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亂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

範陽城作為河北道規模最大的堅城一直是偽燕的根基之地,即使是安祿山定都洛陽時,也從未放棄過對這裡的經營,而自打安祿山死後則是日漸慘淡。代王史朝清取代太子成為監國以後,這座大城的上空就更是籠罩著層層不祥的陰雲。

作為數一數二的大城,范陽城外沿著官道有著許多民宅,而此時都已經陷於一片火海之中,許多百姓無家可歸,瑟瑟的蜷縮在城門外壕溝旁,向城上的守軍哀聲懇求著,希望守軍放下吊橋,開啟城門放他們進城避難。

然則,守軍對百姓的哭號哀求無動於衷,如簧的弩箭攢射而至,百姓們無處躲閃便只得跳進面前深深的壕溝內。

襲擾範陽城的軍隊並沒有明顯的旗號,但守軍中任誰都知道,這一定是太子的人馬。太子原本駐守在鄴城,以應對唐朝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但在入春以後又接受了一項任務,那就是賑濟災民。

不過,登基稱帝的史思明並不覺得史朝義這個兒子有足夠的能力賑濟災民,於是便在半個月前帶著禁軍南下,沿途視察。

而今太平日子距離范陽的百姓越來越遠,安祿山死了以後,每家每戶幾乎所有的壯丁都被徵發到陣前送死,從去歲史思明登基稱帝以後,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發的變本加厲。

入春時,朝廷的一紙詔命頒下,但凡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下的男子均要接受徵召,上陣殺敵。

為此,許多人為了逃避徵兵寧可背井離鄉,四處逃難,但就是如此,留守下來的婦人也沒能躲過一劫,燕軍雖然不至於對自己人燒殺淫辱,但在極度人力匱乏的情況下,還是徵召了為數不少的女人以協助供應軍需,甚或是修建城防。

朝廷待百姓如豬狗一般,百姓們怨聲載道卻無處可去,而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最後關頭,生性殘忍暴戾的太子史朝義居然與生性仁厚的史朝清兄弟相殘,自家人打自家人往往比對待敵人還要狠辣。

史朝清被兄長的突襲打蒙了,儘管身邊的人不止一次的勸說過,讓他警惕那個殘忍和又嗜殺的兄長,但兩人乃一母同胞,讓他殘害兄弟這怎麼是人子所為呢?

然則,只可惜變故來的十分突然,範陽城在偷襲之下險些失守,幸虧守軍還算機警,及早關閉城門,才免去了殺身之禍。

現在的史朝清已經六神無主,只不住的哀嘆著:

“這可怎麼辦?怎麼辦?謠言說父皇已經遇害,難道,難道這都是太子做的嗎?”

“監國不必擔心,陛下英明神武,怎麼可能遇害?這一定是太子為了禍亂軍心而編造出來的謊言!”

說話的是代王府的掾吏周摯,他一向勸說代王不要婦人之仁,需在變故之前確立地位。原本史思明以代王為監國,這就是個好兆頭,而追隨在代王左右的一干官吏也在緊鑼密鼓的策劃著,讓一向不喜歡太子的史思明將太子殺掉。史思明南下視察是個絕好的機會,可誰又想得到,這次絕好的機會轉而也可能成為禍事。

現在,史思明生死不知,太子的人馬又已經打到了範陽城下,現在雖然只是小股人馬對範陽城暫時還構不成威脅,但假使太子有意篡位,勢必要率領大隊人馬圍攻范陽。

周摯的心中已經一片冰涼,如果史思明尚在,又怎麼可能容許史朝義如此胡作非為呢?除非……

結果他不願再想下去,但卻要佯作堅強,讓史朝清有著足夠的信心去應對時局。

“殿下當務之急是召回范陽城外各軍鎮的人馬,一則充實范陽防務,二則防止這些軍陣被史朝義各個擊破而納入囊中,屆時此消彼長之下,對監國便極為不利!”

史朝清在周摯的鼓勁之下,情緒漸漸平復了下來,喃喃道:

“周先生說的對,絕不能在這個時候自亂陣腳,否則又怎麼對得住父皇的重託呢?他日父皇南巡返回,總要將一個完完整整的範陽城交還才是!”

忽而,周摯厲聲道:

“見過既有決心,便要果斷行事,第一件急務便是殺死張通儒!”

張通儒曾隨孫孝哲進犯關中,兵敗以後隻身逃回了洛陽,在史思明的力保之下才沒有被安祿山處死。此人在安祿山死後就一直作為史朝義的部將,現如今他便在範陽城中領兵,為了防止意外,斷然留不得他。

史朝清卻道:

“昨日張通儒還來見我,言辭頗為謙恭友善,他,他不至於……”

周摯見代王猶豫,便恨恨跺腳。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張通儒是史朝義的部將,這個理由還不夠殺他嗎?倘若被他發動兵變與外間的亂軍裡應外合,到時,監國悔之晚矣,臣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迴天了!”

顯然,周摯已經對代王失去了耐心,他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的人怎麼能夠扛起大燕的樑柱呢?如果在太平年景做個太平天子也就罷了,這可是弱肉強食的亂世,大燕自立國到現在不過六載,皇帝已經換了三個,史朝清如果不能狠下心腸,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冢中枯骨

“先生說的極是,我已經分派信使往城外各軍鎮送去命令,讓他們悉數帶著所部返回范陽,進入城中以後再整編整合……”

“不不不!”

周摯馬上否定了史朝清的說法。

“絕不能讓他們進城,現在是非常時期,任何事都不得不防,誰知道這些軍鎮中有沒有史朝義的親信呢?監國只須命令他們駐紮在城外即可,史朝義大軍就算開到,須得先清剿了城外的兵馬,才有可能攻城!”

說這些話時,周摯的臉上除了狠絕之外,並無其他顏色,只有史朝清卻是有些忐忑不安。

“這,這不是讓他們平白無故的送死嗎?這些將士都是奉了我的軍令而來,現在如此待他們……教我如何安心呢?”

“監國切不可再做婦人之仁了!他們不死,死的就是你!如何選擇,監國自作主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周摯厲聲警告,史朝清終於萎頓下來,他當然不會讓自己去送死。

……

就在範陽城哀鴻一片之際,遠在數千裡之外的長安城卻是另一番景象,接連旱了兩年的關中終於風調雨順了,百姓們忙著耕種勞作,處處可見的忙碌景象都在昭示著,關中今歲一定是個豐收年。

忽的,數騎快馬自潼關方向的官道上絕塵而來,又向敞開的長安城門而去。田間勞作的百姓們並沒有為此而覺得驚奇,他們甚至連抬頭看一眼的功夫都沒有,依然動作熟練的埋頭播種。

因為這條官道上每日裡幾乎如此呼嘯而過的騎兵數不勝數,有參與演武的神武軍,也有來自各地的送信使者,不管關中以外的地方怎麼樣,關中只要有秦大夫,只要神武軍,百姓們就會有好日子過,不但百姓們如此認為,就連老天都如此想,否則又怎麼可能在各地大旱之際,獨獨關中風調雨順呢?

秦晉收到了來自楊行本的軍報,駐守在鄴城的史賊叛軍忽然在數日之前盡數開拔北上,而且去向不明,同時又簡明扼要的講述了一番當地神武軍是如何與新一任巡撫顏真卿配合的。

顏真卿果然沒有讓秦晉失望,這是個有膽識,也有能力的文官,其實僅憑他能夠孤軍在平原君郡堅持到現在便已經可見一斑了。

河北道北部有許多流民難逃,顏真卿來者不拒,一概接受,編入民營。不過,顏真卿並不瞭解的神武軍民營的運作方式,所以具體的工作便只能由洛陽調派去的大量民營骨幹承擔。

所有計劃都進行的有條不紊,獨獨可疑之處便在於他們在河北的一切活動竟然沒有遭到史賊叛軍的反擊,這種情況是大出預料的。

看著面前這份詳盡的軍報,秦晉與坐在身側的宰相韋見素與第五琦說道:

“河北的進展神速,唯一奇怪的就是史賊叛軍並沒有進行反擊,兩位相公可猜得透其中有什麼因由嗎?”

第五琦道:

“河北大旱,餓殍遍地,史賊叛軍對朝廷的行動沒有反應也應該是正常的,畢竟皇帝還不差餓兵呢,如果他們有足夠的軍糧,又怎麼會不做出反擊?”

在他看來,河北道的史思明叛軍應該是糧食短缺,所以反應遲緩,以至於沒有對顏真卿和楊行本展開的行動做出反撲之舉。

不過,第五琦還是對民營抱有一種懷疑態度,就算暫時將河北的流民收編起來,可那是看在有飯吃的份上,如果讓這些流民向軍隊一樣令行禁止,那是絕難做到的。所以,秦晉所說的,河北道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以民營相互掩護以自保,這種說法有些過於一廂情願。

但是,這種質疑畢竟距離他的分內之事甚遠,所以也沒必要去捋秦晉的虎鬚,只委婉的提醒了幾句:

“河北流民畢竟與其它地方不同,自從塞外的各部蕃胡內附以後,早就胡漢雜居,而民風彪悍,稍有不滿便可能嘯聚作亂。再則,含嘉倉的糧食被安賊揮霍盡了大半,總不能悉數調取,都填了流民的肚腹吧……”(未完待續)