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回到府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八章 回到府城

雖然一路並無波折,但由於是逆水而上,回程仍花了不少時日,船隊到達崇慶府城時,已是十二月。楊邦憲自小並未出過播州地界,對一路上景緻感到十分驚奇。進入川西平原之後,他見沿河兩岸皆是坦蕩如坻的平原,平原上大小河溝縱橫,佈滿了平整的田塊。播州地域廣大耕地卻不多,多為山坡上開墾出來的零碎田塊,實在比不得肥沃的平原。只不過他發現河兩岸雖然都是一片綠色,但東岸田塊之中草深苗稀,遠處還有馬和羊在啃食,而西岸田塊皆是綠油油的麥苗,長勢極為喜人,不禁好奇地追問究竟。歐陽軒凝望著東岸的羊群喃喃地道:“臥榻之旁豈容韃子酣睡,終有一日我要將河東之地奪回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歐陽軒既已成婚,已不再適合住與一眾軍漢住在一起。李爽早命人在河心島的僻靜處為他夫妻倆建了一處小院,考慮到今後會有孩子,倒是多建了幾間房。歐陽軒便讓楊邦憲一併搬了進來,這一方面是準備讓他先在參謀部做見習參謀。夏小根學業已完,也在參謀部見習,兩人年紀相仿,倒也可以相互促進。另一方面也是楊嫣不放心邦憲,覺得住在一起才安心。至於冉忠及翠兒等人則住在河對岸的崇慶府城中。這一方面是河心島小,加上霹靂軍總部設在此地,已無太多空間。另一方面他們住在府城之中,也方便處理南洋公司的事務。

楊邦憲的那一百人衛隊,則並沒有留在崇慶府,而是前往橫原堡編入守備旅。當下守備旅只有一個守衛營和一個教導營。從播州回來之後,經歐陽軒提議,軍政聯席會議決定增設一個教導二營。教導二營共下設五個連,邦憲的衛隊便是第一個連。在下一步,播州軍和苗疆各部族派來的學員將組成二至四連,第五連則由威茂、碉巖及打箭爐等蕃區的學員組成。

餘柱帶走了一千精銳前往流求公司之後,霹靂軍迅速按照編制補充了各旅人員,當前川西兵力仍為五千五百人,如果加上教導營二營,則有六千人了。這兵力相較霹靂軍治下三十萬人口來說,看似不多實則十分負擔已十分沉重。霹靂軍走的是精兵路線,這六千人全是精銳戰兵,而作戰輔助則由基幹民兵負責。更重要的是這些部隊均是裝備新式火器,花費十分巨大。據李爽測算,一個步兵連裝備的費用便能抵二線部隊一個營,而重炮連的裝備的費用,則是普通步兵連的五倍。當然這些費用與水軍旅相比便不值一提了,戰船費用不貴,但上面裝載的火炮卻是極為昂貴。

歐陽軒提出組建教導二營,並由霹靂軍負責所有的裝備和衣食費用,這個費用實在不是個小數,但眾人並無一絲異議,這反倒讓他有一絲吃驚。對此黃大根解釋說,他在播州期間,茶馬古道的南北兩線分別發現了蒙軍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在打箭爐方向,五百蒙古騎兵從草原突入了河谷地帶,卻拿沿途的石頭堡寨毫無辦法,其前鋒又被阻在黎州城下。澤郎和錢保又派人四處襲擊,頻頻從高處扔下手雷。死傷慘重之下,這些蒙軍只得退了回去。

在威州方向,也有一支百人蒙古偵騎從西部草原而來。由於此前在茂州方向的寡婦崖吃過大虧,故這支蒙軍極為行軍小心。埋伏在此的霹靂軍商隊和威州兵並沒有襲擊成功,只是炸死了十餘名蒙軍,氣得威州兵破口大罵。按照既有的約定,馬匹歸霹靂軍,而其餘繳獲和戰俘都將是威州兵的戰利品。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飛了,讓他們惱怒萬分。

除了兩次試圖從蕃區偷襲之外,川西蒙軍因主力在井研方向與嘉定軍作戰,故並沒有對霹靂軍發動大的軍事行動,但利用秋冬季水枯之時頻頻派出遊騎襲擾。雖然經人造洪水沖刷,金馬河道並無淤塞,但由於來水減少,仍有不少河段可以洇水而渡。雖然水軍的巡河小船挫敗了幾十起蒙軍偷渡的企圖,但由於河道實在太長,蒙古騎兵機動性又強,故仍有數支偵騎小隊竄了過河。只不過這些小股騎兵很快便被驅逐回去了。

參謀部對當下軍事形勢的判斷是,由於霹靂軍牢牢控制了河道,川西蒙軍根本不敢渡河進攻。由於蒙古人常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使用“翰腹”策略,故當下霹靂軍更應注意來自蕃區的進攻。而要防止蒙軍從蕃區入侵,最經濟可行的辦法是扶持當地勢力,建立預警和緩衝地帶。參謀部看到了這個問題,其餘聯席會議的高層也自然看到了這個問題,故對歐陽軒的提議並無異議。實際上,歐陽軒組建教導二營除了以上軍事目的,更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考慮。這些送來培訓的苗疆和蕃區士兵,多是基層軍官或世家子弟,將來更會成為當地的軍政骨幹力量。經過教導營的培訓,見識了霹靂軍的先進,他們自然會成為親霹靂軍的政治力量。

這也是歐陽軒力推免費為蕃區和苗疆培養農技、醫學和教育人才的原因。當下這些地方多是刀耕火種,百姓缺醫少藥,識字的人極少。遵循同樣的理念,要讓科學技術在這些地方生根發芽,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培訓當地的種子人才。這些人同樣屬於當地的精英階層,對本地百姓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當然值得霹靂軍的大力培養。

當然霹靂軍對技術傳授也不是傾囊相授,而是有選擇或分層次的。農技、醫學這些涉及民生的知識可以任意選學,但採礦、高爐鍊鋼、水泥生產等技術則要有所區分。如播州與霹靂軍既是盟友又有聯姻,可以學習採礦、高爐鍊鋼、水泥生產,其餘部族和蕃區則只能學習採礦及水泥生產。機械制造和化學工業則暫時不能學習,一方面是需要對盟友關係深入進行觀察與評估,另一方面這些技術十分復雜,更需要成體系的知識儲備,無工業基礎學習了也無法運用。對於各方渴求的火器製造及相關的配套技術,軍政聯席會議已經明確決定不予外傳,除非自願加入到霹靂軍的體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