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一利益聯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一利益聯結

清理戰場足足花了一天時間。霹靂軍先是剝去衣服並集中焚燬,屍體則被推入路邊洶湧的河水中。這威茂兩州山高谷深,河道中亂石穿空,這些屍體在順水流到灌口寨前就會變得面目全非。蒙軍士兵的弓箭、皮甲和圓盾等裝備也被焚燬,而彎刀則回爐重鑄。在猛烈的爆炸下,蒙古人馬匹也基本損失殆盡,傷馬和死馬都變成了馬肉,只有二十餘匹戰馬還能騎乘,被吳青派人送回了灌口寨。在當地土兵的協助下,霹靂軍士兵又將戰場上的血跡沖洗乾淨。

就在城外蒙軍崗哨處爆炸連天之時,茂州城中有人要前往察看,卻被城中土官和守城土兵阻止,聲稱不過是隱雷聲而已。實際上城中土官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城外有人來報告說蒙古達魯花赤已帶領騎兵前往北方松州方向時,他們明白霹靂軍已經得手,將蒙古人送往了西天。隨即又安排人員,對茂州城中的蒙古達魯花赤和騎兵的住所進行了徹底的清掃。故兩日之後,蒙古人威茂兩州的活動痕跡已被徹底清除,就像他們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在焚燬蒙軍物品之時,倒是有了些小波折——當地土兵們顯得有些抗拒。在他們看來,蒙軍身上的那些皮襖、皮靴、皮帽雖然騷臭氣極重,但既堅固又暖和,只需徹底清洗便是好東西。那些復合弓、皮甲、馬鞍等也是良品,至於彎刀更是輕便鋒利,這些東西都被焚燬或回爐,實在是暴殄天物。威茂兩州境內皆高山深谷,生產條件與平原地區相比實在惡劣,當地羌蕃民眾尤其窮困。眼見這些被焚燬,實在是肉痛不已。對此吳青只得承諾將用質量更好的霹靂軍產品補償他們,才讓焚燬行動得以繼續進行。

之所以要將蒙古人的武器也一併燒燬,是因為這些東西上有明顯的標記。與世人印象中蒙古人粗糙管理不同,蒙軍極度重視兵甲質量,其武器上都鑄刻有生產地和工匠的名字。如果不將這些繳獲的兵甲焚燬或重鑄,光憑記武器上的銘文,便可以知道這是駐守在威茂州蒙古騎兵。為了讓表面歸附蒙古人的戲繼續演下去,霹靂軍和威茂兩州在行動前便已經達成默契,將絕口不提此次戰鬥。霹靂軍也會強化灌口寨封鎖,防止成都蒙軍探子滲透進入兩州地界。劉黑馬久無威茂兩州訊息,必然會派信使穿過彭州、漢州的山間小徑來兩州。對於他們則是能截殺的儘量截殺,不能截殺的則用以下藉口搪塞:“駐紮兩州的貴軍在前些日子已盡數啟程,匆匆前往松州方向,並未告知何事。因事關軍務大事,我等不敢問”。

顯然,對於這種回答蒙古信使肯定不會相信。精明幹練的達魯花赤和上百名精銳騎兵憑空消失,任誰都會生疑。只是沒有證據,如何能證明蒙軍被當地人消滅?況且威茂兩州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蒙古達魯花赤憑著征服者的身份,在兩州是土皇帝一般存在,根本不把土官放在眼中,自然不會與他們商量和通報軍務之事。蒙古騎兵前往松州方向也說得通,畢竟過了松州城便是草原地帶,那裡生存環境更加惡劣,各部落之間相互攻伐是家常便飯,也時常組團到半農半牧的威茂兩州搶劫。達魯花赤率軍與他們作戰倒也有可能。

威茂兩州之所以願意和霹靂軍合作,主要還是基於經濟利益。這兩州雖然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奈何地理氣候惡劣,只能半農半牧,不少山寨尚處於刀耕火種階段,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皆需川西平原供給。這兩州經濟與成都為首的川西緊密聯系在一起,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川西的必需品尤其是糧食,威茂兩州的經濟將逐漸走向崩潰。這裡山高坡陡,少量能種植糧食的土地,也常常因惡劣氣候顆粒無收。幸好這裡有不少高山草甸可以放牧牛馬,並以此換取漢地的糧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成都府、漢州、彭州、崇慶府等地紛紛降蒙,威茂兩州隨之跟進乃順理成章之事。實際上這兩州雖然人口不到兩萬,但民風剽悍善戰,加之山高谷深地形險要,又有不少堅固的碉樓,並不太畏於蒙軍武力。但蒙古人控制了川西平原,一旦切斷物資供應便可讓兩州走向虛弱,甚至會餓死大批人,無奈之下只得投降。霹靂軍奪取了灌口寨後,不能再出售馬匹之後,威茂兩州只得用金銀等硬通貨來換取茶、鹽、糧食等物品。只是金銀畢竟有限,花光了之後再無東西可以換取急需的生活物資。加之蒙古達魯花赤和手下的士兵,欺男霸女作威作福,還任意搶掠山民財物,早已搞得天怒人怨。

霹靂軍得知情況,便悄悄聯絡上了兩州土官和兵卒。在動手前,又將前期與兩州貿易賺得金銀全數用來收取人心。由於這茂州、威州窮困,官員並不多,也只養得起幾百常備兵卒。再加上降蒙後要上繳高額稅收,官員生活也不好過,土兵日子也過得窮困潦倒,在財物和重利面前,哪裡會不答應。雙方一拍即合,設下埋伏又引誘蒙古達魯花赤及其手下前來,將其一舉全滅。

消滅了蒙古勢力後,霹靂軍又與兩州談起了經濟合作事宜。歐陽軒常向霹靂軍高層灌輸一種理念,處理夷蕃事務政治上的互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經濟利益。只有牢固的利益聯結,才能維持長期的合作。參與談判的有三方,分別是霹靂軍商貿部、威茂兩州衙門及以桃坪謝家為代表的當地大族。合作的內容主要是以茶葉、馬匹、糧食為核心的貿易,同時也開採火硝、銅、等重要礦產。在利益分配上經過商議,霹靂軍和威茂兩州官方分別佔百分之三十,謝家等當地大族佔百分之四十,其中謝家所在的桃坪寨佔百分之十,商道沿線的其餘二十餘個寨子佔百分之三十。

這個協議讓各方都十分滿意。威茂官方並不投入資金和人力便能獲得百分之三十利潤,只需要授予霹靂軍境內特許經商和資源開發權,而這些資源亙古以來便躺在那裡無人問津;當地大族獲得利潤比例則與提供資源和貨物有關,只需提供人力幫助採買馬匹、開採礦物和提供補給和倉儲,便能獲得至少百分之一利潤。不要小看了這百分之一,僅按預計的馬匹交易量來看,便是一大筆收入。

佔股百分之十的謝家自然是收穫滿滿,一方面是因為謝方叔雖已不是宰相,但朝中勢力遍佈。歐陽軒雖不是阿諛奉承之人,卻也希望霹靂軍被腐敗官員惡意打擊時,其他人不再落井下石。另一方面是因為桃坪寨地處威茂兩州之間,處在商路的必經之道。寨中又有十餘座碉樓,極為易守難攻。下一步霹靂軍將把商貿的核心據點設在這裡,並派一個武裝護衛連攜火炮防守。這也是謝家求之不得之事。

按合作協議,霹靂軍不論是資金、技術還是管理,都將是絕對的主力,卻只分得百分之三十的利潤,看似不公平。可在歐陽軒等霹靂軍高層看來,交往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政治賬。從離灌口寨百餘里的威茂兩州,不僅能獲得馬匹等重要戰略物資,而且在政治上也獲得了新的盟友,實在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