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唐李承乾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九章 萬邦來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九章 萬邦來朝

終究是晚了一步,長孫無忌當時得令後,急速將長安四門緊閉,然經過兩日兩夜徹查,仍無半點線索,眼見城內城外的百姓怨聲載道,又恰逢那些外夷之主漸臨長安,李世民只得下令恢復城門通道。

當日玄甲軍包圍淨土寺,引起民間一片譁然,自貞觀元年佛道之爭後,佛門日漸衰落,如今又聞天子於無遮大會期間率軍圍困淨土寺,天下僧侶皆心驚膽顫,難道聖人還要打壓已是風雨飄搖的佛門?

天下安定,無災無亂,百姓生死無憂,便有了閒談的雅性。無遮大會之事傳的愈演愈烈,速度極快,內容更是誇張至極。不過兩日爾,竟演變成淨土寺慘遭朝廷屠戮,全寺上下無一人倖免,成千僧侶的血泊匯聚於山腰下的溝壑形成了一彎紅湖。

不論古今,越是邪乎越是驚人的謠言傳播的速度飛快,長安各個酒肆乃至煙花柳巷之所,對此事紛然評頭論足,淨土寺本是一清修之所,此間倒成了尋花問柳之人於臥榻上的談資。也不知戒賢得知後,還能否心無雜念。

洛陽、華陰等長安近邊地區的僧侶得知此事後,紛紛驚愕失色,若是此傳聞不須,怕是佛門又逢不復之劫。因而為了探知傳聞真假,繁多僧侶匆匆趕入長安淨土寺一探究竟。

這些時日,淨土寺可謂賓客如雲,又不遠萬里前來的別寺僧侶,亦有不少將傳聞當成前來一睹紅湖的百姓,總之大雄寶殿的門檻且被這些人踏破,端坐於大殿正中心的金佛亦被這些人攜來的風塵披上一縷塵埃,較於往昔黯淡幾分。

淨土寺本寺的僧侶這些時日也不再唸經,隨著戒賢齊刷刷的站在山腰上,但凡有人山上,多數是因傳聞一事,故而戒賢及那群僧侶總是要上前解釋一番,不少僧侶直到此時才可感覺到即便終日唸經也沒這樣反反覆覆解釋來的唇幹口燥,枯燥無味,迎風蕭冷,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許是大雄寶殿的那尊“佛”聆聽到眾人心中的哀嚎,只在一夜後,謠言募然銷聲匿跡,這些日子所發生的事情彷彿一場雜夢,悄悄地來悄悄地去,沒有任何徵兆。

離塵的淨土寺僧侶當然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何事,長安十月,楓葉飄零,天高雲淡,街道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旌旗招展,紅頭髮藍眼睛、高鼻梁白皮膚的外夷不絕如縷,浩浩蕩蕩,且將整個長安大街堵的滿滿當當,長安百姓立於街道兩側,笑容滿面,無一不站直身子,意氣風發。

這一日,眾夷歸化,萬邦來朝!

早已至五鼓三點,李世民便下令設朝,聚集大唐文武百官於太極殿。黃呂大鐘,威嚴響徹,恢弘磅礴,文武百官即整齊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東西向分班排列,李世民則在一片鐘鼓禮樂聲中,由內侍簇擁著乘輿臨朝。他身著繡著滄海龍騰的杏色龍袍,頭頂平天冠,虎目淡視群臣,整個人發出一種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氣。

除了往日的文臣武將,皇宮內所有皇子今日亦是位列朝班,李承乾處於眾皇子之首,身著紫色袞冕,束金玉帶,黑髮垂直,劍眉斜飛,輪廓稜角分明,身材修長高挑,顯得極為俊朗。

此間太極殿內鴉雀無聲,李世民端坐於鎏金龍椅,雙目不怒自威,淡淡的眺望殿外。

天邊泛起魚白,李泰許是沒睡好,輕聲嘀咕道:“不就是些外夷麼,何必如此興師動眾。”

今日李承乾也算盛裝出席,早間睡得正當酣純,便被鄭麗婉不由分說的拽起身,盯著惺忪的眸子,任由鄭麗婉替自己洗漱打扮,此間還未從睡夢中緩過神來,亦是微微眯著眼睛,壓低著嗓音道:“再忍忍,待那些外夷覲見之後,咱們便可回去補個回籠覺。”

往昔為了能讓文武百官有時間吃上早膳,李世民曾下令早朝於辰時起,眾人也就慢慢習慣了,可今日募然將朝會提前了數個時辰,天色未亮便趕入太極殿,殿內群臣亦是無精打采,哈欠連天。

許是等得太久,安靜的太極殿終於響起“嗡嗡”的嘀咕聲,無所事事的等待著那些外夷覲見,確實有些難受,李承乾便也和李泰、李恪等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也不知過了多久,當朝陽初升,第一抹光束斜射在太極殿金黃的瓦楞上,殿外守衛突傳道:“薛延陀真珠可汗、高昌王麴文泰、吐蕃松贊干布、新羅王樸錦成、南詔王細奴邏、吐谷渾名王梁屈蔥......前來覲見。”

當下,李世民泰然道:“宣。”

殿外守衛得令後,旋即高呼道:“宣薛延陀真珠可汗.......入朝覲見。”

一聲高呼,驚走四方來雀,響徹寰宇,那聲音好似從骨子裡凝練迸出的蹈厲。

鐘鼓禮樂聲再次驟起,數十名穿著各異的外夷之主紛然邁步入殿,伴隨莊嚴的禮樂,身披斜撒的光輝,臉上帶著朝聖一樣的虔誠,這一刻大唐的強盛繁榮寫在這些外夷的臉上。

貞觀四年,奇襲定襄,斬殺東.突厥十萬大軍;貞觀六年,博斯騰湖畔,殲滅泥孰及龜茲十四萬聯軍;貞觀七年,三彌山反敗為勝,火燒同娥設及西域三國數十萬大軍;突厥不復存在,西域之土盡歸大唐,如此彪炳戰績,外夷聞風喪膽,莫敢不從。

從貞觀之初的渭水之盟至貞觀七年突厥滅族,不過七年爾,這七年大唐君民上下一心,勵精圖治,帝國漸已崛起,虎視掃視四方。

九重閭闔開宮闕,萬國衣冠拜冕旒。

大殿中間,這數十人也是一方霸主,人傑之才,然見端坐於龍椅上的李世民,莫不敢視,莫不敢言,紛然行漢人最高的跪拜之禮,匍匐身軀,齊聲朗朗,“天可汗!”

李世民正當壯年,豪情萬丈,舉手投足間威嚴四射,他一一掃視身下外夷國主,眼光所到之處,那些人的腦袋恨不得貼在地上。

太極殿君臣皆是威嚴赫赫,讓這些外夷之主大氣不敢喘,瞧著這些人跪地的模樣,李世民募然想起武德年間的往事。

武德元年,李淵立於渭水河畔,迎著瀟瀟涼風,將大興改成長安,那時他還只是秦王,他不解詢道:“為何喚作長安?”

李淵淡淡笑道:“只願朕與天下子民,能夠一世長安。”

奈何世事難料,玄武門兵變,父皇退位安居一隅,他接過大唐江山不過數月,又逢頡利發兵二十餘萬人,南下進攻涇州,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裡。京城兵力空虛,大唐又是百廢待興,無奈之餘簽訂下奇恥大辱的渭水之約。

知恥而後勇,經數載的臥薪嚐膽,奮發圖強,突厥成了歷史,大唐日益鼎盛,兵強馬壯,長安更是固若金湯,眼下萬國來朝,不是最好的佐證麼?

“父皇,朕做到了,朕沒有辜負你之希望!”

......

父子同心,殿內李承乾看到了大唐最美最盛的景色,作為穿越之人,感觸極深。

永遠的長安,不朽的洛陽,繁華的開封,醉人的南京.......

一座城承載了一個王朝,歷朝歷代國不乏蕩氣迴腸之歌,然在李承乾心中,只有長安最讓他眷眷不忘。

歷史上,大唐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透出一種自信的氣度。這種自信源於他的軍事、外交、文化、國家治理、疆域版圖。這種自信是以大唐的真正實力為後盾,國內百姓安居,外四夷臣服,太宗被尊天可汗,這也是後世歷朝歷代所羨慕和追求的一個聖境。

大唐的多數方面都代表了世界最高的水準,因為美好甚至無法再現,所以懷念;因為同血脈的先人曾經經歷,所以驕傲;因為此間盛世時至今日也難以複製,所以永恆!

遠處的駝鈴,漫天的黃沙,玉門關在,敦煌一瞥,長安今何處,斯城永固!

曾幾何時,李承乾還只能踏在大明宮的遺址上,感時傷懷,只嘆那帝國滄桑,輝煌淹沒在黃沙之中;千古吟唱,悠揚沉醉在離人心上。

現如今他以當世之人親眼見證大唐的崛起鼎盛,親眼見著萬邦齊恭“天可汗”,此間心情不知從何說起,亦不知與何人說起。

鐘聲鼓聲笛聲人聲風雨聲,聲聲千古;前世今世來世永世婆娑世,世世長安!一生痴絕處,一夢入長安,他做得酣暢淋漓,心神飛揚,早已沉迷之深,不忍清醒。

這是一個天下百姓從骨子裡散發出極度自信的帝國,傲然於世,無可睥睨,這些年李承乾不遺餘力的將所學之識用於大唐革新,只想讓這盛世之況如長安之名,永世長存,響徹寰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跪倒在地的外夷之主,誠心也好,受迫也罷,總之他們跪下了不是?

歷史的發展,必定使得這天下連線的更加徹底頻繁,而今用“萬邦來朝”還是有些誇大其詞,畢竟只是大唐周邊的幾十個外夷前來覲見。天下之大,還有許多唐人未知之地,但李承乾相信,總有一天,大唐會讓阿爾卑斯山的另一面,遼東渤海的另一岸的眾多外夷前來長安朝聖,堂堂正正的----萬國朝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