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古代養家日常最新章節列表 > 35、報名入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5、報名入學

穆子期三人在鎮上的豆腐坊停留了一會, 當店主聽到他們要賣黃豆時很是高興。

“今年黃豆收成好, 可種的人少,我也不騙你們,我這裡需要的黃豆不少,這樣吧, 五文錢兩斤賣給我怎麼樣?”店主緊盯著穆子期不放,透過神態看得出他是做主之人。

穆子期皺皺眉:“店家, 這也太少了吧?你看芙蓉鎮這方圓百里內今年種黃豆的有多少?大家都種水稻。我家不種水稻就得買米吃,價格太低回去沒法跟大人交代。”

“不行不行, 小哥, 我是實誠人, 該多少就是多少,這已經是最高價了,再多我們買來也不划算,沒有賺頭,豆腐現在才三文錢一斤。”店主慌忙搖頭,勸說道, “我這裡的價格和縣裡的一模一樣, 不信你們親自去縣裡瞧過就知道了。”

“那我再想想。”穆子期見狀, 知道價格高不了, 也清楚這個店主平日裡做生意很是實誠,沒聽說騙過人,於是就拒絕店主的挽留,三人準備還是去縣裡看看再說。

從芙蓉鎮到平安縣只有十二裡, 這個距離對於趕車的他們來說,真的不長,路上穆子期還客串一把司機,見有幾個人要同去縣城,就收了他們兩文錢的車費,讓他們上車。

當然,他問的是那些衣著比較好、沒有多少補丁的人,一般的村民可捨不得花這個錢,畢竟一個時辰就能走到的路根本不算遠。

等到了縣城,穆子期把牛車放在牛馬店裡,交了費用後,這才帶著穆子清和陳香去找糧食店。他來過幾次縣城,對這裡的佈局、街道瞭然於心。

“希望縣城的價格能高點。”穆子期對著一臉好奇、四處張望的兩人說道,“幹完正事,你們還想買什麼?”

縣城就是比芙蓉鎮熱鬧,街道上乾乾淨淨的,分有人行道和車馬道,隔段距離就會有垃圾桶,小販做生意不敢隨意把垃圾丟在地上,讓穆子期看了極為舒心。

大概是農忙剛過,今天進城的人不少,大街上熙熙攘攘的,操著各種口音、方言的人大聲說著話,街上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在各個攤子、店鋪進進出出。

看著那些衣裙鮮亮的姑娘小媳婦,穆子期心裡很是高興。要不是這裡的建築、衣著不對,他還以為是在現代哪個集市上呢,比他的老家寧安縣有活力多了,大家也不會對拋頭露面的姑娘指指點點。

“我想買鍋碗瓢盆。”陳香想到臨走之前瑞珠的叮囑,撓撓腦袋,憨笑道,“房子總算是建好了,我真不想自己開飯。”話說如此,想到自家的房子雖然只有三間房屋,但他已經心滿意足了,這可是屬於自己的磚瓦房,以後可以傳給子孫的。

對於一個從小就沒有攢錢概念的少年來說,才十七歲就能獨立蓋起三間大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唯一不好的是,他欠了錢莊七兩銀子。

“沒事,你晚上回家住,白天繼續到我家吃飯。”穆子期知道一個人做飯的痛苦,下的米都蓋不住鍋底,做兩個菜吃不完,一個菜又太單調,而且一個人吃起來沒滋沒味。

“那就好,我繼續上交糧油費。”陳香一聽,連忙順著杆子往上爬,笑呵呵道,“我早就知道大郎會這般說。”

穆子期瞪了他一眼,對於他越來越厚的臉皮無可奈何,不過想到陳香繼續和他們吃飯,那他也不用每天去挑水,其實挺划算的。

主要是老陳氏和瑞珠她們都愛乾淨,家裡一天要用的水不少,早晚起碼要挑一次,那木桶可是重得很,只有陳香才不當一回事,遊刃有餘。

想到這裡,穆子期看到弟弟一臉目不暇接的模樣,拍拍他的肩膀,問道:“三郎要買什麼嗎?”

“我不用買,不缺什麼。”穆子清把視線從旁邊的店鋪收回來,連忙擺手。

穆子期摸摸他的腦袋,微微一笑,沒有揭穿他內心的渴望。小孩子嘛,就算他家弟弟表現再懂事,還能不愛吃零食?剛才街上的燒雞和滷肉出鍋時,滿街的飄香可是讓大家直咽口水,包括他們三個。

他們三人先去繡坊,把老葉氏她們打的絡子賣掉,然後還要買原材料,這一進一出,利潤才五十文錢,要知道這可是家中三位女性大半個月的勞動成果。

穆子期看著笑眯眯的小二,暗自點頭,嗯,大頭都被繡坊賺了。他該慶幸老葉氏的審美觀還在,要不然想接這個活也不容易。

辦完這件事,三人在街上左彎右拐,在小巷子裡走了一刻鍾,他們終於到達穆子期稍有印象的榨油作坊。

到了這邊一看,發現作坊的門口已經有不少農戶在圍著問花生收購的價格了。

“花生四文錢一斤,還行,今年的收成不錯,唉,早知道我就多種幾畝了。”穆子期剛擠過去,就聽到旁邊的老農嘆道。

“大爺,你們家的花生畝產多少?”陳香忙問。他們家的旱地今年剛開始種,土地不夠肥沃,收上來的花生他和大郎預估過,曬乾後估摸著才三百斤多一點。

“畝產?四百斤。”大概是看穆子期和陳香年紀小,老農倒是耐心解釋,“你們也是來賣花生的吧?那來這裡賣就對了,糧店那裡收購的價格沒有這裡高。”

“那黃豆呢?大概是多少錢一斤?”穆子期馬上問道,“縣裡可有什麼豆腐坊收購黃豆?”

“賣給豆腐坊?你們還不如賣給做大醬的,那家作坊新開,價格比豆腐坊高一點。”老農馬上熱心道。

穆子期見他如此好談,就繼續和他聊了一會,等作坊門前的人少了些,擠上去一問,果然價格如老農所說。之後他們再去新開的醬油坊去問價格,當聽到黃豆三文錢一斤時,三人頗為滿意。

就算只比鎮上的價格高一點點,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對於有牛車的他們來說,這段距離足以讓他們心動。

回家前,穆子期趁機買了兩根筒骨和半斤花生糖,後者他以為自己不愛吃的,沒想到大概是口中寡淡太久,在點心店聞到那甜甜的味道時,他真是饞嘴了。

旁邊陳香又在嘀咕這裡的花生糖比老家那裡便宜多了,大夏這裡不錯之類的。

穆子期沒理他,直接拉著弟弟來到一家包子鋪,對著店主叫道:“店家,來六個肉包子。”快到中午,他肚子餓了。

陳香一聽,趕緊搶著付錢。

香噴噴的肉包子吃進嘴裡,陳香總算不再嘀咕大夏和大金之間的區別了。

之後,穆子期等人又去集市上逛了小半天,看到合適的東西,再根據自家的需要買下來。

穆子期買了一隻剛斷奶的小狗,這是用來看家的。再見到有賣小雞的,忍不住又買了三隻回去,主要是現在村裡的人都開始養雞了,這樣的話,他們家的雞不算突出,也敢把它們放出去找食吃。

等路過一家書店時,聽到門口的小童在叫賣可以知道大夏政策訊息的《夏國新聞報》時,穆子期的腳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除了邸報,難不成官府把報紙都弄出來了?想了想,還是掏出六文錢買下兩份報紙,一看最新的日期竟然是七月二十五的,看來時效性不高。

這是在大街上,他不好細看,只能大概掃視一遍,發現報紙的內容極為豐富,不僅有一些呼籲注意衛生和安全的資訊,還有學校即將開學,哪個學校今年錄取分數線的高低,最正面一版刊登的是如今大夏官府實行的政策,裡面有些村長早已講過,有些是沒說到的,似乎和他們沒有什麼聯絡。

穆子期還看到上面說今年稻穀豐收,糧店的價格將會維持穩定之類的。

看完後,他隨手把報紙塞給眼巴巴看著的穆子清和陳香,眼睛繼續往旁邊看去,看還有什麼新鮮的。

難得來一趟縣城,他們逛了不少時間,要不是揹簍上快裝滿了,估摸著還想再逛。

結果,等到要回家時已經是下午了,穆子期見牛車上還有空位,就特意在城門口多等了一會,見有一對母女肯搭車,這才準備回家。

“大哥,以後有空的時候我能不能來趕車拉人啊?”坐在旁邊的穆子清無視背後村民們的說笑聲,低聲在他耳邊問起來,“我覺得每天有二十文錢的收入很多了。”比他奶奶和妹妹打絡子掙得多。

“不好,風吹日曬雨淋的,家裡有農活要幹,有沒有空不說,只是我們兩個的年紀還是太小了,萬一有人坐車不肯給錢呢?”穆子期搖搖頭,雖然本地的民風淳樸,官府管得嚴,路上沒有土匪路霸,但他們的年紀終究還是小了點,更別提才八歲的穆子清,讓小家夥來載客,家裡沒有一個人是能放得下心的。

倒是陳香可以偶爾做做,只是想到大太陽底下,他們家勞苦功高的牛還在賣力拉車,穆子期就心疼。

“哦,我明白了。”穆子清的神情頓時蔫了下去,他現在可是知道銀子的好處,和自家大哥一樣,差點把整個人都鑽進錢眼裡了。

“駕——”穆子期揚起牛鞭,心情倒是頗為愉悅。今天的縣城之行讓他知道大夏政策的正確性,沒見行人那勃勃的生氣嗎?看一個地方的百姓過得好不好,看他們的神情就知道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花生和黃豆的價格不錯,因為不用交稅,他們得到的錢應該不算少。

回到家和老葉氏他們一說,大家都很是高興,現在就看黃豆和花生曬乾後還剩下多少斤了。

既然收完黃豆和花生,第二天一早,穆家和陳家開始做好種植玉米的準備。

穆子期看到又要開始幹農活,想到還有六天才到開學的日子,不由得暗暗嘆了口氣。可是沒辦法,這種活不想幹也得幹。

這段時間日照充足,不用幾天,等東西曬乾後,穆子期就找村長借來一把秤,直接稱重。

“黃豆一千兩百二十斤,算起來應該是畝產兩百斤多一點點,咱們家不賣完,自家還得留下一些吃,冬天可以發發豆芽,或者什麼時候能用黃豆燉個豬腳。”穆子期說到這裡就看向老葉氏,“奶奶,你說對吧?”

“嗯嗯,你說得都對,不能賣光,賣一千斤就行,摺合下來有三兩銀子。”老葉氏臉上笑眯眯的,一下子有這筆銀子進賬,覺得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大哥,那花生呢,我家的花生賣不賣?”穆子清從袋子裡摸出一顆花生,用手一剝開,露出裡面飽滿的果仁,丟進嘴裡馬上問道。

“賣一半,荔枝地收穫的花生只有三百斤,咱們賣掉一半,留一半榨油和自己吃。”穆子期點點頭,他家的花生管理不算好,比不上陳香那一畝地,人家一畝地就有三百多斤,比他們多。

“那一百五十斤就是……”穆子清心算不出來,不得已之下,只能在眾人好笑的目光中,蹲下身在地上撿根樹枝計算。

“是六百文錢!”不一會兒,他就算出來了,忍不住看向穆子期。

“對的。”穆子期微微點頭。

“嘿嘿……”穆子清一樂。

那邊,陳香把產量稱出來後,也在皺著眉頭,苦大仇深地開始計算價格。

“這一季的收穫有三千六百文錢左右。”最終,他還是把數字給算出來了,笑道,“我把大部分都賣掉,留一些自己吃就行。大郎,原來種地的收入還不錯啊。”賣掉後,他打算趕緊還一部分給錢莊,欠官府的債他總覺得全身不自在,生怕哪天被官府找個藉口賣掉他的地。

“今年咱們正碰到好時候,明年其他人見黃豆和花生價格好,種的人也會變多,到時不一定有這個價錢。”穆子期保持冷靜,農作物的收穫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別是天氣,那是不講道理的。

“說得也是。”陳香一聽,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儘管如此,他還是很高興。

回去還秤的時候,郝村長問了一下他們家的產量,見能掙到這麼多,心裡也頗為驚訝,笑道:“看來種黃豆比種水稻還要得錢。”他們家有二十畝地,是從軍隊退下來的時候分到的,都是上等的水田,他捨不得種黃豆,全部種了水稻,可今年水稻豐收,賣的話值不了多少錢,還不如留著自己吃,或者等再過一兩個月,興許水稻的價格會上升。

“什麼時候運去賣?我家的牛車最近幾天有空,可以借給你。”郝村長不等他回答,又問道。

穆子期頓時感激一笑,想到自家的牛的確運載不了這麼多,本來還打算多走兩趟,現在既然村長肯幫忙,自然不會推辭,就點頭道:“好的,我們明天就去縣裡,明早我讓陳香過來牽牛。”

郝村長點頭表示同意。

“村長,您知道的,我家今年沒種大米,就想著與其到店裡買不如到您這裡買,我奶奶說要買五石稻穀,您看怎麼樣?”穆子期和郝村長再閒聊幾句話,說完種植玉米的事,就進入正題。

他其實還想著買多點,可想到早稻的口感不如晚稻好,就決定先買這麼多。

“行,我這裡肯定比糧店價格低一點。”郝村長當然沒意見。

“也不用低,按照市價就行。”穆子期忙搖頭,“奶奶說了,不能佔您便宜,您幫助我們已經夠多了。”

“哈哈,這算什麼佔便宜?你們買糧我們求之不得。”這時,村長的妻子林氏從內屋抱著肚子走出來,她現在的肚子好像有七個月了,圓滾滾的,讓穆子期看得心驚膽戰,不敢靠近。

“相公,你看子期的表情。”林氏是個和善開朗之人,見穆子期如臨大敵的模樣頓時樂了。

林父和林母正好散步回來,見狀就忍不住說道:“都快要當孃親的人了還那麼調皮。”又面向穆子期,和氣地問他玉米種植情況,拉起家常。

“應該能趕在入學之前種完,就算不能,我家也會請人幫忙。”穆子期笑道,不可能阻礙到他們兄弟倆讀書的。

“那就好,讀書最重要。”林母和老葉氏談得來,愛屋及烏,她對穆子期也很好,臨走之前還非要把一小袋麻花讓他拿回去吃。

八月二十日,趕在昨天,穆子期請了村裡兩個人幫一天,總算把玉米都種完了,連荔枝地也不例外。如此一來,他自然能輕鬆入學。

開學這天,老葉氏非要全家送他們兄弟倆去。

芙蓉小學建立在芙蓉鎮外的最東面,離最近的民居有半里地,所謂的教室是磚瓦房,兩排相對而立,各有六間房,加上幾間雜物房,正好圍成一個“口”字,學堂的大門是一扇寬敞的木門,只要把大門一關,裡面就自成一個小天地,學生想出來要經過門衛。

看來以後逃學不易了。穆子期暗想,隨即一怔,忍不住自嘲。現在又不是小時候,那時候他不大懂事,加上頭痛的毛病,逃學還能說得過去,可現在又如何一樣?他已經不是那個衣食無憂的穆子期了,生活的壓力、未來的期盼都壓在他的肩頭上。

再看看這座小學,除了建築風格稍有不同外,乍一看,他還以為自己穿越回到現代的六七十年代。

“進去了記得好好唸書。”老葉氏拉著穆子期和穆子清的雙手,神情有著恍惚,但很快就清醒過來,轉頭對著穆子期,笑道,“大郎,你六歲啟蒙的那天,我送你到學堂,你當時丟開我的手,興沖沖地往裡面跑,我喊都沒喊住,沒想到一轉眼六年過去了,你還是得進學堂唸書。”

穆子期一怔,兒時的記憶浮現在腦海裡,他不由得笑道:“是啊,誰想到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讀書?幹農活太辛苦了。”

他看向穆子清,低頭問:“三郎,你覺得呢?”在地裡曬了幾天太陽,即使每天都會戴草帽,但他們皮膚算是嬌嫩,還是黑了兩層,除了一口白牙,整個人都快沒法看了。

“嗯,辛苦,我一定會好好唸書的。”穆子清握緊拳頭。

他們來得算是早的,看大門處有老師在登記名字,他們就照著隊伍排隊,不到一刻鍾就輪到他們。

交錢、領書,和穆子期現代上學的程式如出一轍。

“交完束脩,領到書籍,今天可以回家了,明天辰正你們要按時來到學堂,不許遲到。”給他們做登記的老師笑眯眯說道,“記住了嗎?”

穆子期點點頭,暗自算了下,原來是八點鐘上課嗎?那還好,不算早,從清溪村走到這裡,快的話四十多分鍾就到了,比起一些更遠的山村,該知足了。

剛才他就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得知自己早上要五點鐘起床後,嘴巴已經高高撅起來。

書籍一共只有四本,據說以後還會發其他的,穆子期如獲至寶,一拿到就馬上翻閱,發現封面上印刷有“國文、算學、格物、農學”等字型。

難不成這就是他們的學習內容?他趕緊翻開內容一看,國文還好,是從拼音開始教起,之後竟然還要學習《三字經》,只是他暗暗對照了下,發現裡面的內容略有刪改,不過影響不大。

再翻開算學課本,草草看了幾眼,嗯,不在話下。再看格物學,發現是對一些自然現象進行簡單的解釋,相當於十萬個為什麼那種型別。再看農學,咦?這個有點意思,竟然是教人種地的,裡面還有常見的蟲害防治,就是內容簡單了點。

玉米大豆套種……穆子期看到這幾個字頓時一囧,這麼說他家之前還種錯了?

越翻到最後,穆子期的心情就越好。看來,一年級的內容基本不用學,自己這個級跳定了,不過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好是先學完拼音,而且還要在學校表現優秀,要不然老師們肯定不會同意。

在這個時代,要拿出這一套邏輯嚴密的教科書,穆子期對穿越的三位前輩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雖然還記得一些現代知識,但想要記錄得那麼完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說別的,連牛頓定理他都快忘記了,更別提它的推導過程。

當然,他現在的課本上沒有牛頓定理。

穆子期覺得自己就像是重生回到了小時候,重新再上學,而如果這些學習的內容他都不能搞定的話,那自己得多廢柴啊。只是要注意,他畢竟不是那種真正的天才,理解力和普通的成年人差不了多少,要注意出名的方法,不能急吼吼就表露出來。

還有,芙蓉小學有高年級嗎?穆子期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排隊繳費,忍不住想到這一層。如果沒有的話,他豈不是要跑到縣裡去讀書?

“大哥,裡面的內容我好多都不認識呢。”突然,穆子清的話把陷入沉思的他拉回來。

“沒事,以後老師會教你的。”穆子期看了一眼書頁上的拼音,說實在的,貌似讓他讀,他也讀不準了。

“對,還有老師教。”穆子清恍然大悟,把書本仔仔細細地放回自己背後的小書箱裡,大眼睛看著人群,低聲道,“大哥,真的好多人,有些年紀比我們還小呢。”

穆子期早就注意到了,他發現年紀小的不少,大都是七八歲左右,而年紀比他大的不算多,主要是他這種年紀已經是半個勞動力了,家長一般不會放人,更何況大家都覺得年紀越小,讀書就越有優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說別的,他們村有十五人適齡讀書,可最終一起來報名的卻只有八個,其中他們家就佔了兩個。還有,令他覺得驚奇的是,袁家的三郎、四郎都來報名了,沒想到袁三郎平時不受寵愛,讀書竟然沒忘記他。

穆子期覺得自己要重新評價袁宏圖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