎不用猜就知道,如今卻是都裝作不知。

“張相啊,此事還請您之後莫要再提了,您也快到了致仕之年,又何必牽扯進這泥潭之中呢?”

張仲之腳步不停,一邊走著,一邊感嘆。

“唉…劉尚書你我相交也有二十年了吧?”

“回張相,二十一年整了。”劉遠山也作回憶狀。

“是啊,那你應該瞭解我的脾氣。若是致仕之前,我大明朝廷還是那番烏煙瘴氣,老夫寧願在這個位置上幹到死,也絕不會讓那幫亂臣賊子繼續禍亂朝綱!”

劉遠山聽罷仍不肯放棄,繼續苦口婆心勸道:

“張相您就是太過迂腐了,這朝廷局勢怎會因你我而改變?我們能做到獨善其身便很不錯了,有餘力了才能護佑百姓吧?”

“況且,這貴族一派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如今都不是我們朝廷能比的,若是此事不能善了,怕是……”

說到這兒,劉遠山頓了頓,再次壓低聲音。

“怕是貴族要與朝廷決裂啊!就算為了天下百姓考慮,我們也不應再提及此事,何必再生戰端呢?”

張仲之聞言久久不語。

沒錯,劉遠山所說句句屬實。

若是執意削藩,貴族一派怎會同意?

生起戰端是必然,並且朝廷這一方還身處弱勢。

再加之鄭、靖兩國虎視眈眈,必定不肯放過此等分食大明之際。

屆時,內憂外患之下,大明必亡矣!

但,張仲之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劉尚書,你無須再勸了。你所說老夫並非沒有考慮過。”

“那張相您為何還……”劉遠山疑惑不解。

不等他說完,張仲之便打斷。

“貴族一派早已不是太祖時期那個護佑一方的貴族了,他們如今就是我大明的毒瘤,即使不與他們發生戰端,那也無濟於飲鴆止渴,亡國只是遲早的事。”

“還不如早先下手,至少我大明現在還有一戰之力,若是再拖下去,怕是連骨髓都要被這群貴族吸食乾淨!”

說罷,張仲之便低頭朝前走,不再多言。

“唉……”劉遠山知曉自己已無法讓對方改變主意,只得無奈一嘆。

這張相哪都好,就是為人太過刻板迂腐,處事不知圓滑,這種人在朝堂這種地方是很難混下去的。

……

養心殿。

長孫奕心情甚是不好,連早膳都只用了幾口便讓侍女端走。

林言宸當即就一臉黑人問號。

你不吃可以,但你別阻止我乾飯啊?

合著我就不是人了?

但對方畢竟是自己頂頭上司和終極BOSS,林言宸自是不敢多說什麼,只得小心試探著問道。

“陛下,您這是還在為貴族一事憂心?”

長孫奕輕嘆一聲,眉目間滿是憂愁。

“如今我大明國庫空虛,究其根本便是財富都聚集在各地藩王手中,表面上他們都是大明封的諸公、諸侯,實際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國中國!若不是有皇太爺這位大宗師鎮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面的話,長孫奕沒再說,林言宸心裡也清楚。

現在大明朝廷能繼續維持著現狀,皆依賴於貴族藩王們還未培養出自方的四品大宗師戰力,但若是不去作出改變的話,遲早會有撕破臉皮的一天。

“陛下,臣覺得此局尚有回旋餘地,現今不可直接與貴族撕破臉面。”

“嗯?朕現在手中無權無財無人,繼續拖著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趁皇太爺此次有所精進,與之一戰,還有些勝算。”

林言宸卻是一擺手,“不,臣所說的乃是破局之法,並非苟且之計。”

長孫奕聞言來了興致,“那林愛卿你仔細說說,該如何破局?”

“回陛下,臣認為您要掌握實權振興大明,削藩甚至是除藩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削藩臣有一良策無須動用一兵一卒,便可讓其不攻自破,只是此良策需要一個前提,便是提高中央戰力!”

林言宸眸似星河、深邃無比。

長孫奕倒是有些疑惑,“你所說良策是何?且不削藩又如何提高中央戰力?”

這兩點就非常矛盾,大明接近一半的州都在貴族手中,且他們所在之地富碩又非邊境,既能私自徵稅、又能隨意調動軍隊。

如此兵馬和財富大多都掌握在貴族藩王手裡,不去削弱他們、收繳他們的兵馬錢財,中央又如何提高戰力?

林言宸早知長孫奕會有如此疑惑,便不徐不疾為其解釋。

“我大明貴族爵位皆是嫡長子世襲制度,其餘子嗣即使再有才華也無濟於事,如若陛下頒佈一道旨令使得諸侯封地一分為多,由其各子共同繼承,如此‘國公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可你這光明正大分化貴族的力量,他們豈會同意,又怎會聽朕的?”長孫奕並非盲從之輩,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的漏洞。

林言宸輕笑一聲,推恩令作為前世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削藩政策,放於這裡也同樣適用。

“陛下您莫要忘了,那些貴族的次子、庶子本來什麼也繼承不到,是陛下施恩於他們一個機會,若是有人不同意此‘推恩令’,陛下您覺得他們會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