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江源生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二章 江源生變

在崇慶府下轄的四縣之中,永康縣是山區平原兼有,府城附廓的晉原縣則有無根山區,新津縣也有少量的丘陵,只有江源縣境內是一馬平川,極利於農業生產。故江源縣雖然面積不如永康和晉原,但糧食產量卻是崇慶府首位,霹靂軍也在其境內設定了幾個大的屯墾點。雖然江源縣與蒙軍佔領區隔金馬河相望,但由於霹靂軍控制了河道,加之此段河寬水急難以渡河,故霹靂軍只在江源境內駐紮了一個水軍連以防蒙軍渡河。江源城及各個屯墾點則由守備旅的二線部隊——基幹民兵負責。

霹靂軍參謀部在江源的佈防安排有其合理性。1242年以來蒙軍數次攻略蜀地,對崇慶府的剽掠都是從三渡水和灌口寨附近的渡口而來。霹靂軍在平原地區立足之後,蒙古遊騎到霹靂軍轄區騷擾,也多是從以上位置或蒲江偷渡過河,並未從近在呎尺的江源渡河。原因無它,只是因為該段河道並無淺灘,即便冬日水枯時節也無法涉水而過。蒙軍在此的小船極為有限,要讓一個小隊的二十匹戰馬過河都難,更遑論大規模偷偷過河。何況一旦被霹靂軍發現,便只有被擊沉下河喂王八的下場,蒙軍根本不敢冒這個險。

但在夏收期間,蒙軍偏偏從江源城方向渡河了。他們用來渡河的船隻是霹靂軍的運糧船。由於江源糧食產量大,加之缺乏倉庫設施不足,李爽提前便調來了運糧船停靠在離城下游五里地的石魚屯墾點,準備待糧食收穫後便運往邛州、大邑及永康縣等地。這些地方雖然也盛產糧食,但由於工礦業都集中這幾地,產業工人數量極其龐大,自然需要海量的糧食。由於在金馬河上蒙古人並沒有水軍,自然無法武力奪取船隻。實際上這些船隻是一個叫常元的霹靂軍軍官獻給蒙軍的,他是守衛江源城基幹連的副連長。

江源常家一直名人輩出,出了不少高官也有不少名士,在蜀地也頗有聲望,尤以常璩最為有名。常璩為東晉人,其著有《華陽國志》,號稱地方誌始祖。在1242年闊端入蜀之前,常家仍然十分興盛,有數千良田奴僕百人。由於財力雄厚又有不少家族子弟在臨安朝中和各地做官,本地官員也對其極其敬畏,甚至江源知縣和崇慶府知府上任,也要親自上門拜謁,一時間在崇慶府風頭無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蒙古人的入侵讓常家的榮華富貴變成了過往雲煙。他們並沒有像其他大族一樣坐船逃往外地,而是自持在蜀地勢力盤根錯節,以為即便蒙古人佔了蜀地,也得依靠文脈維持統治,而耕讀傳家正是常家最擅長的。哪料到蒙古人根本就沒有以文治國的概念,他們堅信武力才是真理,燒殺劫掠才是人生的樂事。常元祖父的固殘守缺讓其家族人口損失殆盡,昔日門庭若市的大宅被付之一炬,奴僕也要麼死要麼逃散,就連祖墳也被摸金校尉盜掘一空,自己也被活活氣死。

闊端退兵後,常元父親試圖重振家業。只是小有成就之時,蒙軍接下來對蜀地幾次入侵和利州汪德臣部的剽掠,又將其辛苦積聚的家財掠奪而去。在劉黑馬重佔川西之前,常家變得與普通人家無異,唯獨手中還握有數千畝良田的地契。只是亂世之下人口十隻餘一,大片良田摞荒,根本就沒有人佃種其耕地。常家既沒有人口耕種那些土地,也無力阻止流民在上面生活,只能任由那些土地或被人耕種,或長滿雜草。只是常家風光慣了,根本不能接受家道中落的事實。疾憂之下,常元父親一病不起,他臨終前交代常元,一定要恢復家族的榮光,以告慰先祖之靈。

蒙古人盤踞江源之時,常元與一群流民躲在了金馬河邊的一片沼澤中。由於常元讀書識字明白不少道理,久而久之便成了這群流民的首領。霹靂軍來到後先是委任了他為民兵連的排長,後因其表現突出升其為負責江源城守衛的基幹連副連長。由於常家在江源根深蒂固,常元又擅拉關系,久而久之他在基幹連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大老粗連長,獲得了不少人的擁護。面臨生存威脅之時,父親臨終遺言只是在夜深人靜時,偶爾在心中泛起。隨著生活的安定以及官位的上升,其父的遺言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逐漸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心中恢復家族榮光的願望越發強烈。

常元之所以要投靠有血海深仇的蒙古人,是因為利益,更準確的是因為對霹靂軍的田畝政策不滿。土地不僅是農業社會的根本,同樣是工業社會的根本。霹靂軍的財稅體系並不依賴田,而是靠工礦業和商業為主,但仍然極度看重耕地。收復了這三州(府、軍)之地後,霹靂軍實行的是“耕地有其田”的政策,對無主荒野只要耕種一定年限便可承認其所有權,且不收田賦。對於有主的荒地,雖不公開否認地契的效力,但要求地契主人不得將耕地荒蕪,且必須自己耕種。這項政策讓常元等前地主手中的地契,變得一文不值,這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這些人中有聲言要向朝廷告狀的,也有選擇激烈對抗的。對此歐陽軒態度極為強硬,壓下了管理層不同的聲音。他絕不允許霹靂軍治下出現土地兼併,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無法容忍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公。

川西有句話叫“叫喚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喚”。對霹靂軍乃至歐陽軒,常元雖然恨得牙癢癢,但並沒有表露出來,相反他待百姓更加和氣,待同僚更加殷勤,以致並沒有人知道他的憤恨。實際上他利用霹靂軍施政上的缺失和疏漏,暗暗煽動不滿情緒,久而久之他身邊聚集了一批對霹靂軍心懷不滿者,這些人中有利慾薰心者,也有漏網的水匪盜賊,更多的是遊走好閒的市井無賴。就在夏收前,常元便悄悄和對岸蒙軍談好了價錢,準備將江源縣作為降蒙的投名狀,而蒙古人也許諾由他做江源縣令,他底下那批蠅營狗盜之輩也各有封賞。

在常元的心中,恢復家族榮光是最緊要的事,至於這官是蒙古人的還是宋庭的,有那麼重要嗎?他心中早在盤算,做了江源縣令,第一件事便是將那幾千畝土地收回來,物歸原主。地契上那些土地已被重新開墾出來,又成了一等一的良田。有了土地,自然還需要大量的奴僕,那些忤逆自己的人便是極好的奴隸來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