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肩挑河山,頭頂大明萬千子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章 肩挑河山,頭頂大明萬千子民

ps:求票票和收藏以及打賞,不需要多,哪怕是一張票票、一個收藏或者是一百起幣,御筆就心滿意足了。

*********************

東暖閣內冬暖夏涼,李修遠正站在龍案前墨筆揮毫。

他在抄錄自己從腦二號中所查詢到各種資料,尤以社會民生、科技以及軍事相關方面的為主要內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元末明初,戰亂四起,社會展遭受嚴重破壞,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明朝建國後,雖經過朱元璋數十年的勵精圖治和休養生息,國家已大為安定,社會經濟也有了一定的展,但總的來,全國各地依然存在著要麼流民多,要麼荒地多的現象,以致於總有許多勞苦百姓無法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李修遠在腦二號資料庫中,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並讓腦二號把這些即將生水旱災的地區和災害爆的大致時間的資料都系統整理了一份,然後再透過自己的筆一一記錄下來。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如何應對夏天的水旱災害以及次生、衍生災害等,一直都是中國人的難題。

而尤為可怕的一是古人對災害的認識。在他們眼中,“天命”就是中國人對天氣及自然災害原因的唯一解釋。

由於封建時代的皇帝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都常常自詡‘受命於天’,因此愚鈍的百姓們便認為,世間萬物均由天子掌控,而天子又受天神管轄,所以每當有各種災害及天文現象生時,均被認為是由人間統治者的行為引起的,受天神控制。

因此,在皇權統治的封建時代,一旦出現災害,皇帝就必須先要自責和檢討,並且採取“德行”消除上天的責怪,即所謂的“弭災”。“弭災”包括自譴、避居等等。後來又加上了祭祀天地,禱告神靈之類的。

而且限於古時的科技和經濟的落後,統治階級應對災害有消極救濟與積極預防兩種。消極救濟又有臨災治標、災後補救兩種。臨災治標分為賑濟、調粟、養恤、除害等。災後補救則包括安輯、放貸、節約等等。安輯是指安頓流民,蠲緩即緩賦,放貸用於復業,節約用以度困。積極救濟論的主要內容是包括重農、倉儲在內的“改良社會條件”和包括水利、林墾在內的“改良自然條件”等。

洪武時期,朱元璋由於自身的出身,對天災尤為重視,是以大力興修水利,鼓勵流民開墾荒地;遇到災害時,為了防止救災時官員剋扣糧食,還特意規定將每個災民的姓名和應得到的口糧張貼在公共場合,還要求上級官員“出其不意”下行查驗。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了自然災害對百姓與國家的影響,但卻很難更深程度的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在這科技落後的時代,統治者們更多時候採用的是災後救治,而無法做到災前預防。

對於這,李修遠暫時也莫可奈何,畢竟科技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展起來的。更何況即使科技達到了水平,他也未必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至少,在宋、明時期由於亞洲季風的大規模減退,導致了大部分地區夏季降水減少、農作物減產等完全出人力範圍內的自然因素問題,他就只有乾瞪眼的份。

事到如今,他唯有利用自己的先見之明讓這些眾災害地區先做好預防,儘量把災害的危害影響降至最低限度。

只是讓李修遠大為頭痛的是很多適合後世防災防害的手段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使用,再加上交通不便,通訊落後,尤其是天高皇帝遠的邊遠地區,下級官員們為了自身政績往往隱瞞不報矇蔽天聽,以致於災後無法及時解決百姓救濟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啊。”李修遠停下手中的毛筆,面色凝重的暗嘆一口氣。背負著雙手,踱步至窗前,透過雕花的窗格,望著窗外金碧輝煌氣勢恢弘的重重宮殿,怔怔失神了許久。

“來人。”李修遠對著房門外輕喚了一聲。

“奴婢在。”進來的是吳亮。

吳亮見皇帝臉色不大好,心下不由有些戚然,打從今天早上開始到現在,他就沒見皇帝臉上出現過一丁笑容,而且眉頭比以前皺的更緊,連往常午時的憩都也取消了。都皇帝驕奢**,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可又有誰知道其實皇帝的煩心事比任何人都多呢?吳亮生怕自己驚擾了聖駕,便輕手輕腳的悄悄的走到皇帝身後,安靜的等待著皇帝話。

“吳子,稍等之後你就收拾一下出宮吧。”李修遠望著窗外豔陽高照的天空,淡淡的道。

雖然今天早上皇帝已經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下旨將吳亮逐出皇宮,但並未明是今天之內的什麼時候離開。最主要的是吳亮本人流著淚祈求皇帝,讓他在皇宮裡多呆一時間,讓他最後再儘儘自己身為奴婢的本份。

對此,李修遠自然沒法板著臉再命令他離開。能有這樣不忘聖恩的奴婢,實在是讓李修遠感慨不已,所以在思前想後考慮了許久之後,李修遠打算讓吳亮馬上離開。

“陛下,奴婢……”吳亮聞言,不由神情大為錯愕,滿臉祈求之色的望著皇帝的背影,艱難乾澀的開口喚了一聲。

“唉,吳子啊,你服侍朕的時間長不長短不短,但朕明白你對朕的忠心,今日朕之所以要你馬上出宮,其實是有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李修遠轉過身,看著真情流露的吳亮,溫和的笑了笑,然後走到龍案前,拿起一封並未封上的信封遞到吳亮跟前,鄭重其事的道,“吳子,朕要你辦的事情至關重要,絕不能有半紕漏,更要注意保密。事情朕都已記在信裡了,看完後就銷燬了吧。”

“奴婢一定誓死不負聖恩。”吳亮沒想到皇帝居然如此信任自己,竟秘密委派自己出宮執行任務,心裡頓時激動不已,之前因即將被趕出皇宮而頹喪的心情立即飛到九霄雲外,雙膝一彎,便撲通一聲跪在了皇帝跟前,眼含熱淚,雙唇蠕動著大聲道。

“等你出了宮以後,先暫時留在京師吧,朕到時自會派人尋你。”李修遠心中也微微有些感動,拍了拍他的肩膀,從衣袖中取出一面腰牌遞給他,“非到萬不得已時,不可向他人出示。從今往後,你可便宜行事,你的行為與朕沒有任何關聯,但每隔一段時間,你需派人向朕稟明一切。明白嗎?”李修遠的神情愈嚴肅,甚至可是嚴厲。

“奴婢謹遵陛下旨意。”吳亮叩道。其實他對於皇帝所的話並不是全部都明白,甚至更不明白皇帝交給自己的是什麼任務,又為何要把如此慎重的秘密任務交給自己。但不明白沒關係,他可以出宮後自己再仔細研究琢磨,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不能辜負皇帝對他的信任,不能讓皇帝對自己失望。

“去吧。”李修遠朝吳亮微笑著道。

“聖躬萬福!奴婢跪安。”吳亮看見皇帝眼中盡是鼓勵和讚賞之意,胸中頓時豪氣潮湧,哪怕是皇帝讓他馬上去死,他也絕不會皺一下眉頭。於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五拜三叩禮,吳亮躬身退出了東暖閣。

“但願不負朕所望啊。”李修遠望著吳亮消失的背影,喃喃自語。這一刻,他忽然想起了永樂時期流芳百世的一個人——中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傳中的那個三寶太監。而如今,他依然還留在燕王朱棣的身邊。

鄭和當年身負朱棣所交付的重任,如今自己也有重要之事託付在吳亮身上,二人均為太監,不知道誰更加出色一些。

如果朱棣篡位不成功,那麼他鄭和還能完成七下大西洋的壯舉嗎?李修遠忽然有些莫名奇妙的想到了這個問題。

“來人。”李修遠忽然又朝門外叫了一聲,然後抖抖身子振作了一下精神,重新回到龍案旁。

“微臣通政使司通政使陳周參見陛下,躬請聖安。”一個年紀四十中旬、頭戴烏紗帽、身穿紅色官服的中年男子推門走進東暖閣,跪地拜禮道。

“起身吧。”李修遠抬頭打量了一眼陳周,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下巴留著一撮鬍子,整個人給人的感覺老成穩重。

通政司,全稱是通政使司,主要負責出納帝命,通達下情,勘合關防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實封建言、陳情申訴及軍情、災異等事情。所有文武百官上呈的奏本都要先經過這個通政司稽核,然後再在左順們交給司禮監掌印太監,由司禮監掌印太監轉呈皇帝,因此可想而知,這個部門有多重要。

由於原先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吳亮已經被撤職,皇帝還沒重新另派他人,所以就由通政司的通政使暫時直接聽候皇帝聆聽聖訓。

“謝陛下。”陳周再拜了一禮才直腰起身。

“將這份初稿交由翰林院,讓他們擬一份正式聖旨,然後轉到工部、兵部及戶部,讓他們必須按照旨意行事,要是稍有錯漏,朕一律嚴懲不貸。”李修遠將手中已寫的滿滿的兩張紙遞給陳周,臉色極其嚴肅的道。

“微臣謹遵聖諭。”陳周恭敬的伸出雙手接過,中氣十足的沉聲答道。

“嗯,另傳朕口諭,命十三道監察御史全程監察此事,每隔三日呈報一次,但有現以身試法者,一律交由三司審理,經查證屬實,立即從重處理。”李修遠想了一下又補充道。

“微臣遵旨。”陳周顯然不是一個喜歡多話的人,從頭到尾都同一副表情,皇帝不話他也絕不開口。

李修遠其實挺喜歡這種沉默寡言但卻又用心做實事的人,尤其通政司還是皇帝與文武大臣們溝通的橋樑,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都得先在他們眼皮底下過目一遍,所以他們的嘴巴自然是越嚴越好。

“就這些吧。”李修遠再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沒現有什麼遺漏的,才頷示意陳周可以離開。

“微臣跪安。”陳周如木頭疙瘩般,神情慎重的捧著李修遠交給他的兩張紙低頭躬身退了出去。

看著一言一行都顯得那麼中規中矩的陳周,李修遠心中不由有些無奈,做人做到他這份上,真是什麼樂趣都沒了。

李修遠啞然失笑的搖搖頭,不再去想這些問題,重新攤開一張紙開始提筆寫起來。

李修遠現在要做的,並不是依葫蘆畫瓢一股腦兒的將腦二號給他的資料全部照搬照抄出來,而是要根據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的國情,篩選出適合大明朝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生產資料關係的資料來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及軍事等涵蓋整個國家所有方方面面的資料。

所以李修遠現在感覺自己的兩個肩膀上都壓著沉甸甸的兩座大山,都快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了。

一個人再怎麼強大,總不可能把一個國家的事情都獨自一人全部包攬了吧。即使是被後世稱為日日臨朝事必躬親的大明聖主朱元璋,他也得依靠他的內閣智囊團以及滿朝文武來給他出謀劃策,從而減輕他自身的壓力。

可是李修遠的情況恰恰與朱元璋的相反。資料李修遠多的是,先進技術就跟丟在地上的石頭一樣隨手拈來都是,但偏偏就因為李修遠擁有了朱元璋所沒有的這一切,所以李修遠更加無語。

誰叫這些資料都只全都儲存在他一個人的腦袋裡呢,就算他不惜冒著自身秘密洩漏的危險去找個人幫忙都找不著。

重組整合如此龐大的資料無疑是一個極其恐怖又極其浩瀚巨大的工程,恐怕比之永樂年間的《永樂大典》也絲毫不遑多讓,單單只是抄錄這些資料就已讓李修遠大感吃不消,若不是腦二號已經幫他開過腦域,他真不敢相信原來一個人的腦袋裡竟然還能儲存如此恐怖數量的東西。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李修遠現在有的是時間,他知道這所有事情都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否則稍有不慎,將很可能把大明王朝捲入到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李修遠先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詳細的規劃表,比如第一步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又該怎麼做,以及各種相應的配套措施和注意事項等,雖然繁瑣不堪,卻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自己出現失誤自亂陣腳,彌補自己從政經驗嚴重匱乏所帶來的不足。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李修遠望著自己在宣紙上寫下的九個大字,心中忽覺自己的雙肩似是左肩挑著大明江山的山,右肩挑著大明江山的河,腦袋上著的則是大明江山八千餘萬子民的未來。

推薦最親兄弟的一本書,《級神修》,寫的很不錯的,大家都去收藏下。下面是車位:

[bookid=name=《級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